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农家幺妹_分节阅读_第323节
小说作者:金波滟滟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151 KB   上传时间:2017-03-01 12:05:46

“而且东平郡王娶了嫣儿好处亦不少!一则如今洛家刚刚复起,声名不显,我也不过是个从五品的小官,因此这门亲皇上和皇后听了根本不会生出警惕之心。但是,东平王妃其实是看好洛家将来必会兴起的,那时东平郡王便有了不错的岳家,将来的子孙与皇家血缘淡了后却会与士林有极好的关系。”

宁婉就再叹道:“先前你们还夸我,如今才知道了这东平王妃有多了不起了!”然后又感慨,“只可惜她的心智只能用在这上面!”若是能走出家宅,施展才能,应该能出许多的大事吧。

洛冰便也道:“有这样的母亲,想来东平郡王并不会太差。若不是我不愿意嫣儿嫁到皇家,还真要动心了呢。”他毕竟是江南世家的子弟,从心里宁愿妹妹嫁回江南的读书人家,就是辽东军中也不大喜欢的,更不用提皇家了。

宁婉能明白,就笑道:“洛大哥既然要为嫣儿寻一个读书人家,又何必一定等春闱过后呢?我们进京时就曾遇到辽东一些赶考的士子同路,想必眼下京城里早云集了各地的才子,正可以提前相看起来。”

“还能免了夜长梦多,”洛冰点头道:“不错,正好近来常有江南学子来拜见我。”

几人计议已定,便都放下忧心。东平王妃便是再聪明,但想要为儿子娶媳妇也不可能抢的,便是不在意洛家也要顾及皇上,以东平王先前尴尬的身份,东平王府还是要再韬光养晦到下一位皇上登基,直到东平王的血脉与皇家正统更远些,不再为世人所关注才好。而东平王妃既然精明,也绝不会与洛家不成亲家便成仇家的。

还有一点便是更加让大家放松,那就是东平王妃能不在意敬王,那就说明敬王果真不能得承大位,正与洛冰所预料的相同,对于洛家是极好的消息,便是铁石与宁婉也会跟着受益。

接下来的日子,铁石与宁婉便成了闲人。其实进京于一般的官员来说正是与朝中高官往来的最好时机,正应该广送拜贴,日日宴客,可他们却不想如此,每日只在京城里随意逛逛。

洛冰每日要到部里办公事;卫夫人养胎且又有家事;洛嫣回到庵中,且就算她不必回去亦不能随着他们四处游玩,因此只两个人单独出门。洛冰原是给他们派了下人,可即便那下人原是铁石的手下的兵士,亦十分相熟的,但他们还是宁愿只两个人随处走走,看到什么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他们也难得如此轻闲,且又是独处。

于是他们每日与洛大哥一样早上出门,傍晚方回,有两次出城还曾在外面留宿。卫夫人只怕招呼不周,也曾悄悄向丈夫说:“不若我带弟妹到京里几处故友家里转转?或者约上几位夫人去庙里进香?”好在洛大哥是知道他们的,只笑着告诉夫人,“由着他们罢,辽东地广人稀,女子多半出门做事,也不怕人说什么抛头露面的,且这两年夷人进犯,卢家亦有许多事情,他们哪里能有如此悠闲时光?只怕回去后也是终日忙碌,此时只管随心意就好。”

铁石和宁婉如今手中有钱,且不说那处宝藏的金子还没动,便是石炭的利和家里几处铺子作坊生的钱便用不尽,如今再有了闲,且又不必理任何事务,玩得岂不开心?

这一日逢九,正是东大街上隆福寺开庙的日子,因早听人说那里是京城唯一一家番喇嘛和禅和尚同驻的寺庙,又是朝廷的香火院,而且庙会还特别热闹。两人便一大早出了门,也不必骑马,也不带人,一路说笑着走了过去,远远地就见人山人海,摆摊做各种生意的,又有搭起的戏台,将庙门完全挡住,只露出高高的牌楼。

宁婉便笑道:“毕竟是京城,只这么多人,北宁府也不能够,莫说安平卫了。”

“据说京城百姓便有七八十万,再加上官员、商人、军户,至少有一百几十万人,别处哪里比得了?”

