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福气绵绵_分节阅读_第52节
小说作者:白鹿谓霜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26 KB   上传时间:2020-03-30 20:11:49

  “小桃,我问你个事。”姜锦鱼挺替她操心,小桃不似府里别的丫鬟,还有家里人帮着操心,她这个主子若是不替她操心,只怕便没人替她操这个心了。

  果然,即便是小桃这样大大咧咧的小姑娘,说起婚事的时候,那也是羞答答的。

  小姑娘使劲儿摇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我才不嫁人!我要伺候姑娘,往后还要伺候小小姐小少爷,嫁人有什么好的!姑娘别撵我,我不嫁。”

  被这么眼巴巴可怜兮兮望着,姜锦鱼哪里硬的了心肠,被萌得伸手摸小桃脑袋,“那行,等你想嫁人了,我再给你挑个好的,不会亏待你的。”

  其实得用的贴身丫鬟难得,用的趁手且还忠心的,更是少。可让她把小桃给留下来,不允她成家,一辈子在她身边,日后做个老嬷嬷,姜锦鱼自认还没这么狠的心。

  最好便是给小桃找个府里的,可这也得小姑娘自己拿主意,急也急不得。

  冬日天黑得早,才敲过钟,正院便点起了烛火。

  一家子坐在正院,翘首以盼,等着姜宣回来,终于天黑了个彻底的时候,姜府外头传来了马车声。

  是姜宣回来了。

  姜宣进门,面上满是疲倦之意,可精神看上去却是不错,面上带着轻松之意。

  “阿兄快坐,”姜锦鱼不用想也知道,这一日必定是折腾得很,起的那般早,进了宫,免了圣,还得在陛下跟前做论,说不定还会被陛下亲自考较,定是费尽了心神。

  她吩咐了钱妈妈倒了杯温水过来,没让加什么杂七杂八的,清清淡淡那么一杯温水,甫一下肚,果然缓解了喉头那点恶心之意。

  参汤在马车上是早就喝过的,再喝便补过头了,倒是这么杯温水,既缓了渴,又解了他的恶心。

  姜宣舒坦了不少,抬头感激看了眼妹妹,面对家人的询问,他也算是知无不言。

  他是这一届的解元,上了大殿也是难得沉稳,不知陛下心里觉得他如何,总之他自己认为,算是表现得还可以,至于结果,自然还要看陛下的喜好,而非他一己之力能改变的。

  科举这事儿是有点看运气的成分,往年也不是没有会试前列,可到了殿试便排到了同进士的先例,所以他也只能尽其所能,剩下的便听天由命了。

  姜仲行听罢长子的描述,心里约莫有了底,道,“殿试既都结束了,便没得再琢磨了。这几日你在家里,若是无事,便帮着我抓抓砚哥儿的功课,这小子不知随了谁,连夫子都头疼。”

  姜宣转眼看向缩头缩脑的弟弟,微微笑了笑,温文尔雅,却是让小胖墩浑身打了个寒颤。

  小胖墩讨好地仰起头,冲长兄一笑,十分狗腿的捧着自己那碗用到一半的饺子,“阿兄,吃饺子……”

  “你自己吃吧。”姜宣顺手摸摸弟弟的脑袋,笑得温和,“明儿带着书来我书房。鸡鸣三声,便得起,不得赖床,知道了麽?”

  小胖墩顿时焉了,委屈巴巴道,“知道了。”

