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303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袁世凯颁布民三约法时,王瑚曾经愤慨至极,辞去京兆尹之职闲居在家。直到南北以后之后,冯国璋从北京脱险南下之前,特意请出王瑚来代理北京之事,南苑军营也暂交予雷震春统制。

  吴绍霆此番北上之前已经有打算,意欲请王瑚这位名士出任南京市长,正好可以空出北京市长交给黎元洪来接任。至于雷震春可以留在北京担任警备总司令,负责北京的城防工作,当北京大本营正式组成完成之后,南苑军营的军务终归要收归大本营麾下。

  下了火车之后,吴绍霆一行人与王瑚、雷震春寒暄问好,先一步北上执政官常务副官张孝准已经安排好车辆,直接迎接众人前往新华门。如今的新华门早已不是总统府,南北议和之后,冯国璋特意派人把这里收拾了一下,之后负责打理北方第一集团军事务的吴佩孚也特意派人进驻这里,维护日常的闲杂事务。

  车队开支新华门大门前,门楼依然如旧,只是门口悬挂的总统府大牌匾换成了“中华民国总统府北京行营”的字样。负责这里安保工作的是一支隶属于特勤局的特工队,大部分是直接从之前计划营救冯国璋的第三特战大队成员调职而来。雷震春都不敢加派警卫士兵来这里,生怕警卫里面有忠心袁世凯的死士,会对吴绍霆不利。

  新华门行营包含北中南三海,很快也将是北京大本营的司令部所在。

  下车之后,吴绍霆望着物是人非的门楼,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两年前自己来这里时的一切印象都已经模糊甚至改变,不得不感叹命运的难测。

  当天剩下的时间,吴绍霆只是召集了北京驻军的高级将领,与随行的国防部官员们进行了一次碰头会,大致交代了一些要预备的事先。晚上在新华门内设下宴席会餐,除了下午碰头会的官员之外还邀请了京津地区的士绅名流到场,既助涨了气氛,又快速拉拢了京津地区本地势力的关系。

  次日一早,吴绍霆派人去请北洋政府海军部的诸位高级将领到怀仁堂会商。李鼎新、刘冠雄、萨镇冰等人尽数到场,甚至就连闲赋在北京的前海军上将蔡廷干也邀请到来。尽管这些海军将领们都是资历颇深的大人物,其中大部分是亲身经历过甲午海战,之前还对吴绍霆这个年轻后生当政不屑一顾。可是海军部终归不能一日没有着落,北海、南海、长江,好几支海军舰队和海军基地都等着经费来维持生计。

  下面那些舰队司令之所以尊敬他们,直截了当的说还是指望这些老前辈来保全中国海军的命运,如果没有这些老将军们坐镇海军部,只怕政府早就把海军这个无底洞似的消耗兵种忘得干干净净了。

  吴绍霆对这些海军将领由衷的很尊敬,亲自来到怀仁堂大门口迎接众人,举手投足皆显得热情和恭敬。进入收拾好的会议大厅,会场是以圆形来布置,尽量不表现出有主次之分。这些老将领们对吴绍霆真诚的态度都有好感,之前的成见也消弱了几分。

  落座之后,简单的寒暄了几句闲话,吴绍霆进入正题的说道:“今日请诸位将军前来,主要是为了两件事,其一是关于南京中央政府海军部的重组,其二则是全国海军舰队的重新整编和调防。诸位将军既是行家又是前辈,理应知道这两件事的重要,吴某也就不多说什么。”

  在场的诸位海军将领当中,要数萨镇冰资历最老,他不疾不徐的开口说道:“吴执政所言极是,海军毕竟是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既然南北大局已定,国家统一众望所归,中国海军自然也应当有所归属才是。”

  此时的萨镇冰已近花甲之年,有着色目人典型的脸颊轮廓分明,即便说话时表情没有任何变化,都能给人一种不怒而威的感觉。

  吴绍霆点头道:“铭公所言极是。”

