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回18岁_分节阅读_第23节
小说作者:蛮妈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271 KB   上传时间:2016-10-12 13:35:39

  张大妈也暗骂老大两口子不会做人,不上道啊。有求于人还装的跟大爷似的。

  晚上的晚饭是方美琴做的,炸肉丸、红烧肉、好烧鸡、粉皮烧鱼头;菠菜木耳炒蛋;清炒豆芽(方美琴会做豆芽和粉皮,为了婚宴上的菜好看,她打算年初一下午在家做粉皮,豆芽到不需要提前发,但是提前把豆子泡好。)

  张林青拿了条青鱼做了个水煮鱼片、用老豆腐做了个芙蓉豆腐,这两个菜都是川菜,好吃但也费油,为此还被老妈批了顿,不会过日子,这两个菜都是上辈子跟女儿学的。

  方美琴特惊讶老公做的这两个菜,她想起来了,难怪老公回乡钱特意去百货大楼买了豆瓣酱。

  张林青不好意思的说是出差在外吃到,觉得很好吃,今天就试着做做看看。

  晚上5点多了,菜都上桌子了,老大两口子抱着女儿姗姗来迟;不管怎样呀,今天是三十夜,俗话说,今天吵架会吵一年,所以张老爹为了家庭和睦也就忍着气没发。

  一大家子人都坐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这段年夜饭,吃得非常安生,一家人吃得交口称赞,尤其是张林青做的两个菜,非常适合冬天吃,既开胃又暖身子,一家人吃的龇牙咧嘴,小妹更好笑,不停哈气,狂喝水,还是不肯放下手中的筷子,还是张林青允诺以后经常做给她吃,她才罢休。

  不过奇怪的是老大一家的态度,饭桌上老大一改中午大爷神态,对自己很是吹捧一番;搞得张林青很是头疼,伸手不打笑脸人,再说又是过年期间没必要让老头子难做。

  自己这边虚拟委托着,转脸一看方美琴也是一脸不自在;大嫂也奉承着她。

  早在回乡前张林青给方美琴做足了功课;让她应付上门求工作的乡亲,看来她都用来应付大嫂了,经过这段时间在水厂的锻炼也知道如何虚应着。

  吃过晚饭张林青给侄女和月美发了都发了10块钱压岁钱;无意中看到大嫂看着女儿手中的10块钱两眼发光,他鄙视地想着,真是没见过钱似的,两口子不好好努力赚钱整天就想着算计,算了,管他什么事,不去理会;老家是强制没有守岁这个风俗的习惯,看个人的。

  他看方美琴今天在厨房忙活了一天,累坏了;晚饭没让她洗碗,自己去刷锅洗碗去了,看得张大妈直甩眼刀子,要不是老头子拉着,估计都不会顾及今天是三十夜,就要吵起来。

  方美琴今天累坏了,所有的活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小妹只能帮着烧烧火,所以老公说要洗碗,她也就没坚持,她才不管婆婆的眼刀子呢,洗洗睡觉去。

  有本事冲老大夫妇去啊,他们夫妻吃了一天的现成饭菜了,当了一天的甩手掌柜,虽说大嫂是怀孕了,出了3个月了啊,重活做不了,包个馄钝、切个菜,洗个锅碗还是没问题的,婆婆怎么不说了,就知道盯着自己夫妇两。

  张林青收拾完厨房,洗漱后也没坚持的守夜,太冷了也太困了。上辈子年轻时会睡到半夜12点起床放个炮再继续睡;后来年纪大了更是不高兴那么冷的天从被窝里爬起来,所以大家早早的洗洗都睡了。

  80年代的时候过年很热闹的;大年初一有舞龙可以看,还有集会可以赶。

  主要是那个时候物质贫乏,好多人家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点肉,更不要谈糖果、花生之类的零嘴了。

  张林青对这些没什么兴趣,但是老婆和小妹有兴趣啊,所以大年初一在村里拜完年,下午就带着老婆和小妹去镇上。

  月美跟着二哥二嫂住魔都也算是见过世面了,二哥家的零嘴也没断过她的。

  年初一出去拜年她到没像村上的那些孩子那么兴奋,嫉妒的人嘲笑月美是城里人了,好东西吃多了,见多识广,看不起乡下人的东西。

  月美也没理会,至少人家有句话说对了,确实是好东西吃多了,现在都不稀奇。拜年时遇到人家给糖果时,如果这家人家穷的话,她会主动说,我大了不吃糖了,存着吧,明年再来。

  知道她村上的长辈都夸她,白净了,也变好看了,乖巧、懂事像城里人了。

  不知道也有说酸话的,话里话外挤兑着张老五家发了,小丫头都养的精巧了,看不上乡下人的零嘴了。

  月美也没在意,她小小年纪早就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再说二哥也一再教育她,不相干的人说的不相干的话,没必要放心上。

