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暴君养成史_分节阅读_第68节
小说作者:妖灭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40 KB   上传时间:2017-07-27 12:17:03

  沈芊一个激灵, 心道完了完了,这下暴露了,她僵着脑袋低头往下看——咦, 茶盏还在自己手里!她刚松口气,打算为自己壮硕的手臂点个赞,下一秒就猛然惊觉, 等等, 如果这茶盏不是她掉的, 那就是——

  她白着脸往赵曜的方向看去,果不其然, 她给赵曜沏的那被凉茶已经不见了踪影,只有案桌前面的碎片残骸,还没等她露出惊恐之色, 就猛然听到上坐的赵曜愈加隐怒的声音:“宋卿莫不是老糊涂了, 海禁可是太/祖定下的规矩,怎能随意重开。”

  乍一听到宋庭泽说出开海禁这种话, 陈循的心脏都要吓停了, 他像是看什么荒谬的东西一般死盯着宋庭泽,怎么也想不明白,同为一条船上的蚱蜢,宋庭泽是哪根筋搭错了, 竟然要砸自家的船!

  张远、马浮梁、徐学政、高远平等四人也俱是满脸不可思地盯着宋庭泽,甚至都要怀疑是自己幻听了。

  徐学政自从立后事件之后,就病休了三个月, 之后继续厚着脸皮回到内阁,也一直战战兢兢、默默不语,唯恐赵曜再提出御史台那茬。然而今儿听了宋庭泽这句话,他到底还是没忍住自己那颗迂腐之心,第一个跳出来,极度不满地看向宋庭泽:“宋大人,这话可说不得,江南诸地本就倭寇猖獗,你还要提什么开海禁,莫不是嫌沿海百姓受的苦还不够多吗?”

  徐学政如此义正言辞地说出这番话,倒是引来了殿中所有人无语的注视,连一向自认政治白痴的沈芊都要忍不住生出优越感了。对于这样的蠢货,宋庭泽向来是不屑一顾的,如果当初他还是首辅,徐学政这种资质的,就算挨到八十岁,也别想入阁。

  赵曜这一回倒是和他这个外公想到一处去了,对于徐学政是怎么进内阁的这件事,他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归结为,这位徐大人非常符合奸相贵妃兄妹挑选内阁成员的标准,毕竟,要是阁老太有能耐,少不得要碍到他们兄妹作威作福呢。

  气氛静默地有些尴尬,张远张大人是个见不得人尴尬的老好人,他出声帮着徐学政打圆场:“徐大人说的有理,况且,虽然海外贸易有暴利可图,但是其中商税难以完整核算,一旦重开海禁,便可预见其中大量的偷税漏税行为,且不说大周精通庶务的主簿本就有限,而管理海外贸易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极为可怕。故而,臣也以为,海禁不宜重开。”

  张远说的有理有据,高远平、马浮梁等人也听得很是信服,至于利益相关的陈循早就点头如捣蒜,恨不得陛下能立刻翻过这一页。

  然而,宋庭泽也不知吃错什么药了,非揪着这一点不放,他甚至很认真地转而看向张远:“张大人的意思是,只要解决了商税收取的问题,海禁就可重开?”

  这差不多是两人同入内阁,成为竞争对手之后,第一次正常的谈话。然而,就这么一句话,惹得张远瞪大了眼睛很不得体地看了宋庭泽好几眼,他真的完全摸不透此人的路数,说实在的,所谓商税,只不过是他揭过此事的一个借口,事实上,在场这些人对海禁为什么无法重开,全部心知肚明。

  一旦海禁重开,那些垄断了所有海外走私航线的富贾豪绅怎么办?那些入股了走私贸易与豪绅沆瀣一气的江南官员怎么办?更遑论还有太/祖太宗一朝朝强化下来的朝贡制度,还有大周朝本就储备有限的白银……这一切一切都比怎么收商税要难得多,甚至连提都不能提!前几朝没人提过开海禁吗?有,但都死了!重开海禁的阻力和难度,可见一斑。

  开拓海外贸易足够填满几个国库,这一点谁不知道?可如果代价是天下动荡、是陛下的皇位,他宁愿永不开海禁!

