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宰辅在上_分节阅读_第71节
小说作者:牧荑黄黄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384 KB   上传时间:2016-12-26 21:31:12

  闻昭被她打趣得脸红,随口应付道,“自然是听您们的。”

  秦氏拉着她坐下,面色稍微严肃了些,“母亲接下来要说的话你仔细听着,别害羞。”

  闻昭乖乖点头,心里存了一点忐忑。

  听秦氏道,“你爹是怕你太早受孕对身子不好,所以想多留留你。毕竟你们俩这般年轻,正是冲动上火的时候,最容易没节制……”闻昭脸热得发晕。上辈子她定过两回亲,也有长辈与她说了些婚后的事情,但是她都没有这般难为情的感受。

  现在她只要一想到她会嫁给陆然,会和他做一些最亲密的事,生几个长得像他的孩子,就觉得心里发颤,又是害羞得难以自持,又是期待兴奋得不可自抑。毕竟他们这里又不少人都是因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的亲,一生相敬如宾,而她却可以嫁给自己最最最喜欢的人。

  她与陆然之间既不是彼此了解了情况之后觉得大体满意的那类,也不是见过一面之后心中怦怦认为另一半就是他了,而是一路羁绊着走过来,彼此知之甚详又一起经历过生死的人。这是多幸福的一件事。

  秦氏自然不知道闻昭是三十岁的芯子,因此见她满面通红也只觉得是人之常情,她这般大的时候也听不得这些话哩,等结了婚知了人事之后,才觉得这些事本没有什么,都是常人的一生必经的一些事、必走的一段路罢了。

  “所以我也觉得该多留些时日,我们昭昭又不愁嫁。”秦氏拉过闻昭的手,面上竟露出一丝调皮的笑意来,“就该多吊着他些,太容易得到的反而容易叫人看轻了去。”

  闻昭急急辩驳,“母亲,他不是……”

  秦氏轻捏了捏闻昭的手,“还没嫁呢,胳膊肘就往外拐。嫁了还得了,一准儿将我们忘到天边去了。”

  闻昭见秦氏板起了脸,连忙偎到她身上,直保证自己怎么都不会忘了母亲和爹爹。

  秦氏有些伤感起来,与闻昭絮絮叨叨地感叹了一番,随即想起一茬,犹疑着开口,“其实你大伯不太满意这桩婚事,倒不是因为陆怀卿本身如何,而与朝堂上那些事有关。我这个后宅妇人本应该说这些,只是现在就你我二人在,说与你听也无事。”

  见闻昭一副聆听的神情,秦氏道,“你大伯,最近和太子走得有些近,闻钰上头的工部尚书又对陆怀卿颇有微词,这两点加起来,就让你大伯觉得这不是一桩好婚事了。但你到底只是他的侄女而不是闺女,他也就偶尔对此事皱皱眉,却不好强硬干涉。”

  闻昭晓得的,大伯一向是个实际的人,觉得这江山早晚都是太子的,现在靠向皇上而与太子一派作对实在不太明智。陆然是被皇上一手提上去的,就算现在还没有与太子作对,以后也少不了兵戎相见。因此大伯十分不愿与这样的人扯上关系。

  姜大爷日后是要接替国公爷的,不说光耀门楣,守住祖先的基业却是他必须尽到的责任。现在他也仅仅是表示了反对却没有站出来阻止,已是给二房的面子了。

  闻昭也知道大伯的担心并不会发生,因为陆然的立场并不如表面所见,但她却不能解释,只能沉默着不说话。

  这边沉默着,前厅却气氛热烈。

  姜二爷再三强调要留到十六岁以后,觉得刚及笄就嫁过去太早了。及笄后嫁人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姜二爷就跟犟牛似的拉不回来,张老夫人打着圆场说,“两家既有两姓只好,自然可以随时串门,常常见面,文远不必太牵挂闺女了。”

