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庶长子_分节阅读_第76节
小说作者:邈邈一黍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73 KB   上传时间:2019-12-23 20:17:50

  如果说,二月中旬的春雨,给了所有人希望,那到五月份的时候,这份希望已经消耗殆尽了。

  又是干旱,不同于去年的掐脖旱,今年的干旱来得要更早一些,在还没来得及长粮食的时候,这些仅能称之为禾苗的庄稼,就已经熬不住了。

  同样熬不住的还有旱区所在的百姓,以及朝廷的粮仓。

  京城这边还好一些,确实出现了干旱的情况,但并不是重灾区,没那么严重。

  北地的好几府,接连朝廷告急,赈灾的粮食快要见底了,而地里的收成今年又没了指望。

  不要说秋收了,能不能熬得到秋收还难说着呢。

  时至七月份,京城已经出现了从灾区过来的流民,而灾情比较严重的几府,流民遍地,只能以乞讨过活,能拿出粮食施粥的人家太少,而且跟粮食比起来,要吃饭的人太多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盗贼、土匪开始增多,人饿极了,道德底线也就没了。

  天灾开始酝酿出了人祸。

  这下连朝廷都慌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谁都懂,流民作乱,北地几府已经是乱了,放任下去,继续让这些人流窜,怕是其他地方的安宁也要被打破。

  去年大面积的旱灾,已经让原本储备的赈灾粮食消耗殆尽了,朝廷已经拿不出多余的粮食再去赈灾,毕竟军粮是不能动的。

  工部在这次的旱灾中起到的作用有限,能够灌溉到的农田太少了,而且老天爷不下雨,河里的水位下降,甚至是干涸,能够引出来灌溉的水也不多。

  户部呢,在调不出多余粮食的情况下,银钱倒是能拿得出来,可朝廷不能向粮商买粮,陈年旧粮在去年一年基本上都已经被卖出去了,现如今留下的基本上都是前年的粮食,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是粮商那里,粮食也不多。

  今年未能受灾的地区,在收成有望的情况下,还能维持一个平衡,一旦出手打破了这个平衡,这些地方可能也要乱起来,到时候就更收拾不过来了。

  朝廷不可能将几府的百姓置之不理,但又确实是拿不出更多的粮食来。

  流民已经形成了,惟今之计只有移民就食。

  移民就食,在本朝和前朝,甚至再往上数个几百年,都基本上已经不太用了,汉魏时期用的是最多的,魏之后,再用这个政策的朝廷就已经很少了。

  能把这项政策提出来,朝廷看来也是没法子了,可另一方面,这也代表了朝廷的决心,不会放弃那些流民,不会对旱灾区不管不顾。

  流民不加以管束,四处乱窜,哪儿都能去,有不少都是奔着京城来的,谁让京城这边高门大户多呢。

  移民就食跟流民的区别就在于这是在朝廷管制下的,每个人的户籍,每一家的户籍,要去什么地方,要走什么路,要在哪安置,这些都得要听朝廷的。

  到了地方之后,或去打零工,或去乞讨,也必须照着规矩来。

  三府之地,牵扯到的流民有上百万,这绝对不是一个小工程。

  而且又有盗贼、匪患作乱,这些也得一一去清除才可。

  一项大工程,兵部已经不得不动了,除了兵部之外,户部、工部也都参与进来。

  魏时在这里边儿只能算是小卒子,被派往东原府,此次受灾面积最大的府,人口在三府当中也是最多的。

  在兵部的大皇子也在随行之列,不过领头人可不是他,而是之前被安排在刑部的太子。

  这的确是个锻炼能力、收买人心的好机会,也难怪当今会让太子前去。

  不过除了太子和大皇子之外,其余的几位皇子并没有被安排进来。

  队伍里有太子,有大皇子,有兵部右侍郎石大人,户部郎中许大人,工部还派来了两个员外郎,官品皆在魏时之上。

  说实在的,他也挺奇怪自个儿为什么会在随行之列,毕竟除了太子和大皇子之外,就他一个在三十岁以下的,没多少办差的经验,而要去办的事儿,难度很大不说,还不能出差错。

  不过既是被点了名,魏时就得要好好准备一番。

  首先就是药材,不为旁人,为了自个儿,也得把药材备足,还得请个大夫一块跟着去,他不知道太子会不会带着太医一块,但就算是带着,真要是出现了什么紧急情况,太医也轮不着他来用,还是自己带个大夫放心。

