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郎今天来下聘(重生)_分节阅读_第171节
小说作者:青云上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883 KB   上传时间:2020-12-10 19:43:10

  把收来的银子处理好了,郑颂贤趁着还没到秋收,要重新丈量镐京下辖各县的田亩。

  馆同知私下里劝郑颂贤,“郑大人,田亩之事,上任知府大人已经查过了,郑大人真要重新查吗?”

  郑颂贤看了馆同知一眼,“馆大人,查个田亩,又不费事。本官听说仍有豪族隐匿田产,不查清楚,岂不是有碍他们的清白。”

  馆同知想了想,“郑大人把银钱都散了出去,下官佩服。下官只想劝郑大人一句,若是想立大功劳,查也可。若是想升官发财,倒不必如此。”

  郑颂贤放下笔,“馆大人,本官若只是想升官发财,当日就不必离京了。翰林院散馆前,本官教皇孙们读书,在御前听差,这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本官就是想知道,这天下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东西南北各处的百姓,到底在过什么样的日子。本官临行前,陛下告诉我,怀瑜呀,天下太大,朕去不了,你替朕看看西北,都说那边穷,朕想知道,百姓到底过的什么日子。”

  馆同知双手对着京城的方向拱手,“陛下圣明。”

  郑颂贤看向馆同知,“馆大人,你年过四十,做了五品同知,我想问你,愿不愿意随我一起,把这镐京城变个样子?”

  馆同知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此人虽然是他的顶头上司,比他儿子还小几岁。馆大人在他身上看到了和上一任知府完全不一样的气质,他身上的干劲就能感染人。别说他这样四十多的人,连那些平日里有些懒散的衙役们,这些日子都紧绷了起来。

  沉默了半晌,馆同知问道,“敢问郑大人,想让这镐京变成什么样子呢?”

  郑颂贤一笑,“总会比现在的更好。”

  馆大人想了好久,忽然俯身,“愿听大人差遣。”

  郑颂贤抚掌,“好,馆大人,明日起,咱们就开始行动吧。”

  要重新丈量田亩,必定要调动许多人。郑颂贤参照了当年柳巡抚的做法,把镐京府衙里所有人都调动了起来,还问韩总督借了一队人马,防止有人捣乱。

  他去借人时,韩总督有些犹豫,郑颂贤许诺,借人期间,他自己包了士兵们的吃喝,又再三保证,绝不扰民,若能查出结果,今年税收涨了,奏章上必定如实相告。

  韩总督倒不在乎能不能得这么点功劳,想到这位年轻人和当年的陆侯家有些关系,韩总督看在陆侯的面子上,给了郑颂贤一队人马。

  刘悦薇也开始忙碌了起来,她把镐京城看了个遍,决定开一家金缕阁分店,大掌柜都有现成的,招财!

  招财有了开云南分店的经验,二话不说,立刻就去行动了。

  选铺面,修整屋子,联系京城那边发货。刘悦薇亲自给汪彩凤写了封信,让她先发一批货过来,各种各样的都要。同时派两个大师傅过来,这边也要开作坊,光指望京城发货,怕后期供应不足。

  一个多月后,招财的铺子准备好了,汪彩凤派人压了一批货过来,还送来了两个大师傅,都交给招财处置。

  同行来的还有巧巧,汪彩凤让她把这几个月的收益都送了过来,包括京城和云南两家店的收益。

  成了亲之后的巧巧越发干练了,来之前去各家转了转,把各家的事情都打听的清清楚楚。

  刘悦薇听说巧巧来了,赶紧把她叫过来说话。

  巧巧先行礼,“见过郡主。”

  刘悦薇让她坐下,“还不到半年没见,巧巧越发能干了。”

  巧巧笑道,“我都是托了郡主的福,我来之前,嫂子让我务必把事情都和郡主交代清楚。这是账本子,匣子里是收益。这是扣除了各家的分成后郡主单独得的,慈恩堂那里,嫂子按照郡主的吩咐,每个月都给了供奉。王妃娘娘让我转告郡主,家里都好,请郡主不用担心。章郡王府的七奶奶上个月生了个哥儿,生的那一天,丹阳郡主亲自去坐镇看着的。听说我要来,七奶奶让我转告郡主,她们母子都很好,请郡主不必担心。”

  刘悦薇十分高兴,“那真是太好了,我总是不放心她。”

  巧巧又道,“还有一桩事情,庞大爷和庞大奶奶之前回京,吴管事把他们迎接进郡主府住了一阵子。后庞大爷又谋了个缺,听说去中原一带做了个六品官。庞大奶奶没见到郡主,很是遗憾,留下了些东西走了。正好我要过来,吴管事就让我带了过来。郡主府里一切都好,京城谁家有红白喜事,吴管事都会去送礼。”

  刘悦薇又问,“二公主怎么样了?宫里有什么变化?”

