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春闺密事_分节阅读_第493节
小说作者:秦兮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19-03-29 22:49:38

  这就是表明态度了。

  什么叫做没有越轨的事?

  他们宗族一体,刘必平做的事,他们不可能没有参与的,沈琛肯定知道,他既然这么说,就是在给刘老太爷他们承诺,只要能给出合适的筹码,就一定会放过刘氏。

  刘老太爷松了口气,看着沈琛,从刘老爷手里接过厚厚的信封,双手呈递给沈琛:“钦差大人明鉴,族中出了不肖子孙刘必平,仗着是总督高位,竟以身试法,暗藏不轨之心,这么多年来,搜刮民脂民膏,纵容海寇……”

  他闭上眼睛,一口气数落了刘必平数十条罪状,最后终于深深的弯下了腰:“刘必平此举实乃十恶不赦,族中出了此等败类,我这个当族长的,愧对榕城百姓,愧对族人。所幸我们迷途知返,暗中收集了不少刘必平在任期间犯事的证据,特来呈上。”

  沈琛深深的看了他一眼。

  他的确是抱着让刘家内讧,再坐收渔翁之利的想法。

  可是他没料到,刘家这个老头子反应如此之快,这么快就找上门了而且把事情做的这么圆满。

  他挑了挑眉,旁边的汉帛便上前接过了刘老太爷手里的东西递给了沈琛。

  沈琛略翻开一看,脸色便不由自主有些精彩。

  也不得不精彩了------刘老太爷这份诚意可的确是十足啊-----该有的都有了,仿佛是怕刘必平死的不够快似地,连当初刘必平私贩军火,勾结海寇的证据都有了,而且不只如此,他们把刘必平多年行贿的官员名册和数额还做成了账簿,这么多账簿,每一本翻开来,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刘老太爷在旁边等着沈琛翻阅,间隙看了儿子一眼,又说道:“当初彭家易家跟刘必平勾结,这些事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刘必平让我们去处理善后,让族中拿出了一百万两银子来替他填坑……”

  那件事要摆平,实在是花了不少的心思。

  刘老爷看着沈琛面无表情的脸,摸不清楚沈琛到底是怎么想的,心情又怎么样,情急之下也顾不上旁的了,又急忙道:“还有还有!钦差大人或许不知道,当初是谁给刘必平送了信,导致刘必平知道了朝廷查出了易家和彭家的事,而避开了这桩祸事的------是…是当时的临江王世子楚景行,他亲自寄信前来……”

  连这件事都拿出来说了,可见刘家是真的走投无路,很是希望投诚,能把刘必平的事情彻底撇清了。

  沈琛似笑非笑的哦了一声,似乎有些惊诧:“原来如此,我竟不知。”

  这哪里是不知的样子,看来分明是知道的,这个消息根本打动不了他。

  再三思索之后,他跟自己老爹对视了一眼,再抛出了一个重要消息:“不只如此,我们还知道,最近刘必平在筹谋着投靠……投靠临江王妃。”

  沈琛脸上的笑意凝滞住了。

  这回他是真正有些兴趣了,他收敛了脸上的情绪,平静无波的哦了一声之后才轻声问:“怎么说?”

  这才是真的说对了!

  刘老爷有些兴奋,又松了口气,如释重负的道:“千真万确的事,我们不敢撒谎。刘必平虽并没有把这件事告知我们,可是我们中却有人发现他动用了人手去往江西。因为管船只的都是我们的人,因此这些事是瞒不过我们的。他虽然是总督,可是我父亲却是族长……”

  刘老太爷也不会把所有刘家的事都取决于刘必平,自然是会留一手的。

  沈琛微笑倾听,嗯了一声,示意他们接着往下说。

  停了一会儿,刘老爷又继续说:“我们截获了一封信,这封信我们当然不敢不送出去,可是却也都知道了内容,现在给钦差您自己看……”

  沈琛伸手接过来,一目十行的看完了内容。

  这封信比之前他们交过来的东西比起来,分量轻的多了,基本没有什么值得说的,也没有什么能给刘必平定罪的。

  可是却也很值得一看。

  沈琛嘲讽的牵了牵嘴角,一时分不清楚心里到底是什么心情。

  这上面,是临江王妃写给刘必平的回信,临江王妃清清楚楚的写了,要刘必平取他的性命。还承诺,刘必平只要能杀了他以绝后患,就一定会答应刘必平想要投靠临江王的请求,一定会说服临江王。

