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庶长子_分节阅读_第75节
小说作者:邈邈一黍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73 KB   上传时间:2019-12-23 20:17:50

  不过已经成了婚的刘钰,现在还在死磕书本,童生的功名未能考取,还得明年再战。

  跟大婚前不一样的是,以前读书是他一个人的事儿,现在读书倒是成了两个人的事儿,夫人是书香门第出身,自幼也专门请了先生教导。

  在四书五经上的见解还不如刘钰呢,毕竟是没有正儿八经的学过,但是在诗赋上,人家要远超刘钰,甚至可以作为刘钰的先生了。

  诗赋上,纪氏可以教刘钰,而在四书五经上,纪氏要比刘钰更加的虚心好学。

  提升自己的同时,还不忘监督夫君读书。

  刘夫人这段时日别提多高兴了,哪怕小儿媳整日晨昏定省,弄得她睡不好觉,都不计较了。

  这门亲事结得太好了,不负她精挑细选这么久。

  蝗虫在人力面前,也成了脆弱不堪的存在,不是被烧成灰,就是进了人的肚子里。

  但是在蝗灾和旱灾的双重打击下,神州大地今年收到的粮食也就是往年的零头,原本能够温饱百姓,存粮都已经消耗殆尽了,原本就饿肚子的百姓,早就已经没得吃了,在朝廷的赈济粮没有发放之前,除了借粮,就只能乞讨了。

  往年不够吃的时候还能挖些野菜,如今连草根儿都找不到了,树皮也没得吃。

  一直到九月中旬,各地才开始陆续发放赈济粮,按人口来,每日提供的口粮并不足以让人吃饱,只能说是吃个半饱,不至于饿肚子。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朝廷虽然储备了粮食,数量还挺多的,可是跟人口比起来,还是不够多。

  更何况百姓今年秋收没收到粮食,要挺到来年的秋收,这时日也是够长的了,所以这些赈济粮必须得慢慢给、算计着给。

  除去用来赈灾的粮食之外,朝廷还有一部分粮食——军粮,但那是万万不能动的。

  谁也不能保证明年就是一个丰收年,军粮一旦断了,那是要出现大事儿的。

  兵部主要负责的还是各地的军队,民生跟他们没什么关系,是以,不管是蝗灾,还是旱灾,兵部的人都插不上手。

  这也没什么不好的,虽说有些‘干瞪眼瞎着急’的意思,但最起码证明事情还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真要等到兵部都上场了,那事态可就严重了。

  熬过了秋冬,进入初春之后,朝廷又得发放粮种,让百姓进行新一年的耕种。

  冬日里下了过几场大雪,土地得到了润养,早已不复去年的干涸。

  而且跟往年不一样的是,初春里刚刚出现的小蝗虫,还没怎么长呢,就已经被小孩子捉去了,这玩意是能换银钱的,冬季没有蝗虫,以至于这东西断了货,连价格都涨上来了。

  京城也迎来了第一场春雨,细细绵绵,很是惹人欢喜。

  已经两岁的远哥儿,开始拿着识物卡认字儿了,原本做这东西的时候就是一面画、一面字,一岁的时候能用,两岁还能用。

  除了这些之外,魏时还教了一些童谣给儿子,论语太过晦涩了,对于这么大的小孩来说,念都很难念下来,还不如学些简单的。

  古代的童谣也挺有意思,有一部分就是根据诗经来的,什么‘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既好念,又不失韵味。

  魏时吃够了没有‘灵气’的苦,所以打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儿子的语感。

  只可惜,《三字经》这样的经典启蒙书籍,在这个朝代还没有,日后也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毕竟历史已经发生了转折,很多上辈子同一时期的名家大作,在这个时空里都没能出现。

