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美人镜_分节阅读_第67节
小说作者:赵十一月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13 KB   上传时间:2015-09-02 15:37:36

  萧远含笑看着她:“当年在松江的时候,劳沈家几位多有照顾,难得有空,自当来拜见、拜见。想着好些日子没见着你,便顺路来看看。”

  沈采薇已然沉静下来,跟着笑了一下:“等我一下,我带你去外边走走吧。”总也不好叫人在外边站着,但若把人引到自己的闺房又有些不妥,还不如带萧远走一走、聊一聊。

  萧远自是点头应下。

  沈采薇也没多想,干脆利落的寻了一件桃红色绣桃花的外衣披上,稍稍整了整自己的仪容之后才出门往萧远处走。

  萧远抬眼望了望周围,朝着不远处的林间小道指了指:“往那边走吧。”

  沈采薇快步跟了上去,因为走得急了,以待上系着的玉片发出轻微的碰撞声。

  萧远稍稍放缓脚步,想了想,感慨的说道:“倒是没想到,你和景行倒是订了亲。”

  沈采薇一想起李景行就觉得愁人的很,嘴硬的叹了口气:“我也没想到......”莫名其妙就给缠上了。

  萧远被她的语气逗得忍俊不禁,忍不住侧眼瞧她,语声里面含着笑意:“不过依我看,大概也只有他既能气得你发火又能逗得你发笑——这也算是大本事了。”他顿了顿,还是给李景行说了几句好话,“以前在书院里头念书的时候,常有男生聚在一起谈论女孩,他倒是冷着脸只管翻书,许多人还以为他要打一辈子光棍呢。现在想来,那是他还没遇上你。”

  沈采薇低着头掩住面上的霞红,转开话题,关切的问他道:“对了,我前段时间听着,萧哥哥你好似也要定亲了?”

  萧远本还带着笑的面色微微僵了一下,不过很快就平静了下来:“唔,不出意外,今年就能订下了。”

  沈采薇打量了一下他的神色,觉得自己好似说错了什么,点了点头就不再问下去了。

  萧远垂眼看了她一眼,唇角勾了勾,还是接着开口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只不过是想起了前不久的恶心事。”他语气平静,口吻淡淡的接着道,“因为郑家没有适龄的姑娘,就从乡下接了一位族中血缘比较近的姑娘上京。等到人被带到我的跟前了,我才发现那位据说已经‘死了’的五姑娘竟是改了名、换了个模样身份又到了宫里。我当时正好有一堆烦心事,也没再和她们废话,干脆就叫那位五姑娘假死成真死,拉了那位乡下来的郑家姑娘去求父皇赐婚。”

  沈采薇默默不语了一下下——她是真没想到郑家竟然没脑子到了这种地步,竟是明目张胆的让郑午娘假死后重新换个身份入宫。

  或许,当然,这也许也是因为郑家被现在的情形给逼急了:太子已死,皇后又病重垂危少有清醒时候,他们现在也只剩下皇帝的些微垂怜,自然希望早早把自己女孩送到萧远身边订下亲事。只是,以萧远的性格,越是这样越是厌恶,肯定要再给郑家记上一笔。

  沈采薇想了想,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郑姑娘,呃,就是你准备定亲的那位姑娘,怎么样?”

  萧远迟疑了一下,似乎在努力回想,好一会儿才接声道:“她双亲已逝有无兄弟姐妹,原是寄居在舅父家中......”郑家之所以选出这么个人本也是因为对方孤苦无依,好掌控。

  沈采薇挑了挑眉,打断他的话:“我要问的又不是她的出身而是她的为人品貌。你既然选了她,无论原因是什么,总是要多了解了解对方才是。”

  萧远沉默了一下,忽而摇首一笑:“这些话,怕是只有二娘你才会与我说......”他顿了顿,低声自嘲道,“到了如今这个地步,我早就对所谓的婚姻没有了期待,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像你和景行一样的。”