  真是……

  沈琛扬手,将这封信扔在地上,眉头紧皱,目光冷淡,显然是动了真怒。

  可是这其中能让他动怒的,真不是临江王妃毫不掩饰的对他的杀心,而是其中对卫安的恶意-----她竟然要刘必平不杀卫安,而将卫老太太和明家的那个孩子的事呈告圣上。

  真是又蠢又狠。

  ------------

第951章 自知

  沈琛自问自己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这么多年来,要不是楚景行咄咄逼人,到最后动了要他性命的念头,他是不会对楚景行出手的。

  何况楚景行为了对付他,显然已经丧失了理智,竟开始勾结外人,意图夺权。

  是临江王亲口答应要楚景行的性命,计划也是临江王手底下的人定的,临江王亲自决定,可是临江王妃却不肯恨临江王,而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在他一人头上。

  他原本是能忍的。

  他始终记得当年临江王妃抚养他的情分。

  可是再多的情分,也被无休止的陷害和小动作给消磨光了。

  他眉眼冷淡,见刘老太爷跟刘老爷战战兢兢的等着自己说话,就沉声道:“这件事……只有你们知道?”

  刘老太爷细心观察他的神色,知道这件事是说到他心里去了,心里一喜,急忙应是:“兹事体大,我们不敢泄漏给外人知晓。”

  沈琛便冲汉帛点了点头,等汉帛把那封信给收拾起来了,才轻声道:“既然如此,刘老太爷的心意我现今便算是收到了。”

  刘老太爷跟儿子对视一眼,两人都不约而同的如释重负,陪着笑跟沈琛道:“若是他日,有需要我们作证的一天,我们一定不敢推辞。”

  这是在跟沈琛说,就算是去临江王面前当面对质,他们也是敢的并且能的。

  沈琛不置可否,说起了旁的事:“这些说起来还太远了些,不过现在倒是真的有件事需要二位作证的。既然二位已经知道刘必平罪犯滔天,不可原谅。又知道刘必平众多阴私之事,那便要请二位大义灭亲了。”

  这也正是刘家此行的目的,刘老太爷半分犹豫也没有,神情郑重的跟沈琛应是:“您放心,小老儿知道该怎么做。”

  沈琛点了点头,看了一眼天色,便让人送他们出去。

  相比较来的时候,雨又下的更急了一些,轿夫们的小腿都没在了积水里,刘老爷扶着刘老太爷上了轿,才自己冒着雨也上了后头的轿子,等到了家,才扶着刘老太爷下来,轻声道:“爹,侯爷为什么放我们回来,不让我们在总督府等人问话?难道他不怕我们这里生变?”

  刘老太爷看着天井里头的积水笑了一声,满脸苦涩的摇头:“现如今,我们还能生出什么变化来?”

  刘老爷也垂首沉默不语。

  不一时,刘老太爷又恢复了平时的精明,看了他一眼就道:“别这样死气沉沉的,先去准备着,沈琛抓了必平,总会对福建百姓和官场有个交代,罪名定然很快就下来了。我们之前呈给他的证据,说不得很快又有用场了,你好好看着,不能有什么疏忽遗漏,扯上咱们自身的事!”

  刘老太爷猜的不错,当天下午,对着赶到的按察使他们,沈琛便公布了抓刘必平的原因-----刘必平勾结海寇,监守自盗,意图抢夺运往浙江之军粮。

  这个罪名一下,福建官场寂静无声,连个替刘必平说话的都没有------钦差又不是傻子,他既然这么肯定,自然就已经有了证据,何况四大家全都偏向钦差,一言不发,甚至供钦差差使走动,这样就已经很能说明事情了。

  果然,不过二三日间,浙江那边便赶来了官员-----浙江台州参将顾少泽,受浙江总督之命,前来查明粮饷被盗一事。

  福建官场这才知道,前些日子送去福建的那批军粮在中间出了问题了,被臭名昭著的海寇群山一党在中途拦截,若不是因为浙江那边防备的紧,派人在中途来接,那这批粮饷就已经进了群山的囊中,被群山运去东瀛了。

  勾结海寇!抢夺粮饷!

  大战当前,不管是哪一样罪名,都是诛九族的大罪。刘必平沾上这样的事……也怪不得钦差敢连夜率领护卫,联合四大家控制城门内外,隔绝总督府护卫进城了。

  原来是因为刘必平犯下了这样的大罪啊!