  姜二爷仍是摇头,面露难色,陆然隐约猜到姜二爷大抵是不愿闻昭太早为人母,于是保证道,“姜伯父放心,子嗣的事情并不着急,晚辈只是想早点照顾令爱,求姜伯父成全。”

  这小子当真有几分揣摩人心的本领,姜二爷撇撇嘴,却直言道,“我不放心。”这不放心什么在场的都心知肚明,厅里忽地安静了一瞬,陆然有些脸热,却不知该如何保证。

  张老夫人张了张口想说“避子汤”,却硬生生地吞了下去。汤药虽可以保证不出纰漏,但到底会伤身,姜二爷这样爱女如命的性子,听了怕是要眉头大皱的。

  最后婚期定在了来年三月,姜二爷犹自觉得早了些,陆然却是又苦又甜。他与闻昭的亲事总算尘埃落定,这一年的时间虽然煎熬了些,但到底是等得的。

  陆然将张老夫人送回了张府,再一次诚心诚意地道谢,只是不知为何,先前张老夫人还将他看作一个欣赏的后生,现在看他的眼神竟然充满了慈爱。

  张老夫人算是看出来了,这年轻宰相算是被姜家的闺女给吃得死死的。瞧瞧,他在姜文远跟前,哪里还有朝堂上智珠在握的冷静威风啊,简直就是一个正被岳丈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小伙子。

  闻昭的及笄礼越发近了,只是这日子尚未到来,先来的却是三叔的婚礼。

  这继室是一个举人家的女儿,姓白,也就十六七岁的年纪,比听兰也长不了多少。姜三爷还问过听兰听月可否会介意,听兰却微笑着说,“无事,这样也可以与她玩到一处去。”

  姜三爷先是笑骂她,“要敬重母亲,不要胡闹。”心下却稍安,只要听兰她们能接受就成。说到底,姜三爷只将听兰听月当作单纯天真的小女孩,根本没有想过这句话有可能是一句嘲讽的反话。

  但这已经是姜三爷能找着的比较合适的人选了,出身不显、性子又软,只有对他既有的子女好些才能在国公府立足。他自然也想找个年纪稍大一点的,叫他也少些尴尬。可年纪大又没有嫁人就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着,那些嫁过人又和离了的,他心里又觉得膈应。

  因为是娶继室且继室的娘家又没什么身份,所以这婚礼便从简办了,但该有的礼数却一点不差,国公府娶亲总不能寒碜了去。

  听兰的心里有些不好受,她的娘亲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总归是生了她养了她的,比那些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陌生女子要好太多了。听兰望了望自己的裙摆,总觉得现在那上头还有个脏手印。去年登高节那天,她的娘亲衣衫褴褛着扯住了她的裙摆,也不知是在求助还是想念她了,之后却被她惊叫着一脚踹开。

  每每想起那日的情形,听兰就难过又心酸。

  如今她也不晓得娘亲在哪里,还在不在世上,就是已经被悄悄地埋了也有可能。有时候她也觉得这个偌大的国公府森严可怕,家族的秩序和声誉变成了杀人的利器,她这种没有多大话语权的闺阁女子只有装作不知,只有妥协才能安稳地生活。

  现在她也到了要嫁人的年纪,那些上门提亲的却没有多少是让她爹爹满意的人家,其中稍好些的大抵就是淮安伯王家了,但也就那般,虽然有些底蕴,到底只是一个伯府罢了。

  有些人家还话里话外地表示,听兰没有娘亲在身边,连教养如何都是未可知。但若是当真瞧不上也不会巴巴地上门来求亲了。

  纵是知道这些人这般说话是为了贬低听兰抬高自个儿,好让姜三爷松口答应这门亲事,姜三爷还是怒不可遏地冷声回道,“我们国公府的姑娘教养如何岂是你们可以置疑的?”那些人家听得面色通红,又是气恼又是尴尬,偏偏还找不着可以反驳的话。毕竟国公府这门匾掉下来,就得压死一片人。最后只能灰溜溜地走人。

