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90年代学渣逆袭_分节阅读_第73节
小说作者:荷姜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577 KB   上传时间:2018-04-27 18:13:37

  “你又淘气了!”车镇长忍不住喷笑,却也知道韩小美只能说这么多了,毕竟这是人家的手段,不管如何,用一些小手段赚来一个免费在省台打广告的机会,而且还是全省老百姓基本上都要看的本地新闻栏目,在电视节目还不多的年代里,本地新闻几乎可以说是这个年代的黄金档王牌栏目了。

  搁在二十年后,分分钟冠名费破千万的那种。即便是现在,没个几万块钱,你也别想在省台黄金时段打广告。

  “老韩啊!你这个闺女生的好啊!比别人家十个儿子都好!”挂上电话,车镇长拍着韩爸的肩膀感慨道。一张利嘴分分钟就弄到了省台本地新闻的免费广告,而且还不是一句话简讯那种,简直都快成精了!

  “那是,十个儿子都不换!”韩爸乐呵呵地道,最近他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家里的泥鳅池快挖好了,贷款也下来了,女儿还上了一个据说在世界上都很有名的报纸,还上了省台的新闻,谁不说他们老韩家眼看着就要飞出一只金凤凰了?

  “刚才我已经和小美说好了,她去联系省台的记者,明天上午九点半左右,省台的记者就要到了,老韩,今天要辛苦一下大家了,赶紧把养殖基地的杂物什么的清理一下,我让办公室给你拨一笔款子,你赶紧让你弟去相熟的渔家,让他们捡本地有特色的水产多弄点新鲜的明天给几个记者尝尝,小美说了,重点要突出咱们本地水产的美味,所以做菜的食材还有做好的菜一定要让记者拍到!”

  “我怎么早没想到呢?咱们省的人都喜欢美食啊,听到哪里有好吃的,哪怕开车几个小时也要去尝尝,到时候记者一拍、一尝,说咱们这里的泥鳅好吃,今后还怕没人找咱们订购?你们家小美的脑子怎么长的呢你说?”

  “我听她姥姥说,小美小时候特别喜欢她做的泥鳅炖豆腐,肯定是泥鳅吃多了,脑才这么聪明的。”韩爸笑着说。

  “也对,不吃上几万条泥鳅,也不会养成这么个狡猾的性格,简直跟个泥鳅精似得!”车镇长嘀咕了一句,俩人去办公室给韩爸支了五百块钱拿去采买食材,这才分头忙活去了。

  第二天一早,韩小美果然带着罗圣文一行人过来了,一起来的还有省台农林频道的三个记者,其中带头的那个四十多岁的大姐特别逗,上来就把韩小美拉到他们那辆采访车去了,完了关上车门,从后面拎出两扎约莫有三四十本杂志,从口袋里摸出一只签字笔拍在上面。

  “韩同学,你不知道,我女儿和他们班好多同学都是你的书迷,你之前在杂志上连载的那个故事她一直在追,每一本都买了,这次听说我要来采访你,特意让我代表他们班同学,请你帮忙签个名,拜托啦!我平时工作忙,难得和我女儿有什么共同语言……嘿嘿”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正好到我家那里还有一个多小时车程,这些肯定能签好,对了姐姐,你女儿叫什么名字?我给她单独写一段话吧?你有没有什么想对你女儿说的?”

  “那太感谢了!我女儿叫李敏,她下个月十二岁生日,能麻烦小美同学帮我祝她十二岁生日快乐吗?”

  韩小美抿嘴一笑,打开杂志的扉页,杂志很软,她忙从自己的书包里取出一本语文书垫在膝盖上,掏出自己的钢笔,拧开笔帽,认真地写下了“亲爱的李敏同学:祝你十二岁生日快乐,永远幸福!”

  想了想,又在下面添了一句:谢谢你喜欢我的,我是《公元1068》的作者,韩小美。

  在签名下面写好日期之后,将杂志递给那位记者,那记者如若至宝地捧在手里看了看,顿时惊讶地抬起头来:“小美同学,你的钢笔字写的真好,简直和字帖一样!”

