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90年代学渣逆袭_分节阅读_第74节
小说作者:荷姜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577 KB   上传时间:2018-04-27 18:13:37

  不过,羡慕归羡慕,韩家那个补习班附近的邻居却是没有一家报名的,原因很简单,两个字:没钱!

  开玩笑哦,一个月就要1200块钱,抵得上他们全家几个大人的工资加在一起了,有的人家干活的人少,一个月收入还没有这么多呢,都拿去上补习班了,全家人喝西北风去?

  然而,自家上不起,能看看上的起的也好,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自从知道自己这片出了个省状元之后,街坊邻居出门跟人侃大山腰杆子都挺拔了不少,你说你家住楼房?切全市楼房那么多,你看看哪个小区出过省状元?

  哦你说你们小区出过省状元,那人家上过外国的报纸吗?没有?很好!我们有!嘿嘿就是这么嘚瑟!

  女儿回来了,韩妈和吴姥姥也没心情和街坊闲聊了,将撸回来的槐花塞到编织袋里,一家三口回到自家小院,韩妈将撸好的槐花摊平放在院子里铺好的塑料袋上面晾晒,韩小美在一边帮忙,吴姥姥从没撸的槐花里挑了十几串新开的,撸下来拿去洗了。

  洗干净的槐花要使劲儿攥掉水分,放入两勺面粉,打两个鸡蛋进去,加盐后,搅拌均匀,放少许花椒粉,然后就是考验技巧的时候了。

  吴姥姥做了一辈子槐花团子,几乎每年都做,经验十分老道。只见她两只手虚拢着,拿一些搅拌好的槐花和面粉放在手心,三两下就团成了一个拳头大小的团子,小心翼翼放入铺了蒸布的蒸笼里。

  大半盆的槐花一共做了三个蒸笼的槐花团子,吴姥姥将三个蒸笼架在一起,放在大柴锅上,柴锅里放入半锅水,盖上盖子,大火蒸几分钟,好吃的槐花团子就做好了。

  蒸熟的槐花团子,可以蘸着辣椒酱吃,也可以等凉了之后,下油锅炸了吃,韩小美特别喜欢吴姥姥做的油泼辣子蘸槐花团子吃,既有槐花的香甜,又有辣椒油的鲜香,百吃不厌!

第一百六十四章 登陆地球第一百六十四天

  女儿难得过来这边吃饭,韩妈自然不会只准备一个槐花团子,晒好槐花之后,韩妈擦了擦手,拿了钱包就出门了,直奔城西这边的菜市场。

  这个年代还没有后世那种集中的农贸市场,说是菜市场,其实就是两排沿街的用石棉瓦搭起来的挡雨的棚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卖鱼的、卖肉的、卖菜的都有,韩妈知道女儿爱吃水产,买了一整条约莫成人手臂长短的黑鲢,让卖鱼的帮忙杀了,鱼头单独剁下来,连着一掌宽的鱼肉,准备待会儿买块嫩豆腐回去做鱼头炖豆腐。

  鱼肉拿来做一个红烧鱼块,下面铺一层大白菜叶子和自家做的粉条,味道不要太好。看到有新鲜的泥鳅,一问居然要两块钱一斤,韩妈撇撇嘴,没舍得买,反正韩爸每次来的时候肯定会带些泥鳅过来,家里从乡下收的不论大小才八毛钱一斤,还比这个新鲜呢。

  没有买成泥鳅,韩妈跑去买了两块豆腐,准备回去用自家带来的萝卜,给女儿炸些豆腐丸子和萝卜丸子吃,家里还有过年吃剩下的新鲜猪肉,看了有卖兔肉的,又去买了二斤兔肉,准备等下做个干锅兔肉,他们三个人,外加俩保安,差不多够吃了。

