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郎今天来下聘(重生)_分节阅读_第86节
小说作者:青云上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883 KB   上传时间:2020-12-10 19:43:10

  刘悦薇盛了一碗粥,吃蒸饺和小菜,她旁边就是何氏。

  何氏只吃肉的,“三弟妹,你也吃点肉,整日光吃菜,跟和尚似的。”

  刘悦薇笑,“二嫂就不晓得了吧,今儿晚上年夜饭定然比这还丰盛,我要留着肚子晚上吃呢。”

  何氏吃下一个小肉包,“哎呦,那还要一直空着肚皮到晚上,不划算,不让我早上多吃点,等到夜里才能吃年夜饭呢,我可扛不住。”

  刘悦薇忽然想起郑家的传统,大年三十这一天只有两顿饭,但她实在吃不了太多呀。

  郑颂贤伸手给刘悦薇夹了一只纯肉饺子,“二嫂说得对,娘子多吃些。”

  郑颂德也给何氏夹了一只肉饺子,“吃吧吃吧,你奶孩子呢,就要多吃些。卉姐儿小小的一团,真是能吃。不过你真是奇了,比我还爱吃肉。”

  何氏笑眯眯的,“我嫁到咱们家来,不就是看中了家里能天天吃肉。”

  众人都笑了。

  早饭吃过了之后,郑老爷就带着三个儿子准备祭祖的事情。自从在青州城安家后,郑老爷过年就不回老家了。郑老爷有两个兄长,父母早就过世。照看父母坟茔的事情由郑大老爷负责,郑老爷每年让人送些银子和年礼回去,家里的人情礼节都让郑大老爷帮他走,每隔几年回去看一眼,其余的也就罢了。

  但过年祭祀还是不能马虎,他在家里劈了个特别小的院子作为祠堂。这院子其实是从别的院子里隔开的,只有三间屋子,里面放了郑老爷父母和祖父母的排位,又张贴了昭穆神位。

  郑太太带着媳妇们准备夜里的年夜饭,人多力量大,一人报两样菜,很快就出来十几个菜。除了各个院子挑的,郑太太又报了几样每年都必须要做的份例菜,凑了满满一大桌子。

  等到了夜里,郑老爷带着一家老少先去了小祠堂里。他和三个儿子一起给祖宗们烧纸上香,郑太太带着三个儿媳妇一起摆贡品。

  郑家如今好歹是官位了,过年的祭品也十分丰盛,虽没有用整头的畜生,也摆了整个的猪头,外加一整只鸡和一整条鱼,还有整块的豆腐,最前面摆了三杯酒,猪头、鸡和鱼身上各插了一双筷子。

  郑老爷一边磕头烧纸一边念念有词,郑太太和媳妇们摆完了祭品后默默站到了一边。屋子里烟熏火燎的,刘悦薇感觉鼻孔有点痒痒,悄悄用帕子按了按。好在她站在最后面,也没人发现。

  她抬眼看了看供桌,郑家的列祖列宗们,你们若是真的在天有灵,就保佑这一家子能平平安安度过灾难吧。

  郑老爷祭祀完了之后,家里下人去大门口放了近一刻钟的鞭炮,年夜饭终于开始了。

  主子们都聚在正院正房,下人们也另外有地方。大过年的,府里下人们也凑了好几桌,桌上鸡鱼肉蛋什么都有。郑太太和几个媳妇们的贴身丫头在正院耳房里单独开了一小桌,防止女主子们随时传唤。

  刘悦薇晌午真没吃什么东西,这会儿胃口好的很。

  郑老爷年幼之时,家里贫穷。那时候,除了农忙时节能有一天三顿饭,平时都是一日两顿。到了冬天,反正也不干活,一天两顿吃的都是稀饭。过年那一天,早上吃顿面,一直扛到晚上才开饭。

  年夜饭丰盛,孩子们好久没见荤腥了,饿着肚子吃的多。有些人家太穷了,肉少。大年三十这顿菜要留着吃好几天呢,如何经得住一群如狼似虎的孩子们吃。父母早上让孩子吃饱一些,一直饿到晚上年夜饭。等开饭之前,先一人上一碗油煎糍粑。

  好家伙,孩子们饿急了,也等不到上肉了,先吃油煎糍粑吧。油煎糍粑这东西特别饱腹,一人吃两块之后就跟吃了几块大肥肉似的,顿时觉得嘴里都腻腻的。等上了肉菜,孩子们吃的就没有那么凶猛了。

  郑老爷没中举人之前,郑家虽然在刘家的帮衬下不愁吃喝,但郑太太仍旧节俭的很。郑老爷中举之前,家里饭菜都简单,以果腹为主。为了让孩子们记得郑家以前的苦日子,郑太太今日也延续了她刚嫁人时家里的习惯,两顿饭。

  何氏早上吃那么多,就是知道中午没饭吃。郑颂贤不好提醒刘悦薇,就一直往她碗里倒腾吃的。公婆都看着呢,刘悦薇只能把碗里的东西都吃光了。撑到半下午,她肚子饿的咕咕叫,在屋子里翻了点点心出来,小两口勉强垫了下肚子。

