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军户小娘子_分节阅读_第13节
小说作者:月生春秋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73 KB   上传时间:2015-04-28 21:39:48

  萧靖娴有些不好意思地站起来,双手在裙子上擦了擦,讪讪道:“芸姐,我不知道啊,你也没有提醒我……”

  宋芸娘心想,得了,又是我的错,不论你做错了什么,最后都是“没有教你”、“没有提醒你”的我的责任。

  她看着穿着自己粗布襦裙的萧靖娴,纤弱的身子怯怯地站在那里,白嫩的脸上还沾有一小块炭灰,不觉心一软,叹了一口气,缓声道:“这里没有什么事情了,你去洗把脸,马上咱们就有香喷喷的锅巴吃了。”

  正屋里,宋思年和柳大夫正饮着茶,高谈阔论;院子里,荀哥儿和钰哥儿正你追我赶地玩着游戏,宋家小院难得的充满了欢声笑语。

  “锅巴好啰!”宋芸娘笑嘻嘻地端着一盘焦香扑鼻、金黄诱人的锅巴从厨房里走出来,荀哥儿和钰哥儿俱都眼睛一亮,咚咚咚地跑到芸娘面前,仰着头,眼巴巴地看着她。

  宋芸娘看着他们黑一块儿白一块儿的小脸,脏兮兮的小手,忍住笑严肃地说:“快去洗脸洗手去,洗不干净不准吃!”

  两个孩子又竞赛似的跑去洗手,钰哥儿迈着小短腿跟在荀哥儿身后,嘴里不停地喊着:“荀哥哥,等等我。”便又听到荀哥儿没好气的声音:“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不准叫我荀哥哥,要叫荀叔叔。”

  宋芸娘见天气晴好,天空中的晚霞格外美丽,火烧般的云霞绚烂多彩,如梦如幻,让人的心情也变得轻松而愉快,便在院子里搭起桌子,准备就在院子里吃晚饭。两个孩子早已洗好了手脸,此时站在桌旁,一块接一块地吃着崩脆透酥的锅巴,一时只听得嘎嘣嘎嘣的声音此起彼伏。

  宋芸娘正收拾着桌子,听到院门吱呀一声推开,却是萧靖北扛着一大块肉大步走了进来。这段日子,萧靖北刮了胡子,一改初见时的颓废和疲态,显得又精神又抖擞,双目炯炯有神,全身散发出一股英气和锐气。

  钰哥儿撒开腿跑过去,开心地叫道:“爹来啦,爹来啦!”他一向被教导称呼萧靖北父亲,在宋家住了几天,见芸娘和荀哥儿都叫宋思年爹,他便也学着唤爹。

  萧靖北柔柔看着芸娘,笑着说:“今天砍柴时顺便猎了个袍子,晚上加个菜。”语气轻松自然,好似丈夫在同妻子交代。宋芸娘感觉到这语气的不适宜,便白了他一眼,微红着脸转身走进厨房。萧靖北呵呵笑着,跟随着芸娘将袍子肉扛进厨房。

  萧靖北走出厨房后,看到一直像尾巴般跟着自己的钰哥儿,便弯腰抱起了他,柔声问:“钰哥儿,今天在这里听不听话?”

  钰哥儿点点头,又大又黑的亮眼睛一眨不眨,“我很听话,荀哥哥都夸我呢!”

  荀哥儿便又在一旁不耐烦地说:“是荀叔叔,荀叔叔,不是荀哥哥。”他嘴里还含着锅巴,说出来的话含含糊糊,格外可笑。

  萧靖北皱起了眉头,“钰哥儿,以后不能叫荀哥哥,要叫荀叔叔,不然辈分不对啊!”

  钰哥儿看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芸娘刚从厨房里出来,便不在意地说道:“什么辈分不辈分,又没有血缘关系。我看他们俩年岁差不多,叫哥哥也没有什么关系!”