  因为晚上和学生们说好的六点半开始上课,因此,韩妈回去就忙着开始做饭了,炸了一大堆萝卜丸子、豆腐丸子、猪肉白菜丸子等等,刚炸出来可以当零食吃,等凉了之后,吃饭之前舀点儿骨头汤,把丸子下到里面滚熟了,再撒一把菠菜叶子进去,就是好吃的丸子菠菜汤了。

  干锅兔肉炒好之后,韩妈切了两个大土豆,将简单炸了一下的土豆片铺在锅底,把干锅兔肉倒进去,吃完兔肉之后,吸饱了兔肉汤汁的土豆也非常好吃。

  “妈,还是你做的饭菜最香了!”韩小美吃的头都不抬,哪怕章家小院那边的牛大厨手艺再出众,韩小美也还是觉得妈妈做的家常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

  “你慢点吃,小心鱼刺。”韩妈笑眯眯地夹了一块刺少的鱼腹肉放到她碗里。

  “放心吧,姥姥不是说吗?我三岁就学会自己吐鱼刺了!妈你别把锅巴铲了啊,等下我要吃红糖锅巴。”韩小美吃着碗里的还不忘锅里的。

  “慢慢吃,就知道你爱吃那个,刚才我已经塞了一把稻草进去给锅巴捂着了。”吴姥姥笑眯眯地看着外孙女。

  吴姥姥做的红糖锅巴真是一绝,大柴锅做好饭之后,下面就会结一层厚厚的锅巴,把上面的米饭盛出来,单留锅巴,然后点燃一把稻草塞到灶膛里,听到锅巴发出响动的时候,舀几勺红糖,均匀地洒在锅巴上面,然后就等着灶膛的温度隔着锅巴慢慢融化红糖,融化后的糖汁顺着锅巴的缝隙渗透进去,将原本金黄色的锅巴染成了深褐色,看着不太好看,但吃起来却特别好吃。

  今天韩小荣不在,所以,一大锅的红糖锅巴都便宜了韩小美。韩妈和吴姥姥是不肯吃的,一个是人老了啃不动,一个是只要看着女儿吃的开心就满足了。

  韩小美也没有推拒,因为她知道,他们家的长辈都这样,哪怕自己一口不吃,只要看着孩子吃的开心,比自己吃了还高兴呢。这是属于长辈的爱,她上辈子不曾拥有,这辈子,谁也别想从她手里夺走!

  吃完饭,韩妈和吴姥姥收拾碗筷去了,韩小美走到隔壁去看了看补习班的教室。

  和半个月前相比,现在的教室简直是大变样了,墙面是新粉刷过的,原木色的单人桌椅整齐摆放在屋子里,一共4排,每排8个人,看着既宽敞,又不会因为距离黑板太远伤着眼睛。

  和寻常人家的堂屋不一样,这个由堂屋改造成的补习班,屋顶上垂下来足足六个一百瓦的大灯泡,连老师讲座上都悬挂着两个大灯泡,不过,对于女儿的这种近乎奢侈的决定,向来节俭的韩妈却是大力支持的,这些灯泡也是她亲自去买的,特意挑了最好的牌子。

  对于韩小美的疑惑,韩妈难得狡黠地对女儿悄声说道:“小美,你就一直没有发现,小荣屋子里的灯泡,比你屋里的瓦数大了一倍吗?”

  韩小美:⊙o⊙!

  “你弟没你这么自觉,晚上写作业的时候经常打瞌睡,我就故意把他屋子里的灯泡换成大功率的,我就不信等灯那么刺眼他还能睡得着!”韩妈恶狠狠地说。

  韩小美:→_→

  不过,不得不说,韩妈真的把这个补习班布置的和给自家孩子布置的书房一样了,原先破损的玻璃窗全部换成了新的,悬挂着米色的窗帘,单人课桌配的是舒适的靠背椅,椅子上面铺着藏蓝色的手工缝制的坐垫。

