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专属锦衣卫(重生)_分节阅读_第64节
小说作者:翦花菱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383 KB   上传时间:2017-11-01 14:51:37

宁守阳更是疑惑不已,答道:“皇上放心,至少咱们于此处说话,绝不会被人听去。”

他确实可以确定自家府上没有厂卫的探子,自从决定参与泾阳党人那项大计,他就对此上了心,家宅里里外外的下人都控制极严,几乎每一个下人的祖宗八代都查了个清楚才敢用下去,尤其近身所用的,都是从老家带来的心腹。

要说厂卫的探子仅有过一个,就是前天跑掉的李祥,宁守阳没去操心过李祥的去向,料着不过是听说徐显炀遇险才跑去营救罢了,他确信李祥并没从自己府上侦测到什么有用讯息。

只是在皇帝面前说话还需谨慎,要是出口便担保自家绝无厂卫探子,不是徒惹嫌疑么?

皇帝稍稍松了口气,转头望向汪正隆,汪正隆早就随他站起身,这时道:“宁公,若非事态紧急,皇上也不会出此下策,亲自微服上门与你商议。”

宁守阳急急插口道:“我知道,请汪大人直言吧,究竟出了何事?”

汪正隆也不恼他不敬,安然答道:“前日诚王就藩途中遇刺的事您也知道了,皇上本还十分挂心,也及时遣了三千营人马前去赴援,可今日皇上却惊觉东厂与锦衣卫似有异动,从而怀疑,是诚王勾结厂卫,有意谋反。”

宁守阳吃了一惊,这一次倒不是作假,是实打实地吃惊。反诬诚王谋反这一招他早就想好了,也确实分派了人手去传谣造势,但那都只为了混淆视听,最多也只为了让皇帝有所迷惑,暂缓手脚罢了。

他还从未抱过希望,皇帝真会疑心诚王谋反。

他犹疑道:“这……不能吧?纵使王爷真有此心,可厂公一直忠心可鉴,怎可能对皇上不敬?”

皇帝对亲弟有着戒心很好想象,可对何智恒的信任怎可能这么快就垮塌?只要皇帝还信任何智恒,有何智恒与徐显炀做纽带,他就不该会真去确信诚王谋反。

皇帝蹙眉摇头,显得十分焦躁:“智恒有没有参与其中,朕尚且无法确定。但朕昨日至今细细回想前事,觉得淇瑛谋反的可能极大。他那孩子本就性子执拗,又心机深沉,从前因认定朕偏信智恒,便曾对朕极度不满,不惜多次当面无礼顶撞朕,前些时忽又与智恒他们和解,一口咬定稚恺公你居心叵测,朕还当他只是不懂事乱发脾气,如今想来,他怕是故布迷阵,其实暗中拉拢近臣扩充势力,不然的话……稚恺公你说,他若非有反心,前些时何故要插手辽东事宜?”

宁守阳随着他所说急转脑筋,面上迷茫道:“诚王此举难道不是针对微臣一人?”

皇帝又是摇头:“稚恺公你还不明白?他从前是以针对智恒为名,笼络了反对智恒的朝臣之心,如今恐怕又是以针对稚恺公一人为名,去笼络厂卫!如今他是何下落尚未可知,笼络了哪些朝臣在手也未可知,徐显炀是投靠了他、还是为他所杀亦未可知,朕身边尚有哪些人可以信赖,更是未可知!朕只知道,当此关头必须早做防范,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宁守阳亲自安排了人手去散播诚王谋反的谣言,听到皇帝所言处处都与他的布局相合,似乎合情合理,毫无破绽,他也便越来越倾向于相信,皇帝是真的信了谣言,对诚王起了疑心。

他谨慎问道:“那依皇上看,该当作何防范?”

皇帝握起他的手来:“稚恺公,朕要请你暗中调兵,屯驻于京城之外,以备不测。”

宁守阳一怔:“调兵?”

皇帝颔首:“正是,而且一定要仅仅动用您与汪大人有把握全面操控的京营军队,尽可能别去惊动何智恒一系的文臣武将。咱们先下手为强,先将京城全盘控制住再说!”