  郑太太见她吃的欢实,只笑了笑。

  郑老爷看了一眼满桌子的后人,心里忍不住激荡了起来。小的时候,他一边饿着肚皮一边想办法找书读,那个时候,谁能想到他也能做官,也能有一群儿孙。族里人当时都觉得这孩子疯了,吃饭都吃不饱,还想读书。可郑老爷不服气,他想尽了办法。农忙的时候他帮家里一起干活,农闲的时候,族里男女老幼都在一起吹牛说闲话,他给人放牛,给人做苦力。大冬天雪下的那么厚,他深一脚浅一脚上山砍柴,挑到镇上卖,脚上冻得都长了疮。他年纪小挑不动重担,只能多跑两趟。

  渐渐的,镇上几个有钱人家都知道了他,感叹这孩子心志坚定,每次他的柴去了就有人买。

  郑老爷读书,真正是没花家里一文钱。刚开始,父母兄长都觉得他魔怔了,骂他不知天高地厚。他好不容易攒了点钱,还被老太太拿去给他二哥娶妻用了。

  那是郑老爷准备去参加县试的盘缠,一向刚强的他坐在地上哭了许久,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家。后来,刘文谦供养他读书时,从来不让他操心钱的事儿,连老家人情世故,都是刘文谦在打理。那个时候,郑老爷真正感受到了被人关爱的滋味。后面有一股力量在支撑他,告诉他不要焦虑,一次不行还有下次,哪怕考十次考不过,大不了回来继续干帐房先生就是了。

  郑老爷忽然鼻头有些发酸,他看了看满桌的鸡鸭鱼肉,又看了看小儿媳妇。人这一辈子,能有一个知己,也就够了。

  郑太太见他神情有些飘渺,往他碗里夹了块肉,“老爷一年劳累,辛苦了。”

  郑老爷也给郑太太夹了块肉,“娘子也辛苦了。”

  郑颂仁吃了几筷子菜就举起了酒杯,“爹,儿子敬您一杯。祝愿爹以后万事顺遂,官运亨通。”

  郑老爷笑着吃了儿子敬的酒,“老大今年经受此遭,懂事了不少。”

  郑颂仁连忙谦虚道,“儿子还需爹娘多教导。”

  郑颂德跟着敬酒,“爹,儿子祝您身体康泰,长命百岁。”

  郑老爷又吃尽了杯中酒,“老二今年给家里挣了不少银子,也有功劳。”

  郑颂德忙道,“儿子都是沾了爹的光。”

  郑颂贤举起酒杯,“爹,儿子如今还靠着家里吃闲饭,只能祝愿爹日日开怀。”

  郑老爷再次满饮,“老三今年考了个案首,给家里争光了。明年院试再接再厉,你们兄弟各有好处,怎么能说是吃白饭的。”

  爷儿几个吃过了酒,婆媳几个也开始互相敬果酒。

  唐氏为长,本来该先敬酒的,但她犹豫了一下。郑颂贤端起她面前的酒盅,“娘,儿子替鹏哥儿他娘敬您一杯酒。”

  郑太太连忙问,“老大家的,你可是哪里不舒坦?不要忍着,虽是过年,该怎么着还怎么着。”

  唐氏忽然脸红了,郑颂仁道,“爹,娘,鹏哥儿他娘说,说,可能又怀上了。但暂时还做不得准,儿子就没禀报爹娘。”

  郑太太大喜,“唉呀,我整日糊里糊涂的,都没发现这个事儿。不管做不做得准,当心些总是无碍的。”

  郑老爷摸了摸胡须,儿媳妇怀孕,他虽然也高兴,但也不好说什么。

  郑太太连忙让人给唐氏把果酒换成温水,一家子继续热热闹闹吃年夜饭。

  夜里守夜的时候,郑老爷和郑太太给儿孙们都发了压岁钱。

  郑颂仁不要,“娘,鹏哥儿都这么大了,儿子不要了。”

  郑太太塞进他手中,“鹏哥儿再大,难道你不是我儿子。”

  夜里回来后,郑颂贤如往常一样钻进娘子的被窝,塞了个红包给她,“娘子,祝愿你明年财源广进。”

  刘悦薇拿着红包笑了半天,“三哥,你还给我压岁钱呀。”

  郑颂贤在她额头亲了一口,“娘子头一年来,我自然要给娘子红包了。”

  刘悦薇把红包塞进枕头底下,“枕着钱睡,明年就能发财了。”

  郑颂贤把头拱了过去,“娘子,今日大过年的,给我一次吧。”

  ……

  大年初一那一天,刘悦薇跟着郑太太几人去许知府、陆通判等人家里拜了年。刘悦薇是新媳妇,许太太等人还给了刘悦薇见面礼。

  等到大年初二那一天,刘悦薇起的非常早,今日她要回娘家了。

  刘悦薇按照规矩穿了一身的红,头上首饰也插戴了好几样。昨儿晚上她睡得好,今日面色红润,气色非常好。

  小两口辞别公婆后,一起往刘家去了。

  刘悦薇离得近,自然来的早。魏氏早就等着呢。

  她一进正院就喊,“爹,娘,我回来啦。”

