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昭华未央_分节阅读_第99节
小说作者:阿幂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27 MB   上传时间:2016-01-14 00:08:22

而齐瑱果然数年都在外流连,便是有些政声民望,无如吏部晓得乾元帝不喜他,是以升迁极慢。只是齐瑱虽待月娘十分无情,对着翠楼母子们,倒好算个尽职,因翠楼的身份不能扶正,齐瑱又怕后取的妻子不能容下翠楼母子,是以竟是一直不曾续娶。这是旁话,表过不提。

又说冯氏从未央宫回去,来在自家房中,又把玉娘的话翻来覆去地揣摩了回,只是没个定准。好容易忍到谢显荣回来,冯氏将谢显荣接着,屏退了房中服侍的使女,便将玉娘的那番话与谢显荣讲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 牧人有梦 扔的一颗地雷

☆、第307章 预备

谢显荣将冯氏的话细想了回,他素知冯氏脾性,因而转头将她瞧了会,道是:“你可是做了甚殿下不喜欢的事?”冯氏听着谢显荣这话,脸上原带着的浅笑就淡了些,手指不由自主地将帕子攥住。谢显荣瞧着她这样,便知道冯氏有事儿瞒着他,轻咳了声,冯氏手上微微一抖,到底将自家办岔的事与谢显荣讲了,讲到最后,冯氏也委屈起来,含了泪与谢显荣道:“您还以为殿下是从前的玉娘吗?虽还是一样的容貌,连着说话声气也未变,不笑不说话的,可也太不肯动怒了。妾有过错,殿下骂也骂得,罚也罚得,这一声儿不出,妾心上没底,只怕再办错了殿下吩咐的差使,更叫殿下失望。”

谢显荣听着冯氏解说,叹了口气,将冯氏的手握了握,道:“这事儿你当时如何不问明白?亏得殿下英明,不然真就叫那谭氏算计着了。殿下如今正是要紧的时候,你更该仔细才是。”

冯氏翕了翕嘴唇,低声答应了,因知道谢显荣与谢怀德兄弟两个声气相同,同心一致,到底没敢将玉娘有意抬举梁氏的话说与谢显荣知道。不成想,谢显荣竟是道:“依着殿下这回的口风,齐瑱必是不留的,二弟怕是也要外放了。”冯氏这才放了些心,接口道:“妾倒也想过。只是这在外头,哪比得上在家舒服呢。”

谢显荣笑道:“你知道甚,殿下到底不是初封的皇后,圣上为着殿下又在当朝许下不再采选的诺言,盛宠如此,多少眼睛盯着呢。若是二弟一出来就在六部历练,拔生的快,不免扎眼,叫人说嘴。所幸殿下这一胎十之八玖是个皇子,嫡出皇子,自然是个太子。历来册封太子,太子外家都有加恩。如今父亲已是承恩公,我也是世子,已是加无可加。倒不如把二弟外放,积攒些政声名望,到时格外加恩些,人也不好说嘴。”

冯氏脸上就带了些欢喜,细声细气地问谢显荣道:“圣上偏爱殿下,为殿下思虑得这样周全。”谢显荣轻轻哼了声,道是:“这多半儿是殿下自家的主意。她在家时就是个谨慎的性子,如今只怕更小心了。”冯氏不敢再说,又道:“上回郝文胜送来几包云雾茶,妾今儿试了试,果然清香,您要不要尝一尝?”

谢显荣点头,冯氏就笑道:“那茶嫩,丫头们粗手笨脚的,还是妾亲自去罢。”说了不待谢显荣说甚就走了出去。一出得房门,冯氏就松了口气,玉娘即预备着加恩谢怀德,自然不会再来动谢显荣的世子位,一门双爵不是更风光些吗?

又说今儿冯氏开口说得那些话,虽是含混其词,可谢显荣在官场混了这些年,自然是闻弦歌而知雅意。他为人虽有些儿功利,心思却明白,知道以玉娘的聪明,若是要抬举谢怀德,绝不会来动他的世子位,必是哄着乾元帝另赏个勋爵与谢怀德。

且谢显荣更是明白,他们如今是皇后母家,日后凭谁是太子,他们都是太子外家,是以除着乾元帝,旁人要动他们家,绝非易事。可若是从自家乱起,旁人再来杀,就是事半功倍。是以从来不许冯氏对谢怀德夫妇不满。只是今日冯氏说得含而不露,谢显荣又与她从来和睦,也不好当面就训斥,便假托着玉娘的意思将冯氏安慰了回,不想他那番言辞倒是与玉娘的心思不谋而合。