宁守阳望了一眼汪正隆,心底的疑虑大为减弱。

一方面,汪正隆虽说是他的对头,却不是阉党。皇帝如果对何智恒的忠诚生了疑虑,请汪正隆与他二人来出面抵御是合道理的。

另一方面,皇帝若非真的对诚王生疑,也对厂卫生疑,而是听信了那两方的言辞,故意来诓骗他的,那也绝不会提出让他主动调兵围困京城的要求。

若说皇帝是有意欲擒故纵,趁此机会引他亮出底牌,也说得过去。可是那样未免冒险过大,就像是两个人就快对面打起架来的时候,自己空着两手,却让对方先握好了兵刃,甚至是放任对方把刀架在了自己颈间,纯纯粹粹把自己落于下风,完全不合道理。

由此可见,皇帝这些话应该都是真的。

再反过来一想,自己本就已经让有权动兵的泾阳党手下做好了随时动手的准备,如今得了圣命,想要动手更是水到渠成。大可以听从皇命来调兵围城,将来随时发现不对劲,随时再动手还不是一样?怎么想也对自己一方有利而无害,反而是眼下托词搪塞,才会显得自己心虚,惹皇帝生疑。

想罢,宁守阳躬身施礼道:“承蒙皇上看重,微臣必定全力以赴,拱卫京师!”

皇帝神色略松,点头道:“值此危难之际,有劳稚恺公了。”

待得辞别了宁守阳,与汪正隆一同乘上马车,皇帝看准车辆远离了宁府,才向汪正隆问:“依汪卿家看来,他信了几成?”

“依臣看来,至少八成。”汪正隆捻着胡须微笑说完,又向皇帝拱了拱手,“非臣恭维,若非亲眼所见,臣可想不到,皇上年纪轻轻,竟有此等谋略。”

堂堂一国之君被夸赞演技高明,皇帝心里也是百味杂陈,唯有苦笑。

正文 70|遥相配合

汪正隆明白皇帝心中所想, 遂正色劝道:“陛下明鉴, 正所谓兵者,诡道也,陛下万金之体,却肯为天下着想,屈尊行此诡道, 是黎民社稷之福。”

皇帝含笑道:“如此说来, 徐显炀那计策, 你也是真心赞同的了?”

他也知道,汪正隆算不上正经“阉党”, 平日里在朝堂上还对厂卫常有微词, 这一回自己将翻盘的希望寄托于锦衣卫之上,还不知如汪正隆这样的重臣会怎么看。

汪正隆微微蹙眉:“不瞒陛下, 臣只是有着疑虑, 放任宁守阳调兵围城一举冒险极大,为免消息泄露, 咱们还不好通知各处城门严加防范。万一有个疏漏,被他们以勤王为名破门而入, 可就是将陛下您置于险境了啊。”

皇帝坦然笑着,摇了摇头:“这倒不劳卿家费心, 只要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叫显炀去布局停当, 朕便有把握兵不血刃,直取敌首。”

汪正隆心知他为人审慎,绝非夸夸其谈之人, 他既如此说便真是有着把握,顿时眉眼松泛下来,也付之一笑:“那便好了,非常时候当行非常之事,陛下放心,倘若徐大人可以立此奇功,微臣对他只有敬佩钦仰的份,绝不会因文臣与厂卫的宿怨对其有何微词。可不是所有文臣均如泾阳党人一般想的。”

皇帝默默喟叹,是啊,不是所有文臣都像泾阳党那样。

那些人说出话来条条框框一大堆,皇帝想做什么,他们都能提得出理由反对,而且还出口即是圣人道理,让人想反驳都不好反驳,实际却是,他们自己的行事原则只取决于怎样做才更便于他们谋取私利,为了那一目的,再如何与圣人之言悖逆的坏事,他们都做得出来。

还好,不是所有文臣都像他们!

抬手撩开车窗内垂下的棉帘,望着车外街景,皇帝只觉得心头一阵轻松:这下暂且骗过了宁守阳,叫他不至于随时狗急跳墙,至少也能为显炀他们多争取来一天的工夫吧……

皇上与厂卫离心,那么程奇他们回不来也不显得有多严重,或许何智恒早有准备,派去了更多人手护卫,导致程奇他们反被伏击。反正宁守阳是无心再去顾这些了,皇帝一走,他便去紧锣密鼓地通知手下调兵遣将。

徐显炀听干爹说了皇帝这番筹划,登时就大松了口气:终于不必随时提心吊胆担忧宁守阳狗急跳墙了。

何智恒劝道:“你已然一天多不眠不休,该去歇一歇了。”

徐显炀重又皱起眉来思索,根本没听见这句劝:“干爹您说,皇上这一招会不会太过行险了?咱们手里虽有泾阳党的名单,可宁守阳插手兵事多年,在三大营中的亲信故交一定不止那几个奸党头目。放任他调兵围城,到时那些人若是生起事端,也够咱们喝一壶的。”

