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后命_分节阅读_第57节
小说作者:八月薇妮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24 KB   上传时间:2019-07-10 16:51:05

  程晋臣道:“皇上那样器重王爷,自然不会把这件事瞒着他,叫我看王爷这次进宫,只怕就答应皇上、定了这门亲事了。”

  养真却好像没听见程晋臣的话。

  她心中飘飘荡荡,匪夷所思。

  天师居然会有这样的补语,可是……在梦中经历那一切的时候,她分明不知道还有什么“孤鸾、凤命”的说法啊?

  可突然间心惊肉跳:她嫁给了赵曦知,却导致了朝廷的翻天覆地,赵曦知也落得短命的下场,岂不是似一语成谶?

  程晋臣见她一直不做声,却后悔自己贸然冲动,怕吓到了她,忙道:“妹妹!”连唤了数声,才将养真叫“醒”。

  程晋臣有些担忧地看着她:“你还好吗?”

  养真咽了口唾沫:“我、我没事。”

  程晋臣道:“你……有什么想法?”

  养真自以为已经知道了一切,却想不到在这最关键的上头出现了如此的大意外。

  “我、我……”养真心头微乱,苦笑道:“我有什么想法?倘若真的会克人,那么我宁肯谁也不嫁就完了。”

  程晋臣笑道:“这果然是你的回答。”

  养真道:“不然又怎么样?我总不能明知如此还要去害人。”

  程晋臣喃喃道:“倒是有人不怕被害,只可惜连被害的机会都没有。”

  养真一愣:“你说什么?”

  程晋臣笑道:“没……我在想,王爷会不会答应皇上。”

  两人不约而同地转头看向北边方向,但是重重的院墙、街衢、楼阁阻隔,自然瞧不到紫禁城的方向,入眼所见只有白茫茫的天色,像是酝酿着另一场大雪。

  ****

  而此刻在乾清宫内,宁宗瞪着面前的赵芳敬:“你再说一遍?!”

  赵芳敬道:“皇兄已经听见了,何必又叫我再说呢。”

  宁宗胸口起伏,指着他道:“你、你胡闹!你再说一次?”他虽知道自己不会听错,但心中太过骇然惊动,竟无法面对。

  赵芳敬深深呼吸,道:“我自然是说,不要劳烦别人,就让我去娶了养真就是了。”

  “你住口!”不等他说完,宁宗已经打断了。

  赵芳敬苦笑:“明明是皇兄你让我说的。”

  宁宗嗓子都沙哑了:“朕想不到这样荒谬的事你居然还要再说一遍!”

  赵芳敬笑道:“要不怎么说皇命难违呢。”

  “你还笑?你居然还能笑的出来?”宁宗睁大双眼瞪着赵芳敬,“朕一直以为,你把那乔丫头当作女儿……就算不是,至少也是个晚辈,你居然说要娶她?!”

  皇帝过于惊愕甚至有些气急败坏,赵芳敬却依旧泰然自若道:“我跟养真非亲非故,当初虽把她从淮县带进京内,也不过是相处了短短的两年而已,怎么就好认女儿呢?”

  宁宗深深呼吸:“你、你……就算不能这么说,但毕竟是晚辈,亏得你怎么冒出这样的想法。”

  赵芳敬笑道:“皇兄莫惊,臣弟当然不是真的想要娶养真。”

  宁宗诧异:“你……”

  赵芳敬道:“就如同我先前所说,我身为叔叔,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皇子们有个好歹,且说句不中听的话,没有不透风的墙,养真孤鸾的命格一定瞒不住,让天下人知道了此事,该如何看待皇上?除了这个外,尚奕的性子虽好,但皇上因为那个缘故把养真嫁给他,难保他以后对养真如何。我是绝不能看着养真在别人手里受委屈的,与其要想方设法地把她丢给别人应这一劫,倒不如我来应了,一来我是修道,本就命中有劫,二来,我亲自守着养真,也是完了我的心愿。”

  赵芳敬说完后跪地,竟认真地俯身低头:“求皇兄务必成全!”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第47章

  皇帝本想告诉赵芳敬不能让他冒这个险,谁知他自己竟又说出了这些话, 当时让皇帝哑口无言。

  “你……”宁宗紧皱眉头, 因为毕竟是在病中, 加上猝不及防地听赵芳敬如此说法, 惊急之下竟连连地咳嗽不止。

  赵芳敬本是跪在地上的,见状忙起身扶住宁宗:“皇兄你觉着如何?”又命叫传太医。

  宁宗抓着他的手,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不要叫那些废物过来气朕,都是一帮没用的蠢货, 还嫌朕气的不够吗?!”