  有些人只是因为嫉妒;那就说明自己有让人嫉妒本事。月美蹦蹦跳跳的和小伙伴拜年去了。

  张林青带着方美琴在村上拜完年后去了华女姐家;按照昨晚他们夫妇商量过的来办。

  初三那天不用从曲和村发嫁,直接从华女姐家出嫁了;没想到这事不知怎么被丈母娘知道了,她不同意,她说哪有妈妈还在的女儿从别人家出嫁的道理,死活要让女儿从自己家出嫁。

  华女和她婆婆也就是张林青的二妈,没驳他面子;再说结婚是喜事当即就答应了,后来听说改了,不过是从新娘妈妈家出嫁,她高兴地说,应该的,就该如此。

  张林青没看到培青哥,假装好奇的问了下;当得知培青哥竟然在X市当矿工,由于任务紧所以过年也没放假。(其实那个年代,过年好多单位都不放假的。)

  张林青当时就觉得有种不太好的预感,灵光一闪突然他总算找到培青哥上辈子为什么会得肺结核的了。

  估计就是现代的尘肺病,那个时候医疗水平低下,也查不出来,就是放到后世也只有换肺子才能活下来,要不然也是慢慢虚弱到最后去世。

  张林青只知道上辈子培青哥哥被医院查出得肺结核后,医院也没法根治,只能回家看喝中药慢慢调养。

  在床上躺了2~3年人慢慢的就起不来了,瘦得一把骨头,再加上吃不饱,缺少营养,很快就去世了;这很明显是后世的尘肺病的特种。

  总所周知,肺结核是传染病,他在家养病的那几年,他们家人谁都没被传染上;张林青越发断定的尘肺病。

  他不知道怎么劝说二妈和华女姐;尤其是看到二妈脸上一脸的骄傲的说:“你哥吃公家饭了,当正式工了,一个月拿65块钱呢。”而华女姐也是一副喜形于色的神色时,更是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张林青勉强的笑了笑告辞了,回去的路上一脸凝重。

  还是方美琴开解了他好久,他才释怀的。不是每个人都像他一样受老天爷的眷顾,他只是凡人,没办法干涉别人的命运。

作者有话要说:  喜欢的朋友,请多多收藏,多多点评

☆、洞房来了

  他想等下次有机会见到培青哥,一定要劝说他离开矿区。培青哥那么好的人,好人不是就该像歌词里唱的那样,一生平安么!为什么会让他尽病痛折磨早早离世。

  留下2个寡妇3个孩子;最痛苦的还是华女姐,上有老下有小,一家5口四张嘴都等着她养活,那个年代别说女人了,一个大老爷们赚钱也不容易,为了养育3个孩子和婆婆她只能死命的在地里干活,赚工,为了婆婆和孩子们能吃饱饭,早早的累垮的身体。

  不到40多岁的人硬生生让生活压弯了她的腰,风霜早早的腐蚀的她面庞;好在后来都熬过来了,可代价呢??除了儿子上到初中毕业,两个女儿都是小学没毕业就去打工了,大女儿甚至连个手艺都没有。

  然而令张林青没想到的是,这个下次机会一等就是几年后,再见面时他接到侄儿建奇的电话,说是爸爸快不行了;想见二叔一面。

  正月初三是张林青和方美琴结婚办婚宴的日子,家里张灯结彩,亲朋好友、乡里乡亲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赶来祝贺,大家欢聚一堂;顿时家里显得热闹非凡。

  张林青早早起床,虽然乡下条件有限,张林青在前一天把老婆送回娘家后,去县城找关系,弄了辆破大巴车来当婚车,还是他自己亲自开车去接新娘和送嫁的人。

  新娘接回来,张林青返回去把丈母娘一家、继父大哥一家子都接过来吃宴席。由于回乡时间太晚,再加上又是在过年期间,张林青没来得及置办周全的婚礼用品。

  不过好在该有的东西都有了,他大姐帮着置办了2床喜被,他爹提前回乡后,也托人买了木头,张林青师傅帮忙赶制了一个三门橱;油漆是自己刷的,床是张林青2年前自己打的,这次跟着重洗刷了层红漆。

