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古代的教书匠_分节阅读_第18节
小说作者:夏夜鸣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16 KB   上传时间:2017-12-26 17:14:44

第34章 番外一

  自从知道自己将本县县尊当娃娃哄了,周修齐整个人都不好了,一会儿担心县尊会不会恼羞成怒,从此将他逐出县学,一会儿又觉得县尊一个神童这种事怕是遇到的多了,不会放在心上。

  等他再知道自己把刚来县学的教谕当作寻县尊玩耍的普通小孩,还教育了教谕要向县尊学习,不要打扰县尊做正事的事情后,他的心里已经绝望了,他在一天之内同时得罪了县官和现管,人生已经不能用灰暗来形容了,根本就是前途无亮嘛。

  忐忑不安了好几天,新来的成小教谕每天除了看他们读书学习之外就是一个人在书斋里写些什么东西,小县令听说除了每天午前在衙门里清一清卷宗之外,其余时间都在匠户区里。据在县衙里做书吏活计的堂弟讲,这位小县令当初被举神童试就是因为巧思敏慧,估计又打算弄点什么新东西了。周修齐的心渐渐放下,果然年纪轻轻就能中试为官的人,特有胸怀气度。

  他的心放下了没几天,成教谕便将他们都召集到了明心堂,刚过十六岁的成寅正是抽条的时候,几天不见感觉长高了好大一截。

  “诸位生员”,成寅哑着他那正在变声嗓子,提高声音说道:“本官与崔知县商议了一套学规,旨在使县学生们可以衣食无忧的专心学业,敦促帮忙县学生尽早取得发解试的名额。”

  周修齐心里一喜,他家是上有老下有小,他三十多岁一个大男人,除了读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便是读书也不安心,又不敢轻易离家,如今县学能帮上一把,自然是好的很了。

  成小教谕讲了许多,平时如何作息,有哪些活计可做,考试要考什么,考好如何奖、考差如何罚,等等等等。周修齐不仅听得仔细,还督促他这一斋里的生员认真听,现在还留在县学里的,家里都不怎么富裕,若是再犯了规矩被逐出县学,那就真什么希望也没有了。

  新学规执行了一个多月,周修齐的生活充实中也是五味夹杂。

  每天天一放亮,县学里的小铜钟就敲得震天响,周修齐爬出被窝,一边洗脸刷牙一边叫自己的浑家赶快给他拿襕衫。一刻钟的时间,所有人必须穿戴整齐到书斋集合。

  “大家、大家把书拿起来,晨读开、开始。”周修齐气都没喘匀就督促斋里的生员们开始读书。同时他将四周的纸糊的竹窗全部挑起来,让晨光照到屋里。

  所有人都放开喉咙一齐唱读起来,“乾卦,上乾下乾,乾,元亨利贞……”周修齐拿起点卯的薄子,一个个对着人勾选,准时到,衣着整齐的,打上勾,衣衫不整、蓬头垢面的打叉,正勾着,就见门外一人蹑手蹑脚地往堂里窜。

  周修齐本打算睁只眼闭只眼算了,毕竟无故迟到的生员按学规是要罚在县学门外站一日的,既疲惫又尴尬,次数多了还会影响风评,应发解试的名额可能更难拿。

  然后他正打算抬头转向另一边放水时,就见到成小教谕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书斋的后窗口,抿着嘴角向里边望。

  周修齐吓得一激灵,连忙喝止了想跑进屋里的那人。

  “周哥,周哥。”二十多岁的青年不停得打拱作揖道:“我儿子最近就在县尊那里跟张家小子学认字呢,瞧着我站在县学门前算个什么事?我下次再不敢了成不成?成不成?”

  周修齐沉默地摇摇头,转身面对这那人,正好挡住教谕的目光,悄悄使了个眼色,“学规如此,不敢纵容。”

  那人一抬眼看见比他还小几岁的教谕似笑非笑地站在后窗,跟泄了气的皮球似的,整个人一下子瘪了下去,垂头丧气地一步一蹭朝外面走去。

  成寅知道周修齐看到他了,朝他面无表情地点一下头,转身离开了,徒留周修齐出了一声白毛汗。

  晨读读到卯正,那小铜钟又是一阵响,所有人放下书本,长出一口气,一边向饭堂走去,一边悄声议论道:“斋长,今天教谕来没来?”