走到近前,最先遇到的就是鳞次栉比的小吃摊子,因提前就打听到了,宁婉与铁石今早每人只喝了一碗粥,走到这里肚子正是空的,正好从头开始吃起。

京城里什么都多,就是小吃种类也特别多,爆肚、羊头、年糕、馅饼、豌豆黄、豆腐脑、奶酪……不知凡几,有的在隆福寺旁开了小店,有的只是摆几张小桌,最小的只有一副担子,但个个色香皆备,引人垂涎。他们俩人穿着棉布衣裳,就连平日刀不离身的铁石也只在靴筒里放一把短匕,从外面一点也看不出来,如同寻常的百姓,正好这里也没有人认得他们,就是在小吃摊子旁站着吃也不必在意。

虽然不怕花钱,但宁婉还是会过日子的,每样小吃她只买一份,两人分吃,省钱倒是次要的,就是不想白糟蹋东西——只看这一大长溜儿的小吃,他们绝对不等走到寺门前就会吃撑!

突然间,宁婉拉着铁石笑了,“看!驴打滚!我们辽东的小吃。”

小小的摊子一头挂着一张红牙子白色小旗,上面用黑字写着,“辽东特色——驴打滚”,一个个豆面卷子排得整整齐齐,竟让宁婉觉得十分亲切。按说在辽东没少吃,并没有必要再尝了,可她还是上前笑道:“老乡,来一份!”

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卖驴打滚的小贩听了乡音转过头来便拣了一个卷子用油纸包了递过,“真是老乡啊!不必会钞,我请客!”

宁婉笑着接了,咬上一口,正是用辽东的大黄米和黄豆做的,又粘又香,“做得真好,正是我们辽东风味!”赶紧又送到铁石口边,“你尝一尝,比我们家做的如何?”

铁石果然就尝了一尝,“真是一样的味道。”说着将一把钱扔到小贩开了一半的钱匣子里。

小贩做的是小生意,本小利薄,哪里能一见了老乡就不要钱的。只是他见这一对辽东老乡虽然穿得普通,但女子貌美如花。男子高大英俊,气势绝非寻常,知道定然是富贵之人,不会少了他的钱才特别如此说的。如今得了许多赏钱,早笑开了花,就道:“我这黄米和黄豆都是辽东运来的,昨天将黄米淘洗干净磨成粉先炒熟,再碾成面团蒸熟,放凉后今天一大早起来擀成大薄片撒了豆面卷好,加上自家炒得香喷喷的豆粉,味道哪里能不好嘛!”

三人这一番对话,竟引来了好几个人,皆头戴四方巾,身穿程子衣,书生打扮,言谈间却南腔北调,围着那豆面卷问:“这东西为什么叫驴打滚呢?”

小贩便笑着指着那一层层卷起来的豆面糕道:“这样一卷,像不像毛驴在沙地上打滚?所以就叫驴打滚了!”

“果然再象不过了!”大家便笑了起来,说着都拿出钱来,“买一个尝尝!”

宁婉方要离开,却听有人叫她,“卢夫人,不想竟在这里遇到了!”

第330章 探听

宁婉听人叫自己,赶紧将手里的半个驴打滚藏到袖子里,再回过头去。总归也是三品的诰命夫人,在庙会品小吃着实不雅,未免让人笑话。心里又有些疑惑,自己在京城认得的人并不多,怎么会如此巧就在隆福寺前遇到了呢?

正想着,便见刚刚几个问驴打滚的书生后面挤过来一个穿金戴银的妇人,一双眼睛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她。

原来是杨益的生母姨娘。

杨益先前与胡敦儒一同在许先生的学堂读书,不论是考秀才、举人都要比胡三哥晚上几年,此番进京才参加春闺,杨家的人便都陪着同来了。宁婉之所以知道,也是因为大家本是同路,曾在驿站里遇到过,只不过铁石和自己带着小青木等人高车骏马,远较杨家快得多了,不想在这里却又遇到了。

虽说他乡遇故人,应该是亲切的,但宁婉一向对马驿镇上的那些小事不大痛快,尤其是对小杨太太一直存着些反感,此时倒是明白为什么遇到了她,拿眼睛一扫,正见了杨益站在后面瞧着自己,就淡淡一笑道:“原来你们是一处的。”

“大家都是各地来应试的,正在城东的高升客栈住着,此时结伴来游隆福寺,我不放心我们家益儿,就也跟着来了。”小杨太太便又赶紧问:“不知卢将军和卢夫人怎么会如此装扮?难不成有何事故?”

