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威武不能娶_分节阅读_第390节
小说作者:玖拾陆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2.04 MB   上传时间:2020-02-23 20:15:42

  徐老太爷前几年挺喜欢在外头走动,后来觉得丢了脸面,就端架子了,不愿去与那些人“同流合污”。

  但这一回,事关自家,老太爷就又出去听状况。

  东一嘴西一嘴的,东街上各处都说得有板有眼,徐老太爷就心急了。

  女儿嫁了顾家,虽然因为家里那老太婆,两家关系疏远,但走动再少,女儿也是女儿。

  顾家有没有那块虎符,面子上差多了,徐老太爷为了那面子就心急火燎了好几天。

  徐砚知道老父想法,道:“外头说得这么确凿,可知道要换上来的是哪一位将领?”

  “这……”徐老太爷犹豫,“说了好几个名字,听着都挺像那么一回事儿。”

  徐砚解释道:“您先放心,新人选未定,怎么也不会动旧的,今儿回来前,圣上刚下旨说清明要大祭,按理是不会在大祭前收顾家的虎符的。”

  徐老太爷听明白了。

  顾家留在北地的兄弟在清明时必然大祭,论公行赏未至,给先祖们磕头的时候,反倒还要禀一句“将军印交出去了”,那场面可真不好看。

  老太爷不由唇角一抽,要真是那样,想想都挺糟心的。

  顾家这回战死子弟无数,在祭祀之时撤换,太伤人心了。

  徐老太爷松了一口气:“那还好,只要不撤换,总还有回转,你母亲成日里唱衰,就不能盼着顾家有一点好!”

  徐砚不想嘴上评断父母对错,垂着眉眼宽慰了徐老太爷几句,送他出了书房,才转身往清雨堂去。

  杨氏近来精神不妥,但徐砚回来,她还是会坚持听对方说朝事。

  倒不是杨氏多有见解,她就是担心顾家起伏,徐砚在官场上不好做。

  平心而论,杨氏现在巴不得顾家好,顾云锦越顺畅,她心里越舒坦。

  顾云锦不理她这个舅娘,但顾云锦与两个姐姐并没有闹翻。

  徐令意与顾云锦要好,徐令婕去寻顾云锦时,也没有吃过闭门羹。

  杨氏就是为了徐令婕的将来,也要给顾家多添些香火油钱。

  最悔的是世上没有后悔药,要不然,顾云锦与她多亲呀!

  她就是走着走着,自个儿把路走窄了,还是条不能回头的路……

  杨氏听徐砚说到清明,心里暗暗叹息,道:“母亲没了之后的第一个清明,要回去磕个头。”

  半年了,杨氏的头发长了不少,但相较之前还是单薄,她摸了摸额前碎发,虽然习惯了,但想到彼时状况,心里依旧不是个滋味。

  狠了、恨了,杨老太太却是以那样一个方式走了……

  即便杨家内里处置了贺氏与汪嬷嬷,这口气依旧哽在杨氏胸口。

  徐砚拍了拍杨氏的肩膀,道:“应该的。”

  待徐砚换了身常服,夫妻两人一道往闵老太太那儿去。

  刚入了仙鹤堂,小丫鬟白着脸问安。

  杨氏看在眼中,问道:“怎么了?”

  小丫鬟正要答,突然就听见正屋那儿传出来哐的一声,动静大得她不由自主缩了脖子。

  杨氏抿住了唇,隔着半个天井都有这动静,老太太是大力把瓷碗往桌上按了。

  “还有谁在里头?”徐砚问。

  “今儿没有客人,就是、就是……”小丫鬟一个劲儿摇头,支吾了半天,“大老爷年前捐银子的事儿叫老太太知道了。”

  杨氏和徐砚交换了一个眼神,她从徐砚的眼底察觉到了一闪而过的疲惫,杨氏的心情沉沉的。

  杨家老太太和闵老太太的性情、想法不大相同,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人,但她们都在“折腾”儿女。

