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十四爷的躺赢人生[清穿]_分节阅读_第60节
小说作者:邈邈一黍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72 KB   上传时间:2020-06-27 12:07:53

  拥抱没有了,改握手。

  敏郡王伸出被晒得变了颜色的手,脸上是一本正经,好像分毫都不受氛围的影响。

  握手礼对胤祯来说并不陌生,也不说上辈子,就是这辈子,朝廷也有洋大人,京城也有洋画师。

  事实证明,肤色跟力气没什么关系,敏郡王尽管晒黑了,但力气没长多少,还跟以前差不多,以前是‘白美人’,现在是‘黑美人’。

  敦郡王在后头看足了戏,这才走上前来,“还在这儿呆着干嘛,赶紧回去,爷都好久没吃着新鲜肉了。”

  新鲜的肉没有,毕竟太皇太后的消息未过,新鲜的蔬菜是有的,不过并没有做成素肉。

  出海之后,船队没有渠道跟大清联络,是以,太皇太后已经过世六个多月了,敦郡王和敏郡王这两个做孙儿的才知晓。

  敏郡王嫡亲的哥哥,是在太皇太后膝下抚养长大的,宜太妃又一直跟太皇太后交好,可以说敏郡王基于这两层关系,跟太皇太后的接触还是比较多的,自然不可能没有感情。

  原本兴冲冲有一肚子的话要跟十四弟讲,但自从知晓了太皇太后过世,也就全然都没了兴致。

  不过领队的几个人伤心遗憾,并不影响大家伙高兴,尤其是出海归来的人,说是死里逃生也不为过了。

  本来在出发之前都只知晓这出海的风险,每个人都做了最坏的准备,好在他们没有遇到过于恶劣的天气,没有把船掀翻的风浪,也没有不长眼的盗贼。

  但困难还是很多,被选中的这些人!,都曾经坐过船,没有过晕船的经历,但是出海以后可就不是这样了,大概是在海上漂的时间太久,有晕船的,还有不适应环境的,上吐下泻。

  船上配有太医,也带了各种药材,甚至连西洋药都有,可也并没能把所有患病的人都救回来。

  按照那些洋大人们给的图纸,他们在海上漂泊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到达最终的目的地。

  但在最初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与人进行了搏杀,在损失了数百人之后,才算在当地站住脚跟。