  正看着教室后面的黑板,想着要不要在上面写些什么的时候,门外传来一男一女的声音,韩小美笑了笑,赶紧走出去,迎接今天来上课的两位补习老师。

  两位老师一个是在二中教了十几年语文的中年男子,姓张,一个是三中的英语老师,姓王,也是四十多岁的年纪,胖乎乎的。

  张老师和王老师其实都是教学水平很不错的,但是没办法,这个年代不管做什么都要托关系走后门,张王两位老师都是从乡下花了很大功夫调到市里的,能有学校肯要他们就不错了,至于编制?慢慢熬吧!每年上面给学校的编制名额就那么一两个,十有八九都是给人预定下来的,哪里轮得到他们?

  别看老师这个职业表面上光鲜,其实,没有编制的教师是很苦的。一个月才四百多块钱,这个工资相比农村代课老师来说已经不错了,但是,农村代课老师花费少啊,可以自己种菜养鸡,基本生活还是有保障的,不像在城里,就像韩妈说的那样,出门买根葱都要花钱,四百多块钱,也只够维持全家人的生活罢了,需要夫妻俩都出来工作,家里才能存得住钱。

  张老师当年之所以离开他深爱的乡村中学,想尽办法调到城里,就是因为他爱人得了糖尿病,这种病需要定期去大医院检查,还要买药、打胰岛素,继续留在农村的话,他老婆的病就麻烦了。因此,张老师只能选择带着老婆回到城里。

  可是,糖尿病的治疗花费很大,张老师每个月几乎一半的工资都拿来给老婆买药了,家里还有个上小学的儿子,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为了补贴家用,一直在外面带补习班。这次也是多亏了他认识邹亮磊的那位教育局的亲戚,听说韩小美这里的补习班待遇比外面高点,特意把张老师介绍了过来。

  不得不说,在已婚妇女眼中,甘愿为了患病的妻子放弃理想和坚持的张老师真是值得她们敬佩的,并不是每个女人都这么幸运,能遇到这样一个好男人,而她们也愿意成全这样一段美好的爱情,当初张老师走投无路的时候,也正是邹亮磊的亲戚帮忙给他想办法调到了市里的。

  和张老师相比,胖乎乎的王老师就比较可怜了。王老师原本也是农村代课老师,年轻的时候长得漂亮,机缘巧合下嫁到了城里,在婆家的帮助下调到了三中,不过她婆家也不是那种很有背景的,能帮她调到城里就不错了,编制什么的就没办法了,原本一个女人每个月能有四百多块钱收入也算不错了。

  可是,王老师第一胎生了个女儿,这让她的生活立刻变得艰难起来。

  这个年代对于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非常严厉,王老师这样的要是敢生二胎,不但要罚款还要丢工作。王老师就不太愿意,而且她也很爱自己的女儿,不愿意为了生儿子而委屈了闺女。

  这样一来,王老师的婆家不高兴了,公婆和丈夫都劝她干脆辞了工作,反正一个月四百多块钱也不算什么,还能安心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呢。王老师根本不愿意为了二胎放弃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婆家和丈夫却觉得她忘恩负义,因为三中这个编外教师的工作原本就是婆家帮她弄来的,结果儿媳妇调到了城里,却不愿意给他们家生儿子,这怎么成?

  王老师的婆家也挺狠,假装默认了王老师的反抗,私底下却悄悄让儿子和厂里另外一个女孩子好上了,直到那个女孩子也怀孕了,偷偷去查了怀的是男孩之后,一家人才对王老师摊牌,请她为他们家大孙子“让路”。

  王老师也是硬气,当场便说要去法院告她丈夫重婚罪,“你们不让我和我闺女好过,你们全家都别想好过!法院一告,你儿子准得被判刑,还要丢工作!咱们鱼死网破!”