  张远神情复杂地看着宋庭泽,不明白几乎可以算是从海禁中得利最大的几个家族之一的宋庭泽,怎么能当廷说出这样的话,是为了试探、威胁?他慢慢地眨了眨眼,露出了一贯的笑容,对宋庭泽道:“如果宋大人能解决这些繁杂的问题,那当然也可以考虑。”

  “陛下也是如此认为的?”宋庭泽又看向了赵曜。

  赵曜放在案桌下的手早已攒成一团,他的脸上仍带着怒意,语气十分之坚决:“祖制不可改,此事不必再提。”

  宋庭泽笑了一下,屈身行礼:“是,微臣遵旨。”

  沈芊坐在一旁,愣愣地看着面前这个近乎荒唐的场面,这是全体拿错剧本了吗?她义父极力抗拒打开海外贸易,宋庭泽反而咄咄逼问着要重开海禁,而她和赵曜,明明一门心思要开海禁,却只能一再拿着祖宗规矩做筏子,装作极力抵制的样子……简直讽刺得让人发笑。

  宋庭泽不再揪着这一点,也不再发言。赵曜也没有多少心情再演戏了,火铳之事,敲过一次钟也就够了,他随后又把沈芊之前画好的几幅关于改进版的水车、耕犁等农用具的图纸拿给几位阁老看了看,表示了要改造农具和推广新式农具的意思。

  这种利国利民的大事,自然没有人会站出来唱反调,沈芊则负责给几人讲解了一下这些农具的改进原理、使用方法。

  安排好此事之后,赵曜便颇为心累地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以回去了。等到所有内阁大臣都陆续离开御书房之后,沈芊才猛地从座椅上跳起,一脸惊讶地奔向赵曜:“卧槽!刚才怎么回事?难不成,难不成宋家已经知道了项青云在江南做的事了?!”

  赵曜蹙着眉,脸色阴沉如水:“我不知道……”

  沈芊看着地上的碎片,叹了口气,矮身将它收拾了起来,边收拾边道:“小曜,你有没有觉得,你面对宋庭泽的时候,总是很容易产生情绪波动……你对他的心结,太重了,这样很不好。”

  赵曜盯着地上那一滩茶水,默默地闭了闭眼,无奈苦笑:“你说的对……”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完毕 ~

  

第133章 孩子

  自那日宋庭泽忽然提出海禁这个话题之后, 赵曜行事就越发谨慎,然而,冷静下来之后, 赵曜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宋庭泽为何要主动提出海禁这个话茬,为了威胁、试探?仔细下来想想,根本不可能, 毕竟宋家祖籍便在江南, 宋贞吉又当了多年的浙江布政使, 绝对与走私有着脱不了的干系,宋庭泽是脑子坏了, 莫名其妙地拿开海禁这种事出来试探?回想起来,陈循当时看宋庭泽的眼神,简直称得上是惊恐, 这也足以说明, 昨晚的试探并不是出自江南派系,而单纯是宋庭泽的个人行为。

  内殿之中, 沈芊正坐在一旁低头正翻着高齐搜集的名册, 一瞥眼便发现赵曜又皱紧了眉头,她无奈地站起身,走到赵曜的面前,抚了抚他那皱紧的眉头, 笑着安慰道:“在担心什么?你昨天不是单独接见了好些人了嘛,还没顺心些?”

  香香软软的媳妇站在自己面前,赵曜仰起头, 任由她将掌心覆在自己脸上,又偷偷伸出手去搂住面前的纤腰,嗯,趁着媳妇心疼,得多要些福利。沈芊被赵曜抱得往前倾了倾,整个人都站不稳,只能靠在某人身上。