  殿试不比会试,不用等上一个多月,大约七日的功夫,便在城中心贴了皇榜。

  其实比起会试,殿试才算真正的万众瞩目,从结束那一日起,连赌场都在下注,今年谁能夺得状元、榜眼、探花三席。

  不仅坊间多方揣测,朝中亦是盯着,连负责殿试的官员,都被众人扰得,接连半月,不得不闭门不出了。

  皇榜贴上后,整个盛京就犹如一滴冷水落入热油一般,一下子沸腾了起来。

  姜宣连中三元,竟是在殿试取的头名,一下子成了大周第四个连续三次拔得头筹的状元。

  而与他一同参加殿试的顾衍,则要略逊一筹,忝居探花之位。还不等那些家中有姑娘的人家,来个榜下捉婿,宫里一道口谕就下来了,直接给姜宣赐婚。

  此时,众人都羡慕得眼红了。

  若是尚公主,只怕还没那般多人眼红,做了驸马,注定日后在仕途上,没什么大的发展。可这回陛下赐婚的对象,是安宁县主。

  县主尊贵,可又没到公主的份上,不会似公主郡主那样养得娇生惯养,既娶了个身份地位尊贵的美娇娘,且在仕途上没有半分影响,简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状元成了皇家的女婿,榜眼呢,年过三十,连孩子都有两个了,于是顾衍这个探花,一下子进入了众人的视野之中。

  那些家中有姑娘未嫁的人家,都顾不上遮掩了,生怕这个又被旁人抢了去,落在了旁人后头,拐着弯让家眷们去打听,连官媒家的门槛都险些被踩破了。

  还不等他们有什么动作,这新探花顾衍自己倒是出面了,也没说什么“多谢厚爱”的话,直接上了一趟准丈人家里。

  众人此时才知道,得,探花不仅是状元的同窗,他的未婚妻,还是状元郎的妹子,两人早都定了亲了,感情好得不得了!

  这叫什么事啊!

  盛京后宅不知多少夫人恨得牙痒痒,揉碎了多少帕子,以往总能捡着一两个,结果今年倒好,前三个个都有主了,说好的榜下捉婿呢!

  怎么如今都不按套路来了!

  气归气,恨归恨,羡慕归羡慕,可人家都定亲了,生米都煮成熟饭了,还能怎么样?总不能仗着权势闭上门吧,若是寒门倒好,偏偏是盛京眼下最炙手可热的状元郎和探花家,谁敢试试,还不直接被百姓一口一个唾沫星子淹死。

  百姓也是最爱看热闹的,才子佳人,状元郎配公主,探花跟状元郎两家是亲家,一个是天赐良缘,一个是青梅竹马,戏折子都没这么写的。

  百姓的热情,直接导致坊间关于状元探花的戏折子,一下子激增,连五女拜寿、岳母刺字这样的大戏,都得往后排。

  作者有话要说:  嘿嘿,我来了~

  其实事实上的科举真的非常非常难,三十岁能考进士,都算是很不错的了

  但是俺们不是考据文啦,绵绵必须是状元他妹,探花他未婚妻

  嘻嘻各位小同志不要较真哈

第69章 婆媳

  皇宫内, 周文帝哄着奶母抱过来的嫡子,皇三子还是个奶娃娃, 但他的出身决定了, 他比两个兄长身份尊贵。

  奶娃娃打了个哈欠,似乎是有些困了,周文帝把孩子递给奶母,奶母们便小心翼翼抱着皇子退下去了。

  “陛下。”伺候的公公见周文帝眉心放松,心情很是不错,便上来禀报道,“安宁县主想来给您磕个头,这会儿还在殿外候着呢。”

  公公小心翼翼禀告完, 便等着周文帝的吩咐, 见他没皱眉,心里倒是揣测上了。

  看来这安宁县主还真是要翻身了, 据说状元郎这门婚事, 后宫几位娘娘可都抢破头了, 陛下立后迟,可妃嫔却不少,到了出嫁年纪的公主也有两三位,偏偏这回这么好的婚事, 落到了安宁县主这么个孤女头上,也难怪口谕一下,安宁县主就眼巴巴来磕头了。

  至于为何不让状元郎尚公主,这也很好猜。

  无非是陛下爱才, 舍不得将这么个有才之士弃之不用,可祖宗礼法不可废,驸马不可居三品之上,这是祖宗立下的规矩,且后宫几位娘娘又吵又闹,怕是也把陛下惹恼了,这才便宜了安宁县主。

