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进击的村花[六零]_分节阅读_第15节
小说作者:恋竹小妖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39 KB   上传时间:2019-06-20 16:22:55

  如今出来找野菜的人家很多,她们三个找了大半天才一篮子底。冯喜娣看看天色,叹口气说道:“这老天爷也不知道咋回事就是不下雨,眼看着快到秋收了,庄稼正是缺水的时候,再不下雨今年可咋过?你看看就连这野菜也是越来越少了。俺听说别的公社都有饿死的人了。”

  洪沟公社还好,靠着整个小红沟,只要辛苦些多挑点水,那庄稼还能长得出来。有的公社不靠水,没有水地里的庄稼长不出来,又要交公粮,可不就给活活饿死了。

  “可不是咋地,俺跟你们说,俺被卖那会儿,跟俺们一起的好多丫头都是让爹娘卖的,就为了能换口吃的。听他们说,他们那里连树皮都吃光了,还有的吃啥观音土。”四丫偷偷看看四周,见没人注意她们,才悄声说道。四丫想起被卖的事情还是有些怕的,就是因为这样,她才更珍惜现在的生活。

  想想这样的日子还有一年多,柳贝贝的心情也不好受,她记得上辈子她也是饿过肚子的,那时候柳家也快断粮了,全家都只吃一顿饭,就是希望能多支撑一段时间。不过,这辈子不同了,她摸摸锁骨,有了贝壳里的水,就是三年不下雨她也是能支撑的住的。更何况她记得再过不久就会有一场大雨,那场大雨差点毁了地里所以的庄稼,让等秋收粮的人家更是雪上加霜。

  柳贝贝还是那个自私的柳贝贝,她不可能因为同情那些人家没有粮食吃,跑去告诉别人要下暴雨。她能做的只是尽量别让自己一家人饿肚子。想罢,柳贝贝更加卖力的挖起野菜根。

  太阳正中,阳光考的人火辣辣的,柳贝贝三人拖着沉重的步伐回了家。柳贝贝先去自己屋里喝了点水,缓缓劲儿,才提着篮子往后院走去。

  柳老头这座院子建的好,那时候还没有限制宅基地,连带着前后院有将近两亩。其中后院有一亩多的空地被柳老太归置整理种了好几种菜,老太太甚至还种了两分地的花生和四分地的玉米。柳老头没事的时候就爱喝口小酒,吃个花生米,老太太那二分的花生就是特意给柳老头中的。

  如今他们倒是庆幸当初置办的宅基地够大,如今在想自家弄点地种庄稼那是难了。如今土地都是国家的,每家每人最多只能有二分的自留地,最多不得超过一亩。柳家这一亩半地因为是算在宅基地里面的,她家自留地每人还能有二分。也许在平时,这二分地不算什么,如今闹灾慌,能多收二分地就能多吃几天饭,多活几天。

  柳贝贝的这篮子野菜并没有占用好的地块,她都是挨着墙根种下的,或者是种在田垄上。

  种完菜,柳贝贝洗洗手就去了厨房帮她娘做饭。如今的柳贝贝真的是改变很多,从以前的只知道坐着等吃饭,到现在主动帮忙学习做饭。柳贝贝第一次主动帮忙做饭的时候,可把柳老太心疼坏了。

  吃完饭,柳老太叫住柳贝贝,“贝儿啊,过几天你这就要去读书了,娘寻思着,趁着这几天有空带着你去集市上看看,顺便再去镇上扯上几块布做身新衣裳。”

  柳贝贝听了柳老太的话,愣住了,是了,如今才六零年,还不是后世那个不准做买卖的时候。这个时期,集市还在,大多数人都喜欢去集市上买些自己需要的东西。相对于镇上的商店,集市上的东西要便宜的多。

  如果是以前的柳贝贝,听见她娘要给她做新衣裳肯定高兴的蹦起来。如今,她只是摇摇头,“娘,还是算了,咱家刚花了票给三个哥哥家做被子,手里恐怕也没多少票了,倒不如留着。要是您手里的布票多,不如给您和俺爹扯块布,您跟俺爹也好久没做衣裳了,也该做身新衣裳。”

