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威武不能娶_分节阅读_第240节
小说作者:玖拾陆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2.04 MB   上传时间:2020-02-23 20:15:42

  联姻金家的好处,现在反正是没有看出来,但与徐砚闹翻的坏处,已经快到眼前了。

  徐砚是侍郎,过几年升任尚书,占的虽不是王甫安的位子,但徐砚能管他的升迁。

  迫在眉睫的,是此番在两湖辛劳了一整年的小官员,他们肯定会走在王甫安前面,这些人,是实打实地占了王甫安的位子。

  一想到仕途上的那些事情,王甫安连连喝着闷酒,看到坐在对面的儿子,又忍不住皱眉。

  以前,功课出众的儿子是他在同僚里炫耀的资本,这一年……

  “你如今这样,来年下场能考中吗?”王甫安冷声问道。

  王琅还未开口,就被王玟阴阳怪气地赶在了前头:“金大姑娘不要惹是生非的话,哥哥就能考中。”

  一颗火星子下了热油锅,金安雅放下筷子,目光冰冷、一眨不眨看着王琅。

  王琅暗暗叹了一口气,想平息场面,偏王玟那个炮仗筒不肯。

  晚饭不欢而散,连月饼都还来不及动,王夫人抹了把眼泪,让人都撤了桌。

  同样盯着徐砚回京的还有杨家。

  徐砚往后是升是降,杨家老太太依旧坚持从前的看法,既然与亲女儿都划清界限了,老太太不许家里人与徐侍郎府牵扯上。

  贺氏最是支持老太太,倒不是她们婆媳意见相符,而是她与杨氏姑嫂交恶,从心里恨不得徐砚倒霉,更严厉禁止杨昔豫去给徐家贺中秋。

  阮馨气得牙痒痒的,反正她横竖看不出来徐砚会成为圣上撒气的口子,工部尚书、左侍郎两位大人年纪都大了,徐砚高升指日可待。

  杨昔豫在徐家念了这么多年的书,徐砚以后不拉扯他,拉扯谁?

  杨家现在上上下下,有几个能比得上姑爷徐砚?靠着老黄历吃老脸,还能吃几年?

  席面上,阮馨不好说道,回到屋里就不停让杨昔豫与徐家往来。

  画梅说的话不假,当娘的拗不过儿子,小王爷孙恪得偿所愿、娶门不当户不对的知府之女就是最好的例子,那给阮馨好好地上了一课。

  杨昔豫对母亲与妻子的意见相悖常常不耐烦,但阮馨今日讲的这一桩,他还是有些认同的。

  他对徐家姑父、姑母并非毫无感情,数年间,徐砚对他的功课也很上心,若徐家眼瞅着要倒也就罢了,但徐砚瞧着是稳的,再不往来,于情于私心,都不是好事。

  他借着几分酒劲,含糊应下了。

  此刻的徐侍郎府,上上下下,自然盼着徐砚返京的。

  闵老太太洋洋得意,为徐砚的前程而自傲,又因为想念而哀泣,一顿饭的工夫,又是哭,又是笑,徐老太爷懒得理她,由着她一人撒酒疯去。

  魏氏虽也叫闵老太太闹得头痛,但多少能体会那种心情,正如她自己,徐令意出阁后的第一个中秋,一面为她嫁得顺心如意而高兴,一面又因她不在身边而失落。

  这就是为人父母心吧……

  哪怕徐驰不挂在嘴边,魏氏也明白,丈夫与她是一样的心境。

  即便是撒酒疯,徐家的团圆饭也算是和气平顺的。

  而西林胡同里,顾家其乐融融。

  吴氏的肚子还没有发作,稳婆倒是早早就看好了。

  人还是乌太医那边推荐的,说是这稳婆本事不错,接生过好些官家子,为人也牢靠。

  照稳婆的看法,吴氏最多再三五天,就该进产房了。

  顾云锦搂着吴氏的胳膊,笑道:“这孩子一看就是个沉得住气的,我们各个都等长了脖子,他还不动如山。”

  “沉稳不淘气,多好!”单氏大笑道,“哪儿跟云熙似的,打小就是个猴儿!生个姑娘,小猴儿!”

  巧姐儿嘟着嘴,她不管猴儿是好话还是坏话,她都不要当猴儿。

  她抱着布老虎一个劲儿地摇,嘴里念着“虎”、“虎”。

  单氏被她逗得不行,赶忙改口:“姐儿是虎,厉害极了。”

  巧姐儿这才高兴了。

  丰哥儿咬着月饼,道:“跑起来摔一跤的老虎。”

  巧姐儿皮实,前儿摔了也不痛不痒,就膝盖破了点皮。

  顾家将门,那点儿伤根本不搁在眼里,巧姐儿更是滋溜爬起来。

  她不怕痛,她怕被人看到笑话她,因而婆子丫鬟们确定她无事后,就全当没看到。

  偏丰哥儿年幼,不懂妹妹的心思,讲了一次,羞得巧姐儿脸通红。

  好在,这回声音小,巧姐儿没有听见。

  吃过了饭,顾云宴带着丰哥儿去院子里赏月。

  顾云锦回房梳洗,坐在窗边,对着月光拆顾云妙的信。

  北地送了中秋礼来,信件也捎在其中,这次路上耽搁了几日,直到今天晚饭前才送达的。

  她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顾云妙了,却靠着这半年多的书信,亲切得仿佛回到了幼年。