  新房张老爹自己弄的白石灰刷了下,也算是装扮好了。这才乡下也算出挑的了,在乡里乡亲的眼中和娘家人的眼中,方美琴嫁的好,有大瓦房住,又有家具,不亏。

  方美琴的妈妈和继父打量了新房后,很是满意,她大妹和小妹也是一脸地羡慕,衷心地祝福大姐。

  方建国是知道妹夫底细的,倒也显得沉稳,没打量,而是在外面陪客。虽然没钱给小妹办陪嫁,但也不能让人小瞧了妹妹。

  方建国想起自己来吃宴席事情,被大伯母知道了,她本想跟来闹一闹的,哪有养大的侄女到结婚了不请自己,反过来去请二队的那个女儿一家,不是亲生的果然养不熟。

  后来被方建国大伯给镇住了,人留一线不为别的为后代,不要太过分;这件事本就是自己夫妇对不起那个孩子,好在大伯还算是有点良心。

  不过大伯母不甘心被打脸了,在村里到处传方美琴忘恩负义,不孝,自己养了白眼狼等等。

  方美琴的娘家 8队那边还是请了人的她四叔,她自己亲自去请的。到是没想到三叔一家厚脸皮的舔着脸也跟着坐车过来,张林青想着今天是个大喜事,也不好赶他们一家子下车,只能一起拉过来了。但张林青也没放他们好过,直接给安排了末等席位,坐到院门口了,吹着冷风,估计也不好受。

  方美琴的继父,李春倒是庆幸没听妈妈的,没拦着老婆子。让她从自己家发嫁,又被接来参加婚礼了,看着这个继女虽然没相处过,但一直听说嫁的不错,今天一看还真是掉福堆里了。

  今后也就不盼别的,只希望她能拉把自己这些同母异父的弟妹,那就完美了。事实证明张林青方美琴夫妇也确实没让他失望,对他儿女多多照顾。

  大家都知道张林青出息了,趁着这次婚礼亲朋好友也多来走礼,一时间倒也显得张林青家门庭如市,中午宴席时也是高朋满座。

  张林青家也客气,中午的宴席大鱼大肉,汁香味浓;客人们还没上桌闻到味道口水直咽;好家伙这顿饭吃了3个小时,宴席上的菜肴更是一扫而空。客人们才满载而归。

  吃过宴席,张林青把丈母娘一家还有大舅子和四叔都送了回去,顺便又去县里把车还了。

  方美琴三叔吃完饭就等着侄女婿开车送他们回去,让他也好享受下坐大铁皮四个轮的车,好回去显摆显摆;没想到人家亚更就没理这茬。

  左等侄女婿没回来右等他也没回来,只好硬着头皮去问侄女,方美琴倒也光棍,直接回道,他去县里了,还不知道几点钟回来呢,晚上我们家没地睡,三叔还是早点回去吧,明天我们还得回门呢

  在众人的嘲弄的眼神下,他倒也不好死皮赖脸地留下来,只能暗骂,死丫头,灰溜溜的走回去了。

  晚上6点多了,张林青搭坐路过县里回魔都的卡车,一路坐到村口下车。给了人家几块喜糖和一包烟,算是谢礼。

  回到家里,都没来得及吃晚饭,正赶上村里人闹洞房让两人同吃一块糖,张林青第一次亲到老婆;完成二人的初吻。

  张林青两辈子加一起都不会喝酒,喝一点就脸红,喝二两人就醉倒了。

  婚礼图的就是喜庆,热闹。中午敬酒时,都是春奇三兄弟+姐夫+他大舅哥帮他当了不少酒;方美琴也喝了不少(方家人出了名的能喝),她的酒量比老公好太多了;让他早早入洞房去了。