  赵芳敬听出他的责备之意:“臣弟也是想为皇兄分忧。毕竟我原先也只是一心修道,要不是因为养真这件事, 我只想着安稳把她嫁了后,自己便去龙虎山投奔天师真人呢。既然养真还有这样的一劫,我如何能够坐视不理?”

  “你还敢说?!”宁宗气噎。

  “不说了, 皇兄不要动怒,”赵芳敬忙打住, 又道:“但皇兄也该想想我的话才是。”

  宁宗几乎喘不过气来,咳的浑身颤抖,给赵芳敬搀扶着到龙椅上落座。

  赵芳敬见他的情形很不妙,便执意命人速传了太医前来。

  这日, 因为宁宗的病, 赵芳敬并没有离开皇宫,只在乾清宫内伺候。

  很快的张皇后听了消息,忙带人前来探视,不多会儿, 王贵妃也来了。

  贵妃先前目送赵芳敬进乾清宫,心中自然忐忑非常,便命人时刻盯着这里,听说宁宗的病更重了几分,贵妃不明端地,又听闻皇后已经去了,当下忙也借着探病前来查看虚实。

  当夜,宁宗叫赵芳敬歇在了昔日容妃的钟粹宫中。

  直到次日中午,一名原本因病在家休养的太医突然急匆匆地回宫,引发了太医院内一阵骚动。

  原来这太医原先也是得了风寒的,因为这场风寒太过厉害,宫内一旦发现有得病迹象的人,立刻便要隔离或者送出宫去,这名太医也在家里养了四五日的病。

  虽然自己便是大夫,但是遇到了这种症候也是无济于事。昨日正在家里苟延残喘,突然听到外头小厮叫嚷说街头上有人布施药物,许多人都去排队领呢。

  太医听了很是不屑,毕竟他自己的医术也非浪得虚名,连整个太医院都束手无策,这京城内又怎会有什么华佗神医?不过是有些闲着无聊的大户人家、趁机做点好事积攒功德而已。

  又听闻去领药的多半是些穷苦之人以及街头流浪乞讨的,太医更加鄙薄了。

  谁知将中午的时候,突然间小厮又跑了回来,竟说道:“听说荣国公府的小公爷也排队领了一碗药,外头的人见小公爷都去领,不知道怎么样,纷纷当作好东西似的去抢,现如今那药都不够发放的了。”

  太医听说是程晋臣去领药,心中不由一动,又听闻人人都去争抢,他便也吩咐小厮去排队。

  此刻太医也并不信那真的是什么灵丹妙药,只不过他自负医术,心想着倒要看看对方用的是什么药方子,若是一般,自己也可以耻笑一番。

  那小厮去了半天才回来,却是捧着一碗颜色有些浅的汤。

  太医嗅了嗅,有些怪味道,却猜不出来是什么东西,当下大为不悦:“就是这个玩意儿?”

  小厮说道:“是这碗汤,据说原本还有别的风寒药汤,只是去领的人太多了,已经没了,那发药的人见我是这般打扮,就问我是哪家府上,若不是穷苦人家买不起汤药的,就先喝了这碗药引子,再自己去抓一副寻常的风寒药吃了就是。”

  太医听这小厮说的有模有样,不由诧异:“他说这一碗是药引子?”

  小厮点头:“好些人排队,小人好不容易抢了这个,现在都快凉了,大人要不要趁热喝了试试?”

  太医有心不想喝这种来历不明的东西,但是又看不出来这到底是用的什么药做的药引子,他忖度半晌,把心一横,本着神农尝百草的精神一股脑把那碗药引子喝了。

  他家里本就有现成儿熬的风寒药,立刻又叫人端了一碗过来,也慢慢地喝了。

  太医本想若是身子有何不适的话,立刻叫人去踢翻那派药的摊子,又或者无效的话,只当自己是一时发昏就算了。

  谁知喝了这药后,当天黄昏便觉着身上的症状略有些减轻了,这太医心里惊愕,思来想去又忙叫小厮去排队再领了一碗药引子,当夜又吃了一次汤药,睡了一整晚后次日早上起来,便觉着神采奕奕,整个人如焕发了新生似的,那病症早就消失不见了。

  太医大惊之下忙叫人去打听,街头还有在派药的,只不过因为昨儿许多人喝了有效,今日排队的更加长了,那小厮派了半天没排上号。

  太医无奈之下只得先进宫来报信。

  太医院众人听闻此事,本是不肯相信的,可是偏偏活生生的同僚在跟前儿……大家面面相觑,有的说道:“你是不是自己调的方子起了效果?那些街头上派的药又能好到哪里去?多是些便宜的东西。”

