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回八零之农女进城[年代]_分节阅读_第21节
小说作者:十七屿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324 KB   上传时间:2021-08-30 22:05:12

  “不用了,我筹够钱了,也带来了,现在就交你。”她拿出身上已经点好的钱,放在桌上,“麻烦你替我谢谢书记,谢谢啊!”

  小伙子接过钱,数了数,正好是剩余的两成。他抬头笑道:“你可真是迅速。”

  然后又去找明珠选好的那块宅基卡,抽出来,盖上红章,递给她,“拿着这个,就可以盖房、迁户口了。恭喜恭喜!”

  她接过,轻飘飘的纸,沉甸甸的开心。

  恭喜你呀,贺明珠同志,终于进城了!

第26章 第一座城(含入v公告) 开工大吉!……

  转眼到了农历腊月。这些日子,许多事情都上了轨道。

  砖头销路一直不错,开卖没多久,龙镇的人就认得了贺明珠。

  谁家需要砖了,只要去她那提前说一声,两三日,总能排到,也无需自己去砖厂。既方便又快捷,是以人人都只认准她。

  不过因为定价不算高,又要交大半利润到砖厂里,所以赚的倒不是特别多,但是胜在不用花太多心思劳心劳力。

  明珠把它定位为一个薄利多销的路子。

  而贝壳,因为只需要除去人工给村民,其余得到的就全是利润了,后来连车子都是石灰厂自己派的。所以单价虽不高,赚的倒是不错。

  点心摊却是出人意料的好,好得让人不得不惊叹于果然“民以食为天”。

  后来又买了一辆板车。两辆齐头并进,堪堪挤下所有的锅碗瓢盆。

  这其实有一部分得益于阿九嫂。谁也想不到,她一南方人,做包子烙大饼做得那样地道。

  愣是把工人们的嘴给扳过来了,以前还觉得馒头干巴巴难以下咽,吃了阿九嫂的包子馅饼才知道,那根本就是厨艺的参差!

  夹着肉馅的大包子一咬,酱汁在嘴里四处逃逸;大饼也香得很,还有劲道。

  加上原有的主食,几乎大半个镇的工人点心都出自她们的点心摊了。

  期间,贺明珠带阿九嫂把她的离婚给办了。

  先是去镇里找妇女主任,在她的热心帮助下,找到老九所在村的支书。由村支书出面,联合村里的宗族长辈出面劝说老九和他父母。

  在几方见证下,终是成功把这婚给离了。

  虽然对方提出要给他们家一百八十损失费,这种离谱要求。但明珠为了速战速决,以绝后患,还是把钱甩给了他们。

  阿九嫂感恩戴德,回去路上忐忑不安,说了好几次:“小老板,我一定尽快把这钱还上。77ZL”

  “不用急的,以后每月工资里一点一点扣就是。”贺明珠停下了脚步,偏头对她说,“现在你自由了,那边的事情也说清楚了。不用再担心,总不敢出门了。”

  阿九嫂先前总怕送餐路上会碰见前夫,每次出门都要围条大围巾,挡住大半脸。

  “我还有工资?不用的,真不用的。”这是阿九嫂第一次听说,自己还能拿工资。

  她忙摆手:“你们收留我,让我有事可做,有地方落脚。现在又帮我解决了这样一桩大事,我感激都来不及,还要什么工资,我可不能拿的。”

  “瞧你说的,帮你归帮你,那是一回事。你付出了劳动,给你开工资,这是另一回事。两个不能混为一谈。你放心,只要好好干用心干,生意好了,还能加工资。”

  贺明珠开玩笑:“要是犯懒了,那可要扣工资哒。”

  “哎!”阿九嫂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只会猛烈点头。

  接着像是想到一件事,支吾道:“要不以后叫我名字吧,我不想再跟那混账有什么瓜葛了。我叫,我叫,阿莲。”

  “阿莲。”贺明珠顺着她的要求叫了一声。

  阿莲,多好的名字,她终于可以做她自己了!真好,明珠为她感到高兴。

  此外,贺明珠又去了趟邻县的县委招待所,把这个月的海货鱼干送过去,那边倒是决定要牙具继续供应。只可惜杭市林永兴的电报始终没有复信。

  几桩生意梳理完毕,舅舅家的房子也结顶了,这几天舅妈来龙镇的频率也高了起来。

  江红梅看见明珠母女在他家的地盘,热火朝天地经营点心摊,话就有些酸溜溜:

  “真是没想到啊,这生意就这么支棱起来了。这可赚了不少钱了吧?连房租、水电都不用,利润一定不错吧?”