  萧靖北闻言愣住,面色有些发白,他轻轻放下荀哥儿,沉默了一会儿,突然低沉地说:“宋娘子,过两日我便要去边墩驻守了。”

  宋芸娘愕然看着他,心中喀噔一下,涌上一股说不出的难受。萧靖北接着说:“家母多亏柳大夫开的药,再加上他日日针灸,现在已经好了很多,我想在走之前将钰哥儿和靖娴接回去。”

  “四哥,我们可以不回去吗?”萧靖娴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院子了,突然出声问道。

  萧靖北皱起眉头,“我们打扰宋娘子他们家这些时日,已经很不好意思了,怎么你还这么不懂事?我马上就要长时间不在家,家里就只有母亲和姨娘二人。你不回去为她们分担,呆在这里干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稻香里的丰年(下)

  萧靖娴咬着唇,泪珠在眼睛里打转,她面色苍白,嘴唇颤抖着,“四哥,如果你走了,家里就我们三个女人和钰哥儿,不是更危险吗?一旦遇到鞑子或其他的什么坏人怎么办?住在堡里面岂不是要安全些?我答应你,每日白天回去照看,好不好?”她又可怜兮兮地看着芸娘,“芸姐,你让我们多住些日子好不好?”

  宋芸娘一时语塞。萧靖北气道:“宋娘子和我们非亲非故,又没有血缘关系,照顾了你们这么长时间已是不易,你还要麻烦她?”不知为何,他居然带着恼意将宋芸娘刚说的“没有血缘关系”又重复了一遍,说完后又是后悔又是懊恼,却也无法再收回,只好呆呆站在那里。

  芸娘本性善良,一向与人为善,却不知为何始终无法和年岁相当的萧靖娴成为交心的朋友。她记得那日在萧家时萧靖娴明明是个刁蛮任性、气势逼人的大小姐,怎么当有求于自己时便成了怯怯弱弱、可怜兮兮的小姑娘,她有些不适应这突兀的变化。

  这些天宋芸娘夜夜蜷缩在随意搭制的木板床上,早起后腰酸背痛,还要下田干活,萧靖娴见了也没有流露出任何歉意,让芸娘有些意冷。而且,她也认为萧靖娴在萧家最需要她的时候,居然提出留在这里,而不是回去照顾母亲,很是奇怪和不妥。若只留下钰哥儿自是毫无问题,但继续留萧靖娴却是有些说不过去,故此实在是无法开口说出挽留的话语。

  三人各有心事,都各自沉默着。钰哥儿早已从父亲怀里挣脱了下来,此刻正和荀哥儿愣愣地看着僵持着的三个大人,嘴巴里含着的锅巴也忘了嚼。

  “萧四郎,就让令妹和钰哥儿在这里多住些日子也行,令妹的顾虑也有道理,时属多事之秋,除了鞑子,还有匪患,堡外也确实没有里面安全啊!”宋思年和柳大夫不知什么时候已停止了高谈阔论,一起走出了正屋,适时打破了僵局。

  “对,对,”柳大夫也跟着说:“令堂的病虽有好转,但离彻底好透还有一段时日,多待一段时间也比较保险。”

  萧靖娴闻言面有喜色,看到萧靖北晦暗不明的脸色,忙掩饰住自己的笑意,又小心翼翼地看向宋芸娘。

  芸娘心中暗叹一口气,只好开口道:“萧大哥,我爹和义父他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就让靖娴和钰哥儿住在这里吧。你家里的事情不要太忧心,我一有时间便去照看。”

  萧靖北神色微动,静静看着宋芸娘清澈如溪水般的眼眸,不觉有些痴住。突然感觉衣袍被轻轻扯动,低头看去,却是钰哥儿仰着头可怜巴巴地望着自己,软糯糯地说:“父亲,就让我在这里多住些日子,好不好?我可喜欢芸姑姑和荀哥哥,不,是荀叔叔了。”

  宋芸娘烧了一大锅狍子肉,还没出锅,诱人的香味便飘满了小院,钰哥儿和荀哥儿不断吞着口水,眼巴巴地在桌边等着。

  烧好了袍子肉,宋芸娘盛了一大盆端到桌子上,又单独盛了一大盘让荀哥儿给隔壁的张氏送过去,自己则继续去厨房炒几个小菜。

  “来来来,快尝尝这袍子肉,好久没有吃过这种野味啦。”宋思年拿出了珍藏多时的酒,热情地招呼着柳大夫和萧四郎。

  柳大夫尝了一块肉,又喝了一口酒,美得眯上了眼睛,“老夫有口福啊!一是感谢萧四郎威武,猎的肉鲜味美的袍子;二是感谢我义女好厨艺,烧得如此美味;三嘛,则是感谢你宋老弟的好酒啰!”

