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军户小娘子_分节阅读_第14节
小说作者:月生春秋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73 KB   上传时间:2015-04-28 21:39:48

  宋芸娘假装为难地迟疑了片刻,她看了看四周立着的一样好奇的丫鬟,“这件事情有些难以启口,而且也不好让更多的人知道……”

  钱夫人兴趣更浓,她示意周围的丫鬟婆子们退下,柔声说:“没事儿,说出来说不定我可以帮你呢?”

  宋芸娘小心翼翼地抬眼看了一下钱夫人,忙垂下眼,好似鼓起勇气般地说:“事情是这样的:听我父亲说,当日城墙修好的时候,王大人曾许诺参与修城墙的军户每户减一石税粮。可这次交税粮的时候,收粮的刘大人却说没有这回事,军户们都十分气愤,说要找王大人评理。我父亲最是胆小,又心痛家里要多交一石粮食;又害怕若军户们闹起来,会牵扯到自身,逃不了干系;又担心军户们若因此事寒了心,以后无心征战,万一鞑子打来,张家堡有危险。所以前思后想,便病情加重了……”

  宋芸娘嘴里轻言细语地说着,心里却在忐忑,毕竟对这钱夫人的品性还不了解,不知能否达到想要的目的。她一边说着,一边抬眼偷偷打量钱夫人的神色,却见钱夫人沉下脸,怒火越来越重。

  “好大胆的刘青山!”钱夫人面色一寒,用力拍了一下桌子,气得站起来,“老爷许下的承诺岂是他可以随意抹掉的?就是这一帮大胆的滑吏,害的老爷名声有损。”她提高声音喊了一个丫鬟进来,“秋杏,去请刘青山大人过来,就说老爷走得匆忙,有几句话忘了交代他,托我转述。”

  语罢,钱夫人又看向宋芸娘,面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缓缓道:“宋娘子,你……你很不错。”想了想,又似笑非笑地说:“我解决了你的难题,现在,你便有精力做我需要的东西了吧!”

  钱夫人亲自出马,刘青山自然不得不买账。只是他倒真的以为是王远临走前嘱咐了钱夫人,心里自然少不了又将王远痛骂了一顿,哪里知晓是一名小小的女子起了作用。

  次日,宋芸娘便又去交税粮。昨日,刘青山已经被钱夫人逼着将多收的一石粮食退给了交粮的军户。今日交粮的军户们早已听闻了昨日的事,此刻都喜笑颜开,排队等候的时候,便轻松地聊着天。

  “你们知道吗?往年这个时候鞑子都会来骚扰一两次,今年鞑子怎么没有来?”一个军户问道。

  “为什么?”一旁的军户都好奇地问。

  “其实鞑子前些时已经去了几个村堡抢劫,不过遇上了咱们的周将军,打的鞑子落败而逃,周将军还率军追着鞑子打了几百里,把鞑子赶回老家去了。要我说,咱们梁国要是多几个像周将军这样厉害的武将就好了。”

  其他的军户们纷纷点头赞同,脸上现出敬佩之色。

  梁国的武将大多软弱,在彪悍凶残的鞑子面前,只敢被动地躲在城堡里防守,哪敢主动出击。这么多年也就出了一个周正棋,敢于反其道而行之,追着鞑子玩命地打,这种不怕死的打法恰恰却能将鞑子打得溃败。

  周正棋机智勇猛、善于排兵布阵,又治军严谨、善于带兵,他手下的兵将个个武艺高强,能征善战。只是他出身低微,本是破虏城的一名普通军户子弟,便只能靠着赫赫战功一步步晋升。可惜梁国普通士兵的晋升空间有限,最高也只封了个游击将军,这周将军倒也毫无怨言,继续精忠报国、奋勇杀敌。

  这几年,因靖边城一带连连被鞑子入侵,损失惨重,今年春,宣府总兵便将周正棋派到靖边城一带,带领三千余人游军征战于靖边城的几个子堡之间。周将军招兵买马之时,许安平便也加入了他的军队。

  宋芸娘听闻“周将军”三个字,不禁竖起了耳朵,她想起了那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只盼望他在周将军的军营里一切安好,能够建立更多的功业。

  “喂,今年的粮食收得多,你们家多的粮食打算卖吗?”一个军户又说。

  “卖啊,卖了粮也给我家婆娘买几匹颜色鲜亮的花布,省得她老是羡慕别人家的。”另一个军户憨憨地说着,一旁的军户都发出不怀好意的笑声。

  “我告诉你们,”又一个军户压低了嗓门说:“要卖粮的话去靖边城卖,那边的粮价比堡里的要高一些,其他的日用杂货也没有堡里卖得贵。我打算过几天借个骡车拖粮去卖。”