  韩小美黑线了一下,尴尬地笑了笑,可不是吗?她现在的字体,就是超脑系统扫描了地球上最流行的学生字帖临摹下来的啊。

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陆地球第一百六十二天

  “中午的饭菜都准备好了吧?让他们先别烧啊,小美说了,一定要让记者拍到烧饭的镜头才行,泥鳅放着先别杀,等记者来了再杀!”

  “养殖基地那边都安排好了吧?到时候记者来采访,一定要哭穷知道吗?让娃娃们都换上去年的旧衣服!什么?短了?就要短了破了才好,快去!”

  “韩老哥你就别在这里忙活了,赶紧回家,把你们家小美这些年的获奖证书还有那些报刊杂志都给找出来,等下记者说不定要拍的。”车镇长一大早就进入了焦虑模式,恨不得把整个镇子都打扫一遍,后来想到韩小美的叮嘱,这才作罢,转而开启了卖惨模式……

  两台采访车就是在这时候到了江下乡政府门口。

  “车镇长早上好!我先来介绍一下吧,这位就是上次采访我的,咱们省台文教频道节目中心主任罗圣文罗主任,这位是省台农林频道采访部副主任肖月华主任,这几位都是省台的记者,罗主任、肖主任,这位就是我们江下乡的镇长车成筠叔叔,车叔叔可是我们乡的大恩人,你们一定要多采访采访他!”

  “哪里哪里,客气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嘛几位记者快里面坐,咱们坐下聊吧!”车镇长带着众人去了乡政府的会议室。

  坐下后,来不及喝茶,罗圣文便从包里拿出了他们开会研究后定下的采访提纲,一份给车镇长,另外一份却给了韩小美。

  肖月华奇怪地看了他一眼。罗圣文在心里叹息一声,肖月华还是没有看清楚韩同学藏在画皮下面的真身啊!

  韩小美却接过采访提纲,坐到韩爸身边,指着上面的那些问题,一句一句低声和韩爸讲解着,虽然韩爸因为时代的原因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韩爸还是很聪明也很好学的,韩小美最多还有两年就要去外地上大学了,而她没有跳级提前参加高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利用这两年,让韩爸韩妈都能独当一面,最起码,能把家里现在这两个事业撑起来,有了这些产业,韩爸韩妈后半辈子也算是衣食无忧了。

  韩小美现在要做的,就是教韩爸怎么保全这一份产业。

  任何一个时代,宣传都是很重要的,不然后世的那些明星为什么一天到晚花钱给自己写通稿买热搜呢?

  这个年代虽然还没有围脖,但是,本地新闻却是家家都要看的,可谓是单机版本的本地围脖了,宣传效果那是杠杠滴!

  看完之后,韩小美又跑到车镇长身边,和车镇长小声商量了一下,这才笑眯眯地对罗圣文说:“罗主任,您的这个采访提纲,我们都非常满意,就是有一点,我们乡下地方穷,也没什么好招待的,中午就在我们家吃个便饭吧?我们特意准备了本地特色的水产,和今天的采访主题也很切合,您看到时候要不要顺便去拍一下?也让大伙儿看看我们这里的泥鳅到底好不好吃嘛。”

  “这有什么?我们先去拍养殖基地,回来就可以先去拍这一条,正好采访小美同学的时候,需要用到做饭的场景做背景,本来我们还在担心,小美家里能不能配合一下呢,你们这样安排就更好啦。”罗圣文笑着说。

  “我也没问题,农林频道拍的就是这些内容啊哈哈,哪里有什么特产,怎么吃的,好不好吃,销路怎么样。你们这样安排,都不用我们费心导演了哈哈。”肖月华也赞同道。

  “那行,那咱们现在就先去看看养殖基地?”车成筠让人把乡里的面包车开到门口,乡里和养殖基地的几个负责人坐面包车,韩小美依旧和肖月华他们一辆车,一行人往养殖基地开去。

