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农家幺妹_分节阅读_第15节
小说作者:金波滟滟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151 KB   上传时间:2017-03-01 12:05:46

过了二月二,祭过土地神吃了祭肉,等那半盆炒黄豆吃完了之后,家里的日子又恢复了常态。豆包早吃光了,白面也收了起来,这时就连窖藏的白菜和萝卜也所剩无几,家里上顿下顿地吃高梁米饭,高梁米窝窝,咸菜,间或用清水炖些白菜、萝卜、酸菜什么的就是美味了。

这季节到处都是青黄不接,大家早已经习惯了,家家的日子都是如此,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只等着大地回春,各种好吃的东西就出来了。

算着日子,今天刘货郎会到三家村,因为三家村人少地偏,正月中他便没有过来,这一次一定会带许多东西来卖,三家村买东西的人也会多,当然就会停留长一些的时间。

而做过买卖之后,他当然会到宁家来拜访。他和宁清的亲事已经说定了,估计这一次会捎话挑个时间,让媒人过来下聘。

宁清掩不住兴奋,头天晚上睡前用装了滚水的铁壶将衣裳熨得平平的,一早起来吞吞吐吐地向爹娘道:“今天杀一只鸡吃吧。”

刘货郎过来,自然要留在家里吃午饭的,爹娘会拿出家里少有的白面、为数不多的白菜、酸菜、萝卜和鸡蛋做饭菜,但是杀一只鸡,还未免太隆重了,毕竟刘货郎每个月都要来两次,如果打下这个底子,宁家的鸡早就吃光了。

但是,先前因为宁婉已经杀了三只鸡了,特别是后两只都是宁婉提议杀的,现在宁清第一次张口,宁梁和于氏便有些不好回绝,毕竟现在家里只有两个女儿,总要一样的。

于氏想想还是舍不得,犹豫着说:“家里的这几只鸡下蛋都很勤的。”

宁清便沉下脸,小声道:“宁婉要吃就可以,我说就不行。”

宁梁听了,却不愿意让女儿不快,毕竟宁清就要嫁人,在家里留不多久了,便向于氏道:“再杀一只也没什么,今年我们家粮食多,到时候多孵几窝小鸡,猪也多买一口。”

于氏自然听丈夫的,但是杀哪一只,却要她来选。她左右掂量,选了好久,才定下杀一只红黄羽毛的母鸡。

刚过午时,刘货郎将东西卖得差不多了,到了宁家,进门就笑道:“村里人都告诉我,说叔和婶杀鸡了呢,果然香味道飘得老远!实在太破费了。”又随手在满满当当的货担上挑了几样针头线脑的小东西给宁婉,“拿去用吧。”

宁婉一眼看出都是最便宜的小玩意儿,比起一只鸡差得远了,且她现在又不是小孩子心性,便摇头推了,“刘哥本是卖货的,这东西都有本钱,我不能要。”

刘货郎便笑了,“婉妹也长大了,竟如此客气。”只是他虽然小气,但场面上的事情还是要顾的,拿出来的东西怎么也不能收回去,因此一定要给宁婉,“虽然有本钱,但是婉妹妹又不是外人,收着吧。”

宁婉还是不肯,宁清见了接过来硬塞到她的手上,“给你的,你就拿着!”宁婉无奈,只得先收了,又想着等刘货郎走了还给宁清不提。

平日里一家人自然在一个桌上吃饭,但是刘货郎来了,自然要分两桌。爹陪着刘货郎一桌,于氏带着宁清宁婉一桌,但宁家的大炕很长,因此两桌都摆在一铺炕上,大家说话也方便。

男人那桌自然要喝酒,宁清早烫了一壶自家酿的高梁酒,又摆了两个酒盅给爹和刘货郎倒上,这时娘已经将最好的鸡腿鸡翅等地方的肉都挑出,送到桌上,他们就开始喝了起来。

厨房里,宁婉打着下手,娘又用酱炒了鸡蛋、剔下的鸡脯肉炒木耳、炒白菜、炒酸菜、鸡汤煮了萝卜丝,每做好一样,都盛了大半让宁清端进去。

三家村的风俗就是这样,如果是一家人都在一处吃饭,但是来了客人,不只要男女分席,而且男人们只要有一样菜上桌就可以开始喝酒吃菜,女人们却要将所有的菜都做好,最后再做好了饭才能开始吃。

当然也有例外的,那就是家里有辈份高的女人,一般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太太,娶了儿媳妇,有了儿孙,她们往往可以享受与男人们一样的待遇,也与男人们在一桌吃饭,一起喝酒。以于氏的年龄和资历还远远不够的。

这些场面,宁婉自小就是看惯了的,但是有了经历的她竟觉得很是不平,明明刘货郎是小辈人,可却在炕上坐着喝酒吃菜,于氏是长一辈,却在厨房里忙着。因此她一早就让于氏上桌吃饭,由她来做菜。

于氏哪里肯,她倒是心甘情愿地在灶间忙。宁婉毕竟还是太小了,怎么也不能放手给她;而宁清就要出嫁了,以后到了婆家就要自己做茶饭,这时候更要多教导些,免得她到婆家做不好让人笑话。因此于氏让宁婉在一旁做些最简单的活儿,却指点着宁清上灶。