  福建官场上下一片哗然。

  与此同时,刘家老宅众人开宗祠,明言刘必平大逆不道,刘家族中其他族人不愿与他同流合污,共用一个祠堂,将刘必平从刘氏族中剔除。

  刘家是本地大家,他们开祠堂一年也是少有的。

  除了嫡支的儿女亲事,除了祭拜祖宗的这样的大事,少有开祠堂的,他们开祠堂,邀请众多族人,是惊动榕城的一件大事,场面盛大。

  连刘家自己都站了出来,指责刘必平大逆不道,福建官场便更加震动。

  再又两日,朝廷秘密派往福建的负责督察此案的刑部左侍郎孟继明到达榕城,开始彻查此案。

  刘必平在狱中喊冤,对于他勾结群山的证据一概不认。

  信并不是他亲笔,且群山等人素日是他通缉的对象,他直指沈琛居心叵测,是在故意公报私仇,将罪名栽赃在他身上。

  只是沈琛早有预料,刘老太爷刘老爷在开宗祠将他剔除出族谱之后,又再一次告发他曾经勾结彭家易家,私下扣押朝廷发往沿海的军需,且高价转卖海寇的勾当,并且拿出账簿以及证据。

  第二天,孟继明开始抓人,账簿上凡是有记录名字在册的福建官员,通通不能幸免。

  至此,众人都知道,刘必平的倒台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案子进行到第六天的时候又有了新进展-------刘必平消失了许久的夫人竟出现了,她出现在钦差孟继明面前,指认刘必平勾结彭家易家之外,竟还跟当年的夏松等人有牵扯。

  她还指出,夏松曾秘密送给刘必平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身份特殊,竟是当年明家之事中幸存的明家遗孤!

  孟继明惊住了,没料到案子进行到这里,竟还有这样意外的收获。

  刘夫人说,刘必平是从姓卢的一个人家得到的这个孩子,夏松是因为知道当年明家的事情有猫腻,纵容了楚王行事,因而愧疚于心,因此在得知卢家收养的那个孩子是明家遗孤之后,就将这孩子放在刘必平手里养。

  既是为了压下此事,怕那个孩子日后报复。

  ------------

第952章 尘埃

  也是因为以防万一-------若是有朝一日这件事再被有心人翻出来,他也好把这个孩子推出来,让卫家闭嘴。

  不仅如此,刘夫人还指出,刘必平还勾结东昌府的妹夫,事先打听了钦差下落,买通另一个妹夫锦衣卫罗源,对钦差沈琛痛下杀手,以免沈琛到福建建市舶司,分他的权。

  出来指证他的是他的枕边人,虽然刘夫人还未曾拿出证据来,可是孟继明已经信了一半,他连夜提审刘必平身边的心腹书吏书办,再提审刘夫人,连夜做了文书,四百里加急送去了京城。

  内阁接到奏报,即刻送往御书房供隆庆帝翻阅。

  隆庆帝震怒,下令孟继明将刘必平槛送京师,三司会审以后再定夺。

  附庸刘必平的福建大小官员二十七人,有重罪的,跟刘必平关系匪浅的,一同押送上京。而其他被免任的官员也有五十余人。

  沈琛跟孟继明得隆庆帝准许,从浙江官场和福建官场补上合适人选,暂代原先犯事的官员。

  而福建总督一职,也由沈琛暂代。

  沈琛一面督促四大家族联合起来,选定市舶司地址,紧锣密鼓的筹备起市舶司的事,一面不忘加紧时间和机会严查当初抢夺粮饷不成而逃窜的群山。

  十一月底,沈琛的心腹在青河县逮到昔日锦衣卫指挥使罗源,并且从罗源口中得知了群山的要进攻施家村的计划,提前做出布防,经过大半月的奋战,终于将侵袭多年的海寇之乱一举荡平。

  群山等人皆被生擒。

  沈琛命令心腹快马加鞭赶赴京城禀报,自己亲自押送了那批被劫的粮饷送往浙江,成功与浙江总兵交接。

  困扰了沿海多年的倭患终于平息,倭寇大败退回东瀛,自此再往沿海侵扰的都已经不成气候。

  隆庆帝接到奏报大喜,督促三司加紧审理刘必平一案。

  有了刘家族人送上的当年刘必平与彭家易家往来的书信账簿,加上刘夫人的证词和后来押送京城的罗源的佐证,刘必平勾结倭寇海寇的罪名坐实,隆庆帝亲自下令,判处他凌迟。

  其他刘氏族人,因为举报有功,又因为在市舶司建设和荡涤海寇上颇有功劳,功过相抵,并不曾被刘必平牵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17页  当前第49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93/7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春闺密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