  原本得意洋洋的婆家顿时害怕了起来,他们也没有什么很厉害的背景,万一儿子真被儿媳妇告了,丢了工作就麻烦了。

  不过,王老师这么说,并不是想继续和丈夫过下去,这样的一家人,她早就不想继续过下去了,说去告他,不过是为了给自己和女儿争取一笔抚养费罢了。

  最后,王老师叫来了娘家人,从婆家拿走了他们家在城西这片的一个不值钱的砖瓦房,外加两万块钱的离婚补偿,也不提什么女儿的抚养费了,反正就算提了他们也不会给的,女儿也归了她,正好,她婆家也不太想要个孙女,两万块钱买断一个孙女成年前的抚养费他们都觉得亏了呢。

  就这样,王老师带着刚满周岁的女儿,搬到了城西,这个年代还没有什么幼托班,王老师每个月花三十块钱,把女儿寄放在信得过的学生家长那里,白天上课,晚上抱着女儿批改作业,挣的钱一分都不敢多花,为了省钱晚饭经常是两个馒头就打发了。或许就是因为面食吃多了,真个人都开始发胖了,不过,反正她也不想再找个男人结婚了,她不想让女儿受委屈,哪怕一个人过,也要让女儿得到她所有的爱!

  韩小美敬佩这样独立自强的女人,也愿意为了王老师和她的女儿提供一个相对安稳的生活。

  “一晚上两节课两个小时,一节课18元钱,包一餐宵夜。您可以把女儿放在我妈妈和我姥姥那里,反正我妈经常念叨着要带孙子,我弟才上初中呢,先让她带带您家宝宝熟悉熟悉。”韩小美笑着说。

  韩妈在一边哭笑不得地指着她闺女,却并不反对女儿的话,实际上,当初坚持要留下王老师的就是韩妈,作为女人,她更能理解王老师的坚持,为了女儿的幸福,当母亲的真的什么都能豁得出去!

第一百六十五章 登陆地球第一百六十五天

  带王老师和张老师去看了老师们备课改卷子的办公室之后,补习的学生们也陆陆续续来了。

  不出意料的,好几个学生都是家里的小汽车送来的,气派的小汽车,差点把他们家门口的小路给堵上,引来一堆街坊邻居站在门口看热闹。

  一共三十个学生,没一个迟到,都在六点半开课之前到了,大多数都提前了半个小时,有的大概家长实在不放心,还磨蹭着留在韩家院子里不想走,韩小美干脆让韩妈和吴姥姥去邻居家借了一些凳子回来,摆在补习班后面的空地上,不放心的家长可以留下来,第一天上课,允许试听!

  第一天上课,韩小美并没有要求两位老师讲太多内容,看看距离上课时间还有一会儿,教室后面已经坐满了家长,人数加起来比学生还多,韩小美无奈一笑,咳嗽一下,和王老师示意了一下,主动走上讲台。

  “大家好,我是韩小美。首先,感谢各位家长和同学们对我的信任,自我介绍我想就不必了,在座的各位家长都是本地有头有脸的人物,想来也看过本地新闻,应该都认识我了吧?毕竟,长得这么好看的女孩子可不多见哦”

  教室里顿时一片大笑,坐在座位上原本有些紧张的学生们也瞬间放松了下来。

  “我想,各位叔叔阿姨之所以选择把同学们送到我这里来,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能提高成绩。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错了!”

  “在座的同学,在我看来,没有一个是差生!成绩不好,不是因为他们脑子不如别人,是因为学习方法本身就用错了。”

  “大家愿意相信我,应该也是因为我之前教的一个学生,附中今年摸底考前十名的那个女孩子的缘故吧?那个女生在我接手的时候,月考成绩是全校第221名,他们那一届一共有五百多名学生,附中的百名榜,想必大家也都知道,跌到百名榜之外的,基本上就和市一中高中部绝缘了,二中也不一定能考得上。”

  “可是,我接手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女生其实非常聪明,她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自信,每次考试的时候,都会怀疑自己做的到底对不对,做下一题的时候还在想着前面一题,这样能考好吗?”