  其次便是衣物和食物,官服要带着,平日里穿的常服也要带,以轻巧方便为主,外穿的衣袍颜色则以青灰为主,不能太扎眼,还得方便动作。

  食物拿的都是易储存的,当年他去国子监时带的猪肉干和牛肉干,这次就准备了不少。

  路上肯定是不能够随意开小灶的,这些他是打算肚子饿的时候用来充饥的。

  发条玩具的图纸都已经画的差不多了,现在就只能暂时搁置下来。

  想一想北地的百姓,魏时心里头也不好受,食不果腹,这滋味儿不光是难受,也是能要人命的。

  男儿有泪不轻弹,魏时虽然情绪低落,但面上的表情还能维持得住,现在这个时候,他既不能表现得太沉重,也不能太过踌躇满志,不然的话,这些都会家里人更担心。

  刘枫就不成了,一边收拾行李,一边眼泪就掉下来了,止都止不住。

  跟孩子似的嚎啕大哭比起来,夫人这样无声的流泪,要更戳心一些。

  “没几个月就回来了,带着这么多兵呢,当地的驻兵到时候也会调过来一部分,不会遇到什么危险的,再说还有太子和大皇子在呢。”魏时开口劝道。

  以前在兵部的时候,总觉得是磨洋工,去年大旱也没帮上什么忙,虽说有些出乎意料,但今年总算不是在一边看着了,可以帮上一些忙。

  魏时在爱惜自个儿小命的同时,也想着去东原府多做些事情,做一些实事出来。

  哭的时间长了,哪怕尽量压抑着,刘枫的声音仍然有些抽噎。

  “尽量走队伍中间,这回就别让元宝跟着去了,护院里头,我让赵嬷嬷挑几个身手好的,让他们跟着你一块,除了肉干以外,你也带些瓜果,这么长时间不吃瓜果怎么行……”

  魏时一一应下,拿出帕子来轻轻给夫人擦眼泪,不光是夫人放心不下,他也放心不下这府里的老老少少,尤其是远哥儿。

  “我走之后,夫人要保重好身体,远哥儿接下来半年的时间规划表我都已经做好了,就照着这个来,除非是生病、来客人这样的特殊情况,不然的话,可不能心软,隔三差五带着远哥儿陪姨娘用顿膳,或者是去刘府看看岳父岳母,首饰铺子先开着吧,其他的先不着急弄,护院在家里头守好,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带着人,哪怕是在西城,也不能单独出去。”

  流民固然可怜,但是也怕这些人饿急了眼,暴起伤人。

  小小年纪的远哥儿还不懂什么是离别,临行前的头一天晚上,躺在父母中间,就知道傻乎乎的乐,一会儿亲亲爹爹,一会儿亲亲娘,糊了两个人一脸的口水。

  再是严肃高冷范儿的小孩子,在面对亲近之人时,也是绷不住的。

  “真傻。”魏时拿手指头戳了戳小孩的脸,小家伙乳牙已经长齐了,不挑食,吃的又多,虽说是严肃高冷范儿的,可还是个肉嘟嘟的小娃娃。

  肉嘟嘟的小娃娃现在已经能够听得懂好赖话了,爹爹说他傻,小家伙可是不高兴了,两只眼睛瞪得溜溜圆,跟小老虎似的,还真有些气势。

  就是没什么攻击性,最狠的招也就是爬过来压他身上,用额头来顶他的额头。

  这报复的方式也相当亲昵,让人心里头柔柔的、软软的,还有点甜,跟棉花糖一样。

  抚摸着小家伙的脑袋瓜,魏时还是顺着夸了几句,“爹爹,说错话了,咱们远哥儿一点都不傻,聪明着呢。”

  是挺聪明的,被说傻,就拿额头顶他,夸一夸聪明,就用小手捏他的脸,小家伙劲儿还挺大的。

  自家孩子,闭着眼睛都能总结出一百条优点来,睁着眼睛那就更多了。

  当娘的乐得在一旁看热闹,哭肿了的眼睛这会儿仍然泛着水光,饱含温柔。

第108章 二更

  队伍出发离京这一天是在六月初五,天气又闷又热,出了京城之后,一路上很少有阴凉,不管是坐马车的人,还是在外头骑马的,都热得不行。

  正午过后,太阳没那么毒了,魏时就直接改骑马了,在马背上好歹还能带起些风来,马车里是真闷得慌,撩起帘子来也挡不了什么作用。

  在外面骑马的后果就是一身的黄土,脸上、衣服上、鞋子里,全都灰扑扑的,落满了灰尘,没一处干净的。

  鼻子也不太舒服,干不说,而且是真觉得堵得慌。

  差事赶得紧,路上不能耽搁,所以这行车的速度也特别快,连太子都没说什么,其他人就更不能说什么。

  从京城到东原府境内,快马加鞭总共也才只花了十日。

  一路上遇到了不少流民,皆是一脸的菜色,瞧见队伍,一般都不敢靠过来,毕竟有这么多穿军甲的士兵在,行军的速度又特别快。

  但也有人颤巍巍的过来讨吃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孩子,瘦的只剩下皮包骨头了,这模样绝对不是一两个月饿出来的,怕是这一年里头都没能吃个饱饭。