  柳老太听着柳贝贝的话,心里直高兴,她笑着说道:“娘跟你爹都半截身子进土的人了,花那钱干啥,这钱就该留着给我闺女花。咱去读书穿的新鲜光亮的,省的有那眼皮子浅的人笑话。”

  “她们笑就笑呗,俺是去读书的,又不是去选美。俺只要读好书,考个好初中,到时候看谁敢笑话。”原本的柳贝贝没有打算读初中,因此也没有考试,她想继续上学,只能再读一年小学,明年接着考初中。

  好在重生回来这段时间,柳贝贝把小学的课本从头到尾又看了好几遍,她有信心明年考个好初中。最好是能考到县城去,她可没忘记他们家跟徐家有了间隙,镇上就那一家初中,她要是在镇上读书还不得被穿小鞋啊。

  县城就好多了,不说教学质量肯定比镇上好,就是徐家在势大,手也伸不到县城初中。

  柳贝贝死活不让她娘给她做新衣裳,只是跟着她娘去集市上转了一圈。重生前后她又好多年没逛过集市了,觉得新鲜。

  九月初一,柳贝贝起了个大早跟二哥家的国富,四嫂家的小石头大名国庆和四丫,一起走路去洪沟公社小学上学。本来四丫是不想去读书的,还是柳有粮说那是柳家的规矩,四丫既然是他们的闺女也应该享受这个待遇。

  洪沟公社离着柳家沟不算近,走路的话要一个小时。不只是柳家沟,整个洪沟公社适龄的儿童都在这里读书。当然洪沟公社的教学质量并不出众,只能算是一般,就是在公社小学都排不上前三,更别提镇上的小学了。

  如今还在闹灾荒,来学校读书的孩子更少了,柳家一下子来了四个,就比较引人注意。就连校长都说柳家思想觉悟高,知道让孩子读书上进。柳家四人中除了柳贝贝,其他三人年纪差不多,柳国富和四丫被分在了三年级,国庆小一岁在二年级,只柳贝贝自己读五年级。

  这个时候读书,中午是不回家的,学校倒是可以管饭,但需要自己带粮食饭票,很贵。大部分学生都是冷的时候才在食堂吃饭,平时都自己带干粮,就着学校提供的热水解决。热水是无限供应的,也不需要钱票。

第33章 冒雨秋收

  虽然柳家分了家, 可大家带的干粮并没有多大区别, 都是野菜窝窝头,不同的是柳贝贝的窝头用的野菜是她自家摘得,吃着香甜, 不会让人觉得难以下咽。柳贝贝和四丫都很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 吃完饭两人就去了教室看书,柳家那两个男孩子倒是想出去玩,柳国庆看他姐姐读的认真, 也不好意思出去, 只得跟着看书, 看不一会儿他自己睡了过去。剩下柳国富自己,他也不想出去找别人玩,干脆学柳国庆趴在桌子上睡觉去了。

  柳贝贝看着睡着的两个小侄子一阵好笑,她想她那时候大概也是跟他们一样的吧,无忧无虑。现在虽然身体还是小孩子, 可她自己知道她再也不可能有这样天真的时刻了。柳贝贝怕两个小侄子着凉, 就把身上的褂子脱下来给柳国富披上,四丫有样学样也给国庆披上个褂子。

  “赶明儿咱多带一个褂子过来,这天儿虽说还热,也不能啥也不盖就睡, 万一着凉就不好了。”柳贝贝轻声对四丫说道。大中午的,她俩不睡觉不穿褂子也不觉得冷。

  四丫点头, 一个褂子并没有多大分量, 她还是能拿得动的。

  两人说完, 又接着看书,等到上课的时候,各自回自己的教室上课,然后放学回家。周而复始,转眼到了十月。

  哗啦啦,倾盆大雨把柳贝贝从睡梦中惊醒。她猛地做起来穿上衣服走到窗户边上看着外面的大雨,雨势很足,像是把之前一年多的雨都下下来。不一会儿柳家的小院就积满水。

  柳贝贝看着瓢泼大雨,无奈的叹息一声,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之前柳贝贝曾经试着暗示她二哥说最好组织人多挖点河沟,就怕大旱之后会有大涝,她二哥还笑话她说她人不大瞎操心。说这么热的天让大家伙去挖河沟不是找骂,随后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如今大雨来袭,瞧这劲头还得下个两三天,也不知道地里的庄稼能剩下多少。