  沈采薇挑了挑眉,很有些不高兴:“作什么总是扯把我和李景行那家伙的事拿出来扯?”她说得又快又轻,就像是黄鹂站在树梢上清脆鸣叫,悦耳动听。

  萧远这才露出一点笑意来,还要再说什么,忽而后面有个侍卫模样的人匆匆跑上来,对着萧远行了个礼。

  侍卫行礼后抬起头来,本要开口禀报,瞧了眼沈采薇,抿了抿唇,只是小声道:“殿下,宫里有事。”

  萧远微微颔首,负手于后,淡淡道:“你说吧。”

  侍卫无奈的看了眼沈采薇,恭恭敬敬的道:“戎族血洗了落马城,消息刚刚传到,内阁几位阁老有主和亦有主战,正在宫中争论不下。陛下被吵得头疼,特意让臣来请您入宫一起议事。”

  萧远面色一变,只来得及和沈采薇说一句:“下回再来瞧你。”就急匆匆的走了。

  沈采薇听了这么个消息,心中自然也是有些闷,低着头,缓步从林中顺着原路往回走。

  她走着走着,忽然听到轻轻的笑声,怔了怔,抬头一看却是李景行——他就站在小路中心,适才若是再往前几步说不得就要撞到他的怀里了。

  沈采薇故作镇静的瞪他一眼,问道:“你怎么来了?”

  李景行却没应声,伸手在她头上拂了拂,笑着道:“你头上沾了落叶。”他手指修长白皙,就像是美玉雕成一般的完美无瑕。

  沈采薇半信半疑却因为心里存着事也没有多说,反而把刚刚从萧远那边听来的事告诉了他,问他:“你说这回,我们和戎族是战是和?”

  李景行正和她并肩走着,听到这话也没多想,很快便应道:“是和。”他回头看了眼沈采薇,缓缓道,“陛下此时满心都是先太子和皇后,怕是不想要多事。至于戎族那边,现今他们还没等兵强马壮到可以和大越叫战的时候,八成很快就会派人来议和。有了他们递上来的台阶,陛下就能顺理成章的议和了。”

  李景行说起这些事的时候不疾不徐、从容不迫,显是胸有成竹。

  沈采薇的心情反倒更差了,她垂着头看着自己脚尖上缀着的珍珠,小小声道:“难不成,落马城的百姓就白死了?”她想起了江南那些被倭寇屠戮的无辜百姓,沉痛和无力之感由心头涌上。

  李景行似是看出了她的心思,忽然顿住脚步,垂眼望着沈采薇,轻声道:“我曾立誓,此生必平海患,定四方。”他把手按在沈采薇的肩头,认真望进她的眼里,清而又轻的问她,“‘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不知采薇可愿与我一道?”

  那样的目光,便如撑起天际的山峦或是刚刚出鞘的神兵,令人不由自主的心生敬慕信任。沈采薇不由自主的跟着点了点头。

  李景行不自觉的扬了扬唇,接着道:“不过,还要先等采薇你明年及笄才能订下婚期,才好夫唱妇随。”

  不得不说,李景行始终坚定不移的走在“帅不过三秒”的伟大道路上。

  沈采薇恼羞成怒得瞪他一眼,干脆不再理他,径直往回走。

  李景行倒也知道适才言语轻佻,不好再去惹她,只得缓步跟了上去,直把她送到院门口才转身回去——天知道,他才刚来不久......

  沈采薇气咻咻的关了房门,却见屋中的几个丫头都是忍着笑看她。她心上一动,问道:“怎么了?”