  安宁县主在殿外守着,等了许久,丝毫不敢懈怠,仍是恭恭敬敬的姿态。

  片刻才将传话的公公给等来了,她抬起美目殷切望着公公。

  公公仿佛没看到安宁县主眼中的期待一般,笑呵呵道,“县主,陛下疼惜县主,这头便不必磕了。”

  安宁略一失望,就见公公紧紧接着道,“陛下言,县主日后便是姜家妇,不比在宫中做未嫁娘子,需得恭谨事上,宽和待下,陛下唯盼县主夫妻相亲相敬。”

  安宁闻言忙跪下叩首,语含感激,“安宁谨遵陛下教诲。”

  待回到宫里,安宁县主便唤来宫女,取来料子,与嬷嬷商量着,“嬷嬷,你替我把把关,我听闻姜郎君底下有一双弟妹,我想替他二人做衣裳。”

  嬷嬷听了皱眉,心疼道,“县主身份尊贵,何苦做这等下人做的活儿?您是什么身份,合该那姜家人捧着您,怎的要您来给他们抬架子了?”

  安宁停下动作,严厉的看了一眼嬷嬷,“嬷嬷,我且问你,我是什么身份?我不过是一孤女,寄人篱下,陛下仁厚,留我在宫中,如今又许了我这样好的亲事,嬷嬷不惜福,安宁惜福。嬷嬷若是还如此作想,只怕迟早要惹得姜家不喜,若是嬷嬷改不了,便不必在我身边伺候了。”

  说罢,转头继续裁剪手中的料子,没看嬷嬷一眼。

  那嬷嬷也是心里一慌,本觉得自己是为了主子好,可被主子这样直截了当一顿呵斥,也觉出自己的不对来了,听县主语气认真,忙磕头认错。

  毕竟是从小伺候的奶嬷嬷,一句话没说对便辇了,这事安宁做不出,可仍是敲打了几句,“嬷嬷心疼我,我知晓。可我长大了,不是孩子时候了,我心里有我的打算和计较,有些话该说不该说,嬷嬷心里也有数,想必不用我多提醒。”

  宫中诸事,外人不得而知。

  此时的姜家,却是热热闹闹的。

  姜老太坐在上位,听着在座诸位夫人们的吹捧,心里那叫一个舒爽,自己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妇,想当年连几个铜板都要掰开用,如今却有了个状元郎孙子,还马上就要有个县主做孙媳妇!

  这叫什么,这就叫光宗耀祖啊!

  就算现在立马去见老姜家的祖宗,她腰板也挺得直直的,这京官儿子是她肚子里出来的,生出状元郎儿子的儿媳妇是她聘的!

  姜老太心里虽得意,可到底懂道理,面上还乐呵呵的,谦虚的道,“都是他们爷们自个儿肯上进,这状元郎哪里逼得出来。”

  诸位官夫人本来还有口无心,看姜老太一个农妇,居然也如此谦虚,倒是态度郑重了起来,道,“还是离不了老太太您持家有道。”

  姜老太立马摆手,“我早都不管家了,都是我儿媳妇何氏的功劳,几个儿媳妇里,她最得我的意,做媳妇和娘,那都是一等一的,没得挑!”

  众人听得更是羡慕不已,她们也都是做人儿媳妇的,难得见有婆婆这么当众夸儿媳的,再看旁边坐着的何氏,丝毫不介意婆婆抢了自己的风头,婆媳二人关系竟同母女一般,心下纷纷赞扬起姜家的家风,真乃“耕读人家”。

  等送走官夫人们,她们口里“通情达理”的模范婆婆姜老太,一摊手,“陪她们可真是太累了,说话都文绉绉的,我这老太婆都听不懂了。”

  姜锦鱼给老太太捶捶胳膊,毫不吝啬赞扬道,“您表现得可好了,那些什么太太夫人啊,个个都赞您呢!”