  李秀兰捞面的手登时顿住,正要开口解释。贺明珠挥挥手,示意让她来说。

  “舅妈,托你和舅舅的福,我们在龙镇有了这处地儿落脚。这都小本生意,不过该出的本钱还是要出的,我就按市价算给你房租吧,水电也贴补你。”

  明珠始终认为,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舅妈的小癖性相对于外家的重要性,实在算不了什么。能用钱解决的事,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

  “这里也建好了。我和我妈本准备和你说,我们自己屋要开建了,这里的后续我们也帮不上忙了。”

  “嗬,看你客气的,弄得舅妈我像讨钱似的。真不是,我就问问。”江红梅当然不可能承认的,只不过钱给她还是照收的

  “你们屋子要起了?钱有了?”她是听说了大姑姐和大外甥女买了地的,只是先头还说盖屋的钱还缺,就这么几天,钱就赚到了?要真这样,这点心摊子生意可不得了啊!

  李秀兰也是头一次听女儿说这事,惊诧地看向女儿。自己的点心摊赚了多少钱她自己有数,虽然很可观,可盖房子还是紧凑的啊。

  她并不77ZL知道女儿还有另外几项进项。

  明珠原本还在想,究竟是先盖楼还是先多攒钱。现在嘛,正好来这么一出,也省得她纠结了。

  人,还是有自己的房子比较好,再没比有屋栖身更让人心安了。

  盖房子可不是件简单的事。要找好施工队,要准备好各种需要的建材。然后嘛还要在宅基前搭一两个帐子,主家驻守和工人休息用。

  好在这一切她早已做了打算。

  施工队嘛,这年头盖自住房也没有用什么正经的专业队。大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同胞摇身一变,成泥瓦匠成水泥工,活做多了也手到擒来了。

  因为跟舅舅家的工人们也熟识了,就正好接过档,不用再另外找。

  建材就更简单了,砖和石灰浆都是现成的,只要再备上其他缺的几样就行。

  说干就干,第二日,贺明珠就去市集租借了两顶帐子,叫上阿莲,一同去了自己的宅基地。

  这是今生她第一次现场亲临。

  前世倒是来过好多趟。记得前世,建镇头几年,去舅舅家走亲戚,都是从这里的码头上岸。那时候满街的琳琅物品,吆喝声不断,三轮车停满。好不热闹!

  只不过那时的这间沿河宅基不属于她,而如今,它却是自己的!

  贺明珠的心澎湃不已,有太多可能了,有太多的蠢蠢欲动!

  镇里的动作比她还迅速,造桥的施工队已经进场了。背靠大树好乘凉,她准备在他们后勤区旁边的空地搭帐子。

  相比于大家的自住房,镇里的工程队还是专业的,是从外地请来的。有些个会带家属,充作后勤,包揽队里的吃喝。

  明珠和阿莲刚推着帐子过去,隔壁后勤区就有一个胖胖的婶子拿着大锅勺走出来,冲她们笑:“你们是要盖楼嘛?”

  “是呀,婶子好!”贺明珠也跟她打招呼,“挨着你们搭帐子好不好?”

  胖婶咯咯直笑:“那有什么不好?我巴不得嘞!我们队就我一女的,我都快闷死了。天天油锅里捯饬,无聊得很。”

  说着她走到自己帐里头去,没一会儿又出来。这回是手上空空,“我来帮你们,搭这个我拿手。你们屋子是哪一间呢?”