  一桌子的人俱都大笑,一起开怀畅饮,大口吃肉,小小的钰哥儿更是踩着凳子、趴在桌上吃个不停。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欢乐传进厨房,正在烧菜的宋芸娘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院子里吃的既欢乐又热闹,院门突然被推开,一个体态窈窕、面容俏丽的少妇走了进来,却是许安慧。

  “哟,好热闹啊”,许安慧边笑边走了进来,手里提着宋芸娘托她帮李氏买的药。

  宋思年忙招呼许安慧:“快,尝尝这狍子肉,肉鲜味美,很是可口。”许安慧尝了一小块肉,自是又大赞了几句。看到萧靖北,便问道:“萧四郎,上次那几包药你母亲吃了如何?这次的药仍是在那家药铺买的,他家在靖边城是老字号。”说罢,将手中的药包递给萧靖北。

  萧靖北忙谢着接过,许安慧又从怀里掏出荷包,数了十几枚铜钱递给他,“这是买药多的钱。”萧靖北自是推辞不受,许安慧笑道:“我只是受芸娘之托给你带药,可不是卖药的,不好多收你的钱啊!”

  萧靖北推辞了半天,最后只好将钱给了荀哥,笑着说:“这多的钱就给荀哥儿吧,你想吃什么便去铺子里买去。”

  宋思年听了却是不允,“萧四郎,荀儿还小,怎可以给他钱,若染上了乱花钱的习性可不好。”

  萧靖北还未语,许安慧却笑了,“宋大叔,你还能有多少钱可以给荀哥儿乱花啊?我们荀哥儿可是好孩子,你萧大哥既然给你,你就好好收着,想买什么纸呀笔呀的……”她怔了怔,想起荀哥儿失忆的事情,便忙改口,“想买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就去买。”一旁的钰哥儿也跳着说:“我也要好吃的,我也要好玩的。”

  荀哥儿小心翼翼的接过钱,又摸摸钰哥儿的头,做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豪气地说:“好,你想要什么,叔叔给你买去!”

  一旁的宋思年他们俱都大笑

  许安慧走进厨房,见低矮暗沉的厨房里,萧靖娴坐在一旁的小桌子边独自吃着,宋芸娘则还在锅前忙碌。萧靖娴看到许安慧进来,有些尴尬地放下碗,起身向她行礼。许安慧略微还了礼,便心疼地责怪芸娘:“芸娘,你也坐下吃吧,你也是个弱女子,怎么就像铁打的,不会累似的?”

  宋芸娘用袖子擦擦额上的细汗,不在意地摇摇头,“没事,我把这个白菜炒好就行了。”

  许安慧想着这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大家子的人,却只有宋芸娘一人在忙碌,便在心里微微叹了口气。想了想,又换上笑脸,“芸娘,好消息,昨日见到防守夫人,她说上次做的面脂和手膏都极好,过些时用完了还要呢!”

作者有话要说:  

  ☆、交粮时的风波(上)

  收成之后,便又到了交税粮的时日了。

  这日,宋芸娘用板车拖了两石多稻谷去粮仓交税粮。粮仓那里已经站了几十名军户排队等着纳粮。今天风调雨顺,大多数军户的收成都不错,再加上王大人之前说过了每户减一石,故此大家俱是喜气洋洋。

  “刘大人,你搞错了吧,我交的粮明明够了,我可是在家里量好了才来的,你怎么说我还不够呢?”前面传出了一个军户悲愤的声音,宋芸娘他们面面相觑,摇头苦笑,心知每年交粮时的固定戏码又要上演了。

  果然,就听到副千户刘青山细细的、慢条斯理的嗓音:“谁说你交够了?你家夏天收麦时交了三石,现在还应交两石,这才一石都不够……”

  那名军户气得大嚷:“城墙修好那日,王大人明明说我们参加修城墙的每户减一石税粮的。”

  刘青山不疾不徐地说:“王大人说的吗?我怎么不知道?他没有交代我啊?口说无凭,没有文书什么的怎么算数?”