  张家堡虽有也几个卖米粮杂货的店铺,但基本上都是堡里的一些副千户、百户的亲属家人开的,做的都是低价收进,高价卖出的买卖。军户们除了交粮时被迫多交出一些,在堡里交易时又要被盘剥一道。

  尽管靖边城不是很远,但这些年心惧鞑子,张家堡的军户们却也不敢拖粮去靖边城买卖。今天听闻有了威武的周将军镇守,靖边城一带很安全,可以去城里卖粮,军户们都很是雀跃。

  宋芸娘闻言也忙挤过来,“刘大叔,你倒时候叫上我吧。”

  其他的军户也七嘴八舌的吵着要同去,这位刘大叔便说:“好好,到时咱们安排一下,看看怎样去最好。”

  不知不觉,就快轮到宋芸娘交税粮了。

  刘青山大概因为不得不少收一石粮食,便一直低沉着脸,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军户们交的粮,恨不得能把粮食盯得变多。往斛内装粮的时候,明明已经堆得不能再高,还一个劲地让继续装粮;他的家丁“踢斛”时,刘青山还嫌他们不够用力,非要自己亲自上阵,用尽全身力气猛踢一脚,却几乎将他的大拇指踢得折了,痛的在地上直跳脚。一旁的军户都低头抿着嘴闷笑,脸涨得通红。

  宋芸娘交税粮的时候,刘青山自然又是上演了那一幕丑剧。芸娘明白这件事已是刘青山最大的乐趣,自己也讨不了任何便宜,便冷眼任刘青山他们在那里尽可能的折腾,最后至少被他们多收了两三斗。芸娘心想,反正已经挽回了一石的损失了,这两三斗便任由他们算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  

  ☆、宋思年的担忧

  交完了税粮,宋芸娘便觉得卸下了一身的重担,可以好好歇一口气,谋划谋划过冬和明年的生活。

  这日又是晴天,宋芸娘装了两袋大米,又拿了一些萝卜、白菜、菜干之类的菜蔬,找隔壁的张氏借了一辆小推车,准备送到堡外的萧家去。

  宋思年若有所思地看着忙个不停的宋芸娘,皱着眉头,沉吟不语,良久,他唤了一声:“芸娘,你随我来。”

  宋芸娘怔怔地跟着父亲走入厢房,宋思年带上房门,小声地问:“芸娘,我问你,你是不是对萧四郎起了什么不该有的心思?”

  芸娘面色一红,跺跺脚气恼道:“爹,你瞎说什么啊,我就是敬佩萧大哥的为人。”

  宋思年神色一缓,“我看你对萧家的事情这么上心,我还以为……”

  宋芸娘仍带着恼意,“不是您教导我们要知恩图报吗?人家萧大哥对我们也不薄啊,撇开他曾经救过我不说,就是这次秋收,若不是他帮忙,我一个人还不知道要收到什么时候呢!”她哼了一声,接着说:“萧大哥三不五时送些猎到的野兔、山鸡之类的来,也不知是谁吃的最多?”

  宋思年老脸一红,缓了缓,又转移话题,“芸娘,过了年你就二十了。我看荀儿只怕是不能再读书了,他现在跟着柳大夫学习医术,柳大夫也夸他悟性高、学得快。爹现在想开了,荀儿他将来就算是在堡中做个医士也不错。芸娘,你千万别再有那招赘的傻念头,听爹的话,好好地找个人嫁了吧。”

  宋思年看了看芸娘面上变化莫测的神色,接着说:“萧四郎虽然是好男儿,但他身份复杂,家中拖累多,还带着一个孩子……”他见芸娘面上不以为然,似乎还要反驳,忙接着说,“我听隔壁的许大嫂说,安平那小子只怕过年的时候会回来几天,到时候你们再谈谈?”