  姜三爷极少这般语气强硬地说话,会这般也是被他们给逼急了。

  但这也提醒了他,得早日将他相看好了的姑娘给取进来,听兰议亲的时候也能有些底气了。虽然这继室不比原配,好些规矩体面的人家也是看不上有继母的姑娘的,总觉得她们少了些什么。

  这时候姜三爷倒羡慕起二房的闻昭来了,同样是生母没了,继母进门,却丝毫没有影响到闻昭的亲事。二房的准女婿没有顶头的长辈,婚事都是自己做主,自然不会在意喜爱的姑娘是否生母在世。

  罢了罢了,有继母总比没继母的好,姜三爷收了收神,此时正到了夫妻对拜的时候,姜三爷转过身面对着新娘。此时正是春寒料峭的时节,这喜服也是加厚了的,但白氏躬身的时候仍然可见不盈一握的腰肢,姜三爷心里头稍微热乎了些。

  因着陆然已经与闻昭定下了亲事,这次婚礼虽从了简,他这半个姜家女婿仍是到了场。有中书令出席婚礼,自然是有些体面的,姜三爷在高兴的同时又觉得苦恼。他才是这婚礼的主角啊,瞧这些人敬酒的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成亲的是这位中书令大人呢。

☆、第95章 及笄之日

  姜三爷的洞房花烛夜如何佳人在怀自不必说,听月却偷偷跑到闻昭这儿哭了半宿。她知道自己亲娘害了二姐姐不少次,因此在闻昭面前也不曾提起晏氏,只不住地落泪,说自己不想要后娘。先前分明已经释然了,现在到了爹爹成亲的时候她才晓得自己其实还是不乐意的,还是不愿有这样一个陌生女子冒出来,还要唤作“母亲”。

  翌日一早是新妇奉茶的时候,白氏生得柔弱白净,五官虽不出挑,瞧着却舒服。向老夫人毕恭毕敬地敬了茶,又给闻昭几个晚辈封了红,到了听月听兰的时候,白氏拿出来的囊袋瞧着就大些,红色为底金线绣之,足见其心意。听月几乎咬着牙接下,也不顾礼数了,立马就将锦囊打开,倒出了里头的金锞子,撇嘴道,“我姜家的姑娘不缺这些。”

  姜家自然是不缺钱的,可白氏家底子薄,这样的金锞子对她而言并不是刻意随意拿出手的玩意儿。听月这话就是明晃晃的瞧不起了。

  白氏的面色一阵红一阵白,笑意几乎挂不住,老夫人见此跺了跺拐杖,斥道,“四丫头,不许无礼。”

  听月恼恨地别过脸,不情不愿地“是”了一声,白氏则感激地向老夫人福了福身,眼里蕴了点点泪光,显得柔弱又坚强。

  一旁的听兰握住了听月的手,冲她摇了摇头。

  姜三爷虽恼自己女儿不懂事,可到底不忍斥责。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强逼着她们接受继母,但白氏这般温柔可人,想必接受起来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一出插曲过后倒是相安无事。只是离开的时候,白氏有意与听兰听月说话,却遭了听月的白眼,听兰这个大点的也只是淡淡一笑便拉着听月走了。

  姜三爷又是气恼又是无奈,只能揽紧了白氏的身子。白氏侧过头冲他摇了摇头,很是善解人意地道,“孩子们只是不适应罢了,以后就会好起来的。”

  姜三爷唯有点头。

  闻昭看在眼里却没有干涉,等回了房,想起白氏的封红,便随手将它打开,本以为里头也是金锞子,或许分量还少些,却见里头玩意儿是小,却雕成了一朵牡丹,层层叠叠的,栩栩如生,这样的雕花自然是越小越精巧,所以这样的分量算是恰到好处,再大就显得俗气了。

  闻昭疑惑地皱起眉,若听月得到的是这牡丹,想必也不会那般不屑了。

  所以白氏这是装错了还是另有深意?