  说是养殖基地,其实江下乡的水产养殖基地的经营模式类似于后世那种加盟户的感觉,养殖基地自己持有一部分租赁来的土地改造成泥鳅池,如果不愿意把土地租出去的,可以自己在专家指导下挖泥鳅池养泥鳅,基地可以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后期管理的一些指导,还能用比较实惠的价格买到基地统一采购的泥鳅苗,养出来的泥鳅也可以通过养殖基地的销售渠道卖出去,这样可比老百姓单打独斗的好多了,最起码,有政府在里面帮忙,老百姓也放心多了。

  “罗主任,肖主任,你们看,这里就是我们的养殖基地其中一部分泥鳅池,都是开春刚挖出来的,正在蓄水呢,等天气再暖和一点,泥鳅苗到了就可以投放进去了。”车成筠指着不远处波光粼粼的农田,这里曾经是低洼的水稻田,现在已经全部被改造成了泥鳅池,池子底部撒了石灰消毒,看起来水质特别清冽。

  几个记者连忙跑下去拍了一下,回来找车镇长商量:“有没有现在就能看到泥鳅的?最好能捞一些上来我们拍一下。”

  “这个季节泥鳅池里没有啦,不过我家里暖棚的泥鳅池子里还有一些,那个行不行?”韩爸提议道。

  “有就不错啦,到时候推个近景,来几个特写,再捞点儿泥鳅带到泥鳅池那边补个镜头,就是要破费韩大哥了,这放到池子里的泥鳅大概捞不回来了。”肖月华歉意地看着韩爸。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们做电视新闻的,大多数时候拍这种片子都要补很多镜头的,有时候秋天非要春天的镜头,咋办?自己想辙吧!不然他们为啥要存那么多资料片呢?就是为了防止要用的时候拍不到合适的啊。

  “没事没事,你们这也是为了我们乡里的养殖基地做宣传啊,应该我们感谢你们才对。”韩爸连忙答应道。

  众人又折回去到了韩家在镇上的新房。因为兄弟俩是做水产起家的,因此,韩家新房子后院有两个很大的水泥砌起来的水池子,外面包着一层厚厚的稻草帘子,上面用双层的塑料薄膜罩起来,盖着破被单破衣服做的布帘子,里面基本上可以保持零上几度的温度,鱼虾泥鳅什么的在里面不至于冻死。

  “这个好!”肖月华赞道,随即让记者扛着摄像机过来,韩爸用捞子把泥鳅捞出来,摄像机立刻推了个近景,活蹦乱跳肥嘟嘟的泥鳅,看起来特别有丰收的感觉。

  “这刚过完年,韩大哥你家里怎么还有这么多泥鳅?”车镇长好奇道。

  “嘿嘿我闺女从小就爱吃这一口,这不,今年家里条件好点了,我和她二叔又是做水产的,平时有人来卖鱼获,我们都把最好的泥鳅挑出来放在池子里,小美回家的时候做给他们姐弟解解馋。”

  “对啊,估计就是从小吃泥鳅吃多了,所以咱们小美的脑才这么聪明的吧?”车镇长楞了楞,瞬间想起自己捧哏的任务,非常顺利地接过了话茬子。

  旁边的摄影记者急忙把镜头调转过来。

  “老一辈都说小孩子要多吃鱼虾才聪明,我们家小美很小就开始吃泥鳅羹了。那时候家里穷,孩子断奶之后,家里也买不起奶粉,连白糖都舍不得吃,没办法,小美她姥姥就隔三差五地抓些泥鳅送过来。”

  “泥鳅浑身上下只有一根刺,肉也嫩,特别适合拿来给小孩子吃,那时候小美还没长牙呢,她姥姥就把煮熟的泥鳅肉用小刀子剔出来,然后用面粉和山芋粉做成泥鳅肉糊糊给她吃,她一次能吃一小碗呢,我们小美小时候长的白白胖胖的,都是因为吃了泥鳅的原因啊。”