  刘悦蓁出门迎接的,“二姐夫和二姐姐回来了,快进来。”

  二人进去后给刘文谦夫妇拜了年,呈上了礼物。新姑爷头一次来拜年,刘文谦夫妇出手大方,一人给了个厚厚的红包,郑颂贤谢过岳父母就揣进了怀中。

  魏氏把怀中的元宝递给了旁边的喜妈妈,拉着女儿上下看了看,“嗯,长胖了一点点。”

  刘悦薇摸了摸脸,“我近来吃的多了些,可不就长了点肉。”

  魏氏看着女儿匀称的身条,饱满的脸颊,忍不住夸了两句,“你这算什么,还瘦的很呢。”

  正说着,刘悦妍一家子也来了。拜过年之后,一家子团团坐在了一起。

  刘悦薇问她,“姐姐,昨儿你们年夜饭在哪里吃的?”

  刘悦妍道,“我们晌午回去吃的,回来后,我们自己晚上又吃了一顿。”

  魏氏奇怪,“往常你们不都是晚上过年,怎么今年改了?”

  刘悦妍笑,“要是晚上回去过年,天黑了我们就回不来了。既然分家了,我们也要单独敬祖宗的。”

  刘文谦点头,“你公爹倒是体贴,为了你们改成晌午过年。”

  刘悦妍顿时气哼哼的,“前儿我们真哥儿祖母过来,那钱氏在我公爹面前进谗言,说我们把闫家的银子都搬到蔡家去了,把我气的不行。往常我都不理她的,这回我回去和她大吵了一架。”

  大伙儿先看了一眼闫庆才,见他似乎并不在意刘悦妍把他家里的事情拿出来说。

  刘文谦问刘悦妍,“怎么忽然就说起搬银子的话了?”

  刘悦妍把手中剥的瓜子米为给儿子吃,“还不是见我给我婆母送了年礼,找由头进谗言。她娘家什么人来借钱,我们老爷没答应,就看我不顺眼了。”

  魏氏问,“你公爹怎么说的?”

  刘悦妍笑,“我公爹还好,听说是给我婆母的,让钱姨娘莫要闹。”

  魏氏笑,“他心里有愧,可不就什么都不说。算了,大过年的,别想这些,你们好不容易回来了,咱们一起高兴高兴。”

  刘悦薇问魏氏,“娘,表姐呢?”

  魏氏问花萝,“去看看表姑娘怎么还没来,又不是外人,一起来热闹热闹。”

  刘文谦对两个女婿道,“咱们去前院吧,让她们娘儿几个说说私房话。”

  翁婿几个走了之后,汪彩凤也来了。

  刘悦妍等丈夫走了,终于打开了话匣子,“娘,您不知道。这回我和钱姨娘吵架,老大一句话没帮腔。啧啧,以前我但凡和钱姨娘闹,他一个大男人也不怕害臊,就要和我回嘴。”

  刘悦薇笑,“姐姐,钱姨娘母子之间,若遇到外敌,自然会困成一股绳。一旦里头出了乱子,她们立刻就自己闹起来了。”

  刘悦妍也笑,“还是妹妹当初机灵,让我要了胭脂铺子。如今这点心铺子就跟一块肉似的,老大整日想独占,钱姨娘想扒下来一些给老三,娘儿三个整日闹哄哄的,我乐得看热闹。”

  刘悦薇把真哥儿搂进怀里,心里算了算,闫家的点心铺子,等到入了秋,就要出事了。

  刘家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团聚,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这天下最尊贵的一家子昨儿也团聚了,却不欢而散。

  皇帝要把太上皇接到宫里过年,太上皇不肯。皇帝没办法,在宫里把该走的流程走完了之后,悄悄带着李太妃和皇后以及两位皇子去行宫探望老父亲。

  按理说李太后是太上皇的妃子,也应该住在行宫才对。但她不受宠,年纪又大,且太上皇如今看她就像仇敌一样,恨她心里只有儿子,更不想和她在一起了。

  一行人到了行宫,皇帝给太上皇请安,杜太妃和南平郡王等人给皇帝和皇后请安。然后,就遇到了件尴尬的事情。

  李太妃和杜太妃之间,按照品级,李太妃要给杜太妃请安,但李太妃儿子都做了皇帝,她要是给杜太妃请安,她自己倒无所谓,儿子脸上岂不难看。

  一时僵住了,杜太妃等着李太妃行礼呢。

  皇帝忽然打岔,“父皇这些日子身子可好?儿臣不孝,来的少。”

  皇后也帮腔,“二位母妃请坐吧。”

  夫妻二人一起打岔,直接把这事儿糊弄了过去,避免了李太妃的尴尬。

  太上皇面无表情,“你要处理朝政,忙的很,不用挂念我老头子,我土埋脖子了,有吃有喝就行了。”

  皇帝早就被磨的没脾气了,“父皇能吃能喝,是儿臣的福气。”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0页  当前第8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6/22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郎今天来下聘(重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