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商千金_分节阅读_第58节
小说作者:鱼丸和粗面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77 KB   上传时间:2016-09-07 16:16:32

  沿着晋江两岸,州府派来的仪仗队以御赐金牌令箭开路,连声报着本轮募捐数额。

  “胡家捐纹银一百五十万两……”

  江岸浣洗衣裳的村妇安静下来,扭头看向旁边邻居:“刚我怎么说来着?胡老爷不可能是这样的人!不说别的,前几年晋江淤得不行,清理河道那么多银子,胡家可整整出了一半。”

  在她边上,刚才碎嘴的邻家妇人脸上有些火辣,低声道:“这半晌不见胡家有动静,我这不……”

  “连青城的事胡家都管了,如今朝廷派下来钦差,如此大的事胡老爷能不出银子?刚我就说后面肯定得出个大的,果然,一下子一百五十万两。我们家他们爷俩在胡家铺子做事,胡家每月工钱还算给得宽裕的,一个月也就给五两,爷俩加起来才十两。一个月十两,一年也就一百二十两,整整一百五十万,这得多少年。”

  边念叨着,妇人边撸袖子掰起了手指头,数了半天把自己给数迷糊了。

  “反正几百辈子都赚不了来……”

  邻家妇人将头低得更低:“我真就是随口那么一说。”

  “我还不知道你,就是嘴快,其实也没多少坏心。但是你想,能养出那么好的姑娘,胡家肯定差到哪儿去?”

  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邻居多年,两家早已亲如一家,这会浣衣妇人说话难免直白些。

  邻家妇人当然也知道她脾气,即便这会话重了点,也没往心里去,而是点头承认:“其实前两次误会胡家姑娘,我这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被你这么一说,我算是想过来了:胡家人还真不错,以后遇到他们的事,我得多想想。”

  “你能想明白就好。”浣衣妇人端起木盆,看看天上日头:“昨天发工钱,小武买了条大鲤鱼回来,刚我炖锅里了,晌午过来一块喝鱼汤?”

  邻里两妇人一同起身,亲密地向家中走去。

  而在青城大街小巷,类似这样的对话还有很多。虽然不少人笑话孙家等人家只捐五十两,笑掉大牙,但这会更多人则是关注着胡家所捐一百五十万两。消息刚传出来时,不少人还会抢白刚才说胡家的人两句。可乡里乡亲这么多年,又没什么深仇大恨,谁又会为这事争个脸红脖子粗,开玩笑说两句后也就算了。

  即便是两句玩笑话,也足够那些诬陷胡家的市井百姓羞愧,进而反思。前两年沈家姑娘又是施粥、又是卖便宜布,还定期看望慈幼局的孤儿,有她在沈家也是风头正盛,完全把不显山不露水的胡家给比了下去。所以前面出那么多传言时,他们下意识地相信沈家。

  然而随着拜师仪式上沈家姑娘的真面目被戳穿,真相大白。明明什么事都清楚了,为什么他们还要去说胡家不好?

  “胡家捐纹银一百五十万两”,府兵高亢的声音传来,字字句句打在心头,让他们越发羞愧难当。同时这事也成功在他们心底留下印记,以后每次胡家出事时,他们都下意识地想:上次、上上次以及上上上次好像胡家都是被冤枉的,这次会不会是又有人在后面捣鬼?

  忍住,不能再做别人手里的枪。

  当然后面这点,这会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连本人都没意识到的事,却有一个人意识到了。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深谙人心的沈墨慈。

  昨夜“买通”狱卒要来纸笔后,她连夜写了两封信。第一封送去东山别院给平王。她早已摸头平王性格,信中先倾吐一番仰慕之情,然后再将昨日宴会失败的所有理由归结为沈金山“不小心泄露行踪”,而后再说明即便如此她仍有法子助平王取得足够银子,最后则是隐隐点出,如今小侯爷占据绝对上风,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

  平王本就志大才疏,昨晚宴会突然杀出个小侯爷搅局后,愤怒之余他更多地则是无奈。事到如今他确是束手无策,沈墨慈来信先是吹捧得失落中的他轻飘飘,又将他所有的怒气引在沈金山身上,然后还体贴地提出解决之策。字字句句说到平王心坎上,想都没想,他即刻前往大牢将她带出来。

  而沈墨慈的另一封信,则是送给了谁都意想不到的人——沈夫人孙氏。孙氏的软肋她再清楚不过,无非就是儿子。接手沈家生意多年,沈墨慈手中自然还有些地盘,七分哄三分吓,由不得沈夫人不重视。在被平王接出大牢后,她没有立刻随其前往别院,而是让他先带宋钦文走,自己则是回了沈家。

  征募军饷宴接近尾声,此刻云来楼后面暗巷,不起眼的马车中,装有琐碎银子的荷包递过去,沈墨慈打发走楼内负责上菜的小二。然后她抬起头,看向面前孙氏。

  “方才小二的话,大夫人可都听到了?为了当上会首,阿爹竟将沈家最赚钱的几处铺子轻易赔给沈家,这其中还有两处是夫人的陪嫁。”