  “应该没来吧,我没注意到。”一个生员呆头呆脑地回答。

  “你什么时候注意到过教谕。”另一个人鄙视道:“教谕都在屋里转一圈了,你还能问别人怎么屋里突然安静下来了,然后把全斋人都卖了。”

  想到那回全屋人被教谕训的狗血喷头的样子,所有人都对这小教谕更加敬畏了。

  “来了,在后窗站了大半个晨读,阿文你偷懒的样子被教谕看到了,教谕让你吃过早饭去他的书斋。”周修齐对刚才那个鄙视别人注意力的人说道:“我冲你使眼色使得眼角都要抽筋了,你还能冲我笑,我觉得你和阿彬也没差多少。”阿彬就是那个没注意到教谕然后卖了全斋人的木头,众人一听,强忍了笑,使劲拍拍他的肩,送上祝福的表情。

  饭堂早上有豆花、有甜蒸饼有青菜粉丝汤,足够县学生们吃的饱饱的。周修齐打了一碗豆花,稍微倒些酱,热乎乎地呼噜到嘴里,简直心满意足。

  早饭后惯例给了两刻钟休息时间,让生员们在院子里多走动走动,谈论谈论昨天的功课。那个叫阿文的则一脸晦气地走向教谕的书斋。

  “好好与教谕认个错,现在还不错啦,若搁过去,怕是早拉了你到绳愆厅去挨板子了。”周修齐最后劝一句道。

  “与其听成教谕念叨,我真宁愿挨五板子。”阿文哭丧着脸说道。

  周修齐对此爱莫能助,只能祝他与成教谕喝茶愉快了。

  等阿文一脸生无可恋地回到书斋,上课的时间已经到了,成教谕抱了他们昨天的经义重重地朝桌上一摔,“你们真的在县学里认真学过?孔祭酒的《五经注疏》明明白白,竟能被你们答出千奇百怪的结果来,真是让为师我大开眼界。”

  一众生员被他刺得不敢抬头,如同淋了雨的鹌鹑一样,缩了起来。

  “今日我也懒怠和你们再讲经义了,先好好将注疏背下来再与我说话,全斋人将前十五卦的注疏抄十遍。周修齐把卷子发下去,所有人将自己的错题订正三遍,明早交。”

  等周修齐将手里红叉遍地的卷子发完,所有人不敢说话。

  “我再说两件事,第一,往后再有这种注疏上的原题答错的,蒙童的戒尺在等着你们;第二,明日去认真搜集策论的材料,休沐日县尊亲自为你们点批策论,别给我丢人。”成寅说完,板着个脸走出了门。

  屋里人一时也不敢说话,默默地磨了墨来抄书,他们自然不知道成寅一出了门便绷不住脸的事儿。成寅如今这模样全是崔瑛传授的经验之谈,崔瑛怕他年轻面嫩镇不住县学里的老油条们,便传授了他一堆初当班主任时的经验之谈,什么先绷着脸绷上一两个月,再轻描淡写地夸一夸啦,什么多神不知鬼不觉地站后门看自习的动静啦,什么要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啦,反正有用没有的一通灌,就造成了成寅如今在县学里人人敬畏的地位。

  被成寅从后窗捉了几回人,如今这些县学生在书斋里可不敢说闲话,安安静静地抄了一早上的书,直抄得手酸指麻,才完成小一半的功课。吃了午饭继续抄,直到未初,周修齐这样领了县学厂办工作的人才收拾了纸墨,去后院的厂子里做活。

  除了三个字最好的被选去写铅活字的字模之外,其他人都是做刻蜡纸的活计。前些天张雷专门来教他们怎么做,周修齐看到一个比县尊年纪还小的孩子拿着铁笔手把手教他们怎么把字刻得银勾铁划,他的心里已经毫无波动了。

  一个时辰刻出了十多张书稿,看起来像是评话,但又与税法、《显德刑统》什么的有关。周修齐估计是那位小县尊又打算搞点什么东西出来,听说今年夏收完成的特别顺利就是因为那些蒙学生帮县尊推广了脱粒机,如今推广最得力的三个小蒙童下个月还能进县学里读书了,可把其他人给羡慕坏了。

  一张合格的书稿可得十文钱,刻破一张书稿则要扣三文蜡纸钱,周修齐领了自己今天的一百二十文钱就打算回家,心底还盘算着是给家里的老娘和媳妇买两尺布还是给家里的小子买一块麦芽糖。前两天下了一场雨,还没进仓的麦子多少还是有的,本来这样的损失就只能认了,好歹今年因为脱粒快,大部分粮食都已经存好了,要是按往年的速度,怕是一半的麦子都得遭雨。但小县尊组织各家将发了芽的麦子收了上来,找来会熬饴糖的婆子将这些麦子熬出糖来,制成糖块,价格不高,过往行商和前些日子挣了钱的小蒙童们都喜欢买。