  “我举这个例子,不是为了和大家吹嘘我多厉害,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我们这个补习班,就是为了挖掘孩子的潜能而创办的,我只招收三十个学生,也并不是外面说的那样搞什么贵族教育,而是因为只有让老师们耐心观察、小班教学,才能发掘出同学们的潜能,就像一座煤矿一样,只有先勘测出煤矿的所在,才能挖掘出优质的煤矿。”

  “所以,在这里,我想恳请家长们,给我们的老师和同学,更多的耐心和支持,要相信我们的老师,更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也相信我,我能把一个学生从附中两百名以外带到百名榜以内,冲刺年级前十,也能把更多的学生带到百名榜以内!”

  教室里瞬间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那些被家长们强行送来的学生脸色也舒缓了下来。被扣上差生的帽子,谁心里都不舒服,要不是有赵琳琅这个先例在,而且能上韩小美的补习班说出去也很有面子,他们才不愿意大晚上的跑出来补习呢,电视多好看,看什么书啊?

  可是,做学生的,谁不想成为人人羡慕的学霸呢?逢年过节的时候,跟爸妈出去拜年底气也十足啊,以前是没办法,可是现在,看到赵琳琅的补习成果之后,他们都忍不住心动了。

  韩小美的话,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

  然而,他们真是高兴得太早了!

  “不过,我丑话说在前面,进了我的补习班,关于学习的事情,一切都得遵守我们的规矩,我们的课程安排和试卷都是内部使用的,所以,也请大家注意保密,所有试卷和补习内容不允许外传。”

  “还有第二点,我希望同学们的家长能和学校协调一下,我们每周末、每个月的月初都会组织考试,希望同学们能够按时参加。”

  下面顿时响起小声的哀嚎,没有大声哀嚎,大约是因为家长们都坐在后面吧。

  家长们闻言却满意地点点头,他们想要的,正是这样高强度的学习节奏啊!在家里是没办法,自家孩子自己管不住,也没时间管,很多家长自己都只是小学文凭呢,怎么辅导得了上高中的孩子?那些数学题物理题他们看都看不懂,这也是为什么九十年代全国补习班遍地开花的主要原因了。

  简单的讲话结束之后,韩小美和家长们都离开了,把课堂还给了接手的王老师。韩小美却喊住了家长,趁着大家都在,还有一件事情她想和家长们商量一下。

  “是这样的,因为补习班的学习强度很大,从晚上六点半一直持续到十点半,我们这边给老师们安排了简单的宵夜,刚才看到同学们,正好家长们都在,我想问问大家,同学们要不要也跟着老师一起吃点垫垫肚子?伙食费我不赚大家的,一顿宵夜一块钱,两个包子一杯牛奶,或者一碗红薯稀饭加两个包子,肯定没大家在家里吃的好,但是这边条件简陋,晚上让学生们去外面吃也不安全,我想问问家长们的意见。”

  “这个纯粹自愿,如果家里有安排的话,不在这里吃也没关系,主要是考虑到家长们也辛苦,大半夜的还要给孩子准备宵夜,第二天早上六点多就要起来送孩子上学,太辛苦了,让大家在这边随便吃点,回去喝杯牛奶就能洗洗睡了。”

  “这有什么好商量的?”家长们先是一愣,随即七嘴八舌地围拢过来。

  “一顿一块钱的伙食费也太寒酸了,韩老师你给他们说说,多收几块钱也没关系,让娃娃们吃好一点。”

  “就是就是!读书可费脑子呐!两个包子怎么够?我读书那会儿晚自习下课,一顿能吃一大碗烩面片!”