  最后一句触动了孙氏神经,她也是商户之女,当年嫁入沈家算是高攀。为与沈家攀上关系、也是为了她在沈家能直起腰板,娘家便陪送了她一处铺子。这些年沈家与孙家生意纠缠在一处,且沈家占据了绝对上风,她在后宅也只能忍气吞声,眼睁睁看着那贱妾与眼前她所出庶长女蹦跶,而她所出嫡长子却越发不受重视。

  看到这一切她也心急,所以她越发重视娘家,以及自己手中仅有的铺子。

  可昨晚沈金山别院一顿暖锅宴,硬生生亏去了她娘家大半家产;这会他更是连个招呼都不打,便将她陪嫁送出去。

  是可忍熟不可忍!

  坐在对面,沈墨慈依旧在劝说:“即便当上会首又如何,大夫人且看外面百姓,经此事后胡家地位反而更牢。昨夜连带今日云来楼之事过后,又有谁会相信我沈家?阿爹他也是糊涂,竟然将所有人都得罪光……”

  “莫非昨日之事不是你的主意?”

  孙氏突然开口。她早已不是刚出嫁时天真的小姑娘。沈金山不是什么好东西,难道面前的沈墨慈就是?虽然她信中说得好听,想联合她夺了管家权,让她儿子掌家。可她儿子从未去过店铺,对经营之事一窍不通,即便掌家也只是个花架子。

  “库房钥匙拿来。”冷着脸,她朝对面伸出手。

  “大夫人……”沈墨慈迟疑。

  “明着说吧,我们之间谁也不信谁。现在是你求着我,怎么你也得有所表示,我知道你身上有。”

  心不甘情不愿地掏出钥匙,沈墨慈递过去。

  “还有没有复刻的?”

  “这等东西有一把就够了,复刻徒增风险。”沈墨慈飞速调整状态:“其中利害关系阿慈已经说明,该如何做夫人应该清楚。”

  “恩,回府。”

  随着沈夫人吩咐外面车夫,云来楼内的征募军饷宴也到达尾声,阿瑶将募捐结果统计出来。

  “沈家捐纹银一百八十万两,胡家捐纹银一百五十万零五十两,黄家等十三户人家捐纹银十万零五十两,孙家等八户人家捐银……”

  说道这阿瑶顿了顿,坐在她门边的几位商贾这会很不得找条地缝钻下去。离阿瑶最近的那位商贾,甚至趁众人不注意,在桌下对阿瑶作揖,脸色无声地哀求:

  胡姑娘,您就给个痛快吧。

  “刚重新核算遍总数,孙家等八户人家捐银六十两,总计四百六十万一千一百三十两。”

  眼角都没给旁边商贾,阿瑶用清脆的声音报出这个数字后,继续说道:“其中捐银最多的当属沈家,共计纹银一百八十万两。”

  高居首座,陆景渊环顾整个厅堂:“本侯曾言,征募军饷宴上募捐最多者,为青城会首。”

  说完他看向沈金山:“待纹银上缴朝廷后,本候自会为你请命。”

  沈金山悬了半天的心终于放下来,不到这一刻,他始终不敢确定,毕竟前面小侯爷态度明显偏向胡家。甚至他还想过,万一小侯爷暗箱操作,比如说明面上让胡九龄拼命捐,实际上只意思意思收一点,那样他岂不是亏大了。

  如今事情尘埃落定,他不禁对小侯爷肃然起敬。纵然他是胡家姑娘的同门师兄,面对朝廷差事依旧不偏不倚、秉公无私。

  “那就有劳侯爷。”

  满怀着对小侯爷的感激,沈金山语气格外真诚,连弯腰的动作都无比恭敬。

  此时的他万万没想到,过不了多久,他的心态便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当然这是后话,这会沈金山正得意洋洋地看向胡家父女。拜师仪式当日,他还怕自己捐出去的银子为胡九龄做嫁衣。可如今事情正好反过来,他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会首,那四百六十万两雪花银报上朝廷时,可都是他这个青城会首的功劳。

  九尾老狐狸那一百五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全都为他做了嫁衣。

  这让他如何不痛快。

  “胡兄,本次征募军饷,你可算居功至伟。”

  “西北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胡某身为大夏子民,出点银子也是应有之义,此事不必多提。”胡九龄一番话说得大义凛然。

  他已年近五旬,膝下只有一女,余生唯愿一家和乐,根本没有争权夺利之心。会首在别人眼里是个香饽饽,对他来说却是个推脱都来不及的麻烦事。他捐这么多银子,纯粹是为了还小侯爷人情。别说是一百五十万两,就是再出个一百五十万,能买他家阿瑶平安顺遂,他也照样出。

  原本就精力不济,这会他更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打压沈家上。

  “择日不如撞日,正好沈兄今日也有空,不如把该过户的铺子给办妥了。”

  胡九龄笑眯眯地说道,眼眸深处藏刀。这几间铺子还只是第一步,等日后他会一点点让沈金山失去一切。

  “这……胡兄未免太心急了些。”

  “胡某这不是怕沈兄当上会首后贵人事多,把这事给忘了。怎么,莫非沈兄还真打算忘了?”