  这时刘冠雄又说道:“不过话有些话必然要说在前面,我们海军虽然自有一套体系,可终归是捍卫国家的军人,之前国内混战牵扯到我们海军各个舰队之间留下种种恩怨,再者有些原本一直不归属海军部统辖的舰队也该表明一下立场,若这些问题不解决,只怕吴执政整编海军舰队的愿望不容易实现啊。”

  吴绍霆看得出在来之前,这些老将军们已经放下彼此之间的矛盾,早已商量好这次会商的条件。他听出了刘冠雄的意思,无非是希望把全国海军舰队统一起来,全权听从海军部的命令,而不是自己这个大执政官又或者国防部。

  “海军的统辖发展之权力自然应当由海军部掌控,如今咱们民国海军精英都在眼前,南京中央政府那边真正能懂得海军技术的人少之又少,海军的大事终归是要交给几位前辈用心的。试问英公,诸位所预想的海军部该如何重组?”他故意问道。

  “从前清至北洋政府,我们海军部向来都是独立的部阁。我们几个老头子也曾认真的磋商过,海军部应该按部就班遵循先例而为,只有这样才能利于尽快展开工作。若是按照吴执政计划将海军部编入国防部之下,上上下下的环境变了一个样儿,我们这些老头子更是难以适应这种新的制度。因此,还请吴执政能三思。”刘冠雄直接说道。

  吴绍霆不动声色看了一眼在场所有人,除了蔡廷干悠悠然的端着茶杯,吹着里面的茶叶之外,其他人都是一副坚毅的态度。

  卷六:大国战 第748章,威压之下

  蔡廷干是参加过甲午海战正面战场的宿将,在他心中一直有一个遗憾,那就是黄海海战时他险些击中日舰“西京丸”号,无奈的是当时鱼雷出厂并不合格,定深太深,居然径直的从“西京丸”号下面穿了过去。此事给他留下极深的懊恼,甲午之后的几十年里,一直渴望再与日本来一场决战,以报仇雪恨。

  吴绍霆听说过蔡廷干因为之前不满袁世凯的弄权欺国,所以向来不问海军部的公事,在北京郊区过着寓公的生活。不过他同样看得出来,既然这次蔡廷干应邀当场,可见对方仍然是念念不忘海军事业。当即,他转而问道:“蔡将军,不知你可有何意见?”

  蔡廷干煞有其事的先饮了一口茶,慢条斯理的说道:“吴执政可问错人了,老夫年事已高,早已不问部里的事。有这些部长、司令们在场,老夫哪里敢有意见呢。”

  众人听到这番话心里都不舒服,都道这蔡廷干倚老卖老甚是嚣张。只有程璧光一人暗暗叹了一口气,脸色颇有无奈之色,他与蔡廷干都是广东人,理所当然要更亲近几分,只可惜眼下关乎海军部的大局,除了哎声叹息之外也别无他法。

  李鼎新不冷不热的说道:“蔡将军,同是为了中国海军的前景,您老既然来了,若有什么好的建议何必藏着不说,这倒是显得我等见外了不少。”

  吴绍霆和气的说道:“李司令所言极是,此次会商原本正是希望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蔡将军是中华民国海军元老之一,您的意见不可不谓举足轻重。”

  蔡廷干冷笑了两声,大声说道:“既然如此,老夫也不多推辞,省的有人说老夫故意卖关子。之前刘部长认为海军部应该遵循先例成立单独的部阁,我且问刘部长,你是认为咱们中国海军比中国陆军高出一等,还是认为中国海军并非国防力量之一?”

  刘冠雄脸色顿变,冷冷的问道:“蔡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

  蔡廷干毫不示弱的揶揄道:“什么意思?咱们海军比陆军强,对国家劳苦功高,所以要特殊对待成立单独的部阁,老夫我同是海军出身都羞于此说,你反倒是说的冠冕堂皇一点也不脸红。照我看,咱们海军这点破事找快遮羞布都来不及,哪里还敢这般张扬?哼,口口声声说是新环境不便适应,这其中是否另有心思谁说的准?”