  姜兴媳妇陈氏也应和,“是啊,您可比我表现得自然多了。”

  被这么一夸,姜老太又有劲儿了,摸摸头发,得意劲儿又来了,“那是,我私下都让绵绵帮我参谋了,可不能在外人面前丢脸。我知道,她们都羡慕咱家出了个状元郎,还有个探花姑爷,她们就羡慕着吧,我保准不给咱老姜家丢面子!”

  “奶,不能喊姑爷!”姜锦鱼认真纠正老太太的口误。

  结果姜老太不乐意了,一扭头道,“咋不能喊了啊!本来就是我孙女婿嘛,人家都喊我奶了,我还顾公子顾公子的喊,多不亲热啊!”

  说到这一点,姜锦鱼就无言以对了,谁让顾衍来了家里几回,回回都把家里上上下下都打点好了,改口改的比谁都快,连奶都被哄住了。

  见孙女不说话了,姜老太又怕她不高兴了,凑过来摸摸她的小脸,妥协道,“哎呦,不高兴了?看着小脸板的,成成成,奶不喊了啊。奶向着咱绵绵,下回不给他好脸色看,成了吧?”

  姜锦鱼抬起头,幽怨的看了一眼奶,结果就把老太太逗乐了。

  还是陈氏在一边圆场,“您老可不能不给好脸色,绵绵是姑娘家,怕羞也是正常的,您得给人留面子麽。”

  “留、留,我都听我宝贝孙女的!”姜老太反正高兴,一口一个宝贝。

  -------------

  到年末的时候,这一次殿试的进士,都被周文帝授了官,似前三甲,自然是直接进的翰林院,而二甲进士则基本被派到各地赴任,至于同进士,也都有了去处。

  年后上任,在这之前,盛京城里也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

  连着下了好几日的雪,总算是停了,眼看着外头的雪越来越小,姜锦鱼也放下绣了几日的嫁衣,去了何氏那里。

  何氏正忙着,作为当家主妇,怕是全家里头最不乐意过年的人了,虽说很多事情可以使唤下人管事,但更多事情,还得她这个主母拿主意。

  且随着夫子俩同朝为官,结交的同僚好友多了,这些关系,男子们自是不会管的,可作为后宅妇人,可不得把这些关系给维系起来。

  一见女儿来了,何氏便招手喊她过来,摸了摸姜锦鱼的手,入手微微有些凉,忙喊钱妈妈,“妈妈去拿个暖炉来。”

  然后又把自己膝上盖着的小毯,盖到女儿身上,语气中微微带了责怪,“这样冷的天,出来走动做什么?可别怪娘没教你,女儿家最不能冻着,与子嗣有妨碍。只怕等你阿兄的婚事办完了,便轮到你了,怎的也不会越过明年去,你这身子,也是该调养起来了。”

  姜锦鱼扑进何氏怀中,方才吹风过来,额头脸颊都红红的,一副小女儿作态,仿佛又小了几岁似的,她抿着嘴儿笑,仰着脸,“娘,不是说好多留我几年的麽?”

  何氏替她盖着毯子,闻言也是一嗤,轻轻点点女儿的脑门,“我哪里不想留了,可顾家的态度你也瞧见了,咱家不急,人家急。你也别没心没肺,顾衍对你多上心,什么节日都不忘了你,都惦记着丈人家,你也上心些,知道不知道?”

  等暖炉送过来了,姜锦鱼身子暖和起来了,何氏便开始给她派活了,娘俩坐了一下午,总算是把过年送到各府的年礼单子给拟好了。

  还剩下几家的礼单,何氏没填,忙活的同时也不往教导女儿,“夫妻是要相伴一生的,两人得商量着来。就像这送年礼,咱们自然能自己拿了主意,可像这几家,都是跟你爹官场上有联系的人家,就得慎重着来,宁可麻烦些,也不能出了岔子。”

  这边刚拟好礼单,就听得外头钱妈妈进来了,说是宫里来了人。

  再一问,竟是安宁县主派人送东西来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4页  当前第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11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福气绵绵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