  宋芸娘等人听了十分气愤,心道这刘青山真真是厚颜无耻、老奸巨猾,一些军户七嘴八言的吵着:“王大人那日明明说了的,我们都听见了,走,我们找王大人去。”

  刘青山冷冷哼了一声,“王大人去宣府城了,没有十天半个月回不来,走之前交代我三天内收齐税粮。咱们的将士们正在和鞑子作战,你们还想拒交税粮,耽误了军务,小心斩头!”

  刘青山身后站着几个高大威猛的男子,都是他养的的家丁,此时也都虎着脸喝道:“还吵吵什么,还不赶快交粮。”

  一旁的军户们虽然气愤填膺,可也心知官官相护,胳膊扭不过大腿,又想着反正今年收成好,多交一石就多交吧,于是都唉声叹气地回去取不够的粮。宋芸娘虽然知道这刘青山每次收粮都要多收一些,故此特意多备了些粮,可想不到他居然厚颜无耻的要多收一石,便也只好跟着回去取粮。

  到了收粮的时候,刘青山他们又玩起了“淋尖踢斛”的老把戏。

  朝廷规定,用斛作为收粮的计量工具,在纳粮的时候,本是要用一块木板刮平斛面,避免尖斛入仓、多收百姓粮米的。但是收粮的时候,各地的收粮官员却不会认真照做了。他们往往将每斛加至三四指高,刮下的余米则收入官堆,归自己所有,这即是所谓的“淋尖”;所谓“踢斛”,则是在将米放入斛斗后,仓官会踢动量斛,使粮米之间的空隙减少,以便装更多的粮食,同时将多余的部分踢出来。而刮出和踢出去的部分,就以耗损的名义成了官员的合法收入。

  “淋尖踢斛”已经成了各地收粮的固定把戏,交粮的军户和民户们俱是敢怒不敢言,只能自认倒霉,回家再取粮送过来。

  贪得无厌的刘青山,刚刚讹得每户军户多交一石粮食也就罢了,现在居然还要玩“淋尖踢斛”的把戏,看着第一个交粮的军户哭丧着脸又要回去取粮,宋芸娘忍无可忍,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转身拖着粮回家,之后就直接去了防守官府。

  防守官府在张家堡的中间位置,很是高大威武。此时,门口一左一右立了两名高大的兵士,见到宋芸娘站在门口,便大声呵斥:“干什么的?王大人不在,有事情过十天半个月再来。”

  宋芸娘心道:刘青山这回倒是没有说谎,这王防守果然不在府里。她脸上带了笑,对其中看上去面善一点的一位兵士说:“兵大哥,我不找王大人,我找王防守的夫人。”

  “你找钱夫人?”这位兵士上下打量着身穿麻布衣的芸娘,面带疑惑。

  芸娘笑着说:“这位大哥,麻烦你向钱夫人禀报一声,就说做面脂的宋娘子求见。”说着,悄悄上前往他手里放了几枚铜钱。

  兵士掂了掂手里的铜钱,好奇地扫了她一眼,还是转身进去禀报。不一会儿,出来对芸娘说:“你随我进去吧。”

  宋芸娘于是第一次踏入了防守府。却见这防守府虽然比不上父亲在钱塘的官衙,但在众多低矮破旧的小房子的衬托下,也显得格外威武挺拔。

  穿过几道门,到了后宅,兵士却是不好再继续前行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婆子正站在门口,见到宋芸娘,问道:“可是做面脂的宋娘子?请随我来。”

  宋芸娘随着婆子又穿过了一个垂花门,经过一两个小院,只见院子里种着一些花花草草,布置得还算雅致。婆子领着宋芸娘来到最里面一进的院子里,走到正屋门前,却见门口垂着厚厚的深红色门帘。婆子示意宋芸娘等在门口,自己进去禀告。不一会儿,只见门帘掀开,一个俏丽的丫鬟伸手掀着帘子,笑着说:“宋娘子,快请进。”

