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威武不能娶_分节阅读_第389节
小说作者:玖拾陆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2.04 MB   上传时间:2020-02-23 20:15:42

  眼下看来,百姓们更关心眼前的事儿,那些已经翻篇的言论,就算有人提,水花也小。

  百姓们瞩目的朝事,官员们自然也会嘀咕一番。

  因着拿捏不好圣上的态度,不敢妄议圣心,百官们的谈论多是推断,用词十分谨慎,三三两两的,与相熟的好友说道几句。

  如此喧闹了好几日,圣上倒是提了一嘴,旁的没有说,只叹了一声“顾家几个小子年轻”。

  这句话,是在大朝会上说的,传到了外头,又是一番咀嚼,恨不能把这几个字翻来覆去拆了装、装了再拆,把一笔一划里的滋味都提炼出来。

  三月过了大半,边关传信,说是肃宁伯带领兵士们已经出发了。

  这日没有大朝会,徐砚不上早朝,直接去了工部衙门。

  几个不入流的小吏来得早,一面准备各位老大人们一会儿要用的茶水,一面凑在一块说事儿。

  与徐砚熟的官员,见他来了,便上来问声安,又压着声音问:“顾家那将军印……”

  徐砚面色如常,道:“我也不太清楚。”

  问的人也就是随口问一句,都知道徐、顾两家的姻亲关系看着近、实则远,徐砚答不知,人家也不再追着问了。

  刘尚书来得不早不晚,端上了热茶,偏头问两位侍郎:“今日是哪一个去文英殿?”

  文英殿便是现在众位皇子与六部大臣们看折子说政事的地方。

  徐砚答道:“大人,是我。”

  刘尚书的眉头微微一蹙:“要不然,让闻大人今儿个跟你换换?入了文英殿,就没有一个比你徐砚地位低、年纪轻的,问什么你都要答,还不能说不知道……”

  “可我确实是不知道,”徐砚苦笑,知道刘尚书一番好意,道,“躲了今日还有明日,圣上一日没有下旨,大伙儿就要猜一日。我今日避了,明日想问的人就更多了。”

  刘尚书听他这么一说,颔首道:“行,那你自己拿捏分寸,说话谨慎些一准没错。”

  徐砚应了,看了眼时辰,招呼小吏抱上折子,往文英殿去。

  清晨厚重的云层直到此刻才缓缓散开,露出后头不算明媚的阳光。

  徐砚眯了眯眼睛,心里门清。

  连圣上都还在迟疑,他能知道什么。

  文英殿里,一整日都是忙碌万分的。

  原本有些折子,圣上看一眼就定了如何做,但因着历练众位殿下,凡是能有一番讨论的,都会拿出来说道。

  探讨的多了,耗时自然也长,即便是中午用膳,所有人都是匆匆忙忙的,哪里还有心思讲究什么细嚼慢咽。

  “父皇还是该早些定下北地守军,”孙宣把一本奏折递给孙祈,道,“每日都有不少御史说这事儿呢,今儿又好几本。”

  孙祈接过去扫了两眼,嗤笑道:“事不关己就整日整夜地逼着要出个结果,你看看傅太师、徐侍郎,这都是顾家姻亲,皆不掺合,等着父皇定夺。”

  孙宣闻言笑了,偏转头问徐砚:“徐侍郎就不为亲家争取一番?”

  徐砚闻声,恭谨道:“殿下,臣一直在工部做事,您问水利江防、城垣修建这些与工部相关的事儿,臣能答的上。

  您问守军人员、边关布防,臣连皮毛都不懂,哪里能胡乱置喙。

  当然,论私心,臣自然希望姻亲都飞黄腾达,可论公,北境往后如何,还是要圣上、几位殿下与兵部及懂带兵的将军们来定。”

  孙宣听他说得周全,笑着点了点头:“也是。”

  徐砚态度表过了,殿下们也接受了他的说辞,其他官员们当然不会在人前再提起来。

  一切算是风平浪静。

  黄昏,皇子们依旧去御书房复命。

  徐砚的这一番对答,自然也传到了圣上的耳朵里。

  圣上摸着下颚笑了笑:“都是明白人。”

  可不就是明白嘛!

  别管外头议论得再热闹,御书房里的动静都不大。

  傅太师和徐砚当然也着急,但绝不是急吼吼着要让圣上定下,而是最好谁也别催,让圣上慢慢想,想他个三月半年的。

  御史们送上来的催促圣上定夺的折子,一部分被黄印打回去了,一部分留在了文英殿,被归在不那么重要的折子里,十本里头有一本能进御书房,就算不错了。

  其实,圣上答应让蒋慕渊留在北地参与重建,这里头就已经透了这么个意思了。

  傅太师敢做这样的明白事儿,就是吃准了圣上的确没有最终下决定,那就没有再把这么多说同一桩事情又没有独特见解的折子送来给圣上过目的必要了。

第640章 不划算的买卖

  圣上抿了一口茶:“说起来,朕也没有为此事听过你们的看法,都是怎么想的,正好说说,祈儿先说。”

  孙祈敛眉,道:“父皇前回说过,顾家那几兄弟年纪太轻了,儿臣记得,顾云宴与儿臣的年纪差不多。

  以前儿臣觉得,娶妻生子就已经长大了,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了,直到去年,父皇让儿臣兄弟几个跟着大臣们学政,儿臣才深深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和浅薄。

  这些日子,有父皇教导、大臣们指点,我们兄弟才能有进步,儿臣推己及人,顾云宴的年纪限制了他的阅历,往后他没有父亲叔伯的辅导,只靠他们兄弟几个,扛起北境,太难了。

  北境那儿,还是要有一个年长的将领镇守。”

  圣上听完,没有点评,只看向了孙淼。

  “皇兄说得不无道理,”孙淼只看圣上,不大敢看孙祈的脸色,“年纪的确是衡量中的一环,可就像阿渊此次出征,由肃宁伯压阵一般,若能有一位老将给顾家兄弟指点,操练几年,年轻的子弟未必不能成大器。”

  孙宣下意识地挑剔孙淼的话,话到嘴边,想起前回孙睿不动声色、憋到了最后说了番让他们所有人想回旋都无处使劲儿的话,就闭嘴了,反正依着顺序,就该孙睿来。

  孙睿垂眸,道:“先前是有些想法,听了二皇兄说的,儿臣就在想有没有那么一个能辅佐的老将。”

  “哦?”圣上扬眉,“睿儿主张的是不换?”

