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转运六零末_分节阅读_第62节
小说作者:暗墨沉香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434 KB   上传时间:2018-02-03 18:02:43

  等村干部商议完事,决定在村里找有经验的人来搞养殖。当然,这些选出来搞养殖的人还是一样算工分,不过是换了种干活方式罢了。

  原来村里也有专门照顾果园、照顾牛马的人,只是人少。如果村里打算多养鸡鸭羊猪,就得多安排人照管。

  现在上面允许一家养两头猪,年底一头任务猪上交,另一头可以杀了卖钱或留着自己吃。就连鸡鸭也不允许户家多养,只允许养几只。

  谢怀谦却钻了空子。上面不允许个人多养,但是村集体搞养殖绝对没问题。就算上面来查,这是村集体的产业,是村民致富的路子,还能有人给查封不成?

  村干部讨论过后,没打算一步登天,而是打算先养一些尝试。毕竟养家畜得需要粮食,这部分粮食哪里来?还不是村集体出。他们量力而行,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看能养多少。

  鸡鸭倒是好说,也就刚孵化的小鸡小鸭吃点粮食,等它们长大些,可以拌野菜喂食,能省下不少粮食。羊也是如此,可以撒出去吃草,偶尔喂些粗粮就可以。只有猪吃的太多,就算多加猪草喂,一年到头,一头猪也不少吃。

  村干部商议过后,鸡鸭先各养百十只,羊慢慢添加,猪多养个十来只。

  鸡鸭倒是好说,只要有蛋就能孵出来。小羊和猪崽不好买,买的话必定会花不少钱,村里也出不起这笔钱。

  谢怀谦提出:“我可以出钱垫上,帮村里买小羊和猪崽,等年底卖了钱,再把钱还我就行。”

  虽然村干部都不好意思让谢怀谦出钱,可让他们拿家里的钱来给村里办事,家里的老娘们肯定不同意。让她们往外掏大钱,比割她们的肉都难受,没几个人舍得。

  就这样,到底还是谢怀谦给村里弄来些小羊和猪崽。这些都是他从系统商店买的,花钱不算多。谢怀谦把系统升到三级接近四级,现在完全支付得起。

  还有用来孵小鸡小鸭的蛋,都是谢怀谦在系统拿出的。

  系统出品的家畜和家禽,不仅生长速度快些,而且杀了之后肉质鲜嫩,吃起来味道更好。谢怀谦正是趁这次机会,把系统出品的东西弄出来。

  就算以后它们长得快些,大伙还以为是村民养得好,不会想到谢怀谦会在中间动手脚。毕竟这时村民的想象力有限,不可能联想到谢怀谦能搞到品种好的家畜和家禽。

  就算村里人认为他买到的这些品种好,可能以为他运气好,也不会想到是他自己弄来的。

  村干部在村外不远的荒地里,选了一个合适的地点,修建猪圈和羊圈,还有鸡鸭活动的场地。光弄这个,就鼓捣大半个月才修完。当然,村里修的简陋点,毕竟第一年弄,大家心里没底,如果哪里有不合适的地方,可以随时修改。

  谢怀谦把猪崽和小羊弄过来后,村干部就专门派人照顾它们。

  孵小鸡是找有经验的人孵的;羊倌原来就有,不过是今年增加了工作量,没有换人。这样,养鸡鸭和养猪的人都换成村里的妇女。因为女人更细心些,而且这活也轻快点,很多女人都想干。

  有的没被选上还不高兴。不过村长说了,如果今年养殖搞好了,明年会继续增加养殖数量,到时候会选更多的人照顾,人人都有机会。

  谢怀谦做这些事可都是为了村里,周存富也没瞒着,直接在开全体村民大会的时候告诉了大家伙,当面表扬了他。这就导致大家伙对谢怀谦非常热情,谁见了他,都笑眯眯地跟他打招呼,就连村里的孩子都主动凑到跟前和他说话。

  因为多养了这些家禽和家畜之后,需要的野菜多了,村里便安排一些半大孩子每天固定弄些野菜回来。这活比在地里干活轻快些,但是工分一样,孩子们都很高兴,觉得这是沾了谢大哥的光,才都往谢怀谦跟前凑。