  最近两人心情都不算太好,忙忙乱乱的,也确实好几天没亲近了。沈芊一想起某人最近起得比鸡早、睡得比驴晚的状态,还真有点心疼,所以某人那放在她腰间的咸猪手,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赵曜抱着媳妇深吸了一口气,鼻腔和心口满满都是媳妇身上自带淡淡果香,这香气倒是比太医进行调配的安神香更能让他冷静下来。沈芊也感觉到他的情绪好些了,微笑着顺手揪着某人头顶那撮倔强竖起的小呆毛玩:“今儿休沐,便连头发都不好好梳了,你这人啊……”

  赵曜顺手摸了摸发顶,不好意思地偷偷看向沈芊,今儿早上他召了徐泾入宫,没想到这徐泾来得比他想得早,这不,头发也没好好梳,早膳也没有用,就直接跑去养心殿接见徐泾了,他笑眯眯地扯着沈芊的袖子:“你帮我梳吧?”

  沈芊闻言一愣,慢慢地脸上倒是蔓延开了几分宠溺的笑意:“好啊。正好,男士的发髻,我前不久刚学会。”

  赵曜端端正正地坐到内殿的梳妆台前,脸上还带着乖巧的笑意,简直像个等待老师夸奖的孩子。沈芊拿了把梳子,先将赵曜那随意扎着的长发松开,又慢慢地用檀木梳子一下下地梳顺他那又硬又乱的头发,举手投足之间,尽显温柔。

  温柔向来是沈芊缺少的品质,就连赵曜都很难看到她这种温婉的模样,他傻笑着透过清晰的玻璃镜看向身后人清丽的眉眼,忍不住低声道:“芊儿,咱们,生个孩子吧。”

  沈芊手里的木梳一顿,差点把某人那一撮头发给揪断,刚刚还满脸温柔笑意的脸更是瞬间绯红一片:“说……说什么呢你。”

  赵曜透过镜子能看到她那绯红如朝霞的容颜,也能看到她眸底的璀璨星光,心情一时无比飞扬:“你可是答应过的,两年内就要让我当爹!”

  沈芊也不知道面前人这脑子怎生又忽然转到了“生孩子”这件事儿上了,她默默揪断了某人两根头发,使劲儿低头不瞧镜中荡漾的某人。然而沈芊这害羞躲避的态度,倒是让某流氓越加得寸进尺了,他直接转过身来,握住沈芊的手,低下头来变着法子和她对视:“要不,咱们现在就……”

  “闭……闭嘴!”这越说越离谱了,沈芊连忙掐住某人的手臂,使劲儿瞪他,“你疯了,又想光天化日的……”

  “那……那今晚……”某人好几天没吃着肉了,忙得时候不觉得,如今闲下来,简直饿得眼睛都绿了,如果不是媳妇太保守,他还真想试试白日宣/淫是个什么感觉。

  “一直……一直也都没避孕啊……”沈芊结结巴巴小声道,“这种事,难道不是顺其自然?”

  “没避孕……那会不会……已经有了?!”赵曜忽然惊恐了起来,整个人都从座椅上弹起了半米高,结果那把可怜的头发还全在沈芊的手里攒着,他又立刻被扯回了原位,疼得龇牙咧嘴的。

  沈芊又心疼又好笑地使劲揉了揉他的发顶,嫌弃道:“想什么呢你!真要有了,哪轮得到你发现?”

  “那不成,我要比御医早知道!”赵曜开始无理取闹。

  沈芊直接点着他的额头,把他推回到座椅上:“嗯嗯嗯,知道你要第一个见到、第一个抱到、第一个亲到……要求这么多,你怎么不自己生啊!?”

  猛地被媳妇怼回来,赵曜尬笑着,默默地重新在梳妆台前摆好乖巧的姿势:“那……那不是我生不出来嘛……”

  得,敢情他还真想自己生?沈芊默默地翻了个白眼,重新拿起梳子,给某个不安分的人继续梳头,这一回,她主动提起话题,以防某人又想到那些白日不宜的事上去:“你这几天连续接见了我义父、陈赟大人、管大人,今早又找来了徐泾,到底在谋划什么?”

  “你瞧见高齐弄来的那本名册了吗?”赵曜笑着问。

  沈芊刚还随手翻着那本名册,她回想了一下,那里头人数众多,且那些人的官职都不高,有些甚至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也不知高齐是哪里弄来的:“瞧是瞧了,但你为什么要让高齐将这些人收集成册?”