做罢了菜,于氏最后又用猪油烙了一叠白面油饼,黄灿灿油汪汪的,看着就十分有香甜,不过她只留下三张,其余的都让宁清送到了男人的桌上。

这时于氏才带着两姐妹到炕上吃饭,几样菜都只留了一点,鸡肉倒是一大碗,不过全是骨头多肉少的,三人一人拿了一张饼吃了,不够的又添了些高梁米面窝窝。

说起来这顿饭也比平日好多了,但是宁婉吃起来就是不舒服,似乎有一种屈辱的感觉。可是三家村就是如此风俗,她又能如何呢?现在她还没有能力改变什么。

此外,宁婉还有一件压在心底的事要今天办了,因此坐下来后就一直关注着刘货郎,听他与爹说话。

宁梁陪着刘货郎,自午时稍过一直喝到了未时,两人的脸都红通通的,这时刘货郎终于笑着提到了,“叔和婶什么时候有空儿?我们家便请了媒人来下聘。”

原本这些事情应该刘货郎的父母请了媒人过来,但是因为三家村实在太偏,媒人每一次的跑腿钱就不少,因此刘货郎就来传个话,其实也没什么,宁家倒不挑这些,只要女儿将来过得好就行。

因此爹含笑道:“我们整日里有什么事,还不是闲着?你们家挑好了黄道吉日告诉我们就行,我们在家里备好。”

“那就二月十六吧,早让人看了皇历说是好日子。”

“好,好,就二月十六!”

刘货郎就又笑问:“我爹让我问问,这聘礼叔和婶有什么说道没有?”

谈婚论嫁时,聘礼是第一件大事,必须事先说好。

三家村许多女方家是要将聘礼留下一半或者全留下的,毕竟将女儿养了十几年养大了,出嫁后就成了别人家的人,总要把爹娘养育女儿的钱留下来。

但这样做的多是家里日子过得不好,指望着用女儿的聘礼给儿子娶亲的,也不算不对,但是也有男方是不愿意的,因此下聘前总要问一问,能还回去多少聘礼。免得将来有什么纠纷。

在这一项上,常有两家人就此不能达成一致,亲事就不成了的。

第16章 聘礼

宁家自爷爷嫁姑姑时起,就将男方的聘礼全返了回去,还拿了与聘金一样多的钱给姑姑做了压箱底儿,因此姑姑嫁到了姑夫家底气就十分地足,没几年就当了家。

到了宁贤时,爹娘也是一样,只怕留了聘礼女儿到婆家受气,按着爷爷嫁姑姑的规矩,添了与聘礼一样的数目,又打首饰做衣裳的,热热闹闹地将宁贤嫁出去了。宁贤的婆家自然高看儿媳一眼,过年时宁贤走娘家带来的礼品都是上乘的。

眼下到了宁清,宁家自然不会争聘礼多少,而是更在意女儿嫁个好人家。

因此宁梁便摇头笑道:“我们家只愿意女儿嫁得好,到了夫家日子过得好,至于聘礼都随你们,将来我再添些给清儿压箱钱。”

宁婉自听了聘礼二字,便一直看着宁清,见她先是红了脸,低头不语,现在却抬起了头,含羞带笑地道:“我们家一向都是聘礼给多少,再加一倍银钱压箱拿回去的,当年爷就这样嫁的我姑,我爹也这样嫁的我姐。”

刘货郎就笑道:“爷爷对姑姑真好,叔和婶对女儿也好!”又道:“我们镇里人家也多是如此,我还以为三家村不能呢。”说着眼睛却向宁清瞟了一下,宁清回了一眼才重新低下头。

宁婉此时已经肯定,这番话是宁清和刘货郎早算计好的。先前她还存着一线希冀,以为宁清是随口说的,只是刘货郎却因此生了心思,后来才下了三十二贯钱的聘,将自家逼到了十分为难的处境。

三家村这一带的聘礼通常都是八贯钱,亦有家境好的不过十贯、十二贯,最多不过十六贯。刘货郎家境不错,但是他家里兄弟多,听说他大哥娶妻时下聘也不过十二贯,按说刘货郎不应该超过哥哥才对,但是刘家就是下了三十二贯钱的聘礼!

只因为爹娘性子弱,人又老实,在刘货郎和宁清说到这番话时不好意思直接反驳,就算含糊应下了,因此接到三十二贯钱的聘礼时就不知如何是好。如果不陪嫁三十二贯,只怕宁清将来日子难过,若陪嫁,家里还真拿不出这钱来。

于氏是几斗米卖到宁家的,除了一身破衣裳没有一文的陪嫁,便受了许多人的笑话和轻视,因此她一向最看重女儿的陪嫁,总觉得只有陪嫁多了才能在婆家挺起腰杆子,免得步了自己的后尘。而爹也是十分爱女儿,亦怕女儿出嫁后受了委屈。

可毕竟是三十二贯,不是八贯,不是十贯,也不是十六贯,凑起来十分地难。又有宁清寻死觅活地说不肯嫁了,怕到刘家让人笑话,爹娘最后只得卖了六亩地,又想尽一切办法凑了三十二贯发嫁了宁清。

爹娘至死也不会相信宁清是与刘货郎商量了给自家下的套儿,先前宁婉也不敢信的,但是现在她明白这就是事实,宁清一向就是如此自私和冷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55页  当前第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3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农家幺妹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