  杨家那儿,老太太目的强,心也狠,她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会给女儿、女婿带来什么结果,但她一条路走到黑,做了;

  闵老太太不一样,她觉得自个儿行的事儿是为了两个儿子好,尤其是为了徐砚好,可事实上,她的选择和坚持,给徐砚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还好,闵老太太只在家里闹,不像杨家老太太当时弄得满城风雨,否则对徐砚的影响更大。

  也许是都经历了被亲生母亲“磨砺”,杨氏觉得,她与徐砚之间,处了二十年,现在倒是走得更近了。

  她苦中作乐叹了声“因祸得福”。

  可同样也知道,身为出嫁女的自己可以和娘家硬来到底,可作为嫡长子的徐砚不行。

  徐砚看着杨氏,道:“我去给母亲问安,你回去吧……”

  老太太再不高兴,骂天骂地但不会骂儿子,杨氏往前凑就只有挨骂的份,哪怕杨氏不想惯着老太太的脾气,也不可能真跟婆母掀桌子,闻言也领了徐砚的情,免得徐砚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徐砚进屋里一看,闵老太太的脸色黑沉黑沉的。

  “各个都瞒着我,我还以为大郎你是个拎得清的,到头来跟二郎一样,都是娶了媳妇忘了娘,”闵老太太厉声道,“这么大的事儿,愣是没人跟我说一声!”

  徐砚没有辩白,此刻护着杨氏说一句,只是火上浇油。

  闵老太太又道:“他们顾家守不住城,凭什么要你们这些官员掏银子?不拿俸银,白给朝廷干活,有这种事儿?”

  这是质疑圣上,徐砚不能让闵老太太这么说,便道:“战事起,一时银子转不开,号召官员捐银,这不是孤例,前朝也有过……这也是向圣上表忠心的时候,我怎么能落于人后?”

  “忠心?你讲究忠心,顾家有忠心没有?”闵老太太哼道,“人都差不多死光了,还扣着将军印不放,他们怎么不主动交出来?还不就是舍不下脸?那么多人质疑他顾家,难道还会质疑错了?有没有人因为我们与顾家是姻亲而为难你的?说到底,就是徐慧那扫把星!”

  徐砚的心里也说不好是个什么滋味。

  他身处官场,有他的难处,立场不同自然有纷争,因着各种不同的缘由而为难过。

  顾家如今的事儿,要说多困扰多为难,还真不算。

第642章 说了也无用

  让徐砚不是滋味的是家里人对此的态度。

  先前,无人关心那些,唯一在此事上关心过他一两句的就只有顾云锦,这也使得徐砚对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外甥女多了几分亲切。

  眼下,闵老太太这么问,表面上是“关心”,说透了是她想骂徐慧而已。

  徐砚苦笑,罢了,反正不期许,也不至于失望,现如今,有杨氏知冷知热地关心他状况,考量他的立场,这也就够了。

  闵老太太骂起徐慧来从不留情。

  克了生母克丈夫,沾上了就倒霉,将军府在北边风光了这么多年,长房进京与四房住了不过一年,顾家就家破人亡了。

  不止是徐慧,顾云锦也是个克天克地的,不晓得这对假母女最后谁先克死谁。

  徐砚听不下去,劝道:“别这么说云锦,她是长公主的儿媳妇,您再说她克,这是要克谁去?”

  事关皇家,闵老太太胆儿再大,也不敢那么骂了,转过头来又数落了徐慧几句,说她害了这个,连累了那个……

  句句都很不好听。

  饶是徐砚了解闵老太太素来的言行,都不知不觉间紧了紧眉头。

  “母亲,”徐砚突然出声打断了闵老太太,道,“您真的希望我被大姐夫家连累吗?”

  “什么?”闵老太太瞪大了眼睛,“果真连累了?我就说她不是个好的!好处从来没想到过我们,一有坏事儿,我们都要牵扯在里头……”

  “母亲!”徐砚的声音透着浓浓的疲惫,“这个当口,您若是不想我被顾家连累,不是该盼着他们好好的吗?他们一帆风顺,又怎么会连累别家?”