  死里逃生的人,终于回到故土,怎么兴奋都不为过。

  胤祯他们这些太皇太后的孙儿需要守孝,剩下的人就不必了,国孝之期早就已经过去了,酒肉也早就已经备好了,只等着犒劳功臣。

  此次出行最大的功臣,还是敦郡王和敏郡王,胤祯估摸着,以四哥的性子,怕是要动一动爵位了,尤其是十哥的爵位,这几年可还从来都没升过呢。

  若是九哥也能跟着一定是为亲王,那在这短短的几年里可就实现了两连跳,而且还都是因功升爵,相当厉害了。

  洪石也跟众人一样,留在当地做休整,胤祯不光是亲自去看了洪石,此次出行的所有人他都去看了,这些人里绝大多数他都认识。

  有他负责统领的禁军,有工部的大臣,有户部、礼部和钦天监的大臣,包括一些水手和渔民,他虽叫不出名字来,但也是熟面孔,当初朝廷筛选人的时候,他也有参与其中。

  胤祯素来都没什么官威,哪怕衣着并不普通,辫子上系着的一块玉石,就能在寻常的城镇买下一处宅子来,但这并不妨碍他跟众人打成一片。

  就跟八哥独有的人格魅力一样,胤祯的的人格魅力不!在交友上,大概是在他的随和上,很容易跟底下人打成一片。

  所以这么转了一圈下来,他收到了数信,有好些还是由他和李卓代笔的。

  这些书信自然不可能是写给他的,而是要捎回去报平安的家信,好多人的信上不过区区的几个字而已,但对于在家中守望的亲人来说,这每一个字应当都抵得上千金了。

  胤祯回程的路上,有一辆马车是专门用来放书信的,分门别类的整理好,等到了京城,就派人挨家挨户的送过去。

  做儿孙的,多多少少都有这个心理准备,调整过来也并非难事儿,尤其这两位刚刚经历了生死,就更容易看得开一些了。

  在回京的路上,哥仨嘴就没闲着过,三个人都不骑马,坐在一辆马车里头,想到什么就聊什么。

  胤祯对于海外还是很好奇的,尤其是九哥和十哥眼中的海外,跟洋人眼中的海外应当大有不同。

  出海的路线,是这两年早就已经规划好的,不是特别准确,但大致的方向都有,也基本上都出自这些洋大人之手。

  从两种不同的视角听故事,有的对比,才是其中的乐趣,而且这些洋人大都离开故土好些年,原来的故乡这些年肯定也是有变化的,大清出海的船队,所掌握的信息也才是实时的。

  更让胤祯好奇的还是直郡王和老八,大清对海外的世界所知不多,直郡王和老八出海的时候,也绝非是漫无目的的在海上航行,肯定也有个大致的方向,直郡王能跟老八撞上,大清的船队当然也有可能跟这两个人撞上。

第83章 二更

  “大哥我们是没瞧见,老八……倒是见了一面,还一块儿用了顿膳。”敏郡王不知道该怎么跟十四弟说,关于八哥,他想说的话太多了。

  “一开始我们都没认出来,还是八哥主动叫住的我们,你不知道,八哥现在跟以前完全是两个样子,头发衣着都跟那里的当地人一样,也就只有肤色和发色不太相同,反正如果是走在大街上不仔细瞧的话,压根就看不出来那是八哥。”

  敏郡王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怪怪的,八哥已经被贬为庶人了,而且在海外待了多年,入乡随俗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这变化实在太大,跟他记忆当中的人比起来,相同点已经很少了。

  “我瞧八哥在那边儿过得应该挺好,好多当地人对他都特别尊重,事后我们也都打听过了,八哥在那里已经有爵位了,而且还娶了一个什么公爵的女儿,虽然已经是大清的庶人了,但在外族人那里,八哥还是贵族。”敦郡王也是挺佩服八哥的,在哪儿都能混得开,还都能混得不错。

  当年的事情,只要是了解八哥的人,就绝对不会认为这事儿是八哥谋划的,八哥那么聪明的人,办不出这样的傻事儿来。

  这一次见面之后,他就更确信了,如果当年那件事儿是八哥谋划的,那郭络罗氏只是同谋,两个人在京城时也算恩爱夫妻,八哥绝对不会另娶她人,以此去折辱郭络罗氏的。

  至于为什么是折辱,那当然是因为郭络罗氏还活着。

  “八哥说他已经休了郭络罗氏,但他们毕竟曾经做过夫妻,所以想保郭络罗氏一命,并不愿意让我们把郭络罗氏带回来。”敏郡王轻叹了一声,“反正郭络罗氏也不好过,依她的性子,被休弃比杀了她还痛苦吧。”

  不过这人一点也不值得同情,不管是八哥的额娘卫氏,还是皇阿玛,都不该死在这么一个人手里。

  甚至八哥,也差不多算是被郭络罗氏毁了。

  别看八哥在外族人那里已经是贵族了,但如果不出当年那个事儿,背靠着大清,皇阿玛虽然偏心,但八哥好歹也有整个大清作为后盾,不像现在,只有那么一条路可以走。

  老八的事情让三个人唏嘘不已,直郡王就有几分可怜了。

  曾经跟老八相争的直郡王,到底是没能争得过,干脆带着兵丁跑别处去了,天大地大,同样都是在海外,老八据说是也不知道直郡王在哪。

  在给弘昱请封世子之后,直郡王就再也没给大清写过信,不过这几年大伙!伙也都没想太多,自从朝廷拒绝了给直郡王提供货物和武器之后,直郡王就基本上不怎么来信了,请封世子的那封信,是唯二的信件之一。