  “明天要去村里教百姓识字哦,教谕还不许我们打人骂人,这要怎么教嘛。”那个阿文又在抱怨了,周修齐没有回话,他无意中听教谕和县尊聊过,怕县学生们手底没个轻重,教不会不怕,就是给他们锻炼的意思,若是打坏了人,与人结了仇,以后的工作就不好做了。

  周修齐是认同这个想法的,庐州四战之地,民风虽然淳朴却也剽悍,记恩也记仇,他心里想着明天干脆带儿子去分给他的那个村里,回家时再给他买一块饴糖好了。

  周修齐将钱收好,踏着暮色往家里走去,心底还在继续畅想,也许将闺女带去跟着认认字是个好主意,如今女孩儿认字的,就是比不认字的得婆家看重。他听见自家织布机的吱呀声,愉快地笑了起来。

第35章 夏税(上)

  县学的事崔瑛基本甩手给了成寅,指导铁匠们做好铸字机之后,夏忙时节就要基本结束了,而崔瑛做为县令最重要的一件事——收税就得开始了。

  吕蒙正在六安的时间正逢上六安安置流民,抚平兵灾,所以税收非常少,而如今税收要按正常标准征收了,崔瑛的压力便大了起来。

  大周如今还在延用中唐宰相杨炎所实施的两税法,每年夏秋两季征税,目前还是钱物并行的制度。每年的税额由中央做一个基本预算之后分配给各州,各州再分配给各县,县令再根据辖境里各家的户等分配所要缴纳的赋税。

  这中间不可避免地会增加一些运输费,州里想截留一些税款,知县想增加一点收入之类的额外税费,所以百姓的生活并不太好过。

  庐州的知州是吕蒙正的好友,对好友的义子也是有所耳闻,当然不可能坑他,分配下来的税额比正常的额度还要略少一些,他还担心这位好友的义子年少气胜,为了政绩好看催得太紧,若处理不好,激起民变就不好了,毕竟才统一了几年,各地小股的反王流寇还是不少的。

  虽然好友和京中的消息都说这位小神童从小在流民之中过得颠沛流离,胆气有些弱,但安知府还是不放心,他也是见识过一些人物的,胆子不大的人中常会有媚上而欺下的,若是如此他说不得要对不起好友了。

  安知州想来想去还不太放心,正好税额分配下去了,州府里没有什么要务,县治合肥与六安之间官道不足两百里,农闲时已经修得差不多了,他决定亲自去六安看一看,必要时带一带小辈也是好的。

  “东翁太过忧心了,吕圣功是何等样人,会收那等小人作义子?”安德裕的幕友柳林从自家侄儿柳方那里也听过一些崔瑛的为人,觉得自家东翁绝对是操心得过头了。

  “白乐天说的好啊,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我那老友心地最宽厚,看着人人都是好人,我却要仔细看看才好。”安德裕自己也喜欢提携后进,却总担心别人错看好人。

  两人乘了马车带了几个护卫,只装扮成普通商户的样子往六安去了一趟。

  六安的土水泥路如今在这庐州境内也是相当有名气了,便是京城、寿州甚至江东都有人开始修造起来了。不像过去官道那样动不动就有一个坑,年年都得征徭役去修路,这土水泥路自建好后一年多,硬硬实实的,极少有坏的,平整的让安德裕都有些昏昏欲睡了。

  一路得在驿站住上两晚,前一晚在合肥治下,与平常一样,驿卒对普通人的那副嘴脸实在是让人生厌。后一晚则是住在六安治下的驿站,感觉却要好很多,驿站周围还有两三家可供住人的脚店,不仅提供粉丝,还提供六安炒菜,虽然房间里摆设极少,床铺却极干净。

  “掌柜的,这店面可干净哦。”安德裕早早投了宿,打算明天一早入六安城,这闲来无事,便起了了解民生的心思。

  “那是,客官您可是住对地方了,您瞧见咱店外头挂得‘净’字牌了没?小县令专门给咱店写的。”那掌柜还没答话,边上候客的小伙计便骄傲地说了起来,“这牌牌挣得可不容易,咱店里所有的铺盖都是一人一洗,咱店里所有的碗碟用完都是洗净再用开水烫过的,咱店里所有……”

  “小杨,去叫后面备点热水,一会儿客人准得要水沐浴。”掌柜得打断了小伙计的喋喋不休,颇带歉意地向安德裕和柳林拱手道:“小伙计唠叨地过了,客官海涵。”

  “没事,小家伙挺有趣的,掌柜的再与我们说说?”

