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农家幺妹_分节阅读_第274节
小说作者:金波滟滟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151 KB   上传时间:2017-03-01 12:05:46

“哪里还用分辨?我们家太婆婆、婆婆都知道你的难处,前几天家里听新戏时还说不好给你下帖子,甚是可惜呢。”路少夫人就又说:“还有一事恐怕你还不知道吧?铁石将军的长兄不是去了京卫了吗?听说在那边还只是一个总旗,很是不如意。现在你公公要将他的袭职给他,自己告老了呢。”

的确不知道,但是宁婉也不奇怪,“前年我去安平卫听着指挥佥事府里就一直在吵这事儿,现在终于见了分晓。”毕竟是公公的事,她还是好奇地问:“那公公和周老夫人他们都要去京城了?”

“似乎卢指挥佥事不想去,但是周老夫人却说想儿子孙子,要去看看。”路少夫人对这些事倒不大关心,却道:“如今安平卫就空出了一个指挥佥事的缺。”

安平卫有三品指挥使一名,四品指挥佥事两名,从四品指挥同知四名,下面再有五六个千户所,每个千户下搳十个百户,每百户下两个总旗,每个总旗下五个小旗,每小旗十一人。

虽然自千户起人员未必能十分准确,比如铁石升千户前安平卫只有五位千户,现在就有了六位,而他手下现在只有三个百户。但千户以上的这几个职位可从来都是一丝不差的。

现在安平卫少了一个指挥佥事,定是要重新补上这个缺。

宁婉便听懂了路少夫人的意思,“如果我公公将袭职给了那边的长子,又在京卫里任职,指挥佥事应该就是路指挥同知的吧?”

“在别人面前我自不会说,但对你又不同,”路少夫人就道:“指挥佥事的职位虽然要经过兵部批示,但总兵府报上去几乎没有驳回的,如今总兵府那边无意派人过来,只看安平卫另外几个指挥同知在声望上都比不了我公公,何况总兵府里又有人帮我们家说话。应该能成的。”

“如此我竟要恭喜你呢!”

“看来你果真不在意指挥佥事的职位呀!”

“那边的一切,不管是职位还是人,其实都与我们无关。”现在两边已经没有来往了,而且看起来也不会有什么转机。

路少夫人就轻轻地叹了一声气,“若是铁石将军能接了指挥佥事之职才是安平卫的福气。”

“那怎么可能?”宁婉就笑,“公公一向偏心那边,只怕铁石与长兄抢军职,从小就打压他,如今更是早早将军职传了下去。至于靠他自己,才升了千户没多久,想更进一步还早着呢。”

“周指挥使本就是草包,当年还是靠着巴结上了襄武侯才当上指挥使的;安平卫的另一个指挥佥事老孙原是一员猛将,只可惜他太老了,最近也要把军职给儿子袭职,他这个儿子可就不成了,比起周指挥使更是草包;就是我公公自己,其实也不长于军事,我们家最早就是运送粮草出身。而卢指挥佥事虽然有那些事儿,但其实却在行兵布阵、守城攻战上颇有些本事的……”

公公从小兵升到指挥佥事,靠的正是军功,自然是能征善战,宁婉也是知道的。如今听了路少夫人的话心里就是一惊,“夷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南下的……”

“那你是多虑了,辽东已经十几二十年都很平静。只看那些榷场和马市十分兴旺,哪里就会再开战火?”路少夫人就笑,“我公公不过是感慨一回,替铁石将军可惜。至于我们妇道人家操这些心做什么!”

宁婉越发忧愁,“夷人还是会南下的,他们的本性改不了!”

“就算是那样,安平卫也不要紧。”

对此宁婉也是赞同的,当初夷人南下时,许千户立即就带着家眷亲信打着驰援安平卫的旗号跑到了安平卫,其实还不是认定安平卫会没事!

安平卫是这一带最大的城池,城墙宽厚高大,城内驻着五千多兵马,再加上军械所、军粮所及帮丁等等,总共有近两万人,守城时可以拉了城内的青壮,很容易就能凑出四五万人,夷人想攻下并不容易。更何况安平卫可是辽东极重要的卫所,若是有变,总兵府岂不出兵救援?甚至京城也会惊动,天兵一到,自然无虞的。比起虎台县这个小城要安全得多。

因此宁婉就道:“的确如此。”心里却不免想到了虎台县,那时夷人南下时许千户跑了,只靠着铁石带来的几百人,再加上城内的百姓,安平卫连封书信也没传过来,更不必说派兵驰援了。

城池的大小不同,驻兵情况不同,对于总兵府和京城的重要性也不一样,所以路少夫人很有底气,而虎台县呢,只能靠铁石了,但是宁婉也十分有底气。

因说到了安平卫的好处,路少夫人就笑着说:“夷人都远在天边,倒是你杞人忧天,不过若是真怕夷人南下,不如就搬到安平卫里住着,正好周老夫人要进京了,你们一家人正可以住在一处!”