听这话似乎小杨太太巴不得自家出什么事似的,宁婉便一笑道:“能有什么事?我们到了京城自然要到处逛逛,难不要穿着官服和诰命服饰逛街?”

“我是听说周指挥使出了事,便以为……”小杨太太说到这里也觉得自己的话不好听便赶紧停住了,却换了一张笑脸问:“路上遇到后我本要过去拜见的,不想卢大人和卢夫人走得快,竟没有赶上。不知你们住在哪家客栈?我们毕竟是同乡,正好多来往的。”

宁婉便笑了,“如今我们住在故交家里,并不大方便,日后再见吧。”便拉了铁石的手,“我们去那边看戏。”

铁石早瞧出媳妇儿对这妇人不耐烦,便随着媳妇走了,却又悄声问:“那个穿粉红程子衣的人是谁?怎么一直盯着你看?”

“过去的邻居,不必理他们。”

铁石便有了些知觉,咧嘴一笑。他一向不觉得别人看上自己的媳妇是冒犯,反而认为媳妇长得好招人喜欢很是荣光,手下稍用了点劲儿,让媳妇儿离自己更近,这样漂亮的媳妇自己可要好好看住了,谁也抢不走。

宁婉就势向他靠了靠,在戏台前站定,见上面正唱着《二郎神劈山救母》,神魔鬼怪装扮得光怪陆离,翻跟头打旋子十分热闹便站住了。一时又有卖东西的在人群中穿梭,她便叫了几样,又吃又玩了一会儿,两人再进了庙里拜了菩萨,又见那番喇嘛果然与本朝的和尚不一样,颇长了些见识,说笑着自隆福寺回来。

虽然吃了一路,但都是乱七八糟的小东西,此时正好到了中午饭时,铁石就笑道:“不如我们去吃烤鸭。”

宁婉先前得皇后赐宴时第一次吃到烤鸭,当时不觉得怎么样,后来方知这烤鸭竟是号称“京城第一”的美食,后来洛冰特别带他们到最正宗的“老便宜坊”尝过那皮脆肉嫩,一咬流汁,刚出焖炉的烤鸭,才知道原来宫里的烤鸭非是不好,而是放了太久味道便差了。此时听到烤鸭便笑了,“好,我们从这里出去穿过菜市口,正好到老便宜坊吃饭,然后去大栅栏买东西。”在京城逛了些日子,她早将道路都记住了。

两人说走便走,只是才到了菜市口前面,就见一群群的人聚过来,竟要比隆福寺门前还要挨挨挤挤,不由得奇怪,拦了个人打听,只听那人匆忙道:“正午三刻菜市口杀人呢!再不快点挤过去就看不着了!”

杀人有什么可看的?铁石和宁婉便绕开大路去了老便宜坊,点了间雅坐,要了一只烤鸭、几样小菜,配上南酒,慢悠悠地用了午饭又去大栅栏。

因嫌菜市口刚刚杀了人,他们便穿了胡同,毕竟到京城日短,虽然记得大路,但小胡同却弄不准,只能估摸着方向走,不防进了一条高楼连起、雕栏朱户、四处结着彩灯的小路,宁婉便不禁叹道:“这里又是哪一处?竟有如此景致!便是这风都是香的。”

铁石也不认得,“我们在京城也逛了些时日,竟不知道这里风景独好,瞧着这些人家似乎才开门做生意,里面皆女子之声,想来是卖衣裳首饰之类的。”

宁婉向胡同外面望去,就见那高大的栅栏。原来京城为了防盗贼巷口都有栅栏,但唯有此处商户出钱造的栅栏格外高大结实,便得这么个名字,竟将原来的路名代替了,因此就知道他们已在大栅栏附近,就笑道:“这大栅栏若是全逛到了,怕不要一年半载的?我们其实走过的才几处,不知道也寻常。”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55页  当前第3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3/3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农家幺妹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