  “后来长大了,家里两个孩子,日子过的紧巴巴的,小美和她弟也没什么好吃的,家里买不起肉,我和小美妈妈每次下地的时候,都会带着一张小网,运气好了网到几条泥鳅,带回来养在水桶里,等小美姐弟俩周末回家,好歹能吃一顿荤菜。”

  “爸你别难过啦,你看我吃泥鳅长大的,皮肤多好,而且和吃奶粉长大的孩子比起来也能不算笨嘛”韩小美抱住韩爸的胳膊扭了扭,还把自己一张如花似玉的美人脸凑到亲爹眼前晃了晃,“爸你看我皮肤多好!一个青春痘都没有呢。”

  摄影记者忍不住把镜头对准了韩小美的脸。窝草推近了看,简直连个毛孔都看不到,让他们一大把年纪还满脸青春痘的怎么活?

  难道多吃泥鳅真的可以让皮肤变好?

  两位女记者看了看韩小美那如同剥了壳的鸡蛋一般的雪肤花容,顿时决定晚上回去就买泥鳅吃去!坚持吃!为了她们的雪肤花容!

  “小美你要是笨的话,你让全省那么多同学们怎么办?你中考的时候可是省状元!”肖月华痛苦道,她家里也有个女儿,要是学习能有韩小美一半好,她做梦都能笑醒了。

  拍完韩爸私藏的泥鳅之后,韩小美提议她们索性先把泥鳅烹饪这一段拍了,这样请来帮忙烧饭的两个阿姨也能抓紧时间准备午饭,等他们去其他地方拍完之后,回来就能吃饭了。

  韩爸见记者们也同意了,立刻将捞出来的半网泥鳅放到盆里去,两个请来帮忙做饭的邻居阿姨,立刻拿了菜刀,用刀背狠狠冲着泥鳅头一拍,趁着泥鳅被拍晕,迅速开膛剖腹,清理内脏,很快就杀好了一盆泥鳅。

  洗干净的泥鳅被分成了三份,一份拿来做泥鳅炖豆腐,一份拿来做椒盐炸泥鳅,一份做了粉蒸泥鳅,拍了做菜的环节之后,一行人继续扛着机器去补下面的几个镜头,等到中午回来的时候,热腾腾的饭菜正好上桌。

  “今天辛苦大家了,乡里条件不好,招待不周了,快坐下吃饭吧。”

  “韩大哥不要开酒了,我们台里有规定的,工作时间不允许饮酒,而且下午还要回去剪片子呢,下次吧。”罗圣文连忙推辞道。他哪里敢在韩家喝酒?

  “那行,这个酒我们就先收起来,等到今年夏天咱们这里养殖的第一批泥鳅可以捕捞了,到时候再请几位老师过来好好玩玩。”车成筠乐呵呵地端起茶杯,“那今天我们就以茶代酒,感谢各位老师对我们江下乡全体百姓的热情援手!”

  “哪里哪里,是我们沾了韩小美同学的光啊,你们不知道,现在整个省台都在说,谁要是采访到了韩同学,随便什么新闻,保准能评上年度好新闻!”肖月华这句话可不是开玩笑,这个年代国内一个高中生能得到m国大导演的认可,还要买她的版权,那可不得了!相当于半个诺贝尔奖的分量了吧?