小兵们都不明白谁是谁非,被几个居心叵测的将官一煽动,围城就可能成了攻城,到时虽不至于再像与奸党一派正面开战那么艰险,至少混乱之中损失个万把兵力也是轻而易举,一旦被乱军冲入京城,乱子就要惹得更大。

何智恒也是叹息颔首:“确实如此,可是眼下仅此一途,无可选择。毕竟事出仓促,毫无准备,眼下若是再去差人出城去调取别的兵马,又恐打草惊蛇,以至前功尽弃。”

是啊,事出仓促,毫无准备,一想到这儿,徐显炀就想指着诚王的鼻子大骂一通,他娘的要不是那小子突发奇想跑去送死,怎会把事情猝然推到了如此紧迫的地步?你想死给皇上看,就不能与我们商量好了,再联手演出戏给皇上看么?

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今上不是个好骗的人,真要联手演戏,被今上看出一点端倪,那他们的形势只会比眼下更糟……如此一说,或许应该怪今上被宁守阳蒙蔽?

徐显炀正是疲惫又亢奋的时候,思绪一团烦乱,眼下他做着手头这些布局已经心力交瘁,实在没有余力去想如何避开宁守阳的注意去调兵回援,何况调兵什么的,本也不是他所擅长。连兵部尚书汪大人都没提出什么主张,他能有啥主意?

“蓁蓁那边可有消息?”他问何智恒。

何智恒笑道:“倘若有,我怎会不主动来说呢?你放宽心,那边不会有失的。”

徐显炀其实也深信如此,有他师父那父子三人的武艺,再加上诚王那个诡计多端的脑子,怎么也不至于让杨蓁遇险。

这时在门外守门的手下忽然进来报道:“大人,厂公,李祥来了。”

徐显炀顿时精神一振:“快叫他进来!”

李祥刚一进门,徐显炀便上前拉住他问:“蓁蓁已送回干爹府上去了?”

李祥怔了怔,僵硬地笑道:“显炀你听了可别着急啊,弟妹她……被王爷单独带走了,王爷只叫我传话给你,说他要去西山办一件大事,需要弟妹从旁协助,还说,此举定能帮上你的大忙。”

那几句话诚王都不是对他说的,而是对杨蓁所说,可谓藏头露尾故弄玄虚,究竟是要去干什么,为何需要杨蓁,诚王完全没说明白,是以在李祥听来,怎么听都像是诚王想把杨蓁骗走故意编造的由头。

西山?徐显炀怔了片刻,目中光芒一闪,转过脸去问:“干爹,出德胜门去接人的人都是我派去的,王爷应当还不知道今上拖住宁守阳的这一步棋吧?”

何智恒一扫方才的愁容满面,含笑点头:“是呢,真想不到,皇上与王爷这兄弟两个,就像心意相通一般。”

“就是呢。”徐显炀也露了一点笑意出来。

依李祥想象,徐显炀听了他这话怕是不大发雷霆也要焦躁不堪,哪想的到,他竟然还笑了。这又是咋回事呢?

李祥问:“显炀你也说给我听听,王爷他是想干什么啊?”

徐显炀古怪地往他一眼,简明扼要地回答:“造反!”

李祥目瞪口呆。

徐显炀心头压着的最后一块石头也随着这个消息搬开,越想越觉得有趣:哥哥这头儿刚去对人说怀疑弟弟要造反,弟弟就真的跑去假装要造反,简直比预先排练好的还默契。

最精彩的一点还在于——即使兄弟俩没有互通消息,哥哥也绝不会怀疑弟弟真的要造反,弟弟也相信哥哥不会疑心他真要造反。

当真是绝了!

这一下在那些不明内情的人看来,恐怕真的都要以为是诚王要造反了吧?本来是挺紧张挺严肃的事儿,这么一想却显得很好玩。

对于徐显炀来说,唯一不好玩的一点是:他干什么非要带蓁蓁去呢?

可稍一琢磨他便明白过来:他确实需要带着蓁蓁才好办得成。

可是,也至少可以多带两个人手护卫,何必那般孤男寡女地上路……自然,那一路人少些恐怕还更安全。

这一都想通了,他反而更加别扭起来:他娘的,他办了这么一件让我糟心的事儿,我竟然还挑不出他的错儿来!