  赵曜笑了笑:“海禁之事,除了江南根深蒂固的势力之外,还有一个极大的阻力便是通海事和庶务的人太少了,江南倒是多,但不归咱们用,所以有一批自己的后备力量,能在开海禁之后立刻用上,这能减少非常多的事端。”

  沈芊恍然大悟:“难怪,那群人除了官职低,还都曾做过账务、庶务方面的主簿,那你是想让徐泾负责培训这批人?”

  “你可还记得徐泾画的地图。”

  “当然记得,他很厉害,能想到用等高线来绘制地图。”沈芊对徐泾的能力很是赞许,除了她那个徒弟齐木新之外,徐泾应该是她到目前为止,遇到的第二个最具理科思维的本土人。

  “嗯,我之前就听张大人说,徐泾极通水利之事,不过,我现在发现,他不仅通水利,还通海事!此人对航海图、水利图都极为精通,甚至对太/宗年间宝船下南洋的路线都了如指掌。”赵曜笑着摇头,很是高兴,“本来只打算让他负责培训庶务,没想到……这一瞌睡,老天爷就送来这么个大枕头。”

  “看来这是他的私人爱好。”沈芊也感叹,这倒是真的巧。

  “至于江南那边,”赵曜眯了眯眼,官员他暂时不能动,但倭寇,他却可以光明正大地杀,“大概又要起一次倭乱了……倒是可怜了项青云,暂时是回不了京城了。”

  沈芊闻言,立刻明白了赵曜的意思,她这几日也跟着揣摩,觉得不管是出于法制还是出于利益,江南那一片的口子,还是要从倭寇身上撕,真倭要撕,假倭更要撕!江南发展到现在,早有几股富绅占据了几条走私航线,而扮倭寇扮得最起劲的也是这几家,既然江南一众高官豪绅因为利益凝成铁板一块,那自然也会因为利益而互相残杀,而他们只需要,轻轻地搅一搅这浑水……也许便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第134章 调虎离山

  宋贞吉最近很糟心, 非常糟心,近来也不知是他犯太岁、还是江南这块地儿犯太岁,总之, 糟心事那是一件一件接踵而来,让他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本来倭寇这事,也是汪亮那家伙主动闹出来了, 他不过是提了一句朝廷要加江南的赋税, 这汪亮竟就自作主张地给他闹倭寇这一出, 往年他闹也便闹了,反正闹一闹, 朝廷就会头疼地放任江南自行解决,有时候还会拨点款、拨点粮,总之, 百利而无害。

  然而, 这一回,新帝登基了, 这新帝还是个年轻气盛、恨不得立即开疆扩土的主儿, 这不,江南一闹出倭寇,他立刻派人镇压来了,甚至连江南水师都不用, 要用他自己的嫡系——好在派过来的是化名云青的项青云,这项青云与宋家渊源颇深,当年他这个遗腹子能活下来, 便多亏了他父亲默许,而后来推荐此人到汤松手下去的也是他父亲宋庭泽。总之,领兵过来的是项青云总比其他人要好些。

  但让宋贞吉糟心的第一件事,便是前个儿京里传出风声,说是击退倭寇的消息传回京城之后,皇帝龙颜大悦,当朝表示要乘胜追击,把在沿海一带猖獗的所有倭寇都一网打尽了,为此,他还要再派兵派人来江南,甚至据说是想把英国公管振勋派过来!当然,此事朝上尚有些争议,英国公一直未能成行。

  尽管如此,这消息一出来,他那宋府的大门还是差点被人踏破了,钱谷用他们这些官员就不说了,连一向谨慎避险的陈家家主和向来刚愎自用的汪亮都跑到了他府上,这也便罢了,最可气的是,陈家家住还带来一个消息,他那个阁老父亲,竟然在内阁会议上跟小皇帝提开海禁的事儿!