  刘冠雄怒不可遏,重重的拍了一下茶几,翻脸道:“蔡廷干,咱们中国海军即便谈不上劳苦功高,好歹也是为国家为民族拼尽过全力。你好歹也是经历过甲午之耻,竟然也敢说出这样的风凉话,当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蔡廷干讥笑道:“孰小人、孰君子,咱们都是一把年纪的人,心里有数的很。”

  刘冠雄还要辩驳,程璧光连忙劝说道:“两位,两位,这是何必呢?今日是来议事,大家有不同的意见拿出来好好磋商就是,这般大吵大闹岂不是折了自家名声?”

  萨镇冰咳嗽一声,转向吴绍霆问道:“吴执政,程司令说的对,今日既然是议事,索性大家都说一说自己的意见。刘部长的话未尝不是一种意见,倒是要问吴执政意下如何?”

  吴绍霆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好整以暇的说道:“吴某不喜欢拐弯抹角,有什么话尽量都摆出来直言,若有得罪之处还请见谅。刚才英公所说将海军部独立出国防部,此事可谓是天方夜谭。国防部是中华民国最高武装领导机构,除非海军不是军队,否则没有特例的权力要求独立出来。更何况我大中华究竟内乱,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军队的独立性,英公这番要求实在是有倒行逆施的嫌疑。”

  刘冠雄脸色越来越难堪,可是他知道吴绍霆不是蔡廷干,自己可不能轻易冲着对方发火。他立刻又说道:“吴执政,这可是我等商议之后的决定,吴执政如果连这点诚意都没有,这让我们该如何谈下去?”

  吴绍霆不动声色的说道:“英公,此番吴某专程北上来与诸位协商海军事宜,这是出于对中国海军的特有情愫以及对诸位民族将领的钦佩。如果到最后真的谈不拢,吴某只能抛开个人感情,一切公事公办。”

  刘冠雄皱眉问道:“公事公办?”

  吴绍霆加强语气说道:“简单的说,此番北上吴某是来邀请诸位加盟国防部,如果诸位不愿意入职,吴某自然也不会强人所难。但是北京海军部是不会继续存在下去,到时候诸位老将军只能卸甲归田、颐养天年了。”

  众人听得此言不由都变了脸色,吴绍霆真是好大的口气,他们这些人虽然没有亲自带兵,可手里却掌握着中国百分之七十的海军力量,吴绍霆居然毫不顾忌的说遣散就遣散,难道真是要来硬的?

  吴绍霆环视在场所有人,正色的又说道:“诸位切莫怪吴某狂妄,今日吴某是诚心来与诸位前辈共商国防大业,可若有人倚老卖老以为吴某容易敷衍,这便是在小瞧吴某。将心比心,我诚心诚意相待,然而面对的诸位却是虚情假意,这是什么道理?”

  李鼎新犹豫片刻,坚持说道:“吴执政,海军部独立出国防部无非是一个名义而已,我等也并没有对吴执政不敬,仅仅是希望遵循旧制而已。”

  吴绍霆镇定自若的笑道:“既然李司令都说不过是一个名义而已,为何偏偏不能大事化小将海军部并归在国防部之中呢?我可以向诸位保证,海军部隶属于国防部绝不会影响诸位的地位,如果仍然不能说服诸位前辈的话,那我也只能扼腕叹息。试想一下,诸位前辈眼下在国内各舰队虽然影响力不小,可若中央政府把持海军经费,到头来各舰队是忠于北京海军部,还是忠于国防部呢?”