铁石不会愿意与公公住在一起的,就是婆婆也难说,当然最关键的不是这一点,“难不成为了怕夷人南下,我们虎台县的竟都要搬到安平卫来?”

“你不是只杞人忧天,竟还心怀天下了呢!”路少夫人摇头笑道:“不过我们好不容易才到庄子里散散心,这些家国大事还是不要谈了的好!”说着拉了她到赵太太屋里打牌说话。

公公将军职给了卢铁城的事情,宁婉并没有在铁石面前提及,她知道路指挥同知一定会告诉铁石的,而且他们在一处还会说更多的军中大事,赵太太将两家人请来,就是为了给他们提供见面说话的机会,能将许多平时不方便说或者没有时间说的事情都说清楚了。

夫妻俩儿在赵家的庄子上消磨了两天就告辞了,毕竟这一次铁石离开虎踞山差不多一个月,他心里已经急着回去了。

到了家里宁婉收拾行装,婆婆就带着槐花儿过来说:“槐花儿的东西不必收了,就让她跟着我在家里吧。”

宁婉早也想到了这节。

如今槐花儿大了,奶已经断了,又十分好带,这些日子跟着婆婆的时候比跟着自己还要多,留下给婆婆做个伴儿也是应该的。但道理是这样,当娘的心里还是舍不得。

见儿媳妇没立即点头,婆婆便有些着急,赶紧说:“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家里本就有林氏、万氏几个,又新添了两个小丫头子,这么多人看着她一个还不成?我非但一点也不累,而且心里还高兴呢!”

“我不是不放心……”

“那就好了,槐花儿就留下与奶奶在家里住了!”吴老夫人就笑着对孙女儿说:“家里可要比山上好,穿的用的什么都齐全,又养了一头羊,专门给槐花儿喝羊乳。让你爹和你娘两个去吧,再给槐花儿生个小弟弟回来!”

槐花儿懂什么,又被奶奶教过,立即笑着拍手说:“弟!弟!”

婆婆就说:“你看槐花儿多懂事儿!”

第285章 失落

宁婉见婆婆自说自话已经将槐花儿留下的事定了,倒也不好反对,正待说话,铁石走了进来,笑道:“娘将槐花儿留下也好,山上冬天特别冷,每有大雪便封住了山路,最多的时候十几天出不了门,极为不便,日常用度也比不了家里。”

吴老夫人就道:“我也正这样说,你们只管收拾了东西走,将槐花儿留给我吧。”说着带槐花儿出去玩了。

宁婉就瞪了一眼铁石,“哪有你这样当爹的!”

“我这也是为了槐花儿好!”

“也是为了你自己好!”槐花儿若是留在上房,他每每都十分恣意,又不愿意自己再怀上孩子。

卢铁石也不否认,哈哈一笑。

宁婉本已经答应婆婆,又听铁石这一席话更是决定将槐花儿留下,因此不忙着收拾夫妻俩儿的东西,反而先将槐花儿的衣服、玩具种种东西理了出来送到上房,陪着槐花儿玩了一个晚上,待槐花儿睡下才向婆婆说:“别的都没什么,只一样,婆婆别太溺爱槐花儿。俗话说惯子如杀子,小孩子还是要教她懂道理的。”

婆婆自将孙女儿留下后十分喜悦,因此立即就笑着一口答应,“这是当然的,我自是要教槐花儿道理——不过我们槐花儿可是最最懂事最最听话的好孩子呢!”

宁婉就笑了,“她才多大,竟能懂事听话?”

婆婆便也觉得自己是有些过了,“不过呢,我们槐花儿的确是最可爱的宝宝。”总之自己的孙女儿就是好。说了半晌孙女儿的好,婆婆又想来道:“自槐花儿后你还没有动静,不如让马驿镇的谢大夫诊诊脉?我瞧着他的医术十分不错。”

宁婉赶紧摇了摇头,“不用的,我没事。”心里却道铁石这个坏坯子,想法子不愿她再有身孕,如今让谢大夫看,恐怕又是一场笑话!

婆婆听了儿媳妇没事儿就放了心,又告诉她,“听老人家说孩子生得太密并不好,但现在槐花儿一周岁了,你再要就正好。趁着年轻多生几个,兄弟姐妹多了,将来能相互扶持着过日子,别像铁石似的,孤单单一个人。”又说:“再生个儿子最好,女儿也不错,跟槐花儿一样可人疼,反正你们还年轻。”

宁婉也这样想呢,待回到虎踞山,自己总有法子怀上孩子,像婆婆说的,多生几个儿女有个伴儿,只是这些房里的事她不好与婆婆多说,就笑着应了,“婆婆说得对,也该给槐花添个弟弟或妹妹了。”

第二日又暗地里嘱咐吴婶和万氏,“婆婆年纪大了,槐花儿是第一个孙辈,未免宠得过头,你们在身边切记第一不可让婆婆累着,第二就是时常提着点,千万别将槐花儿养得太骄纵。”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55页  当前第2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4/3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农家幺妹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