  柳贝贝望着雨水出神,村里的其他人家同样看着雨水叹气。正是收获的时节,忽然下起大雨,想也知道今年粮食又泡汤了,有那家里已经断粮的,看着大雨一家人抱头放声大哭。

  村支书看着大雨心情同样不好,他们村算是秋收的早,也才干了两天,收的玉米棒子连一半都不到。从去年开始他们这就闹旱灾,今年更是严重,这还是今年的第一场雨,没想到还是在这个节骨眼上。

  因为干旱,今年麦收他们交的公粮不够,还欠下不少。前几天公社干部开会,说上面下来新通知,欠的公粮这次可以用玉米补上,两倍的比例。就收的这点子玉米棒子也不知道够不够还的。

  想到这,村支书拿起他家唯一的一把雨伞,穿上雨鞋朝着村里会计家走去。

  村会计家距离支书家并不远,姓王,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外姓人。王会计早年读过私塾,以前也在镇上当过掌柜的,打得一手好算盘。后来日子过不下去,就来了柳家沟,一住就是十年。

  这种天气,王会计没想到村支书回来,他赶紧开门把支书请进来。问道:“这大雨天的,您这是有啥急事?”

  “能有啥事,这老天爷真是不想给咱活路了咋地,你说想它下雨吧,它就是不下,这不需要它下雨了,它偏偏给整个大暴雨。俺瞅着这雨还有的下,可这地里的庄稼不能等啊。你说说这事闹的。”村支书看到王会计也不来那虚的,张嘴就抱怨道。

  王会计也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您没来前我这不正在算呢,我估计咱这两天掰的棒子顶天也就有个两万斤,交公粮都不够。可这公粮也是有要求的,再晒干了挑一挑捡一捡,根本不够。可这上头又下了死命令,欠了国家的,咱还不能不交。你说这可咋整?”

  他们村有一百多户人家,地倒是不少不管好坏大小,加起来能有一千多亩。往常每亩地产玉米也就是五百斤左右,从去年起,粮食减产,好的地块玉米能收到三百斤,差的也就是一百斤。小麦的产量更少,差不多是玉米的一半。

  可他们去公社报亩产,都是往高了报,一千斤两千斤那是少的,五六千斤、甚至亩产万斤都有。就是去年闹灾,也没能阻止他们,至少也报了两千斤。今年柳家沟还好些,村支书没敢报太高,只给了个两千五百斤,就这数目差点就垫底被点名批评了。

  亩产两千五,那该交的公粮是多少?每亩地两百五十斤,比他们的亩产还多,村里哪有那么多粮食交,只能先交了一多半,剩下的说是来年交清。谁曾想这次闹灾是全国性的,不只是他们缺粮食,城里人更缺,为了支援建设,为了糊口,没有小麦只能拿玉米顶上。不然他们吃什么?饿着肚子怎么建设?

  “咋才这点?”村支书来找王会计本来就是想问问收了多少玉米棒子,这个数让他心里发慌。

  “可不是咋地。咱现在收了有将近两百亩地了,两百亩才两万斤,一亩地合多少?两百斤不到三百,就这点东西分给乡亲吃都不够,别说交公粮了。都交了村民吃啥,不交,那能行,那可是给国家的?”王会计抓了抓头发,他家也在为粮食发愁。

  王会计两口子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一家在镇上,又得了两个孙子一个孙女,五个人靠着两口子的工资生活。以前还好不愁吃喝,这闹灾慌,农村还能弄得野菜凑合,他们想吃都捞不着,有时候还要靠老两口接济。

  王会计要是接济的多了,老二一家又得不满,觉得当爹娘的偏心。思来想去,王会计只能让大儿子一家出钱,他给粮食,算是大儿子一家买的。至于这钱以后怎么分那就另说。

  就这样接济了半年多,家里的粮食见底,就等着秋收分粮呢,谁知道老天不开眼,下起了大雨。

  “要不这样吧,先看看情况,要是明天雨停了咱就等几天,要是明天这雨继续下,咱只能冒着大雨掰棒子了。不然不说东西烂地里瞎了可惜,大家吃的都没有,搞不好会死人的。”村支书想了想说道。