  众人面面相觑,显然他们已经无计可施。之所以敢向吴绍霆提要求,无非还是仗着他们是民国海军元老的名声,希望能用资历压住吴绍霆。当然,他们也曾预料到吴绍霆态度坚持,可没料到这年轻人在长辈们面前不仅仅是坚持,反而是一种不亢不卑的强硬。几位老将军各有叹息,有人认为吴绍霆年纪轻轻有如此大的气场着实可怕;有人以为吴绍霆强权主义昭然若揭,中华民国会不会步入袁世凯的循环还是一个未知数;也有人颇为欣赏吴绍霆的手腕,不愧是推翻北洋政府的人杰。

  总之眼下遇到吴绍霆这块坚硬的巨石,他们已然无计可施,要说硬碰硬连北洋军都被打垮了,中国海军那几个吨位的军舰又能奈何?

  这时,程璧光知道众人搁不下面子,于是他先一步中和的说道:“其实海军部归属在哪里都一样,还不是为了巩固我中国国防?国防部虽然是新型的体制,尽管咱们感到陌生但也未必不能尝试,否则哪里来的与时俱进之说。”

  刘冠雄看着李鼎新,李鼎新又看向萨镇冰,几个海军老将只能无奈的相继叹了一口气。

  吴绍霆适合时宜的说道:“此事不妨诸位前辈再深思考虑一番。关于海军部未来的发展,吴某也有一份全新的计划草案,若诸位前辈不急着忙其他事,倒是可以一起探讨探讨。”他说完,示意常务副官张孝准将国防部整理的海军发展预案取了过来,转递到萨镇冰手里。

  萨镇冰心里很明白,吴绍霆在这个时候提及海军发展计划,是故意给他们这些老人一个下台的台阶。他暗暗的叹了一口气,直道吴绍霆这人考虑周到,软硬拿捏的很是到位。翻看计划书简单的看了一眼,原本并没有心思细看,可是一眼看下去很快被计划书设计的宏图所吸引,一时忍不住仔细看了几眼。

  吴绍霆在这份计划书里详细规划了中国海军未来十五年三个阶段的发展思路,不仅拟定了全新的海军制度和一体化的系统机制,还做出了大手笔的承诺和寄望。

  按照计划书拟定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未来两年之内稳定全国海军秩序,整编各海军基地的编制,促成海军部对各地海军的高度管理;第二阶段则是另外五年之内,在现有海军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和精英化海军部队的素质,同时规范现有所有海军学校、海军工厂,不仅要引进新的教学制度和机械设备,还将制订海军部直辖的海军教训模式,之后会将现有舰艇全部进行整修和舰载设备更新;第三阶段可谓是八年发展期,中央政府将会投入大笔资金,将海军规模扩大到四十万吨位以上,并且投入潜艇、战列舰的研发和兵种培训。

  萨镇冰看完之后,忍不住长叹一口气,恍然的说道:“自甲午以来,我中国海军的发展早已是停滞不前,我们这几个老头子整日坐镇海军部担心最多的事情正是海军经费。一日不催,财政部便一日不拨,袁大总统在时就没有看重过海军事业,唉!”

  听到这句话,一旁的李鼎新也感触破不多,叹息不止的说道:“前几年上海司令部经费短缺,竟到了向社会募捐来渡过难关的境地,想到当时的境况真是一把辛酸一把泪。”

  众人随即都有喊出,各有不同程度的惋惜。

  吴绍霆郑重的说道:“诸位前辈放心,只要诸位前辈促成国防部海军部的重组,日后所有国防预算都会由各部提交上报,再也不会像以往那样无章可循。尽管中央政府也有困难,不过我可以答应诸位,海军部每年定额三百万经费,这是雷打不动的基础经费,至于其他申报预算则另外再加。”

  萨镇冰等人议论了起来,三百万的定额预算对于海军来说或许不算多,可起码是一份保障。再者中国海军现在军舰并不多,以三百万的定额预算应付现阶段是绰绰有余了。虽然没办法让海军部独立出来,可独立海军部的用意就是希望能让海军有一个保障,如今有了吴绍霆这样的承诺,其效果还是一样。