  宋芸娘叹了一口气,“爹,这些事我自己会思量,现在家里这么乱,荀哥儿还不知道会怎么样,以后再慢慢考虑吧……”

  “还慢慢考虑,也不看看你多大了……”宋思年还要滔滔不绝地训导,芸娘忙打断他的话,“爹,我真的还有事,我这些米和菜不光是要送萧家,还要送些给义父,再不出门天色就不早了。”

  出门之前,宋芸娘约萧靖娴一道同去,萧靖娴面有难色,支支吾吾地说:“可是……我昨日答应了张婶婶,今日要帮她纺纱的,我……我不能失信于人啊。”芸娘无奈,便提出带钰哥儿同去,萧靖娴又说:“钰哥儿太小,还是不要去吧……芸娘姐,不如……你也不要去了吧,让我四哥来拿就行了,毕竟……毕竟我母亲的病还没有好……”她说到最后也有几分难为情,红着脸低下了头。

  宋芸娘静静看着他,目光清澈如水,神色淡然,她微微笑了笑,却一语不发,叫上荀哥儿一起出了门。

  宋芸娘推着车,和柳大夫、荀哥儿一起到了城墙外的萧家。

  此时,萧家的隔壁已经盖起了一间高大气派的砖房,四周还围了一道高高的院墙,越发衬得两边低矮的茅草屋破败和寒酸。

  见宋芸娘好奇地打量,柳大夫笑着说:“这家人姓徐,是和萧家一起来的军户。他家本是山西的大财主,被充军的这个徐文轩是家中的独子。他们家里派家仆一路跟随而来,重新建了房子,据说家里的老爷太太以后也要来同在。我看他们倒是我们堡里唯一一家用着仆人的军户,只怕以后连田都是仆人种呢!”

  “师傅,您怎么知道的这么多啊?”荀哥儿好奇地问。

  “傻小子,你师傅我是什么人?”柳大夫得意地笑着,“他们家少爷娇贵,只要见我来给李夫人治病,便要拉着我给他家少爷诊脉。不过,像他们这种有钱的财主,诊费我可是不会少收的哦!”

  宋芸娘也忍俊不禁,笑道:“只盼着咱们堡里多来一些这样的财主,那咱们的日子也好过些!”

  萧家也围了一个小院墙,不过没有许家的高大坚固,只是用木桩围了一道篱笆墙。宋芸娘几日没来,便看到了这样的变化,不觉在心中惊叹萧靖北的无穷精力。他前些日子天天帮自己家收稻,又要忙着打柴,不知是用怎样的时间和精力建起了篱笆墙。

  走进篱笆墙,只见院中推放着一大堆的木柴,萧靖北站在一旁,正轮着斧头劈柴,似乎要将他离开之后家里所需的柴全部准备好。他身上的衣衫已然汗透,紧紧贴在身上,显出坚实的胸膛和有力的臂膀。阳光照在他的脸上和身上,为他的皮肤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他全身热腾腾的,似乎正蒸发着丝丝热气。

  萧靖北看到宋芸娘他们,微微一怔,忙放下斧头,大步流星地向他们走来,宋芸娘只觉得眼前的男人如此强健,似乎充满了力量,她不小心扫到萧靖北近乎坦露的小麦色的胸膛,忙低下头,脸色绯红。

  萧靖北看到宋芸娘的表情,有些纳闷,想了想恍然大悟,也面露尴尬之色。他忙对柳大夫行礼,迎他们进里屋,自己则回房换衣衫。

  李氏的面色已经好了很多,脸颊有了正常的红润,眼睛也清亮有神。她优雅地伸出手腕,让柳大夫诊脉,目光则静静地注视着宋芸娘,脸上带着满意的、和蔼的笑容。

  柳大夫收回了手,顺势轻轻捋了捋胡子,面露轻松满意之色,“李夫人的脉象稳定,病情好转了很多啊!近两日是不是没有怎么咳嗽,气喘也好了很多?”

  李氏轻轻笑道:“多亏了柳大夫呢,我最近精神也觉得好了很多,连饭量都大一些呢!”她又看向芸娘,“说起来,宋娘子和柳大夫真是我们的大恩人。我们初到张家堡,人生地不熟,要不是你们出手相助,还不知会怎样呢?还有靖娴和钰哥儿,也要麻烦宋娘子照顾,真是有劳宋娘子了。”说罢,她撑起身子,要给宋芸娘行礼。

  宋芸娘忙扶住李氏,嘴里连声说“使不得,使不得。”李氏又问:“不知钰哥儿和靖娴二人在您家如何?靖娴这个孩子也是,这么多天都不回来看看……”

  芸娘微怔,她略一思量,忙说:“他们二人都挺好的,只是靖娴现在可是忙得很呢,我家隔壁的张婶婶很是喜欢她,经常喊她过去说说话,教她织布纺纱什么的。今天靖娴脱不开身,临行前特意嘱托我问您好呢。至于钰哥儿,他昨晚玩得累了,我们走的时候他还在睡着,所以没有叫醒他,下次来的时候我一定带他们一起回来。”说罢,冲柳大夫和荀哥儿使使眼色,他二人也会意地点头不语。

