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威武不能娶_分节阅读_第669节
小说作者:玖拾陆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2.04 MB   上传时间:2020-02-23 20:15:42

  她自然知道是有人想谋好处才不希望符广致之后接任,但那些话是有道理的。

  符广致曾是平远侯府的门客,又成了孙恪的岳父,从头到脚,每根毫毛都向着孙恪。

  一旦孙恪生了野心,符广致接鲁敬的班,无疑是在孙祈的脖子上横了一刀。

  “皇后说‘她们’,她们是谁啊?”刘皇太后的声音冷了下来。

  宋氏一听这口气就知道刘皇太后生气了,她暗暗叹息,不再多言。

  刘皇太后却不依不饶。

  她现在是皇太后,可之前的几十年,她只是个妃子,没享受过中宫气派。

  在孙祈入文英殿后,她对宋氏的出身就一直有想法。

  娘家不显,对孙祈并无助力,偏手段不行,被后院那些侧妃侍妾弄得有苦难言,甚至病了几回,连累着孙祈被言官参本、被顺德帝教训。

  结果,当了皇后才没几天,宋氏就敢这般跟她说话了。

  “皇后,”刘皇太后盯着宋氏,“刚刚圣上与哀家说的话,你都听见了?

  此一时彼一时,皇后该母仪天下,早做些争风吃醋的事儿。

  学学谢皇太后当中宫时的样子,别逮着机会就在圣上和哀家这儿说其他嫔妃的不是!”

  宋氏的脸烧得通红,面上不敢再多有表露,只颤着声,道:“母后教训得是。”

  孙祈默不作声地听着这对婆媳交锋,心里琢磨着鲁敬与符广致的状况。

  符广致晋升有关的传言,孙祈当时也听过不少。

  顺德帝把符广致压在凤阳,依孙祈对父皇的了解,一半是父皇和永王爷置气,另一半是过几年气消了,鲁敬的位置还是要给符广致的。

  毕竟,以当时的朝野状况,父皇怎么可能去担心孙恪会如何如何。

  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呐!

  轮到他当皇帝了,虽然他不信太皇太后糊涂,但谨慎些总是没有错的。

  都是自幼熟悉的表兄弟,他和蒋慕渊的关系,与孙恪和蒋慕渊,根本比不了。

  现在哪里是考虑一个漕运总督位置归属的时候,最紧要的明明是兵权!

  御林军和中军都督府在那一夜元气大伤。

  哪怕没有伤,这点儿兵力,又如何应付变化。

  思及此处,孙祈赶紧离开,去寻了几位先生商议。

  “朕在想,是不是该下旨让肃宁侯交兵权……”孙祈道。

  几位先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洪隽沉声道:“圣上,不是时候,眼下起义之事不断,您这时候收了兵权,有谁能接肃宁侯的班、去指挥调度平叛之事?

  再者,便是收回来了,真有个万一的时候,那些将士里一大半都是程家亲手调教出来、一同征战数年的,甚至还有十几年前就跟着程家的,他们彼时向着谁?

  您想让他们对程家拔刀相向,兴许他们会反过头来当内应。

  只靠兵符,管不了人心。

  您不收,肃宁侯不一定会支持小王爷,您一收,反而难说。

  更何况,还有一支北地军,顾家是十成十向着小公爷,一旦如您担忧的那样,小公爷举旗支持小王爷,顾家必然也顺势而上。

  可顾家的兵权不好削,北境百姓无人肯应,顾家还领着兵,您收肃宁侯的兵权,治标不治本。”

  孙祈听完,心冷不已:“难道朕就只能赌孙恪不想当皇帝?”

  洪隽也不说话了。

  照他的想法,顺德帝驾崩之时扶灵回京,举行登基大典是最好的路子,可孙祈不听。

  他们一群人都劝过孙祈,只是没有劝住。

  孙祈有孙祈的担忧,一些官员也有他们的私心,各处角力,使得洪隽等人只能听从孙祈的意思,伪造了顺德帝的手谕,以这么份假东西来坚持迁都。

  半个月过去了,大典还在筹备,各地起义不断,昨儿还有岭北雪灾的消息传来……

  愁啊,愁死人了。

第1099章 乱世之相

  蒋慕渊回到京城时,听风正在南城门下等他。

  京城已经渐渐走出了战火的影响,只是国丧之际,舞乐皆停,不及从前热闹。

  听风快速与蒋慕渊禀京中事情。

  “太皇太后的身体有些弱、但精神不错,大长公主和郡主这些天都住在慈心宫,陪伴太皇太后;

  三公与六部大人们都在衙门里,听说这两日在商议岭北赈灾的事儿;

  顺天府治下,京城中还算安稳,但别的地方有好有坏的;

  国公爷依旧在顺天府办公,忙着北方调兵平乱。”

  蒋慕渊颔首。

  京城就是京城,哪怕上上下下的,对太皇太后、大长公主等人的称呼都改了,但依旧称这座城池为京城。

  只要太皇太后一日不改口,谁也不认江南为皇城,这里是“旧都”。

  无论官员还是老百姓,若抱着孙祈会回来的想法,那自然认为此处为京师;若不盼着孙祈回来的,大部分琢磨着让孙恪登金銮殿,取孙祈代之,以孙恪为皇,这里不还就是京师嘛。

  不过,蒋慕渊最是清楚,孙恪不可能那么做的。

  听风说了一圈,几乎所有事情都交代全了,却没有提及顾云锦。

  蒋慕渊不由问道:“夫人呢?在宫中还是在府里?”