  想到这事要是叫听月她们晓得了,她们与白氏之间怕是更加不可调和,闻昭自个儿也不好做,于是便不声不响地将金牡丹装回了囊袋里头。

  天气转暖了些,屋里没有烧炭,陆然披着薄披风与太子下了一整夜的棋。

  太子落下一子,抬眼道,“就这么办吧,不用等太久,很快就有绝佳时机了。”说完便吃了陆然一子,笑道,“当真是一石二鸟的计策,叫我期待得很……啧,怀卿,你的心乱了。”

  陆然笑道,“算我输了罢,只是我现在要出去一趟。耽搁不得了。”

  “休沐日,急什么?”

  “心爱之人的及笄礼,自然心急。”陆然正说着,已然站起了身。

  太子哈哈一笑,手搭在陆然肩上,“原来如此,我倒是忘了,姜家那美貌小姑就是今日及笄,不过现在时辰还早,将这盘下完又何妨?”

  陆然白眼一翻,将太子的手拂下,“总要沐浴装扮一番,这样重要的日子怎能随意?”

  太子“啧啧啧”的,眼带戏谑,陆然却不再管他,抬脚大步走了。

  陆然到姜府的时候已经来了不少宾客,闻昭却还没有出来,陆然稍松一口气,还不算晚。

  这些宾客看见陆然不约而同地静了一瞬,这位可是姜二姑娘的未婚夫,自然会来观礼,但他们还是止不住地王这边看上几眼。今日的中书令换下了玄色鹤纹的朝服,着了一身雪白的袍子,耀眼纯净得叫人不敢逼视,淡紫的锦边将他衬得越发风姿俊秀。都说要想俏、一身孝,这中书令大人为了未婚妻的及笄礼,可算是攒足了力气地夺人眼光,但就算是这样,他也好看得率性自然,没有丝毫造作之感。

  好些宾客正犹豫着要不要上去搭个话,就见姜二爷站出来开礼了,前院里头话音一静。随后见姜二姑娘身着绯色的采衣,踏着碎步迤逦而来,她披散着长发,随着行进的步子,这铺在背后的黑绸也跟着轻晃起来,虽周身简洁朴素,却显得越发窈窕,叫人移不开眼。

  这些宾客早就晓得了这及笄礼的赞着是易相夫人,宾者是长公主,虽不知姜家是如何请动长公主的,却丝毫不妨碍他们观礼的热情。不得不说,这样的阵容是相当体面的。

  闻昭跪坐于席,听长公主念着祝辞,心里仍不太明白长公主为何送了信来说愿意为她的宾者。那厢长公主念完之后,执起角梳为闻昭梳起发来。

  “你还是个半大姑娘的时候,本宫就看好你与陆怀卿,现在你们定了亲,本宫心里也舒坦。”长公主手上不停,嘴上却小声地与闻昭说起话来。

  这下闻昭算是知道长公主为何愿意来了,长公主这爱做媒的性子还是未变,本来在她与陆然的姻缘上头无可奈何,现在却得偿所愿了,心情自然好。

  长公主为她加上发笄,笑道,“你是越发好看了,叫本宫瞧着也欢喜。”闻昭抿笑着道了谢,便笺庄芸碎步走来为她正了笄。

  闻昭换了几身的衣裳,再一次步入前厅,觉得周身都有些发酸了。转过身拜宾客的时候,闻昭不自觉地在人群里找寻,幸而陆然的白袍耀眼,容颜也夺目,叫她只一眼便看到了他。陆然正认真地看向这边,瞬时两人目光相触,陆然轻轻冲她笑。闻昭觉得周身的疲累好像一扫而空,连头顶的钗冠都轻了些。

  末了长公主为闻昭取字为“映卓”,这其实是姜二爷的意思,算是释了闻昭的“昭”字。闻昭的名和字都少了小女儿的脂粉香,大抵是因为姜二爷心里头盼着闻昭能活得大气从容些罢。

  宾客渐渐散去,陆然倒是想留下来与闻昭说说话,却被姜二爷冷着脸拒绝了。

  与此同时,先前那个给沈神医送信的曾侍卫垂首半跪与紫宸殿,“禀皇上,太子昨天下了朝就没回府,直到今日午时才回。”

  “可查得出来他做了什么,见了什么人吗?”