玉娘因见过冯氏梁氏几回,亲眼见着因她近日抬举梁氏,叫梁氏与冯氏二人从言语举止默契,到如今渐生疏离,知道是冯氏有些儿戒备的缘故,若是再相处下去,她们妯娌两个之间生了罅隙还罢了,若是叫谢显荣与谢怀德之间有了意见,就不好了,谢怀德还罢了,谢显荣此人,名利心炽,到时行差踏错起来,没的连累她。

可为了谢显荣与冯氏可能不喜欢,就叫玉娘不要抬举谢怀德夫妇,却也不能。是以玉娘有意将谢怀德放出去,好生历练一番,日后更能担些事,到时再将他超拔起来,倒是名正言顺。且谢显荣与谢怀德两个都是懂事的,一个肯退一步,另一个总会记些情分,到时谢怀德与谢显荣互相制衡,又互为依仗,也是好事。

只当着乾元帝的面,玉娘却是将齐瑱比出来说话,只道是既然她嫡亲兄长也外放了,齐瑱再外放,哪个还能说甚?自也不能伤了乾元帝美名。乾元帝听着玉娘劝说,反劝玉娘道:“这人心从来都是偏的,古人还有个举贤不避亲呢,难到我是个皇帝,反要避讳了吗?若这样,宗亲们还封什么王,做什么官呢。”玉娘又道:“我家人哪能与宗亲相比呢。且我那二哥哥,素来想做个循吏,做些儿实事的,叫他外放,他许还欢喜些,妾日后召梁氏进来问一问,,若是他想留在京中孝顺父母,自然也是好的;若是他愿意出京,您就遂了他的心意罢。”

乾元帝虽也看重谢怀德,可看玉娘意坚,到底不忍逆了她的意思,也就点头答应。玉娘转天就将梁氏召进了宫。

说来梁氏也是个机敏的,早察觉冯氏待她不若往日亲近,她是叫平安大长公主教养过的,也熟读史书,自然知道冯氏是为着什么,这时听着玉娘这里漏出口风要将谢怀德外放,日后自然有一步高升时,心中就拿定了主意,满脸是笑地道:“殿下问得妾好愧,外子即是臣子,自然首当忠君。若是外子舍不下父亲母亲,妾愿留在京中侍奉父母,不叫外子忧心。”玉娘见梁氏这样知机,自然喜欢,更将梁氏高看一眼。

说来梁氏与谢怀德,倒真好说个夫妇同心,谢怀德听着要将他外放,也是一丝怨言也没有,私下还与梁氏道:“大哥倒是个明白人,不肯忌讳我。然,嫂子略有些浅见,他们夫妇又素来和睦,若是因着我叫他们夫妇离心,倒是我的罪过。可要哥哥听了嫂子的话,我们家就有祸事,倒不如我们出去避一避的好。你这样回殿下,我很是喜欢。”梁氏笑道:“老爷不怪妾擅作主张就好。”谢怀德半真半假地与梁氏做了揖:“日后少不得叫夫人陪下官吃苦,下官先谢过了。”梁氏忙侧身避过,道是:“妾嫁与老爷,自是荣辱与共,甘苦同尝,不敢当老爷谢字。”谢怀德听梁氏此言,自是满心欢喜,自谓得着了贤妻。

又说到得四个月后庶吉士任满,谢怀德果然也叫放了外任。然与齐瑱不同,齐瑱去的玉山县虽算不得偏僻,却也不是个富县。谢怀德是皇后嫡亲兄长,又有乾元帝暗示,吏部哪里敢为难他,将他放去了东安州兰溪城,虽一般是个县令,因兰溪是个大县、富县,是以民风算得上温厚,官员在这里要得个考评优,绝非难事。这还罢了,兰溪离着阳谷城近,快马加鞭不过大半日路程。为着将谢怀德安排过去,原兰溪县县令还叫吏部扔去了乐平州大余城,也算是颇费了些心思。

谢显荣果然不是糊涂人,知道若是谢怀德自家若是不情愿出去,任命接也不能这样顺利欢喜,而谢怀德肯出去,无非是知道冯氏对他们夫妻有所忌讳,念着与他的兄弟情谊,是以故意退让,倒是暗自感佩。谢怀德出京那日,谢显荣直送出了三十里,还是谢怀德再三请返,谢显荣方才回城。