京城西北,西山脚下,是京师三大营之一的神机营驻扎地。

诚王带着杨蓁去到西山附近之时,天都已经黑了。

“京师三大营各有所长,五军营兵力最多,但战力一般;三千营则都是骑兵,来去如风,机动最强,可若说战力,也只比五军营高不多少;真要评价战力,谁也比不过人人配以火器的神机营。”

诚王边走边对杨蓁解释,“你想想,不光兵士人手一柄鸟铳,还有大量火炮,那些骑着马挥着刀的兵还没等冲到近前就被轰成一堆肉糜,谁能抵得住那等攻势?”

“所以王爷就选中了调神机营前去勤王?”杨蓁问。

来前在德胜门外那一段短暂商议,诚王只说请她去协助自己调一支兵马过来,以配合皇帝与徐显炀的计划,并未多说细节。

这一路行来三个多时辰,她也没有就此行目的细问过,相信诚王的布局必定有其道理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她想尽可能少与他说话。只是眼下已到了近前,他又说到了这里,总该问个清楚了。

诚王道:“以现今的局势,自然是不打起来最好,你也听见了他们所说徐显炀的谋划,依着他那计策,确实很有希望兵不血刃消弭祸患。可毕竟还是要有备无患,以防万一。咱们手里虽然有了泾阳党的名单,可宁守阳在军中很可能另有爪牙,不调一哨人马过去勤王,未免太过行险。不管怎样,我领了这样一营兵马过去,光是震慑效用,也不容小觑。”

杨蓁道:“我并不是质疑王爷此计欠妥,只是,就咱们两人前来,又没有圣命,光靠一块东厂的牌子,如何可能调得动神机营?”

诚王手中捏着一截马缰一圈圈地轻甩着,慢悠悠道:“神机营的总营官是英国公家的小公爷,我这把随身宝剑就是他送的,可想而知,我与他私交如何。可惜,他那只是个虚职,没有调兵之权,真正掌管神机营的人是担任副将的张越。你可知张越是何许人?”

“何许人?”杨蓁已经讨厌死了他这副故意卖关子显摆自己高明的嘴脸,但当此情势还不得不迎合他。

诚王继续他的洋洋自得:“张越从前是耿德昌手下副将,与耿德昌的私交甚好,与我,私交同样甚好。我去告诉他皇兄有难,需要他领兵勤王,他必会信我。”

说白了,就是神机营的大当家和二当家都与他私交甚好,不得圣命都可以听他一个藩王调遣?杨蓁忽然觉得,要说这厮从来没打过皇位的主意,好像不是很好让人相信。

诚王自顾自哂笑了一声:“何智恒他们想要调兵来来救我,竟然挑中了三千营,他身为东厂提督,竟然都不知道三大营里就数三千营中与宁守阳交厚的武将最多,连副将冯迁都是宁守阳的门生!”

杨蓁淡淡道:“干爹平日忙于司礼监政务,厂卫的事几乎都交给了我家大人,自然不知道这些,可调兵赴援那会儿,我家大人正守着王爷。若非王爷您……”

“好了好了,”诚王只得讪讪地截住她的话头,“是我说错了还不成么?徐大人与何厂臣都是国之股肱,是眼下最忠君的忠臣良将,我是不该挑他们的刺儿。”

这几句还算说得由衷,并不敷衍,杨蓁闭了嘴没再多言。本来还很想接着问他,为什么调兵需要带自己同来,这会儿却不想理他了,就暂且搁下。

因着早孕反应,她近几天来本就比往日容易困乏,这几天又不得好好休息,此刻更是乏得厉害,恨不得趴到马脖子上就睡过去,全靠强打精神支撑着,哪还有心力去与诚王逗闷子?

诚王满心好笑,他们这小两口,徐显炀敢当面指着他骂,杨蓁也敢这么直言数落,他在他们面前简直威严扫地,回想想,杨蓁低眉顺眼给他做丫鬟的日子也没过去多久,形势竟然就逆转成这样儿了。

唉,谁让自己欠了人家一条命呢!

神机营营盘已至眼前,听见他们马蹄声近,便有守营小兵迎上前来喝问来意。

诚王早在离开李祥母亲家那时便已换上了平民装束,徐显炀还想得周到,知道他定会嫌弃李祥家的衣服破旧,就叫杨蓁去时带了一身他的便装给诚王换上。

此时走近,诚王也并未向守营小兵明说身份,只亮出了东厂的牌子,声称是奉厂公之命,有密令要传达副将张越。

厂卫是无权调兵,但传达皇帝密令至军营并不稀奇,小兵不敢怠慢,拿了牌子急急回报,过不多时便回了转来,请他们两人入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页  当前第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7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专属锦衣卫(重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