  闵老太太张嘴就蹦出一句来:“我做什么要盼着她好?”

  徐砚理解不了闵老太太。

  如徐老太爷那样,他平日里真的不见得有多关心徐慧,他如今嘴上念叨女儿好、外孙女好,只是因为顾家风光、顾云锦又高嫁蒋慕渊。

  可就算是只喜欢那些“荣耀”,老太爷也拎得清,整日里就盼着顾家能顺利度过这一回,继续做北地守将,这对他自己是好事,对徐家也是好事。

  但闵老太太不同,她天真地想看顾家倒霉,却根本不明白顾家倒霉的背后有多少错综复杂的关系。

  身处朝中,徐砚再不偏不倚,亦会有政敌。

  不敢说如履薄冰,也要时时谨慎。

  “官场之上,我仰仗小公爷的地方有很多,您再不喜欢大姐,看在她那个女婿的份上,别总念着顾家不好……”徐砚知道硬劝只会有反效果,就换了说辞,盼着老太太能听进去几句、口下留情。

  虽说关上门怎么骂、外头都不知道,可徐砚也担心老太太有一日没收住,跟杨家老太太似的,弄得人没了、杨家都背着抹不去的骂名。

  闵老太太哪里是个肯听劝的,这些多年,连老太爷的劝都不听,闻言气道:“我不说她,她就不是扫把星了?我倒要看看,她能多风光!”

  徐砚垂着眼,不再说了,说了也无用。

  而没有进屋的杨氏,看着徐砚进去,也许是心有所想,她愣是从那背影里看出了几分无奈,伴着这个还有些寒的初春天,甚至透了些萧瑟。

  转身往清雨堂走,杨氏却在半途上遇上了魏氏,她赶紧唤住了人,上前问道:“去岁捐银子打仗的事儿,哪个告诉老太太的?”

  “可不是我,我又不是吃饱了撑着……”魏氏粗粗一听还以为杨氏是兴师问罪,话一出口,倒也琢磨过来,赶紧补了一句,“她知道了?哪个嘴巴那么大,这事儿说出来,所有人跟着不痛快!”

  杨氏心里憋得慌,听魏氏嘀嘀咕咕数落了一通嘴上没盖的人,同仇敌忾地觉得舒坦了些,绷着的情绪也松了下来。

  两年的俸银,对徐家而言是笔花销,但也拿得出,毕竟徐家是生意发家。

  杨氏管着中馈,抽这笔花销出来,是有凭有据、照圣上意思做事,可也需要与二房说一声,因此两兄弟、两妯娌,皆是心知肚明,又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哪个也不会告诉闵老太太。

  没想到瞒了好几个月,还是叫老太太听到风声了。

  魏氏重重叹了的一口气:“都是见不得人好的,好好的消停日子不肯过,愣是要寻些事端。”

  杨氏一听,就知道魏氏这话意有所指,苦笑着摇了摇头。

  妯娌两人有矛盾嫌隙是不假,但经了事儿,都是被娘家折腾的出嫁女,这么一来,先前的旧矛盾倒也渐渐不提了,反正,谁也不比谁容易。

  这大抵也是另一种的因祸得福。

  魏氏也不多作解释,这会儿也不会去老太太那儿自投罗网,就只与杨氏说家常。

  杨氏道:“明年春闱,大姑爷决定下场了吗?”

  提起女婿,魏氏眼睛亮了亮:“说是去比比,若是不中,再等三年。”

  科考就是这样,下了场就榜上有名的是少数,很多学子都是考了一回又一回,考秀才都要磨砺上好几年,何况是考进士呢。

  纪致诚要考,按说杨昔豫也能考,只是杨氏如今和杨家那状况,魏氏也就不提那一岔了。

  杨氏也不想提那侄儿,只说儿子:“我前几日和老爷商量,想今年让令峥试试秋闱,他年纪不小了……”

  这个年纪,不是指参考的年纪,而是说亲的年纪。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85页  当前第39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90/68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威武不能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