  这个巧巧知道的就不多了,不过她拿出一封信,“这是我哥写的,说让我给郡主看看。”

  年月楼里每日人多如流,上官灵犀每日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豪门世家的,宫廷勋贵家的,他挑了些重要的记了下来,都写在纸上,全部塞进信封里。

  除了这封信,上官灵犀也准备了一个小匣子,里面放了年月楼的收益。

  刘悦薇先接下信封,大致看了两眼,还真看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问过了话,刘悦薇就打发巧巧走了。

  夜里,郑颂贤一身疲惫地回来了。

  刘悦薇给他按了按肩膀,他把头靠在躺椅上,闭着眼睛说话,“娘子,人心真是可怕。”

  刘悦薇按了按他的太阳穴,“三哥,不是人心可怕,是财帛动人心,权力如毒药。三哥如今要动人家的财帛和权力,可定会遇到很多阻挠。”

  郑颂贤冷笑,“这些人以为抱成一团我就没办法了?藏匿不报,通风报信,抵抗丈量,哼。”

  刘悦薇笑,“他们有千条计,三哥自有过墙梯。”

  郑颂贤叹了口气,“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硬来了。有些人家说自己都报了,等查出藏匿的田产,又来求情。我可不管那么多,你既然之前说没有多余的田产了,现在查出来的,就是无主的,无主的就要充公。等我充了几家的公,我看看那些人还藏不藏。”

  刘悦薇又有些担心,“三哥,你出门多带几个人吧。我听说当年柳巡抚在河间省推行新政,连坐的轿子都被人动过手脚。”

  郑颂贤嗯了一声,“我晓得,娘子,明儿给沛哥儿身边多带两个人。我看陆家送来的那两个侍卫身手很是不错,都给沛哥儿带上。”

  刘悦薇点头,“我晓得了,今日巧巧来了,表姐夫给我带来许多消息呢,三哥想不想听听?”

  郑颂贤笑,“娘子说,我正想知道京城的动静呢。”

  刘悦薇小声道,“昌平姐姐生了个女儿,东宫里,孙良娣和周良媛争得越来越厉害。皇后娘娘虽然没有厚此薄彼,孙家和周家却渐渐有些不合。巧的是,周昭训又怀上了。”

  郑颂贤想了想,“周昭训是不是有个女儿?”

  刘悦薇点头,“这回周家又隐隐占了上风,孙家能弃了恭王推举太子,看的是皇后的面子,若是太子不能厚孙家而薄周家,我看孙家也不会一直忍下去。”

  郑颂贤忽然小声道,“陛下这朝乾坤大挪移,怕是会留下后患。自古有亲生子,谁能和养子真正一条心。再说了,周贵妃还好端端在宫里呢。现在陛下春秋鼎盛,还看不出什么,等以后太子权力大了,到时候陛下、太子、孙家和周家搅成一锅粥,还有恭王和高淑妃母子在一边,怕是又要起祸端了。”

  刘悦薇叹了口气,“希望不要出大事才好。”

  郑颂贤安慰她,“娘子莫要操这些心,你把金缕阁开好,回头我还需要娘子帮忙呢。”

  刘悦薇笑,“我能帮三哥什么忙?”

  郑颂贤唔了一声,“到时候娘子就知道了。”

  两口子说了一堆知心话,洗漱过后一起睡下了。

  日子依旧匆匆往前赶,等秋收之前,郑颂贤终于把镐京府所有的田产都丈量清楚了。查出无主的田产,一律充公。后来又报上来的,补交两年的税收,不愿意交,就当隐匿田产罪名论。

  哎呦,这些人又开始背地里骂了。多收这点税收,你又发不了,朝廷也发不了。

  郑颂贤不管那么多,一律照规矩办事。他投入那么多精力,还问韩总督借了军队,不是为了做做样子的,也不是为了沽名钓誉。

  等郑颂贤把田亩的事情捋清楚了,招财的金缕阁秦西省分店也彻底筹建好了。他和巧巧兵分两路,他建店铺,巧巧开作坊。

  这边招女工容易,用工成本也低一些,二人没费多少劲就招到了第一批女工,巧巧和两个大师傅开始教徒弟。

  巧巧只是临时的,主要还是那两位师傅。刘悦薇不管这些,都交给招财打理。

  招财把金缕阁的价位定的就比较高,第一批货直接从京城来的,在这里也算稀罕了,价钱自然也不便宜。

  金缕阁刚立足,肯定需要时间慢慢渗透镐京。本地本来就有几家大型的绸缎庄,金缕阁虽是京城来的,一时半会也别想和别人别苗头。

  金缕阁建好了,巧巧要回京了。

  刘悦薇派人采买了许多秦西省能存放的特产,还把这边的特色菜单子写了几份,又给二公主和郑晗珺准备了许多小孩子穿的衣裳。

  巧巧走的时候,刘悦薇让钟妈妈亲自把她送到城门外。

  巧巧一走,秦西省的秋收季节到了,郑颂贤又一头扎进了田地里。

  千里之外的京城,东宫里又不平静起来,因为孙良娣被诊出有孕了。

  这下子周良媛着急了,她和孙良娣同一天进府,如今孙良娣怀上了,连堂姐都怀上了,只剩她一个人肚子还空荡荡的。

  周良媛开始想法子,她当然想自己生个孩子了。

  原来还碍于身份的周良媛开始屡屡打听太子的消息,好在她只打听太子夜里回来歇在哪里,什么时候回来,还有太子的口味和喜好,并不曾打听太子外头的事情,太子妃也不好说什么。