冯氏这里去了谢怀德夫妇,倒是欢喜,只是因马氏舍不得谢怀德,当日狠哭了场不算,一连十数人都不开颜,是以冯氏面上一点子欢喜也不敢露出来,反得露个愁容来陪着马氏说话。倒是谢显荣之子谢骥乖觉,看着祖母与母亲连着这些日子都不喜欢,这日下了课,就过来相劝,又哄马氏道:“祖母,您别难受。二叔这回出去,一定是要做大事的,日后必定风风光光地回来,祖母还要多个诰命呢。”

马氏如今已是一品的国公夫人,便是谢怀德能为她请封诰,也越不过国公夫人去,朝廷也不会封。若是要再往上升,除非是做王妃,大殷朝也没有封异姓王的先例,是以谢骥那话不过是哄人的,马氏虽心知肚明,听着到底喜欢,满眼是泪地笑道:“你这张嘴儿,一点子不像你父亲,倒像你二叔,哄人的时候抹了蜜一般。”

冯氏听着马氏又把谢怀德比出来,心中不大喜欢,还得强笑道:“这也是母亲疼他的缘故。”马氏一面儿擦泪一面道:“他是我谢家长子嫡孙,我不疼他疼谁?你别看我平日疼着阿德,我心上一样疼大郎呢,只是他为人稳重,这才不显。”

冯氏听着马氏这话,这才真正喜欢了些,又拉了谢骥与马氏背书,马氏虽听不懂谢骥背得甚,可看着谢骥背得流利,倒是喜欢,将谢骥拉在怀中,摸了他的头道:“祖母有了你,可还看重谁呢。”冯氏脸上也有些喜气,正要奉承马氏几句,忽然听着门外脚步急响,却是洪妈妈跑了进来,这样的天气,竟是一头一脸的汗,还不曾进到内室,已喘了粗气道:“夫人,夫人,殿下发动了。”

马氏与冯氏听着这句,都顾不得扮个婆慈媳孝,双双站了起来,齐声问道:“殿下几时发动的?”

☆、第308章 皇子

玉娘这一胎若真是个皇子,日后必是太子,有了这个孩子,谢家至少好保三代富贵,是以冯氏顾不得马氏在,又问洪妈妈道:“若是我没记错,娘娘的产期还有十来日呢,怎么今儿就发动了?哪个来说的?圣上可说什么了。”马氏也顾不得叫冯氏抢了话,叫两个小丫头扶着,不住地点头,道:“是了,是了,你快说。”

洪妈妈这时也喘过了气来,回道:“是圣上身边的如意内侍,立等着接夫人与世子夫人进去呢。”冯氏正要唤小丫头扶着马氏去换衣裳,洪妈妈又道:“如意内侍传了圣上口谕,说这是母亲去陪女儿,不必拘礼。”

马氏听说,忙与冯氏道:“你瞧瞧我头发可乱不乱,脸上可脏不脏。”冯氏盯着马氏瞧了瞧,叫小丫头取了抿子来替马氏抿了抿鬓发,又俯在马氏耳边道:“您眼睛有些红哩,若是圣上问着,您就说心疼殿下。”马氏哎哎连声,又把冯氏看了看,看冯氏倒是头脸衣裳整洁,也顾不得说什么了,婆媳两个相互扶持着走到福厚堂,果然看着谢逢春立在堂中,面前站了个内侍模样的少年,正是如意。

如意听着环佩叮咚,转过来看着一群丫头簇拥着个两个夫人模样的女子走了出来,一个二十七八岁模样,另一个五十出头的模样,鬓发发白,俩个都是脸带焦急之色,知道是承恩公夫人与承恩公世子夫人,忙过来见礼。冯氏忙叫人扶着,又问道:“内侍请勿多礼,我们是这就走吗?”

如意哈了腰道:“是,圣上怜悯殿下,这才使奴婢来接两位夫人,外头宫车候着呢,夫人请。”退开两步,看着马氏与冯氏两个走过立时跟上,谢逢春将他们直送出门去,一路上还道:“夫人,夫人,多照看着些。”

若是平常,马氏要听着谢逢春叫她多照应旁的女人生的孩子,早一口啐了上去,可这一回玉娘生的是谢家一家子的前程,马氏忙不迭地答应,又道:“那孩子是我的心头肉,便是不用你说,我也会的。”说话间已到了承恩公府门前,婆媳两个不及再与谢逢春说话,登上宫车就往未央宫去了。

