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八十年代学霸重生日常_分节阅读_第23节
小说作者:核桃有壳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443 KB   上传时间:2017-08-08 12:18:20

  顾毓铮人小腿短走得慢,要是往常大人还能陪着一起慢慢走,现在有人等着,顾勇军直接一把抱起来,大步就迈开了。

  到了办公室,不单是营长,杨教导员和王连长以及连里的张指导员都在。

  耿霜泠没见过这阵仗,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呢,结果一说开,算得上是好事吧。

  说起来,顾勇军的脑子不懂弯弯绕绕,俗称一根筋,说好听点,也叫耿直。

  这样性格的人,想在官途上找存在感是有点难,但也正是因为这专注一心的劲头,他这个小小的排长,手上的技术却是整个驻地数一数二的。上次去新疆出任务,对方的领导就把他记在心上了。

  这次新疆那边又有个任务,需要调一个机械技术高超的兵,对方指名就要顾勇军。

  如果是平时也没什么好说的,一切服从组织安排。但这次偏偏撞上了家属来探亲。

  人家夫妻一共才有二十天的时间,一个任务把人调走十来天,这叫什么事!

  把情况和对方一反应,能不能换个人。

  对方也爽快:“不换。不就是有家属么,一起带来好了。用飞机接。”

  也是这个任务虽然时间久要求高,但是没什么保密度。部队也不是完全不讲人情的地方,难得家人团聚,可不能真把人硬生生又给拆开了。

  顾勇军想拒绝,出个任务还带家属,影响多不好。

  耿霜泠也说:“勇军去了是工作,我跟过去他也是忙任务,还是算了吧。”

  杨教导员道:“小耿同志不用担心。这个任务时间是久了点,任务强度是不高的。主要是配合那边人员的工作,每天只需要占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剩下的都可以让勇军带你们出去自由活动。你们就当公费旅游好了。”

  于是,一家三口被打包上了飞机,等再下地,已经是美丽的南疆。

  顾毓铮那叫一个开心。还记得不,她要买玉啊,这里离和田是近在咫尺啊。

  和田玉在古代的时候又叫“昆仑玉”,是产自新疆和田地区的一种软玉,之后又逐渐扩展至与之同一品类的玉石的名称。

  虽然这种玉石现在包括青海、俄国、大韩等地也都有出产,但在整个华夏,还是普遍认为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和田玉是品质最好的。

  昆仑山上有一条河,古称“白玉河”,现在叫玉龙喀什河。这条河漫漫流淌而下,在塔里木盆地与另一条喀什喀什河汇合,形成和田河。是不是觉得很拗口?

  这两条河就是最著名的出玉河流。其中,又以玉龙喀什河出产的玉石质地更佳。

  至于为什么这两条河会出玉?以前的说法都是昆仑山上的山料玉石因地质作用碎落掉入山谷,又经水流搬运入河中,最后被河水千万年冲刷打磨后,在大自然的雕琢下成为一块块无需后期加工即精美至极的籽料。

  不过后来也有专家认为这种推断在逻辑上存在漏洞,河中的玉石产出可能存在其他的原因。当然,这些都不是顾毓铮现在需要关心的,她只要知道,想买好玉,去和田就是了。

  这次出发之前,顾毓铮借着顾勇军之前送的那块玉为由,引着秦振国谈了一通与玉石相关的信息。

  按表舅公的说法,目前国内还没有人敢大张旗鼓玩玉。国家设在和田当地的收购站将玉收上来后主要是与海外换取必要的物资。私人买卖的话,应该是港澳那边的需求,一些门路广的广东商人会帮他们去和田收购。

  舅婆赵静云被说得勾起了心思。她本是富家小姐出身,虽然后来因为爱好跑去学了军工,但谁也没规定爱了武/装就不能爱红妆了呀。就是秦振国年轻时也是把玩过不少玉石摆件的。

  耿霜泠对玉石饰品的喜爱更不是假的,两个女人一合计,还真就合了顾毓铮的心意。

  他们手上有钱又有渠道,干嘛不买!顾勇军能搞来一块,就能搞来第二块吧。

  这两人虽然没有顾毓铮之前提前扫货的想法,但在收集玉石这一目的上还是达成了初步的一致。

  于是,这次过来的时候,耿霜泠特意准备了不少现金,偷偷藏在衣服内层的夹袋里,想着到时候让顾勇军再去找他那个在新疆认识的战友,再搞上几块。

  所以说,这个时代什么最值钱?讯息啊!

  没有电脑,电视的作用有限,广播业也没有那么发达,老百姓的思维还普遍被制约在一些框框里,这个时候,得到的消息越多,能抓住的机会就越多!