  队伍里上到太子,下至普通的士兵,都不会把粮食拿出来,即便是给了这些人,他们也护不住。

  若队伍在做暂时的停歇,那还可以给一些做好的干粮和米粥,若还在行军的过程当中,别说给干粮了,连停都不会停的。

  能逃出去的流民,再怎么饥饿,可还是有力气赶路的。

  东原府境内也有不少流民,从这个县城逃到另一个县城,从这个州城逃到另一个州城,也分不出来哪个地方的旱情更严重一些,就这么四处流窜,仿佛连目的地都没有,像无头苍蝇一样,盲目的跟着其他人到处跑。

  这是魏时生平第一次看到有饿死的人,而且还是小孩子,看样子已经七八岁了,死在一棵大树底下,那树上连片叶子都没有,树皮也被人抠掉了不少,看上去伤痕累累的样子。

  魏时都不知道这孩子到底是饿死的,还是因为吃了树皮不消化,所以才会……

  趁着的队伍还在修整,魏时干脆带着几个家丁把尸体给埋了,不必立碑,也不必堆起多高的土堆,灾害严重到了这种程度,把尸首埋了,防的是人。

  东原府的府城几乎已经没有施粥的地方了,连衙门都不再施粥,走动着的,跪在一边的,躺在一边的流民,脸上的表情都是麻木的,眼睛发直。

  人间惨剧,莫过如此。

  明明是六月天,魏时却是手脚发凉,震惊大过于同情,心酸无奈大过于踌躇满志。

  东原府其实还有赈灾粮,只是不多了,这些粮食不是用来现在发的,而是用在移民救食的路上,在没有把这些百姓移到目的地之前,路上就靠这些粮食了。

  魏时一行人是从京城带了口粮出来的,用不到赈灾粮,可也没有多余的粮食能分给这些灾民。

  东原府的知府,是因为已经胡子花白了的老大人,在这儿已经当了十多年的知府了,对这个地方,对这里的百姓都是有感情的。

  见了太子,跪下的同时眼泪就出来了,头磕的那叫一个响,若不是被太子扶起来了,老大人的额头怕是都要磕出血来了。

  “您来了,我就放心了,东原府几十万的百姓就有救了。”

  声音颤巍巍的,再配上那一脸的眼泪,已经磕红了的额头,连魏时都觉得鼻子酸酸的。

  老大人这话自然是对着太子说的,有太子的地方,大皇子就要后退一步了,就像现在这情形,几乎跟他们这些小官员一样,站在一边没什么存在感。

  “孤奉旨前来,为的便是这一地的百姓,老大人也别太过伤心,您已经把该做的都做了,此为天灾,非人力可以强求。”

  老大人确实是把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赈灾粮都已经清点好了,也都已经准备好了,连马车、士兵什么的都已经安排好了,随时都能装粮走人。

  户籍也都已经找出来了,一县一州都放好了。

  如今,太子他们要做的便是把要迁走的流民登记在册,把户籍都找出来。

  “布告在路上就已经写好了,通知各州各县,如果有愿意按照朝廷的安排移民就食的,就到府城这边来,只等十日的功夫,来多少就走多少,逾期的路上遇到的,可以跟着队伍走,但朝廷不负责提供粮食。”

  说这话的时候,太子的面色甚是冷硬,朝廷没有放弃这一地的百姓,但是必须要做出割舍,人人都想救,反而救不了人。

  他们的时间不多,粮食也不多,更不可能带着这些户籍资料走,为了方便管理,也为了减少时间的浪费,十日之后都不会再收留其他的流民了。

  这一点,在还没有离开京城的时候,他就已经清楚了。

  老大人张了张嘴,到底是把话咽下去了,道理谁都明白,如果没有去年的大旱,今年便是受了灾,也不至于此,可事情就是赶得这么巧,屋漏又逢连绵雨,总要有人被放弃。

  布告的内容是魏时写的,并且还是太子亲自找到他,让他把内容加以润色写出来的。

  润什么色呢,就算是有文采也不该在这时候卖弄,灾民流民里有几个是家底厚的,能识字就不错了,布告自然是写得越简单越好。

  大白话谁不会说,魏时上辈子的作文可都是大白话,写这份布告可比写作文浅显多了,什么修辞手法都不用,直截了当,言简意赅。

  朝廷决定把东原府的灾民往北迁,路上有朝廷提供粮食,随行的百姓必须要在府城登记,必须要服从安排,决定要去的百姓,都到府城门外进行登记,时间从六月十七日一直到六月二十七日,六月二十七日之后,无论什么原因,无论什么人,无论在哪个地方碰到,都不再进行登记,愿意者可随行,但未登记者不提供粮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1页  当前第7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6/11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庶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