  “都不在,”听风摸了摸鼻尖,道,“玉田有教众煽动百姓,夫人平叛去了。”

  蒋慕渊猛得拉住了缰绳。

  玉田在京城以东,再过去些就是岭北了。

  “谁领军?父亲应了她去的?”蒋慕渊问。

  听风忙交代了一遍。

  朝廷留在北方的战力在近些时日一样是捉襟见肘,蒋仕煜调兵遣将着实费了一番心力。

  也是真的人手不足,顾家那里,葛氏主动请缨,国公爷便点了头,朱氏、顾云思、顾云锦并顾家擅骑术、能提枪的嬷嬷、家丁们去了玉田。

  他们这些北境出身的,才知如何在风雪之中御马前行。

  “前天走的,夫人给您写了信,知道您马上回京了就没有送出去,搁在奴才这儿了。”听风指了指胸口。

  蒋慕渊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淡淡笑了笑。

  他知道顾云锦在守护京师时没少出力,敢打敢杀,而大部分教众跟来势汹汹的西凉军比,完全是乌合之众,但人嘛,难免会有担心。

  他出征在外,家里人没少品尝这牵挂滋味,没想到有一天,会是他自己反过头来担忧出征的妻子。

  很新鲜,也有点儿复杂。

  不过他是相信顾云锦,也相信顾家的嫂嫂们,父亲亦是相信,否则也不会应允他们去玉田了。

  蒋慕渊径直去了六部衙门,等下了马,问听风要了信,一面看,一面往里走。

  顾云锦似是走得匆忙,这封信很短,却依旧字字温暖,睹信思人,便是如此。

  他收好信,进了屋子,与众位大人们见礼。

  傅太师起身道:“小公爷一路辛苦了。”

  “岭北雪情如何?”蒋慕渊问。

  “不容乐观,”傅太师摇着头,道,“天冷雪大,储粮也不足,离开春还远,可能要冻死、饿死不少百姓了,偏大雪封路,朝廷想赈灾都有些使不上劲儿。”

  蒋慕渊想起了这一桩,前世岭北的雪下到了顺德二十四年的二月,之后迅速化雪,河流暴涨,朝廷用了大量的银子、储粮去赈灾,效果有了,但损失依旧大,国库也伤了次元气,以至于乔靖借此发难,蜀地战争开始。

  今生,蜀地已经平定了,但岭北状况不能处置妥当,等待他们的还是起义与乱象。

  蒋慕渊问:“京城能用的银子、粮食够吗?”

  傅太师神色凝重:“两仓粮食当时都运入了京城,撑到了现在,但四处平叛、招安都要银子与粮食,大的开支撑不了多久了。

  岭北那儿等不起,全靠京城支出,难!

  可南北传书一来一回,圣上迟迟不回来,我们都不知道国库以后如何调运。

  还是真等着我们这群老骨头下江南?”

  冯太傅咳嗽着道:“反正老夫是不行了,在京里待着都不知道还能活多久,往江南去,怕是死在半道上。”

  曹太保一面示意冯太傅歇口气,一面道:“别为难小公爷,圣上坚持不回,太皇太后催了几次也没有结果,小公爷也没有法子。”

  “罢了,”冯太傅道,“小公爷先去拜见太皇太后吧,赈灾的事儿,我们再想想法子。”

  蒋慕渊往慈心宫去。

  太皇太后久不见他,紧紧握着他的手,哽咽了好一阵。

  蒋慕渊取了一颗糖果喂到太皇太后嘴边:“江南的糖,您尝尝。”

  “哀家现在听到江南就头痛,”太皇太后撇了撇嘴,“不过这糖还是可以尝的。”

  嘴里有味了,太皇太后的情绪平缓了些,她听见外头传来孙恪的声音,便交代向嬷嬷道:“你们都出去吧,让恪儿也先等等,哀家与阿渊单独说会儿话。”

  向嬷嬷带人鱼贯而出。

  太皇太后坐直了身子,严肃地问:“祈儿坚持不肯回京,他到底在忌惮什么?”

  当初弃京南下的不是孙祈,她也没有偏向孙淼他们的意思,反而积极在替孙祈准备登基大典,按说孙祈不该如此反应。

  “是不是先帝和睿儿的死,他其实参与其中?”太皇太后问得非常直白,“他有弑父夺位的嫌疑,他怕哀家知道了,扶其他人上位?”

  蒋慕渊的呼吸一滞,太皇太后实在敏锐,他不觉得可怕,只是伤心,替外祖母伤心。

  “没有实证,”对太皇太后这样的人,隐瞒不止无用,还伤人,蒋慕渊说了实话,“我也往这上头想了,圣上可能早知寝宫状况,但一直观望,火烧起来了再想救,就迟了。不过证据不足,我能确定的是,先帝迁都的手谕是造假的。”

  太皇太后闭着眼深吸了一口气,而后又睁开,看着蒋慕渊,沉声问:“阿渊,你觉得祈儿会是个好皇帝吗?他担得起江山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85页  当前第6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69/68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威武不能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