  质疑女主一个不到四岁的小孩子能起什么作用?不用想得太复杂,对于秦振国他们,不需要多少引导,只要将思维引到某个话题上,很容易就能开拓出机遇来。

  让耿霜泠和顾毓铮高兴的是,事情就是这么巧,战友还没去联系呢,自己全家人就都到南疆来了。

  所以说,这人啊,就如顾勇军这样的,没有当官的脑子,就专心搞技术,只要有一样做好了,总有人会赏识,是金子就有发光的时候。

  到了地方,买玉石的事先放一放,顾勇军去报到做任务了,这边的领导也通情达理,派了个小兵带两母女去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

  集市上,摊位不少,可能是饮食习惯和环境的原因,这边的肉类比别处多多了,据带路的小兵介绍,当地老百姓习惯以肉类为主食,但又不可能每家做饭都杀牛宰羊的,所以大多还是出来买肉,这边的肉摊、饭馆就相对会多一点,价格也便宜。这也不是说明老百姓有钱吃得起肉,主要是,这地方的蔬菜比肉还贵啊……当然,这也是因为这边物产足,稍微富饶了那么一点,过去外边的村镇,很多老百姓还是连饭都吃不起的。

  听说有吃肉比吃菜便宜的地方……说实话,还是有点小羡慕的。两母女的味蕾顿时就蠢蠢欲动起来。

  牛羊肉的气味大,两母女老远就闻到了,循着味儿找过去,饱餐一顿。

  吃多了肉有点腻,正好前面一大排卖瓜果的,她们就乐滋滋地扑了过去。

  南疆这边盛产水果,因为当地的气候原因,瓜果类糖分都特别足,吃到嘴里蜜一样。换到后世,当地老百姓光是卖水果都能赚的盆满钵满,可惜现在无论是贮藏技术还是运输条件都不合格,外面的人吃不到,这里的瓜果卖不出去只能烂掉。

  看到这么多以前没机会吃到的水果,这两人的吃货本性被彻底开发,正打算当个散财童子一家家买过去,那位恪尽职守的小兵又出现了。

  虽然耿霜泠的兜里并不缺钱,但小兵不知道啊,出于帮助战友看守钱包的责任感,他给两人介绍了性价比最高的水果……

  什么水果?抱歉,顾毓铮没听懂。

  这边的老乡讲的是方言,对于她来说,和天书没两样。小兵是外地人,会说普通话,但口音很重,只能达到普通交流的程度,对于如何为当地瓜果做翻译,真是难为他了。

  不过嘛,不管这个水果叫什么,顾毓铮表示,只要好吃就行了!

  这个水果也是一种瓜类,长得像小西瓜,切开后是甜甜的瓤,里面的瓜子个头很大。小兵介绍说,这个瓜汁水丰富,很好吃,当地百姓种了很多。最主要的是,它的瓜子价值比瓜瓤更大,所以卖瓜不是目的,收集瓜子才是关键。

  果然,买瓜的时候,摊主指手画脚地表示,要吃瓜?随便给个几分钱就行,但瓜不能带走,得现吃,吃完了,把瓜子吐到旁边的桶里……

  甚至有摊主表示,吃吧,随便吃,不要钱,把瓜子留下就行。

  所以……这是水果版的买椟还珠吧。

  其实也能理解,这时候的水果卖不掉只能烂掉,还不如收集瓜子,这东西不论是保存还是运输,甚至是体积,都比卖瓜有利啊。

  什么?那也不能让人白吃?

  不是老乡们傻,没有人帮忙吃,瓜子怎么收集啊!当收集瓜子不要人工啊!再说,这么好吃的瓜瓤,就算不值钱,能吃就不能浪费啊。

  作者有话要说:  想不想吃?就问你想不想吃?

  我大吃货国子民表示,没有什么是吃货解决不了的。 (= ̄ω ̄=)

  PS:鉴于目前物流开发,当地肉类价格正在与各地接轨中,涨价不少,不过相对来说,还是稍微便宜一些的。

  文中说的瓜是打瓜,糖分比其他瓜低一点,汁水很多。其他地方也有种,不过味道没有新疆的甜。现在市场上的打瓜是经过改良的,籽多瓤少,瓤不好吃。

  小剧场:

  读者:部队里有什么样的任务是时间久、又保密度不高还能带家属的?

  作者:问这么清楚干什么,我说有,就会有。

  顾毓铮:作者大大,求多多的钱买玉,你说有,就会有。(づ ̄ 3 ̄)づ

☆、第33章

  瓜果再好吃,风景再特别, 母女俩都不会忘了计划的事, 不敢跑太远, 就等着顾勇军尽快忙完好出发买玉。

  自从到了南疆, 第一天, 顾勇军忙着熟悉工作, 第二天上午又是抓工作进度,一直到了下午才有了空闲时间,联系上之前的那位姓徐的战友。

  徐建兵在这边当兵也好几年了, 地头混得比较熟,一听是想买玉,就对耿霜泠道:“买玉没你想的那么麻烦,那边有玉石收购站。价格方面也不用担心,我去打声招呼,一定公道。我听说这两年陆陆续续来了好几个人了,都说想买几块存手里,也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有什么玩头。”

  顾毓铮想, 这一点不稀奇,聪明人总是会有的,想趁着机会扫货的可不是只有他们家。

  耿霜泠问道:“那收购站的玉又是从哪里收购来的呢?”

  “都是那边的乡亲们捡的,收购站去收,他们就来换点钱补贴家用。”

  耿霜泠想了想,说:“按理,去收购站是最方便的, 不过我觉得既然玉都是乡亲们捡的,那应该不会全上交吧?说不定会把品质好的自己留下,我可不可以去老乡们那里看看?”