第78章

  自从谢怀谦和周娇定亲后,他每到周末必定会接送周娇,从没落下过,特别让人羡慕。

  尤其对一同和周娇上学的白梨花来说,以后很想找个比谢怀谦还体贴的对象,最好能到他俩面前显摆显摆,让他们老是拿她不当回事。

  谢怀谦人缘越来越好,连带周娇的人缘都好了很多。因为她一直在外面上学,除了她家附近的人,离得远点的村民她都不怎么认识。原来遇到不熟悉的人,很少有人主动跟她打招呼。

  可现在却不一样,每次上学回家遇到村里人,他们都会主动跟周娇说几句话,有的甚至会善意地调侃她和谢怀谦几句。

  原来村民对周娇的评价就是俩字“病娇”,长得好看,但不适合娶回家。

  可现在,好多村民认为周娇运气好,不仅小时候被苏云秀抱回去娇养着,长大后还找到这么能干的女婿,简直再幸运不过。

  可以想象,凭谢怀谦的本事,以后肯定特有能耐,周娇跟了他,以后擎着享福了。现在很多村民就是这么想的。

  地里的麦苗越长越好,轻风吹过,一片碧绿的麦浪在风中波动,异常惹眼。

  村民们发现,今年的麦苗长势特别好,三里五村没有能赶上他们村好的。

  有对比就有发现。

  起初,还是有人先发现,自留地里的麦苗不如集体麦苗长得好。集体麦苗不仅长势快,高出一小节,而且看上去更粗壮些,好像比自留地里种的更能抗风抗灾。

  老百姓非常关注庄稼的生长,这一发现,很快就被传得沸沸扬扬。

  有人奇怪地问:“今年的麦种是在哪儿买的,怎么这么好?”

  “在农技站买的呗,年年不都是从那里买吗?”

  “难道农技站来了新品种?”

  管着采购种子的干部愣住了。他买种子时,可没听人家说来了新品种啊?要是新品种,农技站的人应该给说声的,起码得给讲讲种地时注意什么事儿。

  有人特意拿自留地里和集体地里的麦苗做对比,发现自留地的麦苗长势跟往年一样,看不出啥区别;从队上领了麦种,再种出的麦苗却长势很好,麦苗颜色鲜绿,仔细看跟往年的麦苗有区别。

  这么说,应该是今年队上买的麦种好,是不是全县都种了新品种麦种呢?

  有人专门跑到附近村里,去看别村麦苗长势,发现别村不如自己村里好。

  村干部知道这一情况后,特意做了更详细的调查。一经对比,发现确实是他们村捡到宝,竟然买到新品种麦种,会不会是农技站搞错了,卖给他们村的是新品种?

  打那,对种地有经验的老农,经常观察麦苗的长势,做对比分析。他们得出结论:确实今年的麦种不同,可能真是上面研究的新品种,不知怎么被他们捡漏买来了。

  大伙都胡乱猜测,没人知道这是谢怀谦趁夜晚给村里换了好麦种。谢怀谦任由村民猜测,反正没人知道是他做的。既然当初他背着人做好事,就没打算认下这事。

  不过,在麦子没有入仓之前,谁都不敢打包票,今年的麦子一定能大丰收。就目前来说,麦苗看着长势不错,能不能丰收还要看夏收后。

  村长对村里下了禁令,此事暂时不能外传,等麦子收获以后再说。

  等麦苗抽了穗后,一直观察麦苗长势的村民发现,这批麦苗基本没有长野麦子,而自留地里却多多少少有野麦子。

  野麦子长得高,麦穗细长,但是里面瘪瘪的,不长麦粒,根本没啥用处。

  由此可以看出,这批麦种确实是好麦种。连野麦子都没有,还能不是好麦种?

  村民们都期盼着,今夏麦收能大丰收,就是不知道这批麦种能亩产多少斤?

  还有,今年他们村的麦子可能会早成熟十天半个月,因为他们村的麦子抽穗早个十来天。

  离麦子成熟的日子越来越近,村民的心情越是紧张。可是看到鼓鼓的麦穗,闻着清甜的麦香味,大家伙心情非常好,期待又紧张地等待麦收来临。

  天有不测风云。六月天,孩子脸,说变就变。临近麦收季节,有天下午,天气骤然突变。

  先是起了风,给正在地里忙碌的人们带来一丝清凉,还没等人们来得及享受这股凉风,风势渐大,没一会儿就变成狂风大作,黑压压的乌云压下来,天空很快就暗了下来,接着,倾盆大雨一泻而下。

  村民们急急忙忙赶回家里,有的稍微回来晚点,就被淋成“落汤鸡”模样。

  “唉,也不知道麦苗怎么样了,会不会被风吹到?”

  往年在麦收前偶尔遭遇大风,麦苗经常是一倒一大片,不仅减产,还给收割麦子增添很多麻烦。倒地的麦苗必须得扶好才能收割,哪有站立的麦子好收割?

  “希望这批麦子抗风能力强。老天爷真是瞎了眼,怎么这个节骨眼上刮风下雨,就不等咱们收了麦子再下雨,到那时想怎么下就怎么下。”

  “老天爷想下雨就下雨,想刮风就刮风,还能跟咱们商量不成?希望地里的麦子能抗住这一次暴风雨。”

  初夏的雨来得快,停得也快。傍晚时,雨已停歇。夕阳挂在天边,绛红色的晚霞在天边飘动,如似薄纱,如梦如幻,美丽极了。

  村民可没闲工夫欣赏夕阳美景。记挂庄稼的人们都赶紧跑到地头,去查看麦苗有没有倒地。结果大伙查看过后,发现倒地的麦苗不算太多,起码比往年少很多。可能赶上风力很强的地方,才会倒掉一小片。