又说即是宫车,又有如意坐镇,亮的是前殿的腰牌,自能直驶入未央宫,径直到了椒房殿前。宫车停住,宫人们将婆媳两个扶下车,马氏已吓得有些儿腿软,将两只手牢牢抓着冯氏的胳膊,颤了声道:“我的儿。”虽马氏平日不将冯氏看重,可到了这个时候,也不由自主地要向冯氏讨个主心骨。

宫人们听着这句,自然以为马氏唤的是玉娘,就有个圆脸的宫人上来劝道:“夫人,殿下无事,只是殿下在里头喊了您,圣上才请了您来。”马氏听着玉娘喊娘,正要说话,只觉着衣袖叫冯氏一扯,就把袖子一举,将脸遮住,呜呜咽咽地道:“我的儿,你要好好的啊。”一面而叫着,一面儿叫宫人们扶持着进了椒房殿侧殿,玉娘的产房就设在此处。

马氏与冯氏两个一踏进侧殿,就有两个宫妃装扮的妇人接了过来,走在前头那个三十出头年纪,生得眉目艳丽,一身的锦绣绮罗,正是高贵妃。落后她半步那个,年纪更大些,面目秀丽,却是从前的窦充容,如今的窦淑妃。

高贵妃倒是懂事的,她如今即以玉娘为尊,便肯奉承马氏,看着婆媳两个踏入偏殿,忙与窦淑妃两个过来把马氏与冯氏接了,还轻声道:“圣上在呢,快去请安。”说了,向身后递了个眼神。

却是玉娘发动得忽然,起先还好好的和乾元帝说话,讲着景宁与景琰两个闹的小别扭,正说得喜欢的时候,忽然就倒了下去,亏得乾元帝就在身边,忙扶住了,不待他动问,玉娘已是嚷起了疼,额角冷汗涔涔而下,直将乾元帝唬了一跳,抱着玉娘命宣御医。

因着玉娘怀相一直不稳,是以入孕八月之后,楚御医便在后殿的厢房处日夜待命。听着乾元帝宣召,提了药箱子赶了过来,只一看玉娘面色就道:“圣上,殿下这是发动了。请将殿下挪入产房,速宣产婆。”

乾元帝自是准奏,亲自将玉娘抱入已备得的产房,想了想,又觉着有经过事的妇人在好些,便使人传高贵妃同窦淑妃两个来。

高贵妃与窦淑妃两个虽是性情不同,可都是乖觉的,听着乾元帝宣召,两个几乎是一块儿赶了来。窦淑妃因知景宁景琰两个与玉娘亲近,怕他们年纪幼小,叫妇人生产之事吓着了,更将柔嘉也带了来,叫她带着景琰玩去,自家与高贵妃一块儿,陪着乾元帝等在偏殿外。

冯氏顺着高贵妃目光所指看过去,果然见乾元帝负手立在门前,忙扯了马氏过去请安,婆媳两个双双在乾元帝面前拜倒,乾元帝见是马氏,眉头不由一皱,将跟在马氏与冯氏身后的如意瞧了眼,还是道:“夫人缘何行此大礼,快快起来。”言毕,伸手虚扶了扶。

原是他听着玉娘在里头喊了声爹,又叫了声“娘呀”,这谢逢春是个外臣,进不得内宫,见些个女眷倒是无事,是以便下了旨,叫请玉娘嫂子与娘亲来,却忘了如意不晓得玉娘出身,请来的是马氏,只到了这个时候,倒也计较不得。

马氏战兢兢谢过,又颤巍巍立起了身,竖着耳朵往房内听,却是鸦雀无声,脸上也有些白了,将冯氏的手紧紧抓着,又把乾元帝看了眼,壮起胆子道:“殿下,殿下怎么没声了?”

乾元帝身旁的昌盛瞥了眼乾元帝,忙过来答到:“夫人放心,里头守着宫内千金科第一个人哩。圣上也下了严旨,要保殿下无碍的。”马氏哦哦连声,又把眼盯着殿门,心中只念弥陀,道是:“阿弥陀佛,佛祖在上,若是能保得玉娘母子们平安,信女愿为您重塑庙宇,再造金身,若是实在不能,也请保小殿下平安。信女一样为您重塑庙宇,再造金身,阿弥陀佛。