  陈家家主虽然没有明说,但瞧那神情语气,显然对此事心生芥蒂,来讨说法来了。可他除了苦笑,又能做什么呢?世人都以为他父亲宋庭泽,是文坛领袖、是国之重臣,却根本没人知道那是怎样一个,一个……乖僻邪谬之人!家族?子嗣?他何曾有半分放在眼里。如果哪天他这个好父亲一时兴起要毁了宋家,他也不会感到惊讶。

  陈家家主没得到想要的回答,愤愤然地离开了,宋贞吉却一直提心吊胆着,他有种不详的预感,深觉他那远在京城的父亲恐怕是真的对海禁这件事产生兴趣了。最初,他将女儿送进京城,是希冀着也许父亲还抱有让宋家再出一个皇后的念头,但很显然,这件事他已经做过一次,就再也没有了做第二次的兴趣。从安王太妃和女儿的回信中,他知道在这件事上,他的父亲几乎全程袖手旁观,这才让那沈姓民女轻而易举地坐上了后位。难道说他不帮亲孙女还不够,这次竟还想要直接把宋家赔进去?

  宋贞吉如同困兽一般在书房中不停地来回踱步,他越是想着这些事,心中就越是暴躁,旁人看他宋家,钟鸣鼎食、世代簪缨,如今出了一个阁老两个封疆大吏,真真是一派鲜花着锦的样子,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宋家如今的处境和被放在火上烤没有两样。小皇帝对宋家根本没有亲近之情,甚至颇为忌惮,他父亲又乖僻妄为,弟弟也不着调得很,更别说其他旁系个个也都不过是在江南的地界上混日子……整个家族除了他一人,竟没有一个出工出力的,这如果能让他不生气!

  宋贞吉正愤怒着,门外又传来了管家急匆匆的脚步声,他站在书房外,急声道:“老爷,衙门来人禀报,说是京里和山西的官员们已经临近城门了。”

  宋贞吉一听这话,立刻皱眉起身,拿起桌上的官帽就往外走:“准备马车,立刻去城门口。”

  “是。”

  没错,这就是第三件让宋贞吉糟心的事了。他当初以江南水患的名义向朝廷上书,无非就是为了让小皇帝不要太吸他江南的血,但是倭寇的事一闹出来,小皇帝显然是不高兴了,不仅加了这边的赋税,甚至还提出一个什么“一对一帮扶”政策,说是要他这边负责帮扶平阳城的重建,也不知道这是谁出的馊主意,搞得他这边不仅要出钱、还要出人出力,这不,如今京城和山西的官员都来了,他接下去的日子怕是有的忙了!

  宋贞吉的马车刚刚从宋府出去,便立刻有一个坐在巷口的悦来居二楼厢房的男客收回了目光,放下了手中的茶盏,叫来小二买单后,立刻动身离开酒楼回到了驿站。

  没错,自从项青云收到京城的密函后,便立刻派了军中的精锐日夜换班地盯着宋府、钱府、陈府以及布政司、按察司等所有官员日常往来的地方,也多亏得他这次带来的精锐多,才能把这么多地方盯着密不透风。而这种看似蠢笨的守株待兔的法子,却非常有效,让他摸透了好些东西。

  尤其最近京里放出的风声多,宋府的访客里头可有不少大鱼呢!项青云盯着案桌上的名单,上头非常详细地写了这些日子以来,来往宋府的所有人员、时间、他们返回的路线,而这里头,有一个用朱笔新圈着的名字——汪亮。

  “将军,张统领回来了。”门外的传令官小声道。

  项青云眉头一挑,放下手中的毛笔道:“让他进来。”

  这位张统领,就是刚才守在酒楼上的张远,也是盯梢宋府的负责人,他一进门先是行了一礼,随即立刻汇报了宋庭泽到城门口去接人的这一踪迹。

  项青云一听,立刻露出了一丝笑意:“好,来的很是时候啊。小皇帝这次的动作,倒是够快。”

  张远出身青云寨,本身就是项青云的心腹,自然也知晓这次计划的来龙去脉,他点了点头,可却又有些不确定:“虽说这次京城和山西来人能拖住宋贞吉一段时日,但万一他很快能脱身的话,咱们的计划恐怕也要受阻。”

  项青云摇摇头:“既然是小皇帝设下的局,就没这么好脱身。你想想,小皇帝为什么非要搞一个援助,而不只是让江南出钱,便是想把江南这批官员都拖住,让他们暂时无暇分心去和汪亮那批人联系。”

  “援助之事,能拖多久?”