  曾侍卫摇了摇头,“那人行踪诡秘,行事又小心,从没有露出些蛛丝马迹来。”

  皇上摆了摆手,“再查。务必将他揪出来,不然朕难以安心呐。”

  这时曾侍卫却改半跪为双膝跪地,沉声道,“皇上,卑职觉得那陆相实在可疑。他行事太过周到,时机也总是刚刚好,反叫卑职难以信任。”

  皇上笑道,“可他今日一大早就出席了姜家姑娘的及笄礼啊,那人不应是他。曾恺啊,你着相了。”

  曾侍卫诚恳进言,皇上却只当他是在嫉妒。然而就算如此,他仍是以头触地,伏身不起。

  “他在朝堂之上,你在宫闱之间,本是妨碍不到你的,你何必耿耿于怀?”

  “卑职不曾红眼陆相……”

  “那你方才的疑虑可有证据?”

  曾侍卫的身子滞了一瞬,随即缓缓摇头,哑声道,“并无证据。”

  “那你说说,那些暗卫报上来了些什么?陆怀卿何时回的府,何时出的府?”

  “他……昨日下朝便回了府,今天一早出的府。”

  皇上闭了闭眼,挥退了他,“出去吧。”

  过了段时日,曾侍卫仍是不死心地前来,这回倒是有了些底气,“皇上,卑职查到陆相近日里与高甚、徐继礼、陈若虚几人明里暗里有些接触,前日还亲自跑了一趟陈府。”

  这下皇上没有笑着随意驳回他的话,因为这三人都是太子那边的官员,四品到六品不等,平日里也跟保皇派的掐了许多回,只不过最近倒是消停了好一些时日。但曾侍卫一提起,皇上便想起来这几人,实在是因为太子一系的官员都是他等得眼中钉肉中刺,这几个又是蹦跶得格外厉害的。

  “再观察几日,若是他真有不轨之心,罢了便是。”皇上淡淡开口,眼里一片暗沉。

  皇上最不喜被人背叛,因此接连几天上朝对陆然的态度都是一片冷漠,在事情查清楚之前,他都不会相信这个一手提拔起来的年轻宰相了。

  这日,一个亲近太子的官员站出言弹劾刑部尚书,这刑部尚书是皇上的人,自然便会得皇上偏袒几分,但是这回却是证据确凿,叫皇上想偏袒也不知如何开口。

  这刑部尚书的亲弟弟有些无赖,先前处处与这个兄长作对,他们的爹娘也偏袒这个幼子,随后爹娘老了去世了,这个弟弟便赖着刑部尚书生活,但这个尚书虽年近不惑,气性却不小,想着爹娘都不在了,便悄悄将弟弟关入暗牢,还动用了私刑,叫这个从小欺负他的弟弟人不人、鬼不鬼地在地牢待了数月。

  虽然他这个弟弟也不是什么好人,但这尚书的手段却更为残忍,也触犯了华夏条律。就滥用私刑、虐待亲弟这两条罪名就足够将他一举从尚书之位发落到牢狱之中了。

  皇上袖中握拳,直觉得面上难堪。这刑部尚书是他的得力之臣,现在却因为这么一件“私事”而自毁前程。此时刑部尚书已经无言跪下,面色颓丧,显然是认了罪,不欲辩驳。

  皇上咬着牙,觉得现在就如同在于他的好儿子博弈,当下这个场面应当是太子吃了他一子,叫他觉得心有不甘,难以忍受。他可不能做被儿子打倒的老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3页  当前第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8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宰辅在上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