  “哎,客官想听,小老儿自然没有不说的理儿,要说这‘净’字牌,就根刚才那小子说的,地面干净得没油没渍,铺盖上别说虱子臭虫,就是一个霉点子你要找着了,咱这牌子都得揭喽。这是咱们崔小县令新想出来的主意,您还别说,虽然这小店得多雇些丫头婆子洗洗涮涮,但住店的客人多,这流水钱也天天见涨,这才一个月不到吧,回头客都来了几拨。”

  掌柜很骄傲地讲:“据说是崔小县令来六安时住了对门那家店,觉得实在是太脏了,上任没两天便派了书吏来说了‘净’字招牌的事儿,书吏也不收茶钱,一条一条把那个叫评选标准的玩意儿和我们东家说明白了,我们东家说这事做得。对门那家没整干净,给书吏塞了几拨孝敬,没用!”

  “如此说来,这六安的书吏可算得上清廉了。”安德裕嘴上问着,心里压根不信,衙门书吏要能清廉,这寒冬腊月能开出报春花来。

  “哪是他们清廉,是他们不敢,”那掌柜的回道:“小县令可是会抽查他们的工作结果的,上一个接了孝敬给发了‘净’字牌的书吏,牌子还没挂上墙呢,书吏的活计就丢了,店家被罚了两份孝敬钱,那书吏则是退赔了两倍的赃钱,还在衙门口被打了五板子,丢了出来,从那之后就再没人敢了。”

  “他这县令就一个人,全县里他查的过来?”

  “小县令是一个人,可他弟子多啊,竹山村那些卖竹纸的,只要从哪个商人嘴里听了抱怨,立马就报给管事的陈柱子,陈柱子查实了就告诉叶师爷;在张小先生那里认字的娃娃听到家里大人说哪家太脏了,就和张小先生说,张小先生也会告诉叶师爷,报信的人可比开店的人多。”那掌柜顿了一顿又道:“书吏不敢随意收孝敬,衙役也不敢随便进店,咱们老百姓的日子可舒心多了。”

  安德裕听了,心底就安稳了,一个县里吏治只要大致清明,老百姓不受恶吏盘剥,就不容易出事。如此看来,这小神童有胆子和这盘根错节的吏员斗起来,胆气也弱不到哪里去。

  崔瑛并不知道顶头上司要来视察工作了,他这会儿一个头已经长成八个大了,他觉得古代的税收真是一个大坑。

  之前说了,税收是由县里按户等分配给各家的,按理说非常容易,只要按县衙里的户口薄划分的五等,算算平均数然后按例征税就是了。

  但麻烦的是,县里户房的薄子按例是十年一修的,到崔瑛这里才到第五年,可情况已经与薄子上完全不一样了。有五年前算成上户如今连饭都吃不上的,也有算成最低等的户口却坐拥百顷良田的,若真按薄子征税,肯定得出事。

  这事儿可不好解决,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重新造册,然后按户丁田亩征税,可这却是非常容易触及地方豪强的根本利益,只要看看历史上那些强行括隐的名臣下场,崔瑛也不是很敢动这方面的东西。

  不过六安唯一一点好处是,因为地处在大别山区,山林地多,平原地少,真正的世家豪族少有在这里置地的,几个没什么太大靠山的富户不至于真的敢和官府对着干。

  只是不能做的太过,免得某些世族物伤其类,难免逮着他乱怼。

  崔瑛想一想,一面叫张雷带着蒙童们学着清丈田亩,一面派人请了六安的几个大族来县衙里喝茶。

  崔瑛和现代大多数人一样,都是吃不惯宋代茶粉煮制的茶汤,崔瑛在六安安顿下来不久,便偷偷托人去蝙蝠洞采了茶叶,当时是想尝尝著名的六安瓜片的滋味的,谁知作为普通平民他连铁锅都打不起,炒菜的法子在六安城风靡了起来,他却没锅来炒茶叶。