  相较于去年的中秋,今年真是热闹多了。

  但是,这也是她在顾家的最后一个中秋了。

第393章 学得不错

  慈心宫中,也仅仅只是摆了两桌而已。

  皇太后年轻时就不喜欢宫中的各种宴席,那哪里是吃团圆饭,根本就是削尖了脑袋的争奇斗艳,看那些姿态,还不如闭着眼睛歇一觉。

  等年岁增长、身份变化之后,越发不喜那些,席面上的各色甜味才是唯一的慰藉。

  如今,正大光明祭出了节俭大旗,皇太后神清气爽,可算是能把那些搅人心的事情都免了。

  再者,宫里前几日才因着孙栩的百日酒聚过一次,皇太后只唤了谢皇后与乐成公主、永王府与宁国公府,再无其他人了。

  至于圣上,他除了来给皇太后敬酒,也不敢去旁的地方。

  去年中秋,蒋慕渊不在京中,皇太后此刻说来颇为感慨。

  “香火兴盛,可是,能与哀家一道坐下来品月饼、看月亮的,还是少数。”皇太后叹道。

  谢皇后听见了,笑着想说些什么,还未开口,就见乐成公主冷冷看着她。

  笑容僵在脸上,谢皇后终究没有说。

  乐成公主不希望皇后开口。

  她知道皇后会说什么,无外乎“孩子们都是愿意与母后亲近的”、“缺了与母后赏月的机会”一类的话;

  她同时也知道,皇太后听了这些会是什么反应,反正绝对不会高兴。

  皇太后难道是缺了赏月的伴儿?

  那些带着敬畏的陪伴,在家家户户的团圆之夜,越发显得虚伪与表面。

  只让谢皇后和乐成公主入席,皇太后并非是通过“家宴”来强调中宫嫡出与其他嫔妃子女的区别,主要是,不想那么累而已。

  寿安机灵,笑盈盈地道:“等到来年此时,让顾家姐姐陪您看月亮。”

  皇太后笑了起来:“听起来像是你要躲懒了一样。”

  “寿安怎能躲懒?”长公主一把搂住寿安,道,“再怎么样,也要再陪我过三四个中秋。”

  几句话,让皇太后笑容不断。

  乐成公主松了一口气,若刚刚真让谢皇后开口了,这会儿怕是圆场都不好打了,可更多的,是沉沉的叹息。

  同样是儿媳,可皇后与亲王妃是不一样的。

  她的母后何时才能领悟,一味的退让与大度,只会适得其反。

  谢皇后要学的不是永王妃,还是皇太后本人。

  再说了,永王妃有仰仗,永王爷向着她,孙恪又是皇太后的心尖尖。

  能真正让皇太后不觉得疲惫、只有无穷欢喜的,只有孙恪。

  孙恪今儿又下厨去了,捣鼓了一个多时辰,端着盘子出来时,浑身上下,狼狈极了。

  脸上、袖口还沾了些黄豆粉、白面粉,内侍跟在后头请他略收拾收拾,孙恪根本不听,只大步流星往内殿走。

  永王爷一抬眼看见了,半边牙都痛了:“知道的是你敬孝心,不知道的还当你偷面粉掉进粉缸里去了。”

  圣上哼道:“成何体统!”

  孙恪嬉皮笑脸的,把盘子递到皇太后跟前:“皇祖母尝尝孙儿做的豆酥糖,前回您夸赵家那明州厨子的手艺好,孙儿特特登门求学,不知是否学到了七八分?”

  皇太后晶亮着眼睛看了看豆酥糖,转过头去面对两个儿子时,只剩下严肃:“活了半辈子的人了,从没有见过你们两兄弟给哀家亲手做吃食,恪儿肯用心,你们还嫌弃这个那个,真真是站直了说话不腰疼!”

  训了儿子,再看孙子,皇太后是怎么看怎么顺心:“还是恪儿最孝顺,让哀家尝尝味道。”

  此番孙恪是下了功夫的,亲手压制切割,虽然模样不方正,但胜在用料好,豆香味扑鼻而来。

  皇太后品了一小块,连连称赞:“香!”

  夸完了,她又拿着帕子给孙恪掸去身上的粉末:“哀家喜欢吃什么,恪儿都记得清清楚楚的,不像有几个,光记着哀家不能吃什么了。”

  永王爷无奈极了,皇太后喜欢吃的和不能吃的,分明没有区别。

  亏的是太医们一次又一次往厉害里说,才让皇太后收敛着每日只尝一两块,若让她放开来吃糖,怕是一天一小袋都扛不住。

  不过,有人唱红脸,总要有人唱白脸。

  孙儿唱红脸,儿子唱白脸,比反过来像话些。

  皇太后催着孙恪去净面,又唤其他人来尝豆酥糖。

  蒋慕渊也拿了一块,见寿安欢喜得眼睛都弯了,不免也笑了。

  看来孙恪学得不错。

  他指点孙恪去向赵家厨子学手艺,这劲儿没白费。

  等宫中散席,一家人回了宁国公府。

  安阳长公主下了马车,正牵着寿安郡主的手说话,转头见听风嘀嘀咕咕与蒋慕渊说话,她问道:“怎么还要出府去?”

  蒋慕渊笑着答道:“明儿流水宴,衙门里这会儿都不敢放松,还在安排布防。”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85页  当前第2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0/68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威武不能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