第一百六十三章 登陆地球第一百六十三天

  韩小美猜的没错,后续的报道出来之后,车成筠和韩爸他们算是彻底忙起来了,全省各地都有人打电话过来问泥鳅什么时候能出来,有想做善事替老百姓解决销路问题的,也有自己做餐饮,确实需要稳定优质的货源的……总之,等到韩小美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水产养殖基地第一批投放的泥鳅苗,基本上已经被预订一空了,后面源源不断打电话过来“想支援贫困地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热心老板,只能遗憾地决定等下一批了。

  “哈哈哈小美,你车叔叔说了,等今年咱们养殖基地分红的时候,他要代表乡里,单独给你发个大红包!没想到啊,本地新闻竟然影响这么大!”韩爸在电话里激动道。

  “那是,六点半到七点那个时间段,除了本地新闻大家还有别的可以看吗?”简直是霸屏好不好?韩小美在心里吐槽道。

  “对了爸,你和车叔叔说一声,等开春了,咱们那里不是有黄条鱼吗?买个十几条腌一下,那天去采访的记者和两位主任每家送几条过去,两位主任再加两瓶酒两条烟吧,人家帮忙归帮忙,我们该表示的还得表示的。”韩小美不忘叮嘱道。

  “我正想跟你说呢,你和你车叔叔想到一起去了,他今天也问我呢,说想找你打听一下两位主任家里的地址,人家帮了我们这么大一个忙,我们不能什么表示都没有啊。”

  “不用地址,爸你们把东西准备好,拿到我这里来,我送到罗主任那里去,怎么分他会去分的,意思到了就行。”韩小美无奈道。

  作为一个不知道送礼为何物的外星人,短短几年内就熟练地掌握了人类的送礼技巧,不得不说,韩同学真是一个入乡随俗的好外星人!

  韩小美特意叮嘱韩爸去买黄条鱼不是没有道理的,这种鱼产量少,而且非常娇气,现在还没有能人工养殖成功的,而且每年只有开春那段时间捕捞上来的黄条鱼才最肥美。

  本地人吃黄条鱼,新鲜的很少,基本上都是对半剖开之后,拿盐薄薄地抹一层,腌制半天之后,拿出去暴晒两天,等到表面发硬之后,取下来放在阴凉的地方吹两天风,等到风干之后,拿松柏叶熏到金黄色,吃的时候切成块,只需要放一点点菜籽油和拍碎的蒜瓣、干辣椒等,味道就非常好,本地人都好这一口,因此每到开春世界,很多大爷大妈不惜凌晨两三点起来去菜市场蹲守,也要买到两条黄条鱼腌了给家里人尝鲜。

  在他们h市,开春的时候能拿两条腌好的黄条鱼送人,那可比送人家高档烟酒还要受欢迎,烟酒什么季节都能买到,新鲜的黄条鱼可不好买!

  韩爸接到女儿发布的任务,正想挂电话,没想到女儿却喊住了他。

  “爸,先别挂电话,有个事情要跟你说一下。”

  “啥事?”

  “上次你不是让妈寻摸着再在城西这片买几个老宅子吗?妈那边说看了一个,觉得还不错,而且关键是院子很大,虽然比别人家的贵了点,但是等以后城西那片拆了的话,说不定再加点钱能换两套房子,妈说让你明天抽空过来看看,觉得合适就赶紧定下来。”韩小美解释道。

  “这么快?”韩爸诧异道,他压根没想到会这么快就找到合适的房子,因为现在市区到处都在拆了盖新小区,早就听说城西迟早也要拆了,这个时候不是万不得已谁会把房子卖了?

  “所以妈才说儿女都是债啊!那户人家就一个儿子,说是在j省省会工作,相中了那边一个本地姑娘,那姑娘家里条件挺好的,没别的要求,就要求他们家能在省城给买个楼房,老夫妻俩虽然是工人,但攒了一辈子也没攒到这么多钱啊,没办法,只能卖了老房子凑凑了。”韩小美叹息道。

  “那我明天就去!”韩爸立刻答应道。和韩小美不一样,他倒是很能理解这对老夫妻的决定,如果韩小荣今后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女孩子,就缺一套房子的话,他们夫妻砸锅卖铁肯定也要给儿子买房子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只恨自己能给的太少。