  孙睿颔首:“狄人败退,北地重建,眼下正是上下一心的时候,儿臣以为,没有必须立刻把守将定下来的必要,顾云宴兄弟到如何,父皇也可以再观察。”

  孙宣这才道:“儿臣以为,父皇再考察、或是派老将辅佐,都需要时间,考察觉得不行,或是辅佐之后学不出个样子来,到时候又要变动人选,再者,北狄只是退兵,不是瓦解,他们随时会南下,不会给顾家人太多时间的。”

  六皇子孙骆,向来比孙淼的话还少,敛眉道:“儿臣觉得几位皇兄说的都有道理。”

  孙禛不喜欢孙骆这模棱两可的回答,正要说话,突然见他三哥侧过脸来,明明神色淡淡的,却让他觉得后脖颈发凉,到了嘴边的话也没有说出来。

  孙睿这才看向孙宣:“那依五弟之见,谁接将印最合适呢?”

  这个问题说简单,一点都不简单。

  孙宣也是直到要回答时候,才反应过来其中的陷阱,他一言难尽地看了眼孙睿,不晓得对方是挖坑给他跳,还是特地让他看出这里头蹊跷,提醒他别学孙祈乱跳。

  换守军将领,那不单单是换个人,是在说以后北境这些兵士向着谁。

  孙宣年纪不大,陶家在官场上磕磕碰碰那么多年,权有那么点,却没有握过兵,孙宣想在北境搁一个自己人,都找不出人来。

  既如此,他为何一定要换了顾家?

  哪怕前回他没有看透蒋慕渊的心思,这些日子在陶昭仪和几个幕僚门客的指点下也品出味道来了。

  蒋慕渊明摆着要护,孙宣却在京里拆台,最后好处没捞到,却把蒋慕渊得罪惨了,这么不划算的买卖,他做什么要下场?

  继续用着顾家,顾家向着蒋慕渊,而蒋慕渊向着他们的父皇,对皇子们一碗水端平,这就够了。

  孙宣很清楚,他要与孙祈争、与孙睿争,对蒋慕渊,实在该拉拢而不该得罪。

  想明白了这些,孙宣道:“三哥这么一问,我还真没有想到合适的,大哥呢?大哥可有人选为父皇分忧?”

  孙祈暗暗嘀咕了声“泥鳅”,孙宣不提一个,他孙祈难道能把刘家人推到台面上来?

  那不是争地盘,那就是找死!

  孙祈干巴巴道:“不如,向威向大人?向大人在裕门关驻守多年,对北境的状况也很熟悉,在北边的将士、百姓心中也有名望……”

  听他这么说,孙宣暗暗发笑。

  孙祈没有办法才提向威的,其他人的名字冒出来,会引父皇侧目,只向威这个人中规中矩,还合适。

  可这对于孙祈就没有任何好处了,向威是跟着顾家出头的,孙祈往后再提拔,向威也不会做孙祈和刘家的狗。

  “向威啊……”圣上眯着眼睛想了想,“比他有本事的人,不及他懂北境,比他懂北境的,又不见得比他有本事,倒是个人选。”

  孙祈嘴上应着是,心里没有喜悦。

  “禛儿怎么不说话呢?”圣上看向孙禛。

  孙禛道:“儿臣的想法与三哥一样……”

  圣上点了点头,又看孙睿:“睿儿还有什么想说的?”

  孙睿思索了一番,道:“儿臣在想,快清明了,是不是该为边关战死的将士与遇难的百姓祭祀?此刻撤换北地守将,去北地悼念的百姓要如何想?”

  孙宣亦觉得这时机不太好,恐怕会打击到北境重振的士气,便道:“父皇,三哥说得也有道理。”

  圣上示意韩公公添茶,道:“指点顾家兄弟的人选、接替北地守将的人选,你们都回去琢磨琢磨,有合适的就提上来。

  睿儿说得也是,不急于这半月一月的。

  差不多也该把阿渊叫回来问问北地状况了,到时候也听他说说。

  清明大祭确有必要,你们商议起来,离清明没有几天了,抓紧些。”

  几位皇子赶紧应下。

  因着时间紧,当日没有下衙时,消息就传到了六部衙门,礼部的大人们一下子紧张起来。

  虽说都有旧例,但毕竟紧迫,疏忽不得。

  徐砚也听说了,祭祀与他们工部关系不大,他与刘尚书前后脚出了衙门。

  轿子到了侍郎府外头,刚绕过影壁,徐砚迎面碰上了徐老太爷。

  见老太爷特地等着,徐砚道:“父亲有事儿寻我,让门房上的说一声就好。”

  徐老太爷是性子急,在书房里等不住,才在大门上拦着,道:“顾家那镇北将军印,到底是怎么一个结果?是真的要换守将?”

第641章 因祸得福

  徐砚扶着老太爷往书房去,道:“圣上还在思量,我今儿听几位殿下讨论,那意思是并没有定下。”

  “那外头怎么说得板上钉钉一样?”徐老太爷嘀咕。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85页  当前第38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9/68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威武不能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