  张远是个武人,并不了解朝堂上各方扯皮的杀伤力,项青云好歹也在京城混了几个月了,群臣扯皮时候的盛况,他也见过好几回了,这其中最大一次便是关于火器局的扯皮,户部、工部、兵部、内阁、都督府、御史台……朝堂上数得出名号的几乎都卷入了那次的扯皮,至于结果嘛,反正火器局,现在还停工着呢,估计解决不了钱的问题,就会无期限的停下去了。

  项青云想起这桩事,便忍不住露出了一个玩味的笑容:“这小皇帝,看来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倒是睚眦必报得很。”

  张远很有认同感地点点头,青云寨那会儿,他们还真是集体看走眼了。

  “那,我们什么时候行动。”张远回过神来,拱手问道。

  “放心,沈……皇后娘娘的千秋快到了,到时候,这批人绝对坐不住。”项青云垂了垂眉眼,神情似乎有些不太对,但很快他就恢复平静,拿起朱笔再次重重地点了点“汪亮”这个名字,脸上满满都是肃杀之色。

  **************************

  半个月后,已是十月中旬,大周朝新皇后的千秋岁是来年的三月,虽说皇帝陛下提出为先帝守孝三年,期间不举行大选、也不举行大型宴会,但这毕竟是皇后娘娘的第一个千秋节,再加上她那后宫独宠的架势,就算这千秋节办得再简单,地方上也少不得要挖空心思地想着往上头献宝,江南这边的官员自然也不例外。

  往年这些奇珍异宝,江南官员们也都是让那些豪绅巨贾们去寻的,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这不,汪亮作为整个江南顶有名的富商,还是两条海上线路的垄断者,自然也收到了很多地方上、甚至京城里的高官们的委托,个个都要他找珍宝。

  汪亮各方打听皇后娘娘的喜好,他也算个手眼通天的人物了,最后从几个皇宫里的侍卫、御厨的嘴里打听出了他要的消息——皇后娘娘喜好海下奇珍,尤喜珊瑚和南海珍珠!

  有了这消息,再加上京城几个高官几乎一溜地都让他找珊瑚珍珠,他立刻便笃定了皇后娘娘喜欢海珍。若说这海珍,可不就是他的老行当了!

  汪亮立刻一拍桌子:“明儿就出海。”

  他这话一说出来,他的长子汪景立刻就迟疑着反驳:“父亲,最近风声紧,宋大人可是叮嘱过您,暂时避避风头,不要出海。”

  若是往常,一向刚愎自用的汪亮自然不会把这些话放在心上,但这一次城外还驻扎着京里来的三万精兵呢,他到底还是有些忌惮的,迟疑了半晌,才道:“那你去宋府递个帖子,为父再去找宋大人谈一谈,看看这风头什么时候能过去。”

  汪景自然不敢有半分耽搁,立刻便将名帖送去了宋府。可谁知,这名帖却愣是像泥牛入海一般,五六天都没有任何动静。这下汪亮坐不住了,又再次派人前往宋府询问,宋府管家识得汪亮的人,但只和他说了一句“宋大人最近非常忙,暂时没时间接见你家主人”。

  这可是大实话,毕竟宋贞吉这几天真真是忙得脚不沾地,那几个京城官员和山西官员恨不得天天围着他要钱要人,这种时候,宋贞吉没空也不能接见汪亮。可这句话落到汪亮的耳中,却一下子惹怒了他。他愤愤然地一拍桌子:“不见也罢,景儿,准备一下,择个好天出海!”

  宋贞吉一直不见他们,汪景也无话可说了,他只能应下父亲的要求,准备船只出海。而这一出海,显然就正中了项青云的下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页  当前第6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8/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暴君养成史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