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八零供销社一枝花_分节阅读_第72节
小说作者:夏端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288 KB   上传时间:2021-06-02 20:52:26

  因为当时正好是午饭时间,三人便去外边的餐馆里吃饭。开门的饭馆不多,三人走了很久才找到一家营业的饭馆。

  一坐下来,楚家丰就问:“露露你现在还在供销社上班吗?”

  沈白露:“去年5月就没有在供销社了,后来也去了深市。”

  “这样啊……老方,看来你的生意经营得不错啊。”

  “混口饭吃。”

  “你可真谦虚!”

  沈白露知道楚家丰是一个具有专业技术的人,问:“你呢?最近过得怎么样,工作上有什么计划和打算?现在在农业局上班,还会去稻田里面做试验吗?”

  楚家丰说:“你还真别说,我去年一年就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偶尔才去一下田地,这班上得实在没有滋味,也不是我的追求,所以,我已经申请了省里的一个杂交水稻研究团队,很幸运,他们同意借调我去参与一个项目,过些天办好手续就去报到。”

  沈白露惊喜地说:“真的吗?家丰你真的太棒了!恭喜恭喜!”

  楚家丰一谈到研究水稻的事就神采飞扬:“我之前在东阳公社种植杂交水稻试验田时,写了一些论文与报告,他们看过我研究的成果,觉得我很合适,才同意我加入团队。”

  沈白露由衷地说道:“家丰,我一直就挺佩服你的,你有过硬的技术,有对水稻研究的热情,也有吃苦的精神,相信你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收获!”

  他笑了笑:“谢谢你的认可,我可能不适合在办公室坐着,也不适合去做生意,但是研究杂交水稻,我是真的一直都很喜欢。你们有所不知,虽然现在大家都有饭吃了,但其实我国的水稻种植技术并不是很科学与先进,玉米、小麦等种子质量更是远逊欧美国家,一旦发动粮食战争,我们若没有自己的制种技术,将来肯定要受挟制。而我国对杂交水稻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有种子有技术,手里才有粮,心里才不慌……”①

  方垒点着头说:“确实,保障粮食安全,意义无比重大,堪称国之重任。”

  楚家丰只要一提到自己的专业技术,便侃侃而谈,浑身发光。

  沈白露欣赏地举着茶杯:“来,那我们就以茶代酒,祝贺你朝着这一伟大而崇高的目标前进!”

  ……

第76章 供销社的变革

  供销社的变革

  正月初九, 恰好是2月10日逢圩市。

  早春依旧寒冷,天刚蒙蒙亮,沈白露和方垒就起床了, 今天要去店里开业。

  在店门口, 方垒放了一长串鞭炮。

  “开业大吉!”几人不断地说道, 仪式感十足。

  而今堂哥、堂嫂要在店里干活, 家里的那些农田,大伯和大伯母是肯定耕种不过来的。方垒已经把自家的几亩田,交给了一个亲戚代为耕种, 每年回馈给他们少量粮食就行。

  今天除了他们,开业的店铺还有好多家, 鞭炮声此起彼伏。

  八点半, 供销社门口聚拢了一堆员工, 随着噼哩啪啦的声音响起, 沈白露从店里望出去,硝烟弥漫,地上一地碎红,只是部分员工的脸上却没有什么喜色。

  听说他们一开年就要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 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裁员、减薪是少不了的。

  今天开市十分清闲,尤其是服装店,除了附近两个认识的店主过来打声招呼, 连进去看衣服的顾客也没有。沈白露和堂嫂把年前批发的一些春装挂在了墙上和衣杆上……

  *

  供销社除了门是开着的, 只有老段独自在外边招呼偶尔进店的人,其余人全都在办公室里开会。

  邓顺发也效仿县城供销社的做法,将统分统配的模式,改成签劳动合同, 一年一签。如果不签的话那么就视作自动离职。同时,员工的工资也做了相应的改变,每个月都有一定的销售额,如果当月没有完成销售目标,那么工资便只能领七成。超额完成的,超额部分会获得一定提成。

  看起来似乎有一定的吸引力,实际上在里面干久了的人都知道,定价几乎是死的,价格与外边的相比毫无竞争优势,人家凭什么来买呢?

  劳动合同签还是不签,有三天的时间可以考虑。如果不签的话,领了当月工资,便视为离职了,连补偿金都没有。

  邓顺发还假模假样地说:“这也是跟县供销社里学习的经验,与乡里一起商量出来的对策,此一时彼一时,供销社也有供销社的难处,现今整个供销系统都要自负盈亏,从县里进的货也不能再退货,大家都明白我的意思吧。”

  众人一片沉默,各有各的想法。

  散会后,大家回到柜台,半分上班的心思也没有。

  中午吃饭时,李孝红来到沈白露的服装店聊了会儿天,把开会的事情说出来。

  “改革改得这么狠啊……”沈白露吃惊地道。

  “那可不,这样算一算,还是你那时候离开划算多了,起码有半年的补偿金可以拿。”

  “那红姐,你要签劳动合同吗?”

  李孝红说道:“我当然没办法再干下去了……我那个柜台的销售情况我清楚得很。锅碗瓢盆又不是统销货,每一圩都有那种卖碗碟的人过来,你也看到过,虽然可能烧制出来的有点儿瑕疵,但是便宜啊,一个碗嘛,能装饭、不磕嘴就行了,谁会在乎碗底有没有小颗粒,况且花样还别致。”

  沈白露点点头:“这也是。如果不干了,你有什么打算?”