  这回当了县令,能调动匠户的第一时间,他就付了工价让铁匠给自己倒了一口铁锅,没采到谷雨前的茶叶也不要紧,普通的夏茶也很好,反正比现在待客的茶汤要好多了。

  来县衙喝茶的是六安三家大族,基本上代代都有人在五品以上的那种,三家加起来占了六安平原地的快五成,这三家人也说不上跋扈,来的都是能当家作主的。

  “崔小县尊,不必担心,咱家会按红契交税的,不让小县尊你难做。”范家的家主好像和庐州镇抚司的范镇抚有点亲戚关系,爽快得很,言语间直把崔瑛当成了家里的小辈。

  “是啊,家兄一直写信来让关照一下小县尊,咱们三家不会让小县尊难做的,有哪家无赖子为难了小县尊,你直管告诉我,你赵叔给你出气。”这位与原来历史上当皇帝的赵匡胤有点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因着赵匡胤老早之前有要与崔瑛结亲的打算,也以亲戚自居。

  最后一个姓冯的,家里与崔瑛搭不太上关系,便默默地喝了口茶不说话。

  “咦?小县尊,您这茶?”冯家那人先品一口,仔细看了看茶汤,“这茶粉都没磨,一点香料都没有,小县尊是不是太清俭了?我家里还有些上好的龙芽,回头让小子们给小县尊你送过来。”

  崔瑛一口气哽在喉咙里,垂眸喝了半天茶,不想说话。

  本来崔瑛是想用这炒茶的生意与三家人换土地所有权的,官府征税可不是只按盖过官府大印的红契执行,打官司时没经过官府的白契也有效力。那范家说要按红契纳税,就会少交一大笔税钱,而冯家那一句“清俭”就将崔瑛炒制的六安瓜片贬到地下去了。

  不过这也不怪那冯家人,六安自古也是出名茶的地方,冯家说的那龙芽也是六安所出。此时的人们盛行的是龙凤团茶一样的茶粉,炒茶和高度酒一样出自明代,经济衰退,出于节约考虑才慢慢普及开来的。此时的人们更喜欢口味更重的,可以斗茶、可以点茶,可以玩出许多花样的茶汤。炒茶?暂时感兴趣的人估计还是普通百姓吧。

  看来茶园的生意不是那么好谈了,不过没关系,崔瑛手里别的没有,软的硬的手段其实不少的。

第36章 夏税(中)

  “本官请各位来衙门里,想要什么大家心里也有数,国朝商税三十抽一,地税十抽一,口赋(人头税)最重,哪一块更挣钱,诸位也可以多掂量掂量。”崔瑛将茶碗搁到桌上,坐直了身子,与他们对视。

  “怎么?小县尊想括隐?”赵家家主嘴角一撇,阴阳怪气地说:“您可想清楚了。”

  “我这儿有几门生意,你们斟酌一下,能和气生财最好,不成再说不成的话。”崔瑛的话平和里带着威胁。

  “小县尊但说无妨。”冯家那个明显更有城府,脸上没有丝毫怒色。

  “这茶叫六安瓜片,清炒的味道比做茶粉时要强,不需要存放发酵,炒茶需要的人手比较少,泡起来简单,没有正常茶的苦涩味,这门生意你们可以看着办。”崔瑛知道他们暂时对六安瓜片不太感兴趣,炒茶起始的技术含量也实在太低,本来也只做个生意的引子,失败了,崔瑛有些古今不兼容的挫败感,但不是不能接受。

  “另一样,葡萄美酒,制法不受榷场限制,大别山上排水不错,能种。最后一样,轧棉机,能快速剥下棉籽,取出棉花。”崔瑛说完,继续低头饮茶,他感觉到这三个家主有点坐不住了。

  这就是崔瑛的目的了,与世族对立在封建时代实在不是什么好的选择,没有到乱世将至的时候,崔瑛也不想碰这根高压线,合作共赢才是发展的长久道理。

  中国古代的税收很多时候都挺畸形的,士农工商,低位从高而低,可收入上来说,读书人不做官,光帮别人抄抄写写,教书什么的,收入都比上不农户。农人收入低那是人所共知的了,工匠也麻烦,徭役重不说,还没知识产权保护,都得从小学徒熬到出师,普通人家一样东西能传三代,需要工匠的地方真心不多。商人貌似收入很高、税收也低,但就应付各方宰肥羊就够麻烦了,没有可靠的后台,想规规矩矩做生意很容易就被坑得裤子都赔掉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页  当前第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古代的教书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