  所以如果连老八都不知道直郡王的去向,那还真就没人知道了。

  直郡王已经是四十六岁,快五十岁的人了,说起来也是可怜。

  胤祯当年出这个主意的时候,只是觉得这些争夺过大位的人,可能不愿意屈居人下,而且在大清待下去,也处处受制于人,太过憋屈了。

  出海这事儿确实凶险,直郡王虽然是带着兵丁出去的,但一大家子人毕竟还留在京城,若是能打出一块地盘来,或者是像老八这样,能在外族人的地盘上过得如意顺心,那还算好。

  若是一事无成,甚至克死异乡,也不知会不会后悔。

  二哥没赶上出海,皇阿玛就已经驾崩了,后来有机会做选择的时候,没有选择出海,而是选择了留下来,做了理亲王,做了皇家学院的院长。

  现在看来,或许是更正确的选择。

  胤祯一时之间有些惆怅,当初这主意还是他出的呢,之前以为自己是好心,现在再看,却是好心办了坏事。

  京城关心直郡王和老八的人并不多,尤其是老八,府上也没剩几个人,兄弟们当中也没有跟老爸亲近的人。

  直郡王虽没了福晋,但是还有额娘和儿女在,连孙子都有了,一大家子人或许没能奢望直郡王能回来,但肯定都希望能有个报平安的信件。

  就像胤祯这次带回来的许多书信一样,只有洪石的信,是他亲自送到洪石阿玛手中的,当着一大家子人的面儿,他差点儿被洪石家人的眼泪给埋了。

  大清第一次出海意义重大,尤其还是在完成任务的情况下,详细的出海路线图,详细的人文地貌介绍,大量的舶来品和白银,还有与多个外族建交的文书。

  论功行赏是在所有人都回到京城之后。

  果不其然,四爷从来都不是小气之人,敏郡王和敦郡王,都由郡王升为了亲王,所有的官员和禁军都官升一级,参与其中的普通百姓,则是成为朝廷的编外人员,就像工部的那些工匠一样,虽然不是官,但是享受官家人的待遇,也是可以领俸禄的。

  还有两个功臣,四爷就更不会小气了,一个是亲弟弟,一个是亲儿子,在出海的准备过程当中,出力最大的三个人就是十四、老九和弘晖了。

  老!九加上出海的功劳,已经被封为亲王了,十四和弘晖的功劳当然也不能够被抹杀。

  胤祯有想过自己可能会享受亲王双俸的待遇,四哥还有可能会再送他个园子,毕竟四哥本来就不是小气的人,对他更是特别的大方,那些觉得四哥小气的,都是被抄了家的贪官污吏。

  但万万没想到四哥对他大方至此,都没跟他商量,一道圣旨下来,胤祯就成了大清建朝以来第九个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跟其他亲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爵位可以世袭罔替,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代一代的传下去,都是亲王,不会被降爵,也没有次数的限制,除非无子,这就是个永远都在的传家宝。