  尽管也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经典巨作出来,但仍旧让魏时觉得可惜。

  但无论怎么觉得可惜,他也不想把那些东西拿出来,尤其是以自己的名义拿出来,哪怕转换时空,这也跟剽窃没什么区别。

  魏时教给儿子的童谣,都是这里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童谣。

  在春雨降临的好日子里,魏时接二连三收到了好几封信,还都是喜事。

  再次回老家参加县试的刘钰,这回终于榜上有名了,这封信便是报喜的信。

  果然是娶妻娶贤,成了婚的刘钰,旁的不说,在读书上下的功夫确实比往日多了,能考中童生,绝对不只是好运而已,也算是攒够了实力,虽然在榜单上的名次有一些靠后。

  还有一封信是堂兄写过来的,倒也没什么大事儿,他们兄弟俩也习惯了互相通信,把生活里的琐事儿都写进去。

  堂兄这次打算把十岁的魏鹏送回江佑府,由大伯亲自教导,以参加来年的县试,作为曾孙辈的魏鹏,跟魏远一样,也都是只有五个月的孝期,并不影响科举。

  最后一封信是父亲的,这半年来,他已经收到父亲三四封信了,寄信的频率确实是比往常高出来不少。

  这封信勉强算是封报喜的信吧,在大伯的教导下,父亲不光是学会了如何做先生,还体会到了做先生的乐趣,如今不只是教魏达一个人了,而是在魏氏族学里做起了先生。

  很难想象,那么怕麻烦的一个人,有朝一日居然也会做先生,而且这字里行间,竟也不觉得烦恼,还挺喜欢这教书的日子。

  没怎么跟父亲深入交流过的魏时当然不知,比起做知县,做先生要容易得多。

  尊师重道可不是说说而已,小孩子们一个赛一个的听话,课堂上就没有捣乱的,而教小孩子读书,对于举人出身的魏仁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轻松的不能再轻松了。

  除了束脩比较少之外,没旁的毛病,可这银子再多,能花在他身上的实在有限,还不都被夫人挖了去,既然如此,多多少少对他来说也无所谓了。

  魏时心里清楚,依着父亲的政绩,孝期之后想要起复,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到了之后无非就只有三种选择。

  一是留在江佑府老家,做一个富贵闲人,二就是跟着大伯一块上任,最后一个选择便是到京城这边来投奔他这个儿子,享受天伦之乐。

  魏时真怕父亲选择最后一种的,若父亲真的带着母亲和小弟一块儿来京城,就可以想见日后的日子是如何鸡飞狗跳了。

  父亲能找到自个儿的乐趣,能在老家找准位置,不得不说,魏时是松了一口气的。

  喜事连连的情况下,魏时一连十多天心情都是好的,闲暇之余,也开始琢磨琢磨生财之道了,毕竟圣上赏的那一千两黄金总有花完的时候,而且离这一日已经不远了。

  他之前是想着做教辅的,毕竟学生的钱好赚,他自个儿又是科举出身,结果拿了一本试水之后,才发现市场比他想象的要残酷。

  正版盗版几乎分不出区别来,而且买的人太少了,抄书的人居多,有那直接在书肆里抄书的,只要花钱买纸就成,还有买回去一本,一整个学堂相互传看的。

  总之是没能赚到多少银钱。

  做教辅这条路子是走不通了,在蝗虫这件事情上,魏时看到的是泱泱大国对于美食的追求和包容,蝗虫的价钱在秋末的时候就已经上涨了,今年初春的价格更高,当然了,随着春天的步伐走近,蝗虫的价格势必会降下来的。

  可单从这一件事情上就能证明,大靖朝并不缺吃货,而且也不缺舍得花银子的吃货。

  这好说呀,夫人带过来的厨子水平够高,让他脑子里对一些美食的记忆得以复现出来。

  什么凉糕、凉皮、冰皮月团、鸭脖、凤爪……等天气再热一些,还能做各种口味的冰棍出来,这东西跟冰碗可不是一个概念。

  唯一让人觉得可惜的就是现在还没有辣椒,能够尝到辣味的也就是像胡椒、葱、芥、姜这些东西了,如果有辣椒的话,百种美食都不带重样的。

  魏时打算开一家小酒楼,经营方面暂时交给夫人,他负责提供各种新奇美食想法。

  不过,这事儿急不得,得慢慢张罗,怎么着也得先准备上十几样新奇的菜吧,争取一炮打响,府里头的大厨也得要筛选出几个来,再多培养几个帮厨。

  最重要的是,这事儿得跟夫人商量。

第107章 一更

  想赚银子的心谁都有,哪怕刘枫已经是个富婆了,也照样是起了这个心思。

  她陪嫁里头原本就有两个铺子,是用来卖粮食和瓜果蔬菜的,毕竟拥有那么多的良田和庄子,与其让别人把这份钱赚了去,还不如放到自家铺子里去卖。

  可去年大旱,又遭了蝗灾,粮食也成了稀罕物,虽然朝廷一再控制粮价,这价格还是有所上升的,以往积攒的陈年旧粮都被卖出去了。

  如今留下的差不多都是前年收的粮食,还有去年收的一小部分,早春种下的那些,在蝗虫来临之前就已经收完了,虽也受到了干旱的影响,但还没到颗粒无收的程度。

  手里头有钱不算什么,有粮心才不慌,世家大族哪个不得存上几窖的粮食。

  所以打从今年正月开始,两家铺子就已经关门了,她这还没琢磨好往外卖什么呢,只是租出去的话,有点可惜了。

  这一次,跟夫君倒是有点儿心有灵犀的意思。

  “开酒楼是没什么问题,你倒是也帮我想想那两间铺子卖什么?”