  要说村支书柳大富,私心有,可真让他不顾村民的死活他也做不来。都是乡里乡亲,连着关系的。要是他真敢这样做,大伙能连着他祖宗十八代一起扔出柳家沟。

  “也只能先这样了,要不咱先去几位村干部家通通气,然后再用大喇叭通知一下?”王会计询问道。

  这可是大事,几人商量商量也是应该的。

  商量好后,村支书就去了大队部,他坐在椅子上想了片刻,叹了口气,这才开通大喇叭。

  “全体村民注意啦,下边咱说个事。啥事呢,这个眼下正是秋收咱也知道,这个大雨它来的不是时候,这老天下雨咱也没法,是不。咱村里的干部商量了商量,天下雨咱没法,这地里的庄稼可不能等,咱就等着秋收分粮填肚子呢,是不?

  这大雨还不知道啥时候停,就是停了,这地里一天两天也下不去脚。一天两天咱能等,要是它明天不停,下上个一两天,咱等不起。咱村里不少人家都断粮了,是不,就等着这次秋收。咱公社前几天也下来通知,这个你们也都知道,玉米棒子下来,咱还得还了欠公社的粮食。刚才俺们几个算了算,咱这两天掰的棒子都不够还的。也就是说啥呢,也就是说如果地里的棒子不能掰回来,等交了公粮咱一粒棒子粒都没有。

  所以呢,俺几个商量了商量,家里五十岁以下十二岁以上的,有一个算一个,没病没灾腿脚利索的,都披上塑料布,裹严实了,咱去掰棒子。棒子秸咱先不管了,先把棒子掰回来。剩下的五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老人也别闲着,咱大队仓库掰回来的棒子还没剥嘞,你们就在大队剥棒子。这天,掰下来的棒子也不能捂是不。

  听到通知的,听到通知的都到大队部集合,都到大队部结合啊。咱这次行动也不叫大家白受罪,全部都是双倍高工分。也不论男女工,谁掰得多谁的工分就高。咱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再说一遍……”

  虽说下着大雨,可大喇叭的声音还是传了出去,不只是柳家沟的人,附近紧挨着的马家沟、东洪沟,甚至是稍远一些的西洪沟小红沟都隐约听见点动静。

  这几个沟都是一个公社的,粮食产量情况差不多,马家沟跟柳家沟一样今年麦收报的产量不算很高,他只报了两千八,东西洪沟报的就多很多,东洪沟报了五千,西洪沟报了八千,他们比柳家沟欠的粮食还多。

  马家沟的村支书跟柳支书打过交道,听见通知赶紧的也召集干部开会研究。毕竟冒着大雨干活也是存在风险的,不说地里泥水多深,只在雨里时间长了人就容易生病,这一点也不能不注意。

  最后还是少数服从多数,毕竟在很多人看来,生病只是有可能,可不去收粮食是真的要饿死了。

  到最后也只有马家沟的人跟着柳家沟两个村子冒雨秋收。

  “娘,您就让俺去吧,咱家您跟俺爹岁数大了,俺去正合适。”柳贝贝听了通知想也没想的就找了块塑料布出来,准备跟着去地里掰玉米。这要是换做以前,她肯定是能躲懒就躲懒的,如今重生了,她并不准备跟以前一样懒散 。因为她发现,以前活得太平凡了一点意义也没有,她想试着换一种活法。

  无奈,柳老太心疼闺女,她家又不缺粮食工分,她并不想闺女去。如果是前两日那样也就算了,如今下雨,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的,她哪里舍得。

  “去啥去,反正不许你去。”柳老太拽着闺女不松手。

  柳贝贝又是无奈又是感动的,“娘,如今盯着咱家的人可不少,咱要是不去,人家不得怀疑咱家藏了粮食啊?俺去正好,谁不知道您疼俺,这个点还舍得让俺下地,可见咱家的粮食不多了。这样能隔绝有心人的目光,再说了,俺身体啥样自己清楚,如今好得很。”

  说着,她偷偷拉了她娘一把,低声说道,“娘,俺想着,这大雨天的,冒雨秋收不少人怕是扛不住,咱家后院不是种了不少姜吗,您一会儿拿点去大队部,熬上一锅姜水。到时候您偷偷参上一点俺给你的水,保准地里的村民喝了不会生病感冒。”