高贵妃因看乾元帝立在殿门前不动,想了想,又与窦淑妃招了招手,将她唤到一边,轻声道:“柔嘉呢,叫她将景琰带了来。”窦淑妃轻声道:“贵妃,您瞧瞧这儿,一个个不敢出声的,阿琰还小呢,哪经得住这个,哭闹起来,惊扰了殿下,圣上怕是要发怒的。”高贵妃却是朝着乾元帝方向,悄悄一指,窦淑妃看乾元帝负在身后的双手一忽儿握个拳,一忽儿张开了,显见得心上不安,心上深深叹了口气,这才点了头,正要内侍去将景琰与柔嘉两个请了来,就看着景琰从殿门外奔了进来,身后跟的正是柔嘉。

又说乾元帝是叫玉娘生景琰那回吓着了,是以虽那楚御医曾言说无大碍,也不能放下,一坐下便觉心慌头痛,倒是站着还好些,正是忧心的时候,就听着身后哒哒哒的脚步声,顿时恼怒,转过身待要叱呵,见是景琰,脸上神色就转了过了,蹲下身道:“阿琰怎么过来了?”

景琰小脸涨得通红,扑在乾元帝怀中哭道:“爹爹,阿琰听人说娘生阿琰的时候差点死掉,死掉就是阿琰再也见不着娘了。这回娘要生弟弟,爹爹,阿琰害怕,阿琰不要弟弟了,阿琰要娘。”

因产房里头一丝动静也无,乾元帝正是心焦的时候,本就有些儿头痛,叫景琰这话一说,一股子怒气直冲上来,更觉头痛欲裂,可因怕景琰哭声惊动了玉娘,还得耐下性子来哄她,忍了头痛道:“乖孩子,你听人胡说呢。有爹爹在,你娘会好好的,弟弟也会好好的。”景琰的脾气是叫乾元帝纵成的,发作起来,便是乾元帝也拿她无可奈何,唯有玉娘才压得住,是以一点不肯退让地道:“那您让阿琰见一见娘,阿琰要见娘。”一面儿说,一面儿在乾元帝怀里挣扎。

乾元帝头疼的厉害,耐心本就不足,叫景琰这一闹,哪里还耐得住性子,正要发作,就看柔嘉过来把景琰的裙角一拉,劝道:“好妹妹,你这样闹着,母听见了会伤心的。”景琰垂头看了眼柔嘉,想起了玉娘一贯儿不喜欢她闹腾,桃花瓣一般的嘴唇翕动了下,到底住了口,却把头埋进了乾元帝怀中。

乾元帝看了眼柔嘉,难得地探出来在她头上摸得两摸。柔嘉自打落地,便没叫乾元帝看在眼中过,这样摸头更是头一回,一时眼圈儿也有些红,咬了咬唇,又放轻了声音来哄景琰:“阿琰要做姐姐了,是大孩子,不哭了,姐姐带你玩呀。”景琰将头转向了另一边,却将乾元帝抱得更紧了。

马氏在一旁看着,见乾元帝这样疼爱景琰,抱在手上不撒手,知道男孩子还罢了,男人看重个女孩儿,多半儿是因着她娘的缘故,是以要在乾元帝面前显出对慈爱来,弯了腰过来哄道:“宝康公主,臣妇是您外祖母呀。”景琰听说,从乾元帝怀里半抬起头来,拿一只眼将马氏看了眼。

景琰自打记事起就没见过马氏,若马氏生得慈眉善目还好些,偏马氏面相儿有些板正,便是堆了笑脸也一样显得有些儿严苛,如何能理她,又俯在了乾元帝肩头,嘀咕道:“甚外祖母,和娘不像哩,娘那样好看。” 乾元帝是知道弊病的,险些儿笑出来,在景琰身上轻轻拍了拍。

声音虽轻,因马氏离得近,到底听着了,一张老脸涨得通红,嗫嚅着退在了一边。也亏得这时,产房里终究传出动静来,先是几声□□,而后就听着产婆的声音道是:“殿下,您用力些儿,开了三指了,快了,快了,您吸口气,再用些力,是了,是了,又开了些。”

乾元帝听着这声音,想起生景琰时那一通儿惊险,若不是楚御医针下得准,险些儿母女都保不住,就有些心慌,抱着景琰的双手也有些发抖,还是一旁的高贵妃看着,忙过来将景琰接了,又劝乾元帝道:“殿下即已开了宫口,想必也快了,您到一旁坐坐。殿下若是知道您因她累着了,也要自愧的。”

乾元帝听了这句,才点了头,挪步走在主位上坐了,这时景琰已叫柔嘉带到了一旁,乾元帝将两个女儿瞧了眼,点手将昌盛叫了过来,在他耳边吩咐几句,昌盛点了头,躬身退了下去。

