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八十年代学霸重生日常_分节阅读_第12节
小说作者:核桃有壳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443 KB   上传时间:2017-08-08 12:18:20

  他们住的城市是有这些,可他们住的房子里没有啊,都是职工楼,谁有功夫养那些活物,就是外边居民有人家养了,他们过去的时候也得拿笼子给关起来啊。

  陪玩的任务顺利交接给了耿涛,时间重新充裕起来,顾毓铮只需偶尔兴致来了参与下大家的游戏就可以,她总算是解脱了,话说回来,不缠着她的孩子们,还是很可爱的嘛。

  友谊就这么在一日复一日中慢慢加深,都是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当顾毓铮真的加入到他们中间,原先因为悬殊的心理年龄差异所造成的沟壑不知不觉就被填上了,她也渐渐开始享受这种无忧无虑的孩童生活。

  就在她沉浸在这充实快乐的生活中时,耿霜泠终于收到了来自顾父顾勇军的电报。

  按往常,信件寄往甘肃路上要跑上一个礼拜,再加上中间拉拉杂杂的程序,等收到回信大概要二十天,可这回足足晚了这么久,耿霜泠心里早就犯嘀咕了。

  这年头的平邮偶尔丢个件什么的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早知道就多花点钱寄挂号了。

  好在终于有了消息,这心也就放下了。

  电报有字数限制,顾勇军寥寥数语,大致意思就是自己前段时间出任务了,刚回来,信上说的事情知道了,近日有个同乡战友要回去,回信和东西会让他转交。

  于是三天后,耿霜泠在单位门口就见到了一位风尘仆仆的汉子。

  汉子精神有些萎靡,旁边堆着小山似的行李,顾毓铮见到的时候,都想不明白他是怎么把那么多东西千里迢迢带回来的。

  真的是千里迢迢啊,这时候的绿皮火车坐一趟都是遭罪,更何况是从甘肃到江浙,中间还要倒上几次汽车,这位叔叔牛!

  这位战友叫张志强,前几年顾勇军回家探亲的时候,耿霜泠是见过的,同是于水市人,不过是很偏僻的山沟里的,看这天时今天是赶不回去了。

  顾勇军特意交代过的战友,就算没有帮自家带东西带信件,那也是要好好招待的,耿霜泠赶紧请假先把人安顿了再说。

  面对耿霜泠的热情,张志强就显得没那么大方了,他支支吾吾地犹豫了半响,最后饭也不吃了,让耿霜泠看了信再说。

  见他这个样子,耿霜泠就没再客气,她本来就也想早点看看丈夫到底说了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有没有觉得如果单纯看家,养鹅比养狗狗好?

  鹅也很聪明的<( ̄︶ ̄)>

  作为大吃货来说,还有鹅蛋吃,好实惠2333

  昨天发现文下一群三观正直的小天使,好开心

  对自己三观有怀疑的妹子快点来,

  说出你的故事。

  爱你们(づ ̄3 ̄)づ╭~

☆、第18章 交托

  信纸厚厚一叠,顾毓铮趴一边一起看。

  顾勇军说不来甜言蜜语,写的信也没什么文采,就是干巴巴的叙事,可就是这干巴巴的文字里,透出的才是一个男人最朴实的内心。

  开头几句,先是一句话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然后再一句话表述自己在部队一切安好,勿挂念。

  接着是看到女儿的来信觉得百感交集。自己不在身边,老婆辛苦了,把女儿教得很好,对于女儿能够在表舅夫妻门下学习,他十分高兴,也感念岳父岳母以及家里几个舅哥对自家的帮衬。

  耿霜泠心里点点头,知道咱娘家好,就是个拎得清的。丈夫在外也不容易,虽说有部队上的照顾,自己总归没有亲眼见着,要是能请到假去探亲就好了。

  顾毓铮心里也酸意翻涌,父亲远在西北,女儿出生到现在没见上几次,但他对女儿的关心与挂念与别人家的父亲并无二致。

  再往下看,说的是这次去新疆执行一个临时任务,在当地结识了新的战友,中间出来逛街的时候碰到有维族人在卖玉石。

  当地的乡亲日子过得苦,这位维族人的父辈以前干的是在河里淘玉石的活计的,后来天下乱了,玉石没人买了,就自己收藏着,如今家人生了病,就想换点钱。

  可是这个时候的人,愁的都是吃饱穿暖的问题,谁会买个石头疙瘩啊,顾勇军看对方实在可怜,一时就起了恻隐之心,把对方家人送去医院安顿了,对方就硬是把那块玉石塞给他。他想还来着,还是那当地的战友劝他,玉石现在不值钱,他给人家出钱又出力了,收下这东西对方才能安心。