  几位海军元老总算有了几分服气,哪怕心里仍有介怀也在能接受的程度之中。

  接下来吴绍霆与众人详细讨论了这份海军发展计划,交换了部分意见,最后吴绍霆让萨镇冰等人将计划书带回海军部修改,全权由海军部来负责海军的事宜,到时候他只负责审核和签字就是。

  卷六:大国战 第749章,北京大本营

  下午,吴绍霆派张孝准、吴佩孚二人带领一众行营官员前往紫禁城皇宫,专门面见满族摄政王载沣以及前清的皇族成员。隆裕皇太后于去年年初已经病逝,只可惜当时国内南北局势正在分崩离析之间,即便忠心耿耿的袁世凯也只能仓促应付葬礼。如今紫禁城内由几位满族亲王负责料理,不过大多也只是过这糜烂不知所谓的生活。

  面对吴绍霆派人前来觐见,载沣还以为吴绍霆是一个尊重清廷的人,在组建中华民国南京政府之后专程前来告知,于是还算客气的布置了一番,用贝勒之礼迎接了张孝准、吴佩孚等人。步行穿过午门,在内院才上了轿车直接开到太和殿的雕栏前面,早有一个内务府的太监总管带着仪仗恭恭敬敬的迎接。

  张孝准、吴佩孚跟着太监总管向大殿正门走去,还没走到太监忽然听到西边院廊上传来一阵声音。众人脚下迟疑了几分,扭头看过去,却见院廊上有几个宫女和小太监嬉笑跑过。

  吴佩孚和张孝准对视了一眼,两人相继笑着摇了摇头,心道这紫禁城还真是大不如前。

  带路的太监总管见了,脸色大变,马上吩咐身后的一个小太监:“反了天了这是,赶紧的,派人去给我查出来,这是哪里要死的小兔崽子们。”

  小太监恭恭敬敬行了礼,然后飞快的跑出去了。

  太监总管引着张孝准等人继续前进,一直来到太和殿正大门,一番通报之后总算进入殿内。张孝准、吴佩孚是政府官员,不必在乎前清王朝的礼节,只是微微的向载沣欠身行礼,反而还是载沣迎上前来与二人行了握手礼。

  张孝准、吴佩孚落座之后,直接说明了来意,中央政府为了精简财政,将对紫禁城进行一番整顿,取消原来袁世凯与清廷订下的每年四百万优待经费。此言一出,载沣顿时大惊失色,这才知道原来这次会面竟然是黄鼠狼给鸡拜年。

  不过张孝准紧接着又告诉载沣,前清王族依然能留在紫禁城内生活,中央政府将会派遣专人来负责经营紫禁城内内外外的产业,这些产业所得的收入做为紫禁城的生活补贴。并且还像模像样的拿出一份预算报告,估测整顿之后的产业每年营业额将会高达七百万,绝对要比之前更加充裕。

  当然,七百万只是理想状态的预算,并且还是经营程度发展到最成熟的阶段。之所以这么说无外乎是在欺诈载沣,让载沣更容易接受这次整改。

  张孝准把这份预算书描绘的天花乱坠,一边鼓吹说中华民国长久发展,满清贵族不可能永远无所事事,将紫禁城大小闲职的产业运用起来,先由专人经营照料,到后来再交给满清贵族接管,不仅一劳永逸不说,还能自食其力为子子孙孙留下一片基业;一边又声明吴绍霆的决心,暗示威胁载沣如果不合作,吴执政必然会采取强硬措施。

  载沣听到这里,自然没有选择的余地,再者也对子子孙孙的未来有所担忧,如今大清的天下都没了,谁还在乎祖宗留下来的这座宫殿呢?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仍然问到,如果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中央政府是否会继续补贴。

  张孝准十分认真的回答,在必要时中央政府自然会加以补助,到时候签订代管皇宫正式合约时,这一项会清清楚楚包含在其中。

  载沣只要能保证眼下的生活就好,总之这几年满清在中国大势已去,如今南北又趋于统一,更别说什么妄图复国的想法。他虽然知道吴绍霆此番用意肯定不简单,既然是要拿当初签订的优待经费说事,皇宫日后肯定会吃一些亏,不过这也没办法,谁叫这天下现在在人家的手里呢?