  李氏闻言自是半信半疑,她叹了口气,“靖娴这孩子任性,给宋娘子添麻烦了。钰哥儿更是磨人,我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啊。”她又对一旁站着的萧靖北说:“四郎,你带柳大夫和荀哥儿去隔壁正屋里坐坐,我和宋娘子说几句体己话。”

  房里便只剩下了李氏和宋芸娘二人。房间矮小逼仄,光线昏暗,李氏沉默地靠在床上,似在深思,越发显得气氛诡异。芸娘有些不自在地调整了下坐姿,疑惑地看着李氏。

  “宋娘子,我看你和我家靖娴差不多年岁吧,都是鲜花般的模样啊。”李氏突然开口道。

  芸娘一愣,忙说:“李夫人,我可是比靖娴大了四五岁呢。”

  李氏也一怔,“哦,真看不出来,还是像个娇娇俏俏的小姑娘呢,也不知哪家男儿有福气可以娶到你,又贤惠又能干。”

  芸娘面色一红,低下头小声道:“李夫人,您别取笑我了。”

  李氏温和地说:“叫什么李夫人啊,那么外道,就叫李婶婶吧。再说,我这落魄之人,还是什么夫人啊。”

  芸娘忙笑着点头。李氏又说:“我也不喊你宋娘子了,就叫芸娘吧。芸娘啊,你年岁也不小了,不知定亲了没有啊?”

  芸娘微微愣了愣,她轻轻摇了摇头,低声说:“还没有呢。”

  李氏眼睛一亮,声音也带了几分兴奋:“不知芸娘有没有中意的,或中意什么样的,说出来让李婶给你参谋参谋?”

  宋芸娘闻言有些惊讶,觉得李氏此言有些唐突,却不知如何开口,只觉得又是羞又是恼,越发坐立不安,只好忸怩地喊了一声:“李婶婶——!”

  李氏一愣,却悟过来,也感叹自己毕竟是重病了一场,有些太心急了,便自嘲地笑笑,柔声说:“芸娘啊,我知道你害羞,李婶也是关心你,你日后若有什么心事只管和李婶我说……”

  只隔了一层薄薄墙壁的正屋里,萧靖北正在和柳大夫寒暄。萧靖北本是习武之人,听力甚好,此时正屏息聆听隔壁房里李氏和芸娘的谈话,芸娘的声音太过细小,李氏的声音太过低沉,却只听到耳旁柳大夫有些呱噪的声音,萧靖北便有些烦躁。

  柳大夫见萧靖北似乎心不在焉,便也停下话语,低头饮茶。这边安静了,可隔壁的谈话却也结束了,萧靖北只好掩饰住失落,端起茶杯,对早已端着空杯无聊地坐着发呆的柳大夫热情道:“柳大夫,饮茶,饮茶。”

作者有话要说:  

  ☆、半路上的遇险(上)

  天阴沉沉的,空旷的原野上,犀利的寒风呼啸而过,卷起地上的枯叶和残草,猛地扫到半空,在空中打着旋儿。一条长长的黄土路的尽头隐隐出现了一个小点,越来越近,随着“得得”的蹄声,一辆载满了大包小包的骡车驶了过来。

  驾车的是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他穿着破棉袄,头戴冬毡帽,两只手笼在袖笼里,耸着肩膀,双脚垂在车辕旁。他抬头看了看阴沉沉的天,扭头对坐在身后的人抱怨道:“天说冷就冷了,拉完了这一趟,我说什么也不跑了。”

  身后的那名女子坐在一堆大包小包的袋子间,她穿着青色碎花棉袄,头上包着一块厚厚的大头巾,只露出两只亮晶晶的眼睛。她伸出纤纤玉手,轻轻松开了严严实实遮住脸的头巾,露出一张白皙的俏脸,未语先笑,却是宋芸娘。

  “刘大叔,还有好些人家没有去靖边城卖粮呢,您就多帮他们运几趟,做做好事吧。”

  半个月前,军户刘栓财从大舅哥那儿借了一辆骡车,拖粮去靖边城里卖,顺便再买些所需的杂货回来。因靖边城里粮价卖得高,一些日常杂货却比堡里便宜,故此堡里一些相熟的军户们便纷纷找他帮忙。这刘栓财干脆排出日程表,一家家的拖运,当然也不白出力,运一次收二百文。这一天,刚刚轮到了宋芸娘家。

  刘栓财缩着脖子,哭丧着脸,“宋娘子,我倒是想多跑几趟啊,我又不嫌钱咬手,只是现在路上又不太平啦,前日路上我差点儿就遇上鞑子了,幸好我跑得快,才躲过了他们。”

  宋芸娘有些吃惊,“不是说周将军的军队把鞑子赶走了吗?怎么还有鞑子?”