又过得片刻,殿内产婆又道:“看见头发了,黑黢黢的,定然是个健壮的小殿下!殿下,您再用些儿力,对了,对了,头出来了。好俊的模样儿,殿下,像您呢,快,再用力就好了。”随着产婆这一声,就听着一声儿婴啼,十分响亮。

随着这一声,乾元帝已站了起来,众人也围到了殿门前,竖耳听着殿内动静,就听着产婆喜气洋洋地道:“恭喜殿下,贺喜殿下,是个皇子。”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

密码天天忘记的笨蛋

☆、第309章 悲喜

听着玉娘诞下皇子,椒房殿中倒是无人不喜欢的,乾元帝自是欢喜至极,马氏与冯氏两个更是喜笑颜开,便是高贵妃与窦淑妃两个也是满脸欢喜地上来与乾元帝贺喜:“妾等恭贺圣上、殿下喜得皇嗣。”椒房殿中诸人齐齐下拜恭喜,乾元帝这时也不觉着头痛了,哈哈笑道:“好,好,都有赏。”

正是一殿欢喜之际,偏殿的门一开,却是产婆将才落地的皇六子抱了出来。乾元帝将景琰放下,从产婆手上将襁褓接了过。初生的婴儿哪里看得出美丑来,红彤彤一张小脸还不足成人半个巴掌大,五官都皱在一起,因乾元帝是抱过景琰的,抱得倒也熟练,还抖了抖,婴儿皱了皱眉,张口啼哭就几声,哭声响亮。乾元帝哈哈笑道:“好!好!好孩子!”

景琰站在乾元帝脚边,她才多大,还不及乾元帝腿高,哪里看得见乾元帝手上的弟弟,再踮脚也只看见朱红色绣九龙的襁褓。景琰急了,用力扯了乾元帝腰间垂下的玉佩道:“爹爹,给阿琰瞧瞧呀。弟弟像谁,像阿琰么?”乾元帝本就偏爱景琰,此时得着玉娘与他的儿子,更是得意的时候,听着景琰要瞧弟弟,竟是蹲下了身,把怀中的婴儿与景琰看,还轻声道:“看看,弟弟像不像你娘?”景琰瞪大了眼将婴儿仔细看了会,点了点头道:“像!。”想了想又道:“爹爹,娘呢?”

景琰正问着玉娘,就看着楚御医从里头出来,乾元帝站起了身,先将婴儿交还了产婆,问道:“皇后如何?怎么一点子声音也听不着?”楚御医后心全叫汗浸透了,听乾元帝动问,双膝一软匐在了地上,颤了声道:“殿下并无大碍,这会子已睡着了,小殿下也康健。”乾元帝听说,脸上笑得更欢喜了些,因与楚御医道:“朕记得你有个儿子,今年也将十五了,叫他入国子监罢。”

楚御医真是大喜,伏地谢恩,因知乾元帝看重玉娘母子,因此格外将皇六子称颂一番,这才拎了药箱子退了出去。

又说婴儿在乾元帝手上时,马氏与冯氏两个虽然心痒,却是不敢向前,看得婴儿交在了产婆手上,忙跟过去瞧。产婆虽不知两位身份,可见她们都是命妇打扮,又能站在椒房殿中,隐约也猜得出身份,知道多半儿是皇后殿下的家人,便将孩子叫她们看了眼,马氏笑得合不拢嘴儿,不住地冲着婴儿叫殿下,还是叫冯氏扯了衣裳才退了开去。

高贵妃与窦淑妃两个自知身份尴尬,这才过来离得远远的将六皇子瞧了瞧,口中说了无数称颂祝福的话。其中窦淑妃倒是真欢喜,她本就无宠无子,能做到淑妃,一来是乾元帝看着窦淑妃一贯儿安分,且无有亲生骨肉,闹不出甚事来;二则,将她提起来把个妃位占住也好堵人的嘴,免得御史们说玉娘不能容人。窦淑妃心上也明白,是以恭喜得心甘情愿。

高贵妃却是才折了个未出世的孙子,若是那孩子没掉,比之皇六子还要大上两个月,这会子怕是已会看人了。是以看着婴儿时,起先欢喜,转而就有些触景伤情,可身在椒房殿中,当着乾元帝的面儿,哪里敢露出悲戚来,还得堆了个笑颜来恭贺乾元帝。