  顾勇军想想他和耿霜泠结婚几年,当初岳家就没收彩礼,后来自己在部队上的积蓄也大多寄给了自己母亲,耿霜泠一个人在家操持都没人搭把手,自己这么多年也没给她什么礼物,自己对爱人实在算不上好,于是就收下,让张志强给带回来了。

  耿霜泠心里甜滋滋的,拿着玉就舍不得放手。

  如果以行家的眼光看,这块玉是用上好的和田玉打磨而成。没有做任何雕饰,只在顶部钻了个洞以做挂饰,有一种质朴的美。

  不过再好的美玉在这个时候也只能蒙尘。

  也就改革开放后的这几年,大城市还有识货也能出得起钱的人,放在新疆那穷地方,要是错过了零星几个来收购的广东商人,就再没什么用了。至于当地收购站给的价格,还是不要提了。

  顾毓铮看着这玉,小心思又飞快动了起来。

  “黄金有价玉无价”的解释有好多种,其中之一就是指玉石价格的不确定性。

  没人在意的时候,卖不来钱,有人喜欢的时候,多少天价都能开出来!

  现在这样的状态都是暂时的,等大家关注起来,玉石价格就会拔地而起了。

  但凡矿藏,都有资源枯竭的时候,记得自己穿回来的那些年,电视上的鉴宝节目流行,有专家介绍过,那时候的和田玉的价格那都是以克计价,而现在嘛,只要几十元就能买到顶级的和田玉籽料,而且还是以公斤计!

  三十年时间,价格的涨幅是上万倍!

  如果想要买,就要趁这两年,等到她长大了再去,价格高到天上去不说,好料也越来越难找了。

  华夏人爱玉,她也爱啊,想想那承载着千万载的温润与通透,她就郁闷自己现在还太小啊。

  有些人可能要说了,和田玉算什么,后世炒的最热的明明是翡翠!

  确实,翡翠在后世的热度比起和田玉确实名气大了不少,可人家顾毓铮就不买账了。

  不就是西太后老佛爷喜欢翡翠么,在那之前的几千年,华夏人推崇的玉里,可没这个品种。

  而且就因为这股对翡翠的狂热,老缅赚了国人多少钱。同样都是好玉,凭什么要舍自己的东西而去捧别人家的。

  想得太远,思绪还是回到顾勇军的信,下面说的就是回复老婆买特产的事。

  耿霜泠知道顾勇军身上没什么钱,当时就特意汇了点过去,他在信上说自己看到信的时候时间也不多了,就少少准备了些让张志强一并给带来了。另外他所呆的驻地物产比较贫瘠,没什么好送人的,新鲜的蔬果路途遥远也不好运输,干脆又把钱给了在新疆的战友,让对方多买点新疆特产的干货,到时候给寄回来。

  对于这个安排耿霜泠没什么意见,总归东西能拿得出手就行。

  继续往下看,信到这里,才说到张志强的事。

  顾勇军在部队多年,他自己不能每年回来,但同乡战友不少,探亲时间分散开来每年都要回去那么一两个。

  这些人大多都是乡下或县里的,现在的交通不发达,火车只通到省城,之后还要到公交站坐车才能到于水市,等到了市里再往下赶往往都已经没车了,就要找地方住宿吃饭。

  耿霜泠家在城关市区,地头也熟,得了丈夫的信儿,每年都要帮忙接待安置那么一两个。

  这种事在耿霜泠看来也没什么,这时候的人都还讲究“出门靠朋友”,总归不过是请顿饭找个住所的问题,甚至是平时有些什么小困难能帮也就帮了。可这回张志强的事还真是个问题。

  张志强这次回来,不是探亲,也不是转业,他是退役了。

  同样都是离开部队,转业是安排入地方工作,还是吃的公家饭,算工龄的,而单纯的退役呢,就要靠自己找饭吃了。

  顾勇军信里大致意思就是,部队里出了个事故,张志强所在的班组整个都被牵连进去了,他虽然本人没什么大问题,但部队的制度条例和外界不太一样,他这人性格比较活络,之前结交的人不少,大家帮了不少忙,最后没摊上大事,但部队是不能继续呆了,直接退役回原籍。

  张志强出生的村子本来就穷困偏僻,当兵没几年父母就去世了,现在家里再没什么人了,这次回来根本没地方去,顾勇军让耿霜泠给看看能不能帮忙找个工作什么的,临时工也行,让他先挣口饭吃。

  一个大活人就这么拜托给她,耿霜泠一方面气顾勇军又给她揽事,一方面也实在硬不起心肠。这可不是请顿饭的事,要怎么办呢?