  “我看也是,咱们多交点伙食费,请韩老师的妈妈帮忙买点好东西,给娃娃们补补脑子。”

  来送孩子上补习班的都是不差钱的土豪们,对于韩老师一顿只给孩子安排一块钱的廉价夜宵非常不满,干脆自作主张,几十个家长一合计,每顿宵夜价格定在五块钱,这样每天就能买两只老母鸡,做点鸡汤挂面,或者买点牛肉,做牛肉烩面之类的给娃娃们吃了,吃完再来杯热牛奶,肚子里有了存货,念书也不会饿着肚子了,艾玛,一想到儿子女儿大半夜饿着肚子补课,家长们顿时一阵心疼,又觉得五块钱的伙食费好像也定低了……

  “这样吧,咱们教师办公室也蛮宽敞的,大家要是不放心,担心孩子饿肚子,我也不管了,大伙儿自己凑钱,定期买点儿饼干牛奶什么的放在那里,每天晚上除了宵夜之外,中间课间休息的时候,再给同学们添一顿小点心,这样总行了吧?不过我先说好啊,教室就是上课的地方,课堂纪律得有保证,不允许随便带零食去教室里吃。”

  “这个没问题!干脆也别凑钱了,咱们三十个家庭轮流买,正好一个月轮到一次,买了就吃,也新鲜。”家长们对韩小美这个提议很满意,现如今家家户户都只有一个孩子,他们一辈子赚那么多钱,要是连自家孩子都吃不饱,赚这么多钱给谁用?

  正抱着王老师的宝贝女儿稀罕的韩妈傻眼了,她闺女可真是亲生的啊,使唤她这个亲妈不要太顺手!

  不过,三十多个人的宵夜,说起来也不算难,而且这中间还能赚点伙食费,韩妈想了想也答应了下来。

  韩家这个补习班,算是正式开门办学了。

  因为接下了一顿宵夜的活儿,韩妈连夜给韩爸打了电话,让他明天借一辆拖拉机,多带几袋子米面过来,老家作坊里做的挂面也带上两百斤。和城市里机器做的面条不一样,农村作坊里做的挂面麦香浓郁,用料扎实,而且特别养胃,很适合晚自习结束之后给饥肠辘辘的娃娃们拿来垫肚子。

  韩妈是个厚道人,既然接下了这个活计,就想让孩子们吃的好一点,而且和机器挂面相比,老家的挂面都是十斤一个大袋子包装的,价格也比机器做的便宜些。

  接到老婆的指示,韩爸不得不大半夜的打着手电筒,出去找了相熟的人家借了拖拉机,又敲开镇上卖挂面那家的门,和人家预定了两百斤挂面,家里没有足够的米面了,又顺便从这家预定了三百斤大米和两百斤麦面,想了想,又去卖猪肉的那里预定了半只猪,城里的猪肉价格每斤要比他们镇上贵五毛钱,多带点过去,吃不完的可以腌起来留着慢慢吃。

  第二天一早,韩爸就开着拖拉机过来了,习惯性旷课的韩同学这天早上依然没有去上学,因为她要陪爸妈一起去看房子。

  对此,班主任老张接到请假电话只能在肚子里“呵呵”一声,谁让人家是省状元呐?市一中要是不想要,外面有的是学校想挖韩小美过去,不交学费每年再给两万块钱奖学金那种,没办法,人家韩同学连国外的报纸都上过了,现如今身价大涨,他这个班主任捧着还来不及,哪里敢怠慢哟真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啊!现如今班主任真是不好当啊o╥﹏╥o

第一百六十六章 登陆地球第一百六十六天

  偏疼闺女的韩爸果然把家里收来的泥鳅都打包带来了,用了两个塑料水桶,足足有三四十斤活泥鳅。还有韩妈要的两百斤挂面,三百斤大米和两百斤麦面,又从家里菜园子拔了许多青菜和青蒜之类的带过来,开春了,这些菜再不吃就要抽薹了,到时候就只能吃菜心了。

  “怎么这么多泥鳅?”韩妈诧异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页  当前第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8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90年代学渣逆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