  新房里方美琴坐在床边,穿着自己做的一身红色喜服;脸上化着淡淡的妆容;这是她自己上次在照相馆拍婚纱照时,偷师自学的。

  女人对这些事情总是无师自通。其实在张林青看来,真难看,还是素颜好看,但他不能说,得罪女人是很可怕的,女人在有些方面非常执着。

  洞房中夫妻喝了交杯酒,方美琴看张林青有点微醉;连忙伺候他洗漱后让他躺下休息了。

  这几日太累了,他顺势躺下,没想到很快就睡着了,就这样两人过了一个很平淡的新婚之夜。

  方美琴虽然微微的有些失望,但也心疼张林青的身体,也就不在意昨晚是否完成洞房。

  再说,这种事,她一个大姑娘之身也没人教过她,她既不懂也羞于启齿啊,很快就抛之脑后了。

  婚后第二天上午两人一直忙着回门,回门回来后,则到处拜年认亲戚;初五晚上两人回到魔都累的摊到在床上。

  方美琴直言这个年过的太累了,还不如上班呢;不过婚礼办的想当成功。对于以后自己在老家的名正言顺、理直气壮,不像没办婚礼前,她会老家都觉得有点偷偷摸摸的,像见不得人似的,这个累她还是非常开心的。

  两人上班后,这时候夜校还没开学要过了元宵节,差不多18左右了,下班后两人还是像往常一样一起做饭、学习、做家务;真正夫唱妇随。

  家里只有两人,年轻的夫妇一起独处;很容易磨/枪/擦/火。

  方美琴看着张林青慢慢向她靠近,她的心砰砰砰就像要从嗓子口跳出来,双腿打着颤,浑身绵软无力瘫倒在张林青的怀里;她羞涩的闭起双眼,颤巍巍的抬起头,慢慢的嘟着双唇迎向张林青......自然而然的亲吻到了一起。

  张林青的吻轻轻得落到方美琴的额头、眼睛、嘴唇;方美琴在张林青怀里闭着眼睛睫毛轻轻的颤抖着,透露着她此刻紧张的心里。

  张林青的吻产生的柔软触感让她心悸不已。他细细的描绘着老婆地菱形小嘴,亲的方美琴喘息不已;乘着她喘息时,灵巧的舌头挤进了老婆嘴里......顿时唇齿缠绵起来。

  张林青把灯关了,将老婆一下子抱起放到床上,一边亲着她一边脱着两人的衣服.....张林青顾忌她是第一次,动作一直很轻柔;一边在她耳边轻声问是否很疼一边怜惜的亲吻着她......等一切悸动回归平静后两人相拥而眠。

  第二天张林青怜惜方美琴昨晚是第一次,早早的起床出去买好了早饭;并帮她把牙膏挤好,洗脸水都倒好,才叫她起床;伺候她起床洗漱、吃完饭再一起坐电车去上班。

  方美琴感动的落泪;她常常扪心自问,自己何德何能才能遇到张林青。愈发珍惜这顿婚姻。自此二人愈发乳胶如膝起来。

  张林青这一天正在出外勤,指点工人们如果排放污水管道的走势;以及怎样接更能既节约空间又能节约材料;听到有人在叫他,说是有人找他。

  他很是纳闷,谁这么急找他;找到施工地方来了。结果一看是老家那个刘科长;张林青一下明白了,财神上门了。

  也就没矫情,让刘科长在一边等他中午下班后,然后跟他回家吃顿便饭;也算是同乡的接风宴,在饭桌上刘科长就迫不及待的跟张林青谈起了手表的事宜。

作者有话要说:  妹纸们,话说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你吃了我的看了我的是不是得贡献点呢?

咳咳,收藏哈,评论哈

☆、第 39 章

  年前他从张林青手上收购了20块电子手表,没等到百货大楼开门迎客,不知道怎么的就被人知道了,这些有内部消息的人一抢而空;还有好几个提前给了定金的;当然了人家也不缺那几个钱,都是买来呗小辈带的,不过他手上不就缺货了么。

  其实啊,他们那个小地方人都喜欢魔都产的梅花牌手表,梅花手表在他们那个地界一直供不应求,也比较贵。

  买得起的都是县城有头有脸的人物,买不起的小老百姓呢,为了有块手表,只好退而求其次,找个便宜也实用的表,花个20~30块钱买块带带,也不错的。

  早在79年的时候,国家已经在南方搞起了经济特区,吹起了改革开放的风;人民生活越来越好。他们这个小县城自然也活跃起来。只可惜这位刘科长没门路,这不来求老乡了么。

  张林青和梅花厂那位管销售杨副厂长私交关系一直不错。手表的生产不想其他的,全是手工,非常费时费眼的。

  做工精美的梅花表,都是限制数量卖给小地方,工厂偶尔有些瑕疵的梅花表,也只是流通于魔都的淮国旧,张林青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年后回来也去拜访了杨厂长,跟他通过气的;杨厂长人也爽快答应了,只要有需要,让张林青直管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页  当前第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回18岁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