  耿霜泠心里想着事,脸上又不好露出难色,看张志强还在等着她发话,知道这人也是心里忐忑着呢,忙推让着先吃了饭再说。

  毕竟是丈夫交代的事,不到万不得已耿霜泠也不会真放手不管,无论怎样,总要先试一试,至于后面怎么安排先问问他本人的意思吧。

  “志强兄弟,你别担心,回了于水就等于是到家了,嫂子我没什么大本事,但你是我们家勇军的兄弟,总不会让你饿着,你暂时先去招待所住下,钱不够的话我等下给你拿点先用着,至于找工作的事,你自己是什么个想法?”

  张志强这次碰上的事算是一大坎了,一路回来心里七上八下也不知道顾家嫂子愿不愿意帮忙。

  他在为人处事上确实比顾勇军要活络一些,也懂察言观色,求人办事哪那么容易,并不太想麻烦耿霜泠。

  对于顾勇军的安排,他本来已经婉拒了,后来临出发的时候,顾勇军说自己已经在信里交代妻子了,他也相信张志强能养活自己,但万事开头难,有人帮忙总是好一点的,张志强想想也对,能少吃点苦总是好的,那就看耿霜泠的意思吧,现在看耿霜泠也有要帮忙的样子,他心里除了感激也没什么要求好提。

  “嫂子,我学的东西和勇军兄弟差不多,手上的活计也不赖,刚才我过来的时候就观察过了,市里的自行车好像不少,我知道找工作不方便,嫂子就帮我找个便宜点的房子租下来,我身上还有一点积蓄,您就帮我指个合适的地儿,我蹲路边给人修补自行车之类的应该能混上饭吃。”

  耿霜泠愣了下,这还真是个心思活的,这么快就找到路子了。人也自觉,知道尽量不麻烦别人,只要人自己识相,好工作没有,糊口的活计还是能想点办法的。帮忙的心意不由加重了几分。

  “你那点积蓄就不要提了,我还不知道啊,你们当兵那点津贴能有几个钱,不过你说的修自行车也是个办法,只是这样的活计,风吹日晒的蹲路边也太辛苦了。”

  张志强忙接道:“没事,我山里出来的,又在部队里锻炼过,不怕吃苦。”说完看旁边的顾毓铮正埋着小脑袋扒饭,就将菜碟往她的方向推了一点。

  小家伙抬头对他笑一笑,又埋头继续扒饭。虽然没肉,现在的大米也好香啊。

  顾毓铮默默观察他好一会了。

  这个人,受牵连回老家,多年奋斗成果转眼间就重头再来,换个人可能要怨天尤人,心绪不平了,而现在看他,心态还算平和,可见心性上是把得住的。

  知道靠自己找路子挣钱,那为人就不是爱占人便宜的。顾勇军在部队是搞机械的,与他学的差不多,那张志强应该也懂机械,一路走来看到自行车就能想到修自行车挣钱,说明他胆大心细,知道利用上自己的强项,从大型机械换到小自行车,能屈能伸,也不强求铁饭碗,而且刚才还会注意到她没吃什么菜,特意把菜碟推给他,不错不错,这是个可用的人啊!

  妈妈又会怎么安排呢?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说点正经的。

  一直觉得文章是个传递书写者思想的东西。

  这篇文从开篇到现在,心情一直在波动。一起码文的人里有弃文的,也有继续下去的。

  写这一篇文我也曾犹豫,是就这么按自己想要表达的来写,还是去迎合大众读者的口味改变风格。

  抑或者真的是我的文笔不行?

  思来想去还是就这么继续下去吧,多写写,文笔一定能进步。

  谢谢所有看文的小伙伴陪我从最寒冷的时期一路走到现在。

  就像某些人说的,开坑是因为爱,填坑就是因为责任了。

  我要对自己,也对读者负责。

  祝所有人都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顺利前行。

☆、第19章 讨教

  吃完饭,耿霜泠考虑到张志强坐了那么久的车,就让他先去招待所休息,行李暂时放在家里,只要带上随身洗漱用品就行,等养足了精神再来谈其他。

  张志强明白,让人把行李直接都放这,就说明耿霜泠愿意接受交托,把他的事放在心上了,他也就不多想了,很爽快地接受了安排。

  等一切办妥,耿霜泠又去找张小英核对当天账目和安排明天的活计。

  最近生意好得不得了,活计多得数不过来。

  面对越来越多的订单,张小英与王桂香现在每天都乐滋滋地加班到深夜,就这还是被上门要货的人催个不停,为了应付这些,前几天耿霜泠又让张小英回家找了个信得过的小姐妹一起来做工。

  钱赚得多了,她也舍得投入更多,特意去租了一间房给张小英她们当宿舍,原先的房子里现在又只有母女两住着了。

  把今天的事忙完,顾毓铮和耿霜泠一起躺在床上聊起了天。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7页  当前第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八十年代学霸重生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