  “谁知道呢?这该死的鞑子,怎么都阴魂不散啊。我听说前几日定边城遇险,只怕周将军的军队前去援助去了。一想到咱们这一块儿没有周将军的保护,我这心里就慌得很,今天跑了这一趟,说什么我也不再跑了,赚金子也不干。”刘栓财说着,又把手从热乎乎的袖笼里掏出来,拿起鞭子抽了骡子一下,“快些跑,你这畜生越来越懒了。”

  宋芸娘闻言有些担忧,她静静靠在米袋上,紧了紧棉袄,又包上头巾,失神地看着灰蒙蒙的天。

  半个月前,宋芸娘用卖面脂挣的钱买了棉花,打了两床新被子,又给一家老小都做了新棉衣,连萧靖娴、钰哥儿都有份。要不是这新棉袄,宋芸娘只怕要被这寒风吹个透心凉。她倒是尝到了做面脂挣钱的好处,故此这次去靖边城除了卖粮、买些常用的杂货之外,她还准备买些做面脂等护肤品的材料,顺便再看看这面脂在靖边城有没有市场。

  十多天前,萧靖北被派去了边墩驻守,临走前因李氏病已无碍,便好说歹说要萧靖娴搬回去。可萧靖娴不知怎么竟深得张氏的欢心,居然以张氏要求作伴为由搬到隔壁许家去了。钰哥儿倒是思念李氏和王姨娘,吵着搬回了萧家;住了几天又想念芸娘和荀哥,便偶尔去宋家住上两天。芸娘经常出堡探望,王姨娘也经常进堡看望萧靖娴,两家人并没有因萧靖北的离去而疏远,反而走动得更加频繁。

  宋芸娘还在兀自发呆,突然只觉得身子一震,骡车突然停了下来。只见刘栓财一脸的紧张和凝重,他勒住骡子,猛地一下跳下车,俯身趴在地上,耳朵紧贴地面,凝神听着。

  “刘大叔,怎么啦?”宋芸娘不解地问。

  刘栓财伸出食指在嘴唇处“嘘”了一下,又凝神听了会,脸色惨白地爬起来,“宋娘子,咱们有麻烦啦,我听到有马蹄的声音往这边过来,只怕人还不少。”

  “那怎么办?”宋芸娘也很紧张,她猛地坐直了身体,脸色发白。

  “别慌,说不定是咱们自己的军队呢?不过以防万一,咱们还是先找个地方躲起来。”刘栓财看了看四周,垂眼想了一会儿,“想起来了,这儿离咱们张家堡的一个边墩近,我家大儿子就在里面,我给他送衣服的时候曾经去过。”

  天仍然阴沉沉的,呼啸的北风一阵紧似一阵,疲惫的骡子拉着车拼命地往前跑着,刘栓财一鞭又一鞭地用力抽着,鞭子“啪、啪”地抽在骡子身上,也抽在刘栓财和芸娘的心上。骡子迈开四蹄卖力地跑着,可是身后负担太重,却怎么也快不起来。

  前方远远的出现了一座高高的墩台,周圈是一道厚实的土筑城墙。此时,一名士兵正在城墙上防守眺望,看到刘栓财他们,忙慌着喊人开城门。

  刘栓财神色激动,一边用力抽着鞭子,一边大喊:“快开门,柱子,我是你爹——”

  可是越跑越近的时候,本来虚掩着的门不但没有打开,反而一下子合拢,关得紧紧的。

  只听得墩台里传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声音:“爹,你快跑,后面有鞑子,爹,他们不让我开门啊——”

  刘栓财忙回头,宋芸娘也紧张地张望,却见后方一阵尘土飞扬,远远的有数十匹人马奔来,马蹄阵阵疾驰而来,地面也随之不停地震动,马上的人发出阵阵怪叫,看其身上衣着,竟然真的是鞑子。

  这是宋芸娘在边境生活了五年第一次和鞑子近距离相遇,她只觉得心跳咚咚如擂鼓,似乎要跳到嗓子眼,满身的血都一下子涌上头顶,口干舌燥,脑子发懵。她一边慌着将骡车上的米袋扔下车,一边和刘栓财一起高喊:“快开门,快开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0页  当前第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7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军户小娘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