  “老张,给我半天假呗?”挂上电话,韩小美拦住了准备去开会的张伟忠。

  “你又想去干啥?韩小美同学,你自己算算,你开学到现在一共缺了多少课?全校学生加起来都没你请假多!”张伟忠看了看还有点时间,也不急着去开会了,停下脚步开始教训学生。

  “行,那我去上课了,下个月辩论大赛别找我了。”韩小美撇撇嘴,背着书包作势就要转身。

  “等等!我的小姑奶奶!我就唠叨两句都不行吗?”张伟忠被自家学生秒杀,无奈低头,“好了好了,回头给我补个请假条,去吧!好好准备辩论大赛啊,咱们学校这次能不能一雪前耻,就看你的了!”

  “放心吧!您看我什么时候得过第二名的?不是我说上一届,走后门就走后门,比赛的时候还要塞关系户进去,别人家学校可不会跟你客气的。”韩小美挥挥手赶紧跑了。

  张伟忠无奈一笑,韩小美的话虽然难听,但道理却是真真的,别的比赛就算了,辩论比赛这种需要团队协作配合的比赛,塞个脑残猪队友进去,杀伤力等同于给对方提供了攻讦自己的完美突破点,随便说出一句脑残的话,都能成为对方反攻的焦点……啧!谁家把自己孩子走后门塞去辩论队丢人?这怕是后妈吧?

  韩小美跳上公交车,刚到城西公交站台,就看到韩妈和吴姥姥正和一帮老太太在那边晒着太阳撸槐花。这个季节正是槐花盛开的时候,新鲜的槐花拿来做槐花团子,晒干了之后拿来做蒸菜都好吃,因此,家庭主妇们闲着没事,就会去城西河坝那边打许多槐花回来。

  刚打下来的槐花是带着梗的,要晒了做干菜,就要把梗去掉,主妇们一人面前一个大竹篮,左手拎着槐花梗,右手沿着根部一撸,洁白的槐花就如雪花般落到竹篮里,空气中漂浮着阵阵槐花的甜香。

  “妈!”韩小美蹲下来搂住韩妈的胳膊,“阿姨们下午好!”

  “现在不是上课时间吗?你怎么现在跑过来了?吃饭了吗?”韩妈挑出一串看起来很干净的新开的槐花递给韩小美。

  韩小美接过来撸了一把新鲜的槐花塞到嘴里,他们村里的孩子都这么吃的,每逢槐花盛开的季节,孩子们放学路上都会摘几串刚开的槐花,边走边吃,新鲜的槐花里面有着饱满的蜜囊,刚放进嘴里的时候是一股清香味,咀嚼了几下就有槐花蜜的甜味了。

  “吃过啦,中午在食堂吃的,今天不是补习班上课第一天吗?我早点过来,等下万一要是家长们有什么问题,我在这里也比较清楚。”韩小美吃完一串还想去拿,被韩妈拦住了,“少吃点,等下回去给你做槐花团子吃。”

  “哎呀向红妹子,你这闺女可真是又漂亮又能干!小小年纪就能给家里挣钱了,哪像我们家那个,放学回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看闲书,回回给我不及格!”旁边一个胖乎乎的阿姨羡慕地看着韩小美。

  如果换做是其他孩子大白天的翘课回家,他们早嘀咕上了,可是,换成韩小美,大家只会觉得,不愧是省状元啊,天生就是读书的料,你看看人家,大白天的不上课,回回还能考全校第一!

  这个年代住在城郊平房的邻居们,并没有后世住楼房那么封闭,大家闲着没事就互相串门,早就知道新搬来的韩家大闺女是个神童,不但中考考了全省第一,写的文章据说连人家外国的报纸都夸她写的好,还有什么外国的电影导演想把这个文章的故事买下来拍电影,这事儿还上了本地新闻,很多人因为这个特意看了两次本地新闻,一次直播,一次第二天回放,就因为里面出现的那个小姑娘,竟然就是他们身边的邻居!

  这简直太神奇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页  当前第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8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90年代学渣逆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