  顾勇军觉得麻烦,不过这个时候老婆在说话,自己又不好当面反对,就拿胳膊轻撞了下耿霜泠。

  耿霜泠没理他,继续对徐建兵说:“我是想尽可能挑几块好的,我听人说,玉有灵性,碰上好的,有缘的,让我家人戴着,能保平安。再说难得来一趟,我也想看看玉是怎么来的。”

  这时候的人出趟远门不容易,蹲在家里资讯又不发达,就特别想要多走走看看,这次能有机会亲自过来,就算是晕车,她还是想多走走。

  顾勇军没忍住,话还是脱口而出:“买个玉怎么还那么多道道,还有灵性,我们是无神论者,不讲这一套。”

  顾毓铮捂脸。爸啊,怎么说你好,当兵当傻了吧。

  在外人面前要给老公留面子,耿霜泠有再多不爽都只能憋着,倒是徐建兵对顾勇军说:“顾兄弟,你这话就不对了。玉有没有灵性,能不能保平安,和无神论有神论没关系,这就是个人喜好。就像有些人喜欢下棋,有些人喜欢吃东西一样,最多是多花点钱就是了。你要是舍不得花这钱,那没什么好说的,要是觉得嫂子喜欢就买,那就别担心,就这么点事,兄弟我不嫌麻烦。”

  转头又对耿霜泠道:“嫂子说的有道理,我估摸着他们手里应该会有存着好货,只不过去产区的路不好走,收购站就方便一些,你要是不嫌弃麻烦,我就带你过去。不过嘛,我也就去过和田市区,产玉的地方我也没去过,真要去的话,我还得再帮你找个能带路和翻译的来。”

  老婆要花钱,顾勇军是不会有意见的,可是听说还要亲自赶路去和田产玉区,他就不放心了。

  反正这两天进度赶得及,剩下的都是耗时间的,之前领导也说了自己不用一直在场,那这样好了,明天早上自己早点去把活交代了,让徐建兵他们等一会,带上他一起出发。

  就这样,来到南疆的第三天上午,徐建兵开车带着顾家三口驶向了和田。

  道路和其他地方一样破烂不堪,耿霜泠的晕车症和料想的一样,又再次犯了。好在最近坐车的次数多了,稍微锻炼了出来,吐了几次后,吐着吐着,竟然也就习惯了。

  等吐光了胃里的东西,再嚼几根顾毓铮递上来的干萝卜条,快到和田市的时候,她除了精神有些萎靡外,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车子没有开进市区,就在路边停下了。

  “我认识的那个朋友就住在附近,车子开不进去,我跑过去找他。这个时间他应该在家。”

  在路边休息了一阵,徐建兵就领着一位维族人过来了。年纪不大,也就二十多岁。

  “现在都没有专门的采玉人啦。”这人叫艾尔克,听说耿霜泠对采玉的过程感兴趣,他坐在车上一边给王海生指路,一边给几人介绍,“老人们说,玉都是从昆仑山上下来的,以前的老爷们会养上一群人,专门给他们从山上、从河里捡玉。后来解放啦,不知为啥就不允许做玉石生意啦,这手艺就荒废了。如今的玉,都是大家伙农闲的时候去捡的,现在正好秋收了,你们要是再晚几天啊,就正好赶上捡玉的时候。”

  采玉人们居住的村落分布在玉龙喀什河的周围,每年的秋天,枯水季到来的时候,也正是田里的活结束的时候。因为环境原因,这边的田地出产很少,他们的生活极度贫穷,每到这个时候,他们就会跑到河床上去捡玉,好歹换点钱。

  车子又开了一段路,停了下来,前面没路了。

  艾尔克走下车,张望一下,对几人招招手:“没错,下来吧,他们住的地方,车子不好开,接下来的路只能靠人自己走。”

  顾勇军看看老婆,又看看闺女,越发觉得这真是个坏主意。这样的路,一个刚晕过车,一个还是孩子,怎么走?

  好声商量:“你们在车上等怎么样?”

  耿霜泠当然不想被留下,她转头看看女儿,顾毓铮连忙把小脑袋摇得拨浪鼓一样。

  开玩笑,都到这了,才不要放弃。

  艾尔克说:“没关系,第一个村子离得不算远,两个小时就到了,到时候觉得撑不住了,就让她们在那儿休息好了。”

  也只能这么办了。顾勇军不放心地扶着老婆,又让徐建兵帮忙看着闺女,这才继续前行。

  新疆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在这个大多数老百姓还是靠天吃饭的时代,所造成的生活条件的差距是根本性的。

  那边瓜果飘香,这边,却是贫瘠一片。北面是大沙漠,南面是昆仑山脉,风大沙多,路难行。

  好不容易走到了目的地,眼前的景象让顾毓铮大吃一惊。

  来之前就知道这边生活比较困难,却没想到会困难到这个地步。所有的语言形容,都不如亲眼见到时的震撼。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7页  当前第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八十年代学霸重生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