皇后诞下嫡子的消息,片刻间传遍了未央宫,诸嫔、诸婕妤、诸宝林心上知道这个才落地的皇六子必是日后的太子,即妒且羡,可不得不往椒房殿来恭贺,唯恐来得晚了,叫偏心眼儿的乾元帝以为她嫉妒,日后与她们难堪。不想人到了椒房殿前,却看昌盛在殿门前立着,怀中抱着拂尘,脸上要笑不笑地将诸人一一看过,慢条斯理地道:“圣上口谕,皇后诞育皇嗣辛苦,不宜劳累,各人只在殿前恭贺即可,不必入内。”

诸嫔、诸婕妤、诸宝林们听着乾元帝口谕,满心气愤:圣上未免也太偏心了,叫她们进去磕个头能如何?又不把人给磕化了!只是到底不敢违拗,一个个风摆杨柳一般地在椒房殿前跪下,口中先与乾元帝贺喜,而后又将玉娘与皇六子称颂一番,这才摇摇摆摆地起身,正要转身离去,就听着急匆匆的脚步响,转过头去看时,却见养在玉娘膝下的皇五子景宁提着袍子急匆匆地奔过来,小脸跑得通红,头上小小的金冠也歪了。

有些个嫔妃看着是景宁,脸上就笑了:皇后从前膝下无子才养着他,如今得着了自家的骨肉,还不知要怎么磋磨这孩子呢,倒是有趣儿了。因此站下不动,要看昌盛如何待他。

昌盛是乾元帝心腹,自然知道玉娘为人,看着景宁过来,脸上就笑了,方才还懒洋洋拢在胸前的双手也垂了下来:“五殿下,您慢着些儿,仔细摔了。”景宁奔到昌盛面前才站住脚,一面儿喘着气一面儿道:“昌内侍,我母后怎么样了?我可以进去吗?”一面儿说着一面儿朝椒房殿内张望。

昌盛笑道:“贺喜五殿下,您做哥哥了。”景宁听说,脸上就笑了起来:“真的?真的?母后怎么样?是弟弟还是妹妹?”昌盛朝一边儿让了两步,亲自引着景宁往内去,一行笑道:“回五殿下的话。皇后殿下平安,这会子已睡了,您怕是见不着了。六殿下许还能看一看。”景宁跟着昌盛往里走,一路扬着头仔细地听昌盛说话,听着玉娘平安,笑着点了点头,又听昌盛说是六殿下,“哦”了声道:“那是弟弟了。我已经有妹妹了,弟弟好呀。”昌盛也笑说:“是呢,圣上也喜欢得很。”景宁又说:“我能抱抱弟弟么,我轻轻的,不闹他。”

诸嫔妃们看得目瞪口呆,瞧着景宁与昌盛两个走得远了这才回过神来,有的心下暗服,只道皇后能将个非亲子养得这样纯良,可见为人精明厉害,怨不得李庶人与陈庶人在她手上送了命。也有的却是不服,只暗道:这是那傻孩子还不知道有了那奶娃娃,他这辈子都坐不到那位置上去。若是知道了,还不知道如何呢。只是虽是个人心思各异,到底也不敢在椒房殿前久留,不过片刻就做了鸟兽散。

又说景宁到了偏殿前,景琰正缠在乾元帝腿边与乾元帝说话,看着景宁过来,还招了手唤景宁过去:“五哥哥过来,五哥哥过来。”景宁虽视玉娘为亲母,待乾元帝却是拘谨,老老实实地走到乾元帝面前,恭恭敬敬地行了礼,肃手立在一边。

乾元帝原本有五个皇子,四子早夭,三子景明叫次子景和害死,如今膝下只有景淳与景宁两个,便是算上玉娘才生下的那个,也不过三个儿子,且因景宁与玉娘亲近,乾元帝见着这个儿子也多,多少有些喜欢起来。这会子看景宁拘谨,便觉着他不受抬举,有些儿不喜欢,可正当欢喜之际,也不愿意训斥他,因问:“书念完了?”景宁垂了手应道:“是。”乾元帝看着景宁这样,不由自主地皱了皱眉,又看景宁头上金冠歪斜,脸上隐约有汗,知道他是跑了来的,倒是喜欢起来,含笑道:“你有弟弟了,可喜欢不喜欢。”

景宁听着这句,眼睛禁不住亮了亮,用力地点了点头,张了乌溜溜的眼睛看着乾元帝:“父皇,儿臣,儿臣可以瞧瞧弟弟吗?我一定轻轻的,不吵他。”乾元帝见景宁一副儿喜欢的模样,愈发地高兴了些:“你弟弟才睡,你明儿再来瞧罢。”景宁听说,眼睛暗了暗,哦了声,转而又高兴起来,小手探进荷包内,摸了个雕成如意锁模样的白玉佩来,不过幼童半个手掌大小,玉色莹润,彷如冻脂一般,往乾元帝面前递了过去:“给弟弟。”