  卤味、果脯、熟肴、点心……

  夫人那两间商铺位置都不错,如今既然不准备再卖粮食和瓜果蔬菜了,那就不如干脆换条路子。

  “女子和小孩的银钱是最好赚的,不妨在这上头花些心思,像是远哥儿以前用的小推车,时下里并没有,若是拿出去卖的话,还是比较新颖的,就是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除此之外也可以卖首饰嘛,家里养了好几个匠人,手艺都不错,我这边还能出一些新鲜的花样子,保证跟其他首饰铺子里的不同。”

  远哥儿的小推车,毕竟是新鲜事物,众人能不能接受,魏时没这个把握,但是首饰就不一样了,审美都是共通的,夫人就很喜欢他画出来的花样子,他对首饰的推广还是很有信心的。

  “要不然就试试,首饰铺子倒是个长久之道,但是卖小孩子的东西,光有小推车可是不够的。”

  说白了,这些东西也很容易仿制,哪怕不明白这些原理,可只要买一辆回去照着打磨,很多工匠都能够仿制出来一模一样的。

  一般人家,如果是自己用的话,肯定不会费这么大的功夫,但总有闻到铜钱味的商人,这些人的鼻子可比猫鼻子都要灵。

  奇货可局,才能卖得出来价钱,满大街都是了,那也就只能赚个工钱了。

  “不着急,一时半会儿也定不下来,咱们再好好想想,看有什么东西好卖。”

  经历了卖书那一遭,真有些打击到魏时在这方面的信心了。

  小孩子的东西可太多了,吃的穿的肯定是不能卖,要卖只能是卖用的,小推车是一种,虽然不长久,但是足够新颖,能够让人留心这家店铺。

  除此之外,还能够作为商品的就是小孩子的玩具,尤其是益智玩具。

  现在小孩子把玩的东西莫过于七巧板、鲁班锁、九连环、拨浪鼓、毽子。

  像七巧板、鲁班锁、九连环这些东西,七八岁的孩子有时候都耐不下性子来玩,七八岁以下的就更不用说了。

  真的是好大一片市场,白花花的全都是银两。

  魏时想到的是可以上弦的玩具,这东西他小时候常玩儿,什么小青蛙、小兔子,上完弦之后,就能一蹦一蹦地往外往前跳。

  关键是这东西不容易仿制,能够跑动靠的是内部的发条。

  不过要把这些东西研究出来,也得费老鼻子功夫,他虽然明白这其中的原理,但是从未上手试过。

  假如这东西能够研制出来,那真不用愁银子了,所谓一通百通,这些发条玩具的原理跟时钟差不多是一样的,倘若可以研究出发条玩具,那时钟还远吗?

  这不是白花花的银子,是黄澄澄的金子才对。

  作为一介文科生,发财致富的路子竟全在理工科上,魏时自个儿也是挺无奈的。

  不过想想倘若他读的真是理科,什么水泥、玻璃、镜子,分分钟就能致富,若是再发明个什么蒸汽机之类的,都能够改写人类的历史。

  可惜了,作为文科生,魏时连做个发条玩具都得花大量的时间画图纸设计,再花更多的时间解释给工匠听。

  慢慢把一个东西磨出来的感觉,既有些磨人,又充满了成就感。

  一家酒楼,两间铺子,准备过程都是十分漫长的,率先开起来的还是首饰铺子。

  魏时是不参与经营过程的,只知道夫人尚在闺阁时的手帕交们是头一批买家,价格上给了优惠,人家也投桃报李,在京城的太太圈里起到了‘活广告’的作用。

  仅头一个月,魏时就收到了三百两的分红。

  拿着银子没处花说的就是魏时了,他实在是没什么好添置的,府里头什么都有,送给家里人的礼物,也基本上都是画个图纸、做做设计,府里头自有人把成品做出来,连基础的材料都不用他去外头买。

  开酒楼的地方他也还没找好,太偏僻的地方不行,稍微繁华一些的地段,人也舍不得往外卖。

  捂着银子花不出去,还真让人稍稍有些郁闷。

  甜头已经吃到了,对于还没有开起来的酒楼和另一间商铺,魏时的信心更足了一些,尤其是发条玩具已经设计的差不多了,现在剩下的主要是他跟工匠慢慢磨的过程。

  ——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1页  当前第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11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庶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