  绿衣早就忍不住了,笑了一下应声道:“小姐头上多了一支钗子呢。”

  沈采薇不由得转头去看桌上的铜镜,果然见着自己头上插了一支小小的银镶玉的蝴蝶钗,因为她头上戴了较重的玉石珠花加上心情复杂竟是没有发现头上多了这么个小东西。只见这钗子小巧精致,蝴蝶的双翅平展开来,只要轻轻一动,长须和蝶翼就会跟着晃动,栩栩如生。

  沈采薇想起适才李景行在自己头上的动作,面上渐渐红了起来。

  复此从凤蝶,双双花上飞。

  寄语相知者,同心终莫违。

  ☆、131 桃花簪

  沈采薇的生辰是在夏初,茵茵绿野出现碧色,鲜嫩碧绿的仿佛都要滴出水来。

  只是,这样一来,她的及笄礼虽是办在国丧之后但也临近太子的忌日。沈承宇一贯是个谨慎的性子,他琢磨着国丧虽是过了但上头的皇帝和皇后好似都没缓过神来,这时候给女儿办及笄礼未免有些不妥。故而,他左思右想着,干脆就把沈采薇的及笄礼往简单了办,只让严氏请了几户交好的人家。

  为着这个,沈三爷倒是特意去寻沈承宇说过好些次,劝他道:“二娘一辈子也只得一回,且又已经过了国丧,哪里用得着这样忌讳谨慎?”

  沈承宇只笑不应:“我也知道是委屈了二娘,可如今国中朝事繁杂,内忧外患,咱们哪里用得着这般铺张?”他顿了顿,随口许道,“再等几年吧,等她出嫁了,我再大办一场补偿她。”

  沈承宇的承诺一贯是好听又不要钱的。他少时和发妻林氏新婚之时也曾颇有闲情的拿了两人落下的长发系了一个同心结,温声许诺道:“结发并同心,白首亦不悔。”只可惜,还等不到白首,林氏已然魂归地府,沈承宇也已经另娶,那同心结亦是随着林氏长眠地下。

  沈三爷也多少知道些自己二哥这性子,知道他既是说到这里便是再无转圜余地。只是对方到底还是沈采薇的生父,他这么一个做叔叔的总不好越俎代庖的一劝再劝。所以,他从沈承宇的书房出来,想了想后只得和裴氏交代几句,令她给沈采薇多添一些首饰衣裳,也好稍作补偿。

  沈采薇倒是不太在意这些,对她来说渣爹就是渣无止境,故而她早就已经做了十分周全的心理准备。

  她这一次的及笄礼上的正宾乃是汝阳王妃,这是裴氏特意厚着脸皮跑去请的。毕竟,沈采薇自幼在松江长大,京中并无特别亲近的长辈,裴氏想了想干脆去请了自己堂姐来压阵。因为这个,及笄礼上赞者的位置倒显得热手起来。沈采薇本打算是要请沈采蘅的,只是严氏每日里嘘寒问暖、旁敲侧击,她也只得请了沈采苹——比起已经定了婚事的沈采蘅,明年就要女学结业的沈采苹更需要考虑婚事,这种场合多见一见客人便像是在推销产品时在黄金时段打了广告似的,总是可以传出一些好名声的。再者,自从定了沈采苹做赞者,严氏瞧她的眼神就顺眼多了,筹办起事来就更认真了。沈采薇也总算可以抽出一些时间来翻几页书解解乏。

  她这一晃悠,倒是过了好一段悠闲日子。等到及笄礼的前一日,午后的阳光懒懒的从窗口洒了进来,在案上涂上一层薄薄的金色,就像是融了的蜂蜜似的。沈采薇就坐在案前,慢悠悠的翻着书页,时而提笔写几句批注,眉间舒展,花瓣似的唇轻轻的抿了抿。

  忽而窗外传来轻轻的扣窗声,一枝花被人从外边丢了进来。

  是朵刚刚绽开的石榴花,似还带着晨间的露水,凝在花蕊中间仿佛染了那有色的芬芳一般。橘红色的花瓣在阳光下面看着便是暖融融的,叫人从心底便觉得温软起来。

  沈采薇生不起气来,只得抬着头没去理那朵被丢在案上的花。她故作气恼的瞪了一眼扔花出来的李景行,顾盼之间,便如初夏碧波涟涟的水,更显清丽明秀:“你怎么又来了?”