  这也是柳贝贝想了很久才决定的,上辈子也是冒着大雨秋收,不少人都淋的发烧感冒,村子里又缺医少药的,后来有熬不住的。因为这村支书也被村里人埋怨过,那时候柳贝贝也说过支书风凉话的。现在想想,如果不是支书让大家冒雨掰棒子,村里人分不到粮食说不定饿死的更多,毕竟谁也不会想到全国灾情会这么严重。

第34章 冒雨秋收(二)

  柳老太听了柳贝贝的话, 没好气的拍打了她一下, “你个傻货,那东西是能随便往外拿的,你让你娘我拿一缸子水去大队部咋说?”

  柳贝贝挠挠头, 不好意思的说道:“这不是一时脑子糊涂么, 还以为是在自己家呢,没想那么多。要不,娘您再拿点婆婆丁吧, 不是说那玩意儿能治病?”柳贝贝对这些东西并不了解, 只知道村里有人生病都是喝点这个, 还有一个开小黄花的草药,治咳嗽嗓子特别灵。

  反正柳贝贝把能想到的,家里有的草药啥的都让她娘拿着,这并不是她烂好心。而是她二哥也是大队的干部,上辈子因为这事死了人, 后来就成了攻击村支书和大队干部的利器, 她二哥就因为这个被柳絮攻击,指责他不顾村民死活,只为了自己的利益。

  那时候他们家还没有分家,正闹得僵, 柳絮一激动告到了公社,二哥就成了这事的替罪羊, 从大队长的位置上被撸了下来。从此二哥就郁郁寡欢, 二嫂也开始夹枪带棒的指责, 家里乌烟瘴气。

  重生一来,柳贝贝没事的时候就想以前,好好地局势怎么就因为一个柳絮变了呢?慢慢的她明白了,错不全在柳絮,如果她的家人够齐心,无论柳絮怎么说怎么做,都不会出事。

  所以,她想要改变,改变她家人的命运。

  这辈子柳絮的经历跟上辈子不一样了,她不知道柳絮还会不会告到公社,也许没了柳絮还会有别人,不想她二哥出事,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他参与这件事。但是那可能吗?大队干部共同决定的,她二哥能说不去就不去?她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拿点草药弄点汤汤水水给大家喝。

  好在大队部旁边就有人住,借用他家的锅碗就成。

  柳老太听闺女这又是姜又是婆婆丁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大夫出诊呢。她道:“不就是掰个棒子,我怎么瞧着你像是去给人看病的大夫呢。”

  柳贝贝抽抽嘴角,无奈的说道:“你以为俺想啊,您瞧瞧这雨,可是不小。您自己说就算是披着个塑料布在雨水量淋着泡着,他能不生病?俺想着吧,二哥他也是干部,万一因为这出点啥事,有那跟他不对付的把这事推他头上顶包咋整?就算没有,这也是能帮二哥刷好感的事。二哥就不想在进一步?说不定就有人因为这个记着咱家的好呢,到时候不得投二哥一票啊。”

  柳老太想了想才说,“那成,我知道了,等会我收拾好东西就跟着你一起去大队部。回头得跟你二哥好好说说,让他对你好点,看你这当妹妹的,还想着他。”老太太最乐意看到兄弟间和睦了,这娇闺女能想着她二哥也是难得。老太太可不是做了好事不留名的,既然闺女想着老二,怎么也得让老二知道才是。

  母女俩收拾好,就看到柳老头也披着个塑料布出来了,柳老太说道:“你个糟老头子咋也出来了,不回屋躺着去,你那腿不疼了啊?”老头子年轻时候受了伤,尤其是腿上,那时候缺医少药没治好留下了病根,每到阴天下雨的都会疼。

  “你还别说,分家这一个多月原以为会吃不好睡不着,谁知道吃的也好,睡得也香,啥事也没有。就连这个腿都不咋疼了。以前那是没办法,现在俺也不能矫情不是,俺这力气也不输小伙子,指定比他们干得快。”柳老头得意的拍拍腿,怕柳老太不信,还在她跟前蹦跶了两下。