  总是自己的亲表妹,太子也不好不给面子,周良媛请个几回,他总能去个次把次。周良媛辛苦了一两个月,月事仍旧如往常一样来了。

  太子本来也想让周良媛生个孩子的,这样周家那边也有个交代了,可周良媛不争气,他也没办法,好在周昭训怀上了,虽是庶女,也是周家女。在太子眼里,都是他表妹,嫡出的庶出的又有什么区别。

  太子不再往周良媛这里来,周良媛越发着急了。

  周良媛寻求娘家的帮助,叫来了自己的母亲。

  周三太太也跟着着急,女儿怀不上,她也没有办法啊。周三太太甚至暗中生气周家的根儿不好,周家出去的姑太太姑奶奶们,生育上都不是特别顺利。当年周贵妃受宠比皇后多,还是落在了皇后后面,生的只是二皇子,且独宠二十年,再也没生下一儿半女。

  要说周家女生育困难吧,周昭训这都是第二胎了。

  周昭训听说婶子来了,依礼过来请安。

  周昭训主动行礼,“见过良媛娘娘,见过三婶子。”

  周三太太也不敢拿大,回礼道,“见过昭训。”

  周良媛赶紧把周三太太拉着坐下,“娘,都是一家人,不用客气。”

  娘儿两个看着周昭训的肚子又羡慕又嫉妒,周三太太很温和地问候了周昭训和大郡主,并嘱咐女儿好生照看周昭训,都是姐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三个女人说了一通话,周昭训挺着大肚子回去了。

  周三太太劝女儿,“囡囡呀,她是你亲堂姐,马上就要有两个孩子了,你还是把她笼络好些吧。”

  周良媛小声道,“娘,难道要我到她面前去做小伏低吗?”

  周三太太叹了口气,“不是让你做小伏低,该有的关心还是要有。你冷着她,殿下那里心里难道没数?我跟你说,这男人才不管你是嫡女还是庶女呢,能生孩子就是好。我再跟你说句难听的,就算你是良媛,她是昭训,说白了,你们都是妾。既然都是妾,在殿下眼里,你们是没有区别的。”

  周良媛抬起眼睛,“娘,怎么会没有区别,我是嫡出,自小时候起就是爹娘精心教养的。她不过是个庶女,二伯娘以前都不怎么管她,野草一样长大,不过是长得漂亮,才被送给了殿下。”

  周三太太摸了摸女儿的头发,“囡囡呀,娘知道你不服气,但形势比人强,不得不服啊。殿下想看我们周家和睦,隐忍,不要和孙家争。你爹和你伯父们,见到孙家人都客客气气的。你见到孙良娣,定要守礼。昭训那里,你虽然是妹妹,但你位高,要多照拂她,让殿下看到你的贤惠和懂事。”

  周三太太嘱咐了女儿一堆话,然后又出宫了。

  周良媛看着自己的平坦的肚子,心里有些不服气,她一个庶女,要是这胎再生个儿子,岂不是要爬到自己投上去了。

  但想到太子的态度,周良媛一改作风,开始对周昭训嘘寒问暖。

  她们是堂姐妹,她愿意照看周昭训,太子妃也乐得清闲,许多事情都交给了她。

第104章 结金兰街头闲景

  周昭训平日温温柔柔的, 可能是因为从小在周家没人看顾,为人有些怯弱,太子怕大郡主被她带的胆小, 时常亲自查看这个唯一女儿的吃穿用度。太子妃是个大方的,对这个庶出的女儿也很上心,大郡主的吃穿在宫里和几个兄弟们都是一模一样。

  孙良娣一边照顾自己的肚子,一边分出一只眼睛看着周良媛, 她要看看周良媛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忽然从往日的不冷不热, 变得热切起来。

  周良媛自己的说法是听了母亲的建议,好好和姐姐相处,把周昭训的肚子照顾好, 为殿下开枝散叶。

  东宫的事情暂且按下不表, 刘悦蓁最近看见陆铭就跑。

  自从那日接收了他的点心, 陆铭就跟开了窍似的,只要一回家,就买了吃的送给三郡主。

  刚开始,他去慈恩堂蹲守,可刘悦蓁也不会天天去慈恩堂。后来,他壮着胆子往诚王府去。

  他提前打听了诚王一家子的喜好,去买了许多青州口味的吃食, 打着求教的名头上门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0页  当前第1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1/22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郎今天来下聘(重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