  贺明珠手一指,感激道谢:“谢谢你呀婶子!我叫明珠,她是阿莲,另外还有我妈,我们仨住这儿监工。”

  “有件事得叫婶子你晓得,我们平时会做些下午点心,走街串巷地送工人们吃。要是影响到你还请多多包涵呢。”

  因为对方也是做吃食的,好的话还能交流一些灶间心得。不好的话,心有芥蒂那不如事先把话挑明了。

  “嗐,那有什么,他们吃不吃我煮的,照样都得给我开工资。想吃好的,自个儿开小灶去,影响不着我!”胖婶说起话来,爽利飞快,一点都不黏糊。

  她又仿佛想到什么,上下打量明珠和阿莲:“哦,原来这些天街头送点心的是你们呀!我也尝过,真是好手艺!看77ZL来我以后可以蹭吃咯。”

  明珠和阿莲俱笑,都说没问题。

  在胖婶的帮助下,两顶帐子很快就搭好了。一个新的落脚点!

  接下来的时光,她们就要在这里看着自己的新家一点点添砖加瓦,从无到有。

  为了不耽误下午的送餐,她们分了两天时间,把东西分批从舅舅的宅基搬到新家的帐子。新的点因为沿河空地多,实际用起来比原来的宽敞多,好用多啦!

  搬后的第三天,舅舅的新屋总算彻底收尾了,工人们换场到明珠这。

  明珠母女择了吉日,买了鞭炮……在霹雳吧啦声中,开工大吉!

  紧接着,就是舅舅他们要在新屋整一个暖宅宴。

  这是件大喜事,李家的几个女儿将纷纷从各处,拖家带口地赶过来。

  临近日子,李秀兰有些惆怅。明珠看她尽在那晃来晃去,神思不定,就主动问:“妈,要不要让爸爸送妹妹过来?”

  李秀兰却是皱了皱眉,吐出了句:“让你二姨带你妹妹过来吧。”

  明珠耸耸肩,既然这样,那就让舅妈来去的时候顺路告诉二姨一声。

第27章 第一座城(2) 三合一

  这日一大早, 贺明珠吩咐好阿莲,关于小吃摊的各种事宜,就和妈妈上江滨码头的市集去买暖宅礼。

  这边的习俗, 暖宅礼有两大类, 一类是柴米油盐、红枣桂圆等日常生活物品。另一类则是烟酒茶和家具这些大样。

  基本上一般的人家都是一袋子米面, 外加红枣桂圆这些点缀,一手一提也很好看了。

  李秀兰也是这么说的。按她的想法,自己娘家,又不是外人,就这样两提也很拿得出手了。

  可是贺明珠不这么认为, 这次宴席, 不亚于“五女贺寿”。三个女人一台戏,能不攀比吗?再加一个舅妈,想想都觉得……热闹。

  再说外家对她们母女照顾良多,外公更是在阿莲还没来的时候,一直帮妈妈忙里忙外的。买好点的东西, 也是为了借这机会, 感谢他们。

  所以, 贺明珠买了一条“大前门”烟, 一瓶本地酒厂产的高档白酒。然后再加一袋长寿面,和一袋干桂圆荔枝。

  看得李秀兰连连咋舌, 女儿这是,还赚了多少钱呐!不过既然是给自己娘家人, 她当然也不会小气到反对。

  她们拎着这好几样东西到李家的时候, 二姨李秀菊、小姨李秀娟两家人都还没到。

  二姨一家从金镇过来,坐船也得两小时。小姨两夫妻则是从温市下来,更远。

  贺明珠母女是离得最近的客人了, 李秀兰也有意早些过来给娘家席面帮厨。

  外公外婆迎了出来,看见这一堆东西,忍不住数落大女儿浪费钱。

  舅舅李秀军则是拉住明珠,问起建房子的事。他实在担心大姊和外甥女两个女人不懂道行,这种男人活,本来就不该她们娘俩操心的。

  这个大妹夫!都多少天了,老婆孩子跑了,瞎子找也能找到了啊!

  他打算这边事了,就去77ZL大姊新屋那边帮把手,反正年底也不出海了,也没什么事忙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5页  当前第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7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回八零之农女进城[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