  宋芸娘走进房间,却见里面暖意融融,虽没有入冬,却已摆上了炭盆。地上铺了绒毛线毯,堂前摆放着一张花梨木的桌子,上面安放着一座做工精致的大理石屏风。旁边的太师椅上端坐在一位容貌端庄、面容可亲的的少妇,她身着精致的华服,盘着高高的发髻,上面插着几只精美的金钗,还簪了一朵逼真的粉色绒花,显得既端庄又有几分俏丽。高高的发髻下,是一张喜气的团脸,眼睛又大又圆,脸上带着盈盈笑意,应该就是王防守的夫人钱氏。钱夫人身后一左一后立了两个丫鬟,身边还站着几个丫鬟和婆子,屋内人俱都好奇地看着宋芸娘。

  宋芸娘从小也是富贵堆里养大的,见惯了富豪之家的大场面,见到这样的场面倒也不怵。她轻轻走上前,盈盈跪拜道,“民女宋芸娘,拜见钱夫人。”

  钱夫人虚扶了一下,淡淡道:“宋娘子,请起吧。”

  宋芸娘起身,垂首肃立在一旁。钱夫人抬眼端详了宋芸娘一会儿,面露惊艳之色,“好一个水灵的小娘子。宋娘子的皮肤白里透红,吹弹可破,真是让人羡慕啊”,她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我用了宋娘子做的面脂之后,也觉得皮肤好了很多呢!”

  宋芸娘忙谦虚,“那是钱夫人您天生丽质,皮肤底子好。”

  钱夫人微微笑着,“不知宋娘子找我有何贵干。”

  宋芸娘便说:“昨日听安慧姐说您觉得上次的面脂用得好,还想再要。能得钱夫人肯定,民女觉得受宠若惊,下次一定更要尽全力做好。只不过,每个人的肤质有差异,面脂的制作也应因人而异。故而想问问夫人有什么其他的要求,民女下次好有针对地制作。”

  钱夫人闻言越发笑得开心,“上次的就极好,就照着上次的做吧。”

  这钱夫人本是宣府城一名千户的嫡女,嫁给王远后一直住在王家在宣府城的老宅里。王远几年前到张家堡任职后,她嫌张家堡条件艰苦,一直不愿意搬过来。后来见王远一个小妾接着一个地抬进门,不久前便从宣府城搬了过来。想不到还是管不住王远的心,居然又让他纳了第四个小妾。

  钱夫人本就心急上火,再加上张家堡气候比宣府城恶劣许多,更为干燥和寒冷。她住了几个月便皮肤枯燥,嘴唇干裂。用了宋芸娘的面脂后,皮肤状况缓和了许多,她心情转好,气色自然也变好,连王远都多进了她房里几次。

  钱夫人想了想,又问:“你除了做这些面脂、手膏之类的保养品,还会做别的吗,什么发膏、胭脂、口脂之类的?”

  宋芸娘沉吟了片刻,现出为难的样子,低声说:“也不是不能做,只是民女精力有限……”

作者有话要说:  

  ☆、交粮时的风波(下)

  钱夫人忙问:“你有什么为难的事情吗?”

  宋芸娘轻声说:“民女家中只有老父和小弟,不久前都在修城墙时受了伤。民女父亲本来病情已好转,只是这两日又加重了,民女又要忙着照顾父亲,又要赶着多织些布贴补家用,所以精力有限……”

  钱夫人叹道:“你一个柔弱女子,担负家里那么多压力,也是难为你了。你父亲既然有病,便快些诊治啊,一会儿我让胡医士去你家看看。”

  宋芸娘掏出手帕擦了擦眼角,带了些哽咽,“民女父亲的病是心病,却不好诊治。”

  “哦,是什么心病,说来听听。”钱夫人饶有兴趣地问着,她天天呆在内宅,百无聊赖,最喜欢听些家长里短的事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0页  当前第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7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军户小娘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