  李孝红:“过年的时候,跟我家那口子商量过了,也想盘个店面,卖这些锅碗瓢盆,我就不信了,赚的就算不比工资多,也起码不必只拿七成工资啊。”

  对于李孝红出来开店自主经营的事,沈白露是持一万个支持态度的。

  “红姐你把心放在肚子里,赚的一定比工资多。”

  “我现在只是愁不知道去哪里进货。”

  “市里的批发市场啊,那里有很多货,你有经验,分得出来什么样的是好货。”

  “嗯,我是得着手去干这事,先把店盘好,再去申请营业执照。”

  挨着杂货店旁边不远就有一个店还没有盘出去,沈白露说道:“红姐,不如你就直接把店开在我旁边算了,咱们离得近也有个照应。”

  “我还真有这个打算。”

  “我上回进了一些饭盒,质量非常好,价格也便宜,你要是不嫌弃,原价批给你,你那边专营这些器具,更方便售卖。”

  “那怎么好意思呢?”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下次我们再回来,要是看到有什么合适的货物,顺便给你捎些货……”

  不是沈白露爱做老好人,而是她曾经帮过自己很多。而且她们之间并不存在什么竞争,目前联合起来,一致对付供销社才是正经的事。

  有沈白露的鼓励,李孝红更加坚定要从供销社里走出来,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活路。

  沈白露又问:“除了你,其他人是走是留啊?”

  “其他人都还没有决定,不过过年时,我遇到过刘福兴,聊过这事,听他的口气,也没有再留下来的想法。”

  “刘叔打算做什么啊?”

  “他当时没说,但看起来他也心中有数,并不担心。俗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有手有脚还怕找不到活儿干?”

  ……

  *

  这两天,供销社的气氛不是很好,一直死气沉沉。。邓顺发开完那场员工会后,又逐一把员工叫进办公室,一个一个地亲自问询,颇有逐个击破的意味。

  轮到李孝红进办公室了,邓顺发假笑道:“孝红,你在供销社工作有二十年了吧?”

  “没,十七年。”

  “嗯,也是很老资历老员工了。”

  李孝红淡定地看着邓顺发,想看看这个老滑头要耍什么花样。

  “我已经跟前面几个人聊过,他们都打算留下来呢,看样子,大家都不怕挑战……你要留下来一起干吗?”

  李孝红:……

  不对吧,邓顺发在耍什么心机?明明之前找的老钟、刘福兴是打算出去合伙做生意的,怎么在他嘴里,就变成了都打算留下来?

  “留下来也好,有什么苦,大家一起撑,只是这样一来,供销社的工资支出就还是很大,况且春天销售是最差的,可能七成工资都发不了,只能领到一半工资。”

  李孝红终于忍不住在心里骂了一句:“这个挨千刀的邓顺发……摆明是恐吓啊,实际上就是逼着大家不要留下来吧。”

  她笑了一笑,回道:“主任,我已经盘下了对面的一个店面,过年时跟我家那口子商量过了,自己出去干个体户经营。”

  邓顺发的脸色瞬间由假笑变得很难看。真好,真行,一个个都在对面跟供销社对着干。

  “合同我不会再签了,找个时间结工资吧,我也没工夫在这儿耗着。”她十分干脆地说,“不过还是希望供销社能在你的带领下越来越好。”

  正常点的人都能听到话里藏着的几丝嘲讽味。

  明明邓顺发弄出这些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赶人走,可是如今却好像是在给自己增加经营的难度,现在不光李孝红也在对面开店,刘福兴和老钟也要出去经营。

  可是经营什么,他们又不明说,让他更加没谱起来。

  “你也要做个体户?卖点儿什么呢?”

  李孝红:“没想好,先看看吧。”

  邓顺发沉了沉气,努力地摆出了一惯的微笑:“这是好事,你们都有自己的生意了……”

  ……谈完话出来,李孝红笑得脸都有些僵,这才深切体会到,当初沈白露离开供销社时的心情——巴不得供销社早点儿关门。

  最后结果统计出来,只有李孝红、刘福兴、老钟离开,其他的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继续留下。

  刘福兴和老钟合伙做化肥、种子的生意,当时恰好是春耕,买化肥的人很多。刘福兴有个亲戚是隔壁县的化肥经销商,做化肥生意前期的流动资金比较高,所以二人合伙,勉强能开。

  但只要开起来了,定然又是稳赚不赔的,甚至会把供销社化肥门市部的生意也抢一部分。

  三人离开供销社的时候,全都憋了一口气,毕竟被变相地挤出供销社,而且半分补偿都没有,谁会轻易咽得下这口气。

  所以往后经营起自己的生意,必当格外卖力。

  *

  沈白露和方垒经过两天多的奔波,总算抵达深市。

  这次他们并不是空车而回,而是运了一些大米回来。

  由于深市短时间内涌入了大量人口,粮食虽然没有出现缺口,但是粮票供不应求,明面上的粮食交易市场,是一定要有粮票才能买得到粮食的,但是为了解决那一部分没有粮票的人的口粮问题,市里相关管理人员,对私下里的粮食交易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沈白露起初有些担忧:“万一被抓到了,要罚很多钱的。”

  但是方垒笑道:“放心吧,我有自己的渠道,不卖私人,几斤、十几斤地卖,那得卖到猴年马月去了……我只批发卖给饭店或者建筑工地的食堂,好歹把油钱赚回来。卖给建筑工地的话赚钱是其次,算是给他们一个顺水人情,以巩固钢材生意。”

  他的生意头脑,一向都是很灵活的。

  据他说,在今年冬天,深市会率先取消粮、油、肉票,到时候他们也不用偷偷摸摸地卖大米了。

  沈白露对此并没有记忆,但料想他的记忆不会有错。

  才刚回深市没几天,方垒就把大米销售一空,随后笑吟吟地带回来一台电视机。

  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弄来的电视机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9页  当前第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八零供销社一枝花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