  初次会谈只做了意向上的交代,张孝准没有说得太多,只要得到载沣的首肯,过几日会派专家团来详细与载沣磋商经营之事。

  吴绍霆的用意并非是在改善满清贵族的生活,如今中华民国都成立好几年了,他对这些仍然自诩皇室血统的鞑虏一定没有好感,如果不是考虑到战略部署的需要,他早就仿效历史上的冯玉祥直接派兵把这群人从故宫里面轰出去。之所以要这般和和气气、大费周章的跟载沣会谈,是因为眼下有必要把这些满清皇族留在北京城内,省的让这些人返回满洲故里串通一气搞阴谋。

  他深知日本人最喜欢拿满清皇族来当借口,而且满族人当中也确实有许多激进分子,让他们凑合在一起无论如何都是一件麻烦事。可是每年四百万的优待经费也不是小数目,把这笔经费剩下来还能用在海军的定额预算上,比起养着一群没用的人要好得多。

  经营满清皇族产业,一来是用满族自己的价值来养活他们,二来这其中确实有很多具有商业发展的机会。吴绍霆打算成立张盛霆北方事业公司,该公司的其中一项业务就是开发前清留下来的一些不动产。

  比如可以把御膳房打造成高级食府,最终发展成举世闻名的国际连锁店;比如皇宫里许多空置的宫殿可以用来出租、改成高级会馆或者博物馆之类,到时候故意找一些借口裁剪皇宫里的人员,把满清贵族都缩在一个更容易兼管的小范围里生活;再比如发掘文化产业,把宫廷里的传统匠艺、中医、纺织都加以放大。

  总之怎么赚钱怎么办,至于满族人的生活质量那是其次。

  接下来的七天时间里,吴绍霆一边筹划新华门大本营的组织结构,一边分别召见了热河省、山西省和直隶省的军政要员,共同讨论北方防务的具体撮合办法以及北方第一集团军的整编协助工作。在与三省军政要员见面时,他并没有提及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掌控,而是强调北方军务是应付蒙古、满洲、朝鲜和沙俄帝国的重要内容,这是国土安全基础所在。

  三省军政要员表现十分积极,可是每个人心中各有不同的盘算,与其说在北京成立大本营是为了巩固国土安全,还不如说是吴绍霆要加强全国军事的监管力度。可即便如此,吴绍霆成立大本营已下决心,三省不合作自然会得罪中央政府,或多或少都要给几分面子。

  在新华门大本营的预想上,吴绍霆甚至将总统行营都隶属于大本营之下。

  大本营最高权利机构为总务处,规定总务处的官员一律为文官,只负责行政管理和监督,并不直接干涉大本营内的其他公务。

  同时成立大本营总后勤运输部,分别监督北方铁路网、总统行营后勤供应和北方军务后勤供应。吴绍霆许诺在大本营正式完成建设之后,由张孝准出任部长,阎锡山、商德全、姜桂题为委员会成员,后三人分别在本省辖区之内组建大本营后勤支部。

  北方第一集团军司令部设置于此,南苑一个警卫师和两个前北洋中央师即日起划归北方第一集团军序列,三个师整编为共和国精英第三十三师和三十四师,师长分别为雷震春、田文烈。直隶省、山西省、热河省也将分别抽调部队,联合整编为精英第三十五师和三十六师,同时预置新番号三十七、三十八两师,由大本营负责招募训练一批新兵。