  李景行倒不计较她这语气,负手站在窗外,唇边弧线浅浅,似笑非笑:“你会会都是这句。若是哪日我不来了,岂不是要问一句‘你怎么又不来了’?”

  沈采薇被他这话说得半羞半恼,干脆扬了扬荷尖似的下巴,作出漫不经心的模样:“你倒是说一说,你那一日是不准备来的?”真要是说出来了,她就把那花丢回他脸上。

  李景行被她那故作不在意的模样逗得唇角一弯,眼中不由流出些许笑意来,口上却是正经的应道:“让我想一想......”他故作苦恼的蹙了蹙眉,端着一张再正经不过的君子脸,一字一句的说着笑话逗人,“下雨天路滑我是不来的,不过采薇你若是想要赏雨景倒是可以叫上我,我给你撑伞;下雪天天冷我是不来的,不过采薇你若是想要看梅倒是可以叫上我,我给你折一支......”

  他话还没说完,屋子里头的沈采薇已经红了脸,干脆利落的把那案上的花直接丢到他脸上:“谁想要你陪了?”她快准狠的丢完花,自觉自己动作简直是标准流利的,然后就顺手把窗户也合上了。

  李景行重新把那花捡起来,隔着窗户问道:“我才刚来,你就赶人了?”他笑了一下,隔着窗户慢慢的扣了扣。

  好一会儿,沈采薇才从里头重新把窗户打开,拉长声音道:“我就换身衣服,马上出来。你等一下。”

  窗户只开了一半,从外头看正好可以瞧见沈采薇新换了的外衣。只见那桃红色的衣裳上面绣着一支长枝桃花,花娇叶嫩,其色嫣然。

  李景行不自觉的又弯了弯嘴角,往后退了几步,正好就对着房门口等着。

  过了一会儿,沈采薇果是出来了。

  李景行随手把花又丢给她,说道:“这花其实是你们园子里头采的,还是你收着吧。”

  沈采薇瞥了他一眼,把花拿在手上转了转,懒懒应声道:“原是借花献佛。”

  李景行只觉得那懒洋洋的声音就像是小爪子似的抓在心上,痒得不行。他忍了忍,还是伸手握住沈采薇另一只手,十分“假正经”的转移话题道:“其实,我这回来是给你送簪子的。”他从袖套里头掏出一支玉簪子递过去,“我花了样子,亲自做的。”

  是一支羊脂玉簪,簪头雕着一朵盛开的桃花,花蕊中间缀着一颗南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沈采薇亦是有些惊喜,接了那簪子左看右看,不由抿着唇笑了起来:“谢谢,我很喜欢。”

  她话声刚刚落下,李景行忽而凑了过来,一手拉着她的手,一手按在她的肩头,头探到她的肩后,虚虚得把她环抱住。

  “我也很喜欢呢......”他的笑声就像是丝丝缕缕的热气,正好绕在耳边,叫人耳中亦是痒痒的。

  沈采薇反应过来,正要把人推开,对方却已经十分自然的退开了几步,故作无辜的道:“我刚刚瞧见你肩头好似落了一只枯叶蝶。”

  沈采薇不由呵呵哒:“你觉得我会信吗?”

  李景行十分认真的回看她,点了点头,“虚心求教”的问道:“为什么不信?”

  一口血就憋在心头,差点要吐出来了有没有?

  ☆、132 及笄

  他们在小路上走了一段路,回去的时候,李景行一贯冷定的面上不由得显出几分笑影子来。因为再过两年就要会试了,虽然他成日里找事往沈家去但到底还是要静心看书,回去的时候先往书房去。

  李从渊这时候正在书房看书,他孤家寡人一个,瞧着儿子这得意模样怪别扭的,忍不住懒懒的刺一句:“你紧赶慢赶的赶出那么一支簪子有什么用?及笄礼上用的又不是你的簪子......”