  柳老太一听就知道咋回事,她隐晦的看了闺女一眼,别说,这一个月,不只是老头子,就是她自己也觉得精神舒爽。她以前经常的肚子疼,尤其是劳累之后,总得卧床休息几天。前两天抢收,她觉得没觉得多累,肚子也没有造反。开始她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后来看见闺女做饭,才想起来闺女的宝贝,她就猜到了。

  老头子的情况应该是跟她差不多的,不过她并不准备告诉老头子,就让他一个人纳闷去吧。

  要说最清楚情况的当然就是始作俑者柳贝贝了,上次四丫昏迷,柳贝贝就拿出了绿色珍珠泡水。如今家里只有她们三个,她直接把珍珠放在搪瓷缸子里,每天泡珍珠的那一缸子水,都被柳贝贝掺在煮的粥里。早上一缸子晚上一缸子,如此一个多月,没耽搁过一天。

  长期服用绿珍珠水,她爹娘的身体能不好转,不然怎么对得起小了一大圈的绿珍珠。虽然清楚怎么回事,柳贝贝跟她娘一样并不准备告诉她爹。因此也跟着她娘劝道:“爹,您都多大岁数了,真当自己还是小年轻呢。您这岁数跟着冒雨钻棒子地那不是让村里人笑话二哥四哥么您可别忘了,咱家分家二哥四哥没少遭白眼,都说他俩不孝呢,您这是打算坐实他俩的罪名?”

  柳家分家对村里还是有影响的,特别是看着柳家分家后这个月日子过得滋润,小年轻们跃跃欲试。柳老头子对外并没有说谁的不是,只说家里人多该分家了。可明眼人都知道这事还是柳絮闹出来的,因此村里人对柳絮娘仨没个好脸色,连带着柳有银柳有粮家也跟着遭了几个白眼。

  柳老头子一听这话,沉默了,过了一会儿他才说:“那俺也跟着你娘去大队部剥棒子吧,这雨下的俺心里惶惶的,能早点把棒子剥干净也好,省的给闷出牙子来。”柳老头早年就跟着队伍东跑西跑的,老了也闲不下来,要不是大腿当时伤得厉害,说不定他还舍不得退伍呢。

  两人都知道劝不住柳老头,只得关好门窗让他跟着。

  到了大队部,村里大部分人都来了,这关系到自己下半年的口粮,谁不担心。村支书也不废话,他踱着步子说道:“事儿呢,刚才在大喇叭里俺已经说了。俺也知道下着雨呢,让大家去地里不地道,可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俺不是为了自己,不说咱大队欠公社的粮食,就是不欠,就收上来的这点也不够大家撑到明年发粮。这连着一年半了,一滴雨不下,村里粮食减产,好不容易下场雨又赶到秋收。

  是吧,俺们大队干部商量了下,这雨看样子一时半会停不了,咱们呢等雨稍微小点,大家穿厚点披上塑料布。干活的同时也得保证自己的安全,感觉自己撑不住的,就赶紧回来,别硬撑着。”

  看着村支书一直叨叨个没完,柳老太适时插嘴道:“支书,正好我家今年种了点姜,收成还不错,我给拿来了,还有我家贝贝今年挖的婆婆丁,也让我给带来了,一会儿来两个人去隔壁烧上一锅姜水,给大伙喝点。去去寒气。”支书倒是不傻,好话都让你说尽了,其他人说啥?就像她闺女说的,万一真出了事,别人找了支书,支书也有话说。那怎么办?只能找别的大队干部顶包呗。

  老太太拿来一大包的婆婆丁,这玩意儿她家今年整了不少,都收着备用。还有姜她也拿来不少,她家种的姜味道冲,效果肯定好。

  村支书看着柳老太太展示出来的一大包东西,愣了下,随后说道:“瞧俺这脑子,还是三婶想的周到,俺家也种了点姜,一会儿孩儿她娘跑一趟也给拿来。多烧上两锅水,等会大家伙轮流送棒子回来,正好休整休整喝点姜水去去寒气。”

  其他村干部一看,家里有姜的也表示一会儿送点来。村里的大夫居然还给送了点板蓝根来,这让大伙心里充满了感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页  当前第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进击的村花[六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