乾元帝不意景宁竟还备了礼,正要伸手接过,一旁的景琰看了看玉佩,又瞧了瞧景宁,竟也从裙上摘了个黄玉双如意结来,也往乾元帝面前递过去,学着景宁道:“给弟弟。”乾元帝看着景宁景琰这般友爱,十分欢喜,将两块玉佩都接了过去,又与昌盛道:“皇后会教孩子啊。”昌盛自然奉承,笑道:“奴婢大胆说一句,皇后殿下真真是个温柔善良的性子,五殿下与宝康公主殿下耳濡目染的,自然友爱孝悌。”

乾元帝笑着点头,又与昌盛道:“上个月安南进上来一对儿沉香木雕,拿来赏了他们。”昌盛听说先是一愣,那对儿木雕是用一整根木头一锯二,一个雕做了满月观音,一个雕成了如来模样,都有人身登高,把来与两个幼童未免夸张了些。只是乾元帝即有了口谕,昌盛哪里敢迟疑,忙不迭的地答应,转身吩咐了下去。

又说中宫皇后诞育嫡子的消息传至宫外,次日,京中王侯勋贵大臣们纷纷上和贺表,雪片似的堆满了乾元帝的书案;诸内命妇,外命妇亦上贺表。再次日,乾元帝下旨,以皇后诞育嫡子,宜普天同庆故,于明年加开恩科。又以皇六子为中宫嫡出,身份尊贵故,赐名晟。旨称:晟者,光明也,旺盛也,可兆大殷兴盛之象。

弥月日,乾元帝又下旨,以皇六子景晟身份异与诸兄,宜加亲王衔故,册皇六子景晟为荣王。又以皇五子景宁孝顺友爱故,册为赵王。景晟是玉娘所生,景宁亦是抚养在她膝下,一亲子一养子同日封王,可见谢皇后隆宠之深。

旁人还罢了,高贵妃听着多少有些酸涩,私下悄悄与景淳道:“你父皇也太偏心了些,你到底是长兄,你是郡王,你六弟倒是个亲王,难不成日后你们兄弟相见,还要你这个哥哥与他行礼吗?”

景淳经历了几番波折,倒是稳重了下来,因劝高贵妃道:“这有甚好争的?六弟是母后所生,中宫嫡出,早晚是太子,到时儿子依旧要与他行礼的。再者,若是他如今册了儿子为亲王,等到六弟登基可怎么加恩呢?您也知道母后是个什么性子,我们母子安安分分的,日后自然有安稳日子过。到时,儿子求一求母后,许儿子将您接到儿子府中荣养,到时我与阿清好好孝顺您,岂不是好。”

高贵妃叫景淳劝得泪流满面,一面儿擦泪一面道:“我哪里不知道她为人呢?最是不能得罪的,也就你父皇还当她是个最纯善不过的。我不过与你抱怨几句罢了,并不敢真心埋怨。倒是你,阿清阿清的唤着,可是与她要好了?”

景淳听着高贵妃这句,脸上竟是微微有些红,垂了头道:“她当着儿子的面儿还装个无事人,背地里常对着孩子衣裳哭,也是个可怜人。”高贵妃见景淳肯怜悯徐清,脸上禁不住有了些笑意,捏了帕子道:“看你们这样,我也就放心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

那谁扔的一颗火箭弹

史上最治愈渣渣扔的一颗地雷

流光飞舞 扔的一颗地雷

☆、第310章 偏心

景淳叫高贵妃说得这句,将脸慢慢地转向一边,轻声道:“母妃,儿子也是长了人心的。”徐清本来无辜,若不是嫁了他,又怎么会吃这场苦头。倘或徐清对他有些怨言,景淳倒还能心平些:虽徐清因着他失了孩子,却也因着他才做得赫赫扬扬的王妃。偏徐清哭了一场之后当着景淳绝口不提,人却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倒是更叫人愧疚。故此景淳也不忍以从前的嘴脸来对她,把态度缓和下来。夫妇间总是如此,若是两个都不肯退让,便是有情也早晚决裂;若是彼此都肯退让,便是从前无情,慢慢地也能过到一块儿去,景淳与徐清便是如此,如今景淳虽不好说与徐清同寝同食,却也是常常相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7页  当前第9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9/13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昭华未央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