  李景行瞥他一眼,漫不经心的从书架上拣出一本书册来,口上不紧不慢的应道:“总有用到的时候。”

  李从渊少见的被噎了一下——果然是单身没人权,简直是分分钟被人秀恩爱到眼瞎。他顿了一下,好一会儿才接着道:“我昨日给你的兵书你看了?”

  李景行随手拿了好几本放在手上,翻书的动作不停,只是慢条斯理的回道:“看了,是讲骑兵的?”

  李从渊稍稍提起一点儿劲头来,把手上的笔搁到一边:“其实你小时候,我本来是想带你去北疆的,不过后来将错就错的就去了江南。比起那些只能江南沿岸的倭寇,代代弓马的戎族才是大越的心腹之患。”他淡淡道,“要治倭寇,只要先从海禁着手,再在水战上面打上几场胜战,把江南那边的水军练好了就没问题。可戎族本就是游牧民族,善战好斗,每每到了缺粮少食之时还会在北疆边城小战一二,练出来的骑兵尤其骁悍,来去如风。若是再出一个能把几个部落拧成一股的族长,大越北疆怕是都守不住,必是要烽火再起。”

  李景行闻言亦是回过头来,想了想便坐到了李从渊的对面,接口说道:“去年落马城的事,据说就是戎族那新可汗伯颜的兵?”

  李从渊点点头,从书桌底下的木匣中取出一张手绘的羊皮地图来:“你看......”他先后指了一下地图上的两个小红点,“落马城在这里,戎族的王庭在这里。那些骑兵若真像那位可汗所说的只是‘管束失力,残兵流窜’,怎么还绕一大圈跑到另一边去?”

  李景行的目光凝了凝,面上已经收了笑:“确实是不可信。”他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接着道,“这些年戎族那边少有消息传出,说不得那位可汗手段出众已经收拢了其他几个部落。”

  因着李从渊有意“调/教”,李景行在这上面确实是十分敏锐。

  李从渊欣慰的点了点头:“其实我本想着让你去北边做几年官的。不过现在想一想,不若先去江南历练一二,等你稍稍长些本事了,再去北疆。不过,骑兵作战的那些兵法策论,你确实是要看起来了。”

  李景行蹙了蹙眉:“北疆这几年蠢蠢欲动,不若让祖父上书陛下,也好稍作提防?”

  李从渊端起茶盏抿了口茶,淡淡道:“长辈的事自有考量,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莫要多想。”这事朝中那些大人哪里会不清楚,不过是因为座上的皇帝是个不喜多事的,哪个敢多事跑去把戎族的是挑出来?多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罢了。李大人现今不过是礼部尚书,本就不该管这事,这若是越界伸了手,内阁里头的几个阁老和上头的皇帝都要跟着不高兴。

  他看得很清楚,就像是倭寇那块伤疤要被鲜血淋漓的挑开才能找到开海禁的契机一样,大越和北戎也必有一战。如今国事衰颓,积弊已久,满朝之臣大多只知谄媚主上,上不能匡主,下不能益民,无论是北疆的驻军还是江南的水军皆是人心涣散、不堪一击。若不能在这一战里把大越的热血换上,不能把新一代的脊梁立起来,这偌大家国怕是再也无药可救。

  他此生挚爱唯有许氏,爱到弃官从医、心死如灰,此生再不得欢颜。可是,他更爱这脚下的土地,那一寸一寸以身丈量、亲见亲闻的山河。万里锦绣江山,煌煌大越,何忍毁于一旦?

  李从渊深深的看了一眼尚且年少的儿子,想着自己要说的都差不多了,便有些不耐的摆摆手道,“我和你说这些是叫你心里有个准备,别一门心思只挂在沈家。因情丧志,因私忘公,最是要不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0页  当前第6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7/9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美人镜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