  “待宴散后,沈某便与胡兄前去府衙。”沈金山当场拍板,心下却想着:就先给他,日后定要让他吐出来。

☆、第70章

  借着刚说完话的热乎劲,胡九龄将沈金山拉上自家马车,直接往衙门走去。

  “胡兄莫急,房契如今还在沈家。”

  “沈兄为人……”胡九龄叹息。虽然后面的话没说出来,可单凭语气任谁都能听明白他意思。靠近车门,他吩咐外面车夫:“调头,先去沈家。”

  “胡兄这是不信任沈某?”

  沈金山感觉自己受到了怠慢,明明他已经是铁板钉钉的商会会首,怎么眼下胡九龄对他的态度,非但没有丁点的恭敬,反而越发嚣张?

  “莫非沈老爷信任胡某?”胡九龄凉凉地反问道。

  沈金山心口不一道:“胡老爷这是说哪的话,沈某对您可一直是尊敬有加。”

  “别,”胡九龄一副避之唯恐不及的模样:“都叫胡老爷了……这些年沈兄不一直视胡某为劲敌,暗中别着劲,这次更是使尽手段当上了会首。现在马车内就你我二人,没必要说那些虚的。契书是方才在侯爷与青城商界诸位同人见证下所签,定无反悔可能。”

  说话间马车已经停在沈家门前,打开车门,胡九龄打个“请”的手势:“还请沈兄痛快些。”

  “你!”

  沈金山气咻咻地跳下马车,两步迈进沈家大门。

  虽然在云来楼说得痛快,可真等到动真格的,即便有信心日后能收回来,这会沈金山也是心疼不已。这会进府后,他也是尽可能地磨蹭,想着能多拖一会是一会,最好拖到宵禁起、胡九龄撑不住自觉走人。

  可胡九龄是坐以待毙之人?阿瑶的事他不是不气,在没找到法子的前大半个月,他努力抬高胡家来打压沈家生意。而随后借征募军饷之事定计后,他之所以隐忍,也是为了引沈金山入套。本来他还想在生意上故意卖个破绽给沈金山,没想到天公作美来场倒春寒,后面更有宋冠生被拉拢之事,天时地利人和,他就不信这次不能让沈家摔个大跟头。

  果然随后一切如他所料,稍作布置后,轻轻松松他便在沈金山身上啃下了快肥肉。

  沈金山性子他也了解,拖久了他还真可能翻脸不认人,到时候即便报官能解决,跟官府打交道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所以他决定快刀斩乱麻。目送沈金山进去后,等了有一炷香,眼见沈家门前没动静,他便知道沈金山意图。

  想拖?

  门都没有!

  下了马车,他亲自站在沈家门前。沈家位置不比胡家清幽,这里靠近城东与城西交叉之处,正值晌饭有不少沿街叫卖的商贩。

  胡九龄是谁,那可是皇商、青城最有钱的人,可以说上至八十老妇,下至三岁孩子全都认识他。府兵仪仗游街报喜的热乎劲还没下去,众人尚未从被一百五十万两银子惊到的叹息中回过神来,这会见着他,那热乎劲不啻于初见名满天下的得道高僧空海大师。

  “胡老爷怎么会在沈家门口?”

  伴随这这层疑问,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就沿着沈家门口围了一层,而且看架势人还越来越多。

  眼见胡九龄走到沈家门前,低声问着门口护院什么,在对方摇头后叹息一声退回到自家马车边,有胆大的妇人终于忍不住好奇心,出声问道:“胡老爷,你真捐了一百五十万两?”

  胡九龄摇头,在众人的疑惑中解释道:“那是我家阿瑶捐的,也算代表我胡家。”

  原来是胡家姑娘捐的。

  不对,胡家姑娘钱从哪来?还不是胡老爷赚的,这跟胡老爷本人捐得有什么两样。

  “那胡老爷干嘛站在沈家门口?这有一会了吧?”

  面对这些无关紧要的市井百姓,胡九龄却没有丝毫不耐烦,而是耐心解释道:“是这样,沈兄欠着胡某些银子。因为征募军饷之事,沈家银钱周转有些困难,便将几间铺子抵押给了胡某,这会胡某正在等沈兄进府拿房契。”

  原来是这么回事?问明白后众人有了新的疑惑:“沈家欠胡家银子?”

  “这是怎么回事?一上午沈家出银子出那么痛快,没想到在外面却是债台高筑,甚至连铺子都要抵押转卖。”

  时人重祖产,就连乡下蚕农,遇到好年景多出点生丝手里有了余钱,也是想方设法置个一亩八分的良田。而遇到变卖田产者,是要被人戳着脊梁骨骂败家子的。

  这回听说沈金山抵押铺子,众人心中下意识地产生许多不好的联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1页  当前第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8/1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皇商千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