  胤祯感动的同时,还有几分哭笑不得,四哥怎么还像小孩子一样,小孩子对待喜爱的人,可能才会把自己能给的东西都给了,不会一点一点的慢慢来。

  胤祯是铁帽子王,弘晖则是由贝勒成了郡王——瑞郡王,不管是封号,还是爵位,都让弘晖在京城的风头一点儿都不落于十四叔。

  二皇子在朝堂上无功无过,至今都还是个光头阿哥,三皇子和四皇子都是还在读书的小萝卜头,瑞郡王虽然不是太子,在众人心里头基本上就等同于太子了。

  就是不知道皇上墨迹什么呢,明明对着十四爷,爵位是能给就给,先是亲王,又是铁帽子王。

  当然,皇上对瑞郡王也不能说是小气,二十一岁的郡王,已经算是很年轻了,要知道当年直郡王被封为郡王的时候,都已经二十六岁了。

  众人觉得皇上墨迹,主要还是因为有十四爷做对比,一个是最疼爱的儿子,一个是最疼爱的弟弟,按理来说,应当是前者的待遇更高些。

  哪曾想到了皇上这儿,看上去却好像是反过来了。

  这一连串的封赏,让整个京城都跟着热闹起来了,私底下议论的人不少,尤其是当今不以言论罪的情况下。

  也就了解四爷的几个人才知道,他之所以不一步到位把弘晖封为太子,完全是被当年皇阿玛和二哥之间的事儿吓坏了,他不是皇阿玛,更不愿意让弘晖来做二哥。

第84章 一更

  做了铁帽子王,对胤祯来说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还是跟往常一样,该上朝的上朝,该办差的办差,这旬去皇家女子学院接额娘,下旬就是去皇家学院接儿子。

  并没有哪里不同。

  他就不是个爱考虑子孙后代的人,世袭罔替的爵位于他而言,倒不如四哥这份心意更让他重视。

  他和福晋只要管好儿子就行,儿子的儿子又不是没阿玛,需要祖父祖母过多的插手,孙子都如此了,曾孙子那就更不用说了。

  这年头高寿之人也就是能见着四世同堂,见到五世同堂的人不多,胤祯也没期盼着自己能活得那么长久。

  他自己没什么感觉,京城里的其他人也没什么感觉,作为唯一一个不用避讳皇上而改名字的人,这一项殊荣没比铁帽子王差到哪里去。

  铁帽子王没让众人惊叹,倒是敦亲王,如今真的是起来了,早些年皇上虽然也有给他安排差事,但毕竟一直没有升过爵位,跟如今还是不太相同的。

  当然,真正跟敦亲王亲近的人,一般也不会注意这些,注意这些的是阿灵阿,敦亲王的舅舅,曾经也是老八的支持者,是个混不吝之人。

  说起来跟胤祯还有些恩怨呢,当年追讨欠银的时候,这位可是吃了不少的苦头,也往外吐了不少银子和家当。

  胤祯被发配去了盛京,这位高兴到大摆宴席,敦亲王当时就直接砸了这个舅舅的场子,两个人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交恶的,一直到老十成为亲王。

  阿灵阿这几年的日子不算好过,他当初跟错了主子,四爷没上位之前,就受到了先帝的打压,四爷上位之后,他也没能怎么出头。

  别看四爷急着用人,但也没到什么人都用的程度,阿灵阿能有如今的地位,那还是投了个好胎,跟他本人的才能没有多少关系。

  这人和隆科多一样,都不太招旁人喜欢,名声不好,做事情也不讲究,但阿灵阿可不如隆科多豁得出去,这么些年了,先帝在的时候,就不如隆科多混的好,等换了人做皇帝,也!也还是比不上隆科多。

  既不能成为皇上手里的刀,更成不了皇上喜欢的臣子。

  别看隆科多这两年在京城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但毕竟是早些年为皇上出过力的人,有功劳,也有苦劳,朝廷上也还有隆科多的立足之地。

  阿灵阿就不行了,从欺负人到被人欺负,也难怪如今肯低头亲自到老十府上来了。

  可这人偏偏还没什么眼力劲儿,跟老十怄了这么多年的气,前脚人家成了亲王,后脚十几年不曾来往的舅舅就上了门,任谁看,这上门之人都是别有用心的。

  好歹也等上一段时间不是,如此心急,在旁人眼里,那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敦亲王也不怎么稀罕这个舅舅,两个人之间的情分早在前些年就已经散尽了,如今舅舅再上门,不过是想托着他关系,在朝堂上多争取几分权利罢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3页  当前第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0/8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十四爷的躺赢人生[清穿]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