  这次风雨再次证明,这批麦种真不错。村干部早已商量过,只要今年小麦丰收,就自己留种。

  没过几天,地里的麦苗逐渐成熟,远远望去,呈现一片片金色的麦浪,非常壮观。

  几乎同一时节种的麦苗,有的早熟,有的晚熟。这时,自留地的麦苗才开始泛黄,得过个十来天才能成熟。其他村的麦苗也是如此。

  恰好因为刚下了雨没多久,天气正晴朗,村干部商量过后,准备赶紧收割麦子,早早入仓。

  周家村的村民开始热火朝天忙活夏收,已经没有时间管别人家的麦苗怎么样。

  这次他们运气好,竟然没有再赶上一次下雨天,顺顺利利忙完麦收。

  等周家村的村民忙着收尾时,别的村才开始麦收。他们收的晚,运气就不入周家村,期间赶上一场雨,又是盖,又是抢收,好一通忙活。

  今年周家村的麦子确实丰收了,等小麦晒好入仓前,计算亩产斤数时,全村村民都沸腾了,因为今年小麦亩产约一千两百斤左右。

  可能是外面的各种地理因素和系统大有不同,才造成差距,系统小麦能出产一千五百斤出头。外面和系统差了约莫三百斤。

  可是这跟往年的亩产比起来,今年确实实实是大丰收。

  周家村的土地肥沃,往年不闹灾害时,麦子亩产也就顶多五、六百斤,这还是最好的产量。跟今年相比,差了六、七百斤左右,这能不让村民兴奋吗?

  这代表着,如果上交了公粮,村里还能剩下很多麦子,村民可以分到很多麦子,到时候可以磨成白面,给家人改善伙食。如果分得多,村民再也不用年年到头吃粗粮,有盼头能吃上大白馒头了。

  这么大的喜事,就是想瞒都瞒不住,而且此时村干部也不想再瞒着。

  村干部出去开会或是看报纸,经常听说某某农村改善种植条件,使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农业学大寨”;还有的村子修建水渠或水库,改善种地灌溉条件,也成了表扬的典型。

  说实话,谁都有虚荣心,不过是有强有弱而已。

  老实巴交的村民和村干部也想因此受到上级表扬。以前村干部不让瞎传,是怕到头扑空,平白惹人笑话。所以确定小麦丰收后,他们不在乎好消息会不会被传出去。

  如今他们村粮食增产,养的鸡鸭天天下蛋,每天能拾鸡鸭蛋各百十个,这都是村里致富的好消息。如果传出去,都是露脸的事儿。

  传出去更好,更光荣,他们现在恨不得传的越远越好。

  很快周家村小麦亩产一千二的消息传出很远。惊动了乡镇干部、农技站人员、甚至是县长等县里的干部,他们都到周家村来实地调查,看情况是否属实。

  这些参观人员来到周家村后,一眼就看到村里修建了好看又美观的青石路。

  县长问:“你们村的干部倒是会办实事,还知道自己修路,不错,值得表扬。”

  “县长,这路是去年冬天修的。这还是来我们村的知青谢怀谦想的办法,提议修了这条青石路,下雨天再也不用踩一脚泥,太好了。原来我们天天走这条路,就算下雨天不好走,愣是没想过修路。你说我们傻不傻,还是城里来的知青有想法……”

  周存富可没居功,而是把谢怀谦做过的好事都说出来,就连他出钱帮村里买猪崽的事,都跟倒豆子一样说了一遍。

  县长把谢怀谦这个名字记在心里,准备等会单独见见他。

  大家来到村里暂时存放粮食的屋子,一众人看到堆了满屋的麦子。一袋袋的,装满好几个屋子。农技站人员迫不及待解开布袋一看,发现这些麦子麦粒饱满,光泽度好,一看就是优质小麦。

  村里有多少亩地,产了多少小麦都是有数的,亩产量很好算。不过,以前村里是估算的,算的产量不是很准确。

  这次县里特意弄来一个磅秤,帮着统计小麦全部产量,最后又准确统计了一次亩产量。最后当着大家伙的面证实,确实不是周家村弄虚作假,而是真的达到亩产一千二。

  证实这个消息是真的后,一众人又去参观了村里新办的养殖基地。他们看到成群的鸡鸭,还有十多头半大肥猪养在猪圈里。

  县里的干部直点头,说他们村干得好,值得表扬。

  这时,农技站人员提出一个重要问题:周家村小麦增产,粮种哪儿来的?

  村干部当然实话实说,是从农技站买的。他们想去别处买,也没地方卖啊,不是哪里都有卖粮种卖的。

  农技站人员摸不着头脑,农技站什么时候有如此高产的粮种,没听说这事啊?他们打算回去跟各领导好好打听一下,是不是农技站来了新粮种,却被人错卖给周家村的人。

  农技站人员还提出个事,是连有种地经验的老农都知道的事。小麦是可以自己留种的,既然周家村的粮种好,是不是说这批麦子可以当做粮种,来年增加种植亩数,说不定明年依然会产更多粮食。

  这事提出后,跟来参观的各村村干部等不及了,纷纷跟周存富开口:“老周,咱们村挨着村,你可得给我们村留些麦种,让我们村明年也能高产一回。”

  这个事才是重点。

  县长也意识到粮种的重要性,周家村的这些刚收获的麦子,还不能随便对待,应该好好保存,以作粮种,让更多人种上高产小麦,明年能收获更多小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页  当前第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10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转运六零末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