  太医赌咒发誓,说自己连日里都吃的同一种风寒药,却总是病情缠绵,浑身无力,不曾转好,偏昨儿喝了那药引之后才好转了,这岂能是巧合?且不光是他,今儿他进宫的路上就听到路边儿许多百姓叫嚷着那药有效呢。

  大家正在议论纷纷,不料那边因为宁宗的病更加不好了,虽有赵芳敬在旁边求情,却仍是把太医院的院首跟一名太医拉出去痛打了二十板子。

  太医院众人听闻,不寒而栗。

  半天才有个人低低道:“若是皇上的病还不见好,咱们大家只怕都要遭殃,既然王太医吃了那野方子见效,那咱们何不也去寻一碗汤药来,找个同样患了风寒的试一试就知道了。”

  又有人道:“主意虽好,但是试药还要半天时间,倒不如叫人去问是哪一家派药,药引子到底是什么,咱们自己岂不一目了然?”

  大家都觉着后面这主意妥当,正这会儿翊坤宫里皇后派了人来斥责太医们,说他们办事不力,督促他们快些想出对策,尽快为皇上减轻病痛,不然的话一概有罪等等。

  众太医瑟瑟发抖,忙也将此事告诉那来传口谕的太监,太监听闻……素日里哪里把外头的偏方放在眼里,但现在众人已经都束手无策,当下便回去禀告皇后,立刻派了两名太监,陪着太医院的人快马加鞭出宫前去街头上找人。

  在街头上负责派发汤药的,自然是薛典安排的人手。

  之前薛典从得了养真吩咐后,先做了两件事,一是置买房产,二就是栽种蒜苗。

  本来薛典不过是听命行事而已,谁知先是西市整修,房产所值翻倍,令他大开眼界。

  薛典暗中庆幸,幸而当初没有拦阻养真做这些事。

  毕竟那会儿养真所攒的银子也不过百两,西市房产虽便宜,却也买不了太多,薛典本是想见好就收的,谁知养真听说银子不够后,便瞒着齐嬷嬷,把赵芳敬给她带着的两样首饰偷偷给了薛典,让他去典当了先应急。

  赵芳敬给的自然不是凡品,那些典当铺子却也识货,几样首饰很快典当了千余两,这才让薛典可以“肆意挥霍”,只是现在回想起来薛典还有些心有余悸呢,生恐自己成了个“败家子”。

  但是如今,之前房产翻倍,早已经先把养真的那几样首饰又赎回来了。

  至于那汇丰楼,却是另有一番机遇。这不是养真吩咐薛典买的,是他自己动了心。

  本来汇丰楼开价太高,无人问津,谁知此中又生出了一件事,原来那汇丰楼的少东有个远亲叔叔,之前在外地,后来搬到京城,曾多受过老东家照拂,不料在老东家去后,这族叔见子侄如此不成器,就打起了这汇丰楼的主意。

  虽然这汇丰楼要价高,但当时也是有些看中之人来问价的,却多多少少都是给此人从中搅黄了。

  那少东起初还不知情,后来得知,跟此人大吵一架,冲动之下还把人打伤了。

  不料他这族叔本就居心不良,趁机便将少东告上了顺天府,说他“忤逆”,且有伤在身可以作证,一边告状,一边暗中疏通银两,其实是想着里应外合买通官府,最好把这少东制死在牢房之中,自己自然就可以坐享汇丰楼了。

  谁知此事给薛典知道,薛典费了点事,终于将那少公子从牢中救了出来。

  这少公子本就是酒色掏空了身体的,在牢狱中又受了委屈,竟病倒了,他又知道是自己的族叔陷害,所做一切不过是觊觎汇丰楼而已,这少公子虽滥赌,倒也有一口气,当下竟只以二百两银子的价钱,把汇丰楼贱卖给了薛典。

  白纸黑字,又有四邻八舍作证,他那居心不良的族叔气的倒仰,却也无济于事。

  后来这少公子很快病故了,却还有个寡妇在家里,薛典跟养真商议过,便又给了一百两作为安置。

  之前薛典跟养真提过,楼里有人好吃懒做且闹事,其实这中间也有人故意挑唆的缘故,暂时不必多言。

  至于那蒜苗……在养真说要收割的时候,薛典还只以为养真是不懂农务,谁知道竟是另有深意呢。

  ****

  宫内的人来至街头找到派药的,伙计们见状,便命人去请薛典。

  薛典想不到竟会惊动宫中的人,他见宫中之人来势凶猛,也不知祸福,当下便只字不提养真,只随着他们进宫。

  众人带了薛典来至太医院,即刻给太医们围住,便询问他那药引子是用的何物。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7页  当前第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1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皇后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