  大本营还将成立北方特别参谋本部,参谋本部本身隶属于大本营,区别于国防部统辖,但是参谋本部的最高参谋总长由何福光兼任。吴绍霆的这番用意并不难猜测,他要将北京大本营打造成自己的私人资产,哪怕有朝一日自己当不了总统,大本营仍然为自己所控制。

  当然,由于何福光要兼顾两头公务,最高参谋总长之下另设北方统x联席会协助管理。由甘肃、陕西、山西、热河、直隶以及东北三省各省选派一名高级参谋长组成十二参谋长席位,吴绍霆任命联席会议长,议长相当于副参谋总长,负责在参谋总长不在时打理参谋本部的所有工作。

  参谋本部辖下练兵处和军事安全局,前者负责北方第一集团军和北方第二集团军的新兵训练工作,后者则是北京大本营专属的安全机构,不仅搜集所有需要的情报工作,同时还进行反间谍、刺杀等特殊任务。吴绍霆决定让吴佩孚来负责这两个部门,吴佩孚不仅早年有谍报经验,同时也是难得的治兵人才,再合适不过了。

  除此之外,吴绍霆还私人出资在大本营开办一所军事学堂,以速成教学为主,主要培训参谋人才和特务人才。为了保证这所军事学堂的保密性,他没有为学堂命名,不过在大本营总务处的档案里设置了一个代号,是为“狼穴”。

  为了协调各部之间的工作,吴绍霆总统行营开设“天幕”作战室,旨在各部核心成员保持密切联系和互动,最大化的增加各部办事效率。自此之后,中华民国南北两大作战室逐渐形成对全国军事力量的细分掌控。

  卷六:大国战 第750章,南京消息

  随同吴绍霆一起北上众多官员当中,还有青岛司令部派驻中国国防部的联络军官团,他索性将德国军官团留在北京大本营,一则更方便协调针对援助青岛的战略工作,二则也能避人耳目。这些军官团之前是以外聘军事顾问的身份留在国防部,虽然这种掩护已经足够应付很多谣言,可毕竟欧洲局势愈发紧张,中德走得太近迟早会引起英法日俄的猜忌。

  就在北京大本营忙碌筹备过程中,青岛德国总领事馆发来一封欧洲近况消息,德国军队在西线作战一路顺利,不仅闪击了中立国卢森堡,掌握了卢森堡的铁路交通网,同时还占领了比利时全境。就在十月三十日时,德国西边部队成功侵入法国境内,如今战斗正在激烈的进行,不过由于法国准备不足,目前已然处于劣势。

  吴绍霆知道这是德国故意在展示强悍的一面,前期同盟国的攻势确实略占上风,可是随着德军深入法国腹地,紧随而来的马恩河战役和凡尔赛战役,将会第一次世界大战消耗最恐怖的战斗。这些即将发生的惨战多多少少对远东有影响,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着手准备,利用欧战白热化来施行自己的强国计划。

  十一月中旬,南京突然发来紧急电报,不过并非是用总统府专线,仅仅是南京邮电局发来的普通电文。署名是岑春渲,电文的内容很简短,只说共进会党内有变,希望吴绍霆尽快赶回南京主持大局。

  吴绍霆看完电报第一个念头就是中华革命党在暗中动作,此事虽然说大不大,可也说小不小,尤其是众议院普贤已经结束,参议院普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他虽然不会惧怕国会对自己地位的影响,可既然自己选择戴上这张面具,理所当然要把剩下的事情都做周全。

  二十二日早上,他召开了最后一次新兵招募工作会议,交代了精英三十七和三十八师的招募要求,强调这两个师的训练规格一定要按照国防军的高度来执行。中午即安排返回南京的行程,乘坐总统府专列晚上出发到天津,凌晨再转到津浦线直抵南京。

  ——————————

  四天之后,从浦口前往南京城的快艇上。

  “这么说,这些人都是胡展堂策动的?”吴绍霆向着坐在自己对面的于孜县问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30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03/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