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为国家修文物_分节阅读_第574节
小说作者:十三闲客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67 MB   上传时间:2021-07-07 19:34:14

  柳河川喝了一会儿茶,忽然想起了什么,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来,拨了一个电话出去。

  电话没响两声就被人接通了,柳河川呵呵一笑,说道:

  “老陆啊,你说的那个向南已经来了,还算不错,他上门的时候,我故意臭着一张脸,他也没有甩手就走,我还以为他这么大名气的人,会受不了呢,结果,嘿嘿。”

  电话那头,是向南之前拜访过的纺织品文物修复专家陆秋。

  陆秋听了柳河川的话后,皱了皱眉头,说道:“老柳,向南好歹也是个有身份的人,你这样对他,不大合适吧?”

  这向南还是我介绍过去的呢,你还故意臭着一张脸,这不是打我脸吗?

  我还跟向南说你是我好朋友呢,结果你就这态度?

  “这有什么关系?现在是他来拜师学艺,又不是我求着他!”

  柳河川哼哼唧唧的,一脸不屑,“再说了,他一个小年轻,不压一压他的脾气,谁知道他是三分钟热度,还是真心想来学艺的?”

  他要是真受不了甩手走了,我还轻松了呢,你还真当我愿意教啊?

第900章 这也太认真了吧

  向南当然不知道柳河川巴不得自己走了,他省事一点不用教了呢,此刻他想了一会儿柳河川说的那些话,结果没想透,等他反应过来后,发现柳河川已经不见了。

  龚小淳这会儿刚刚准备就绪,还没开始操作缂丝织机呢,看到向南一脸茫然,正东张西望,于是便朝他笑了笑,嘴巴无声地张合了几下,表情夸张地朝他做了几个嘴型,又抬手指了指搁在凳子上的一个藤条编织的箩筐里的缂丝成品。

  意思是说:“老师进去了,他让你观摩一下这些缂丝成品。”

  向南也是个天才,居然看懂了。

  他笑着朝龚小淳点了点头,抬脚来到那编织得极为精致的箩筐前,拿起一件缂丝作品,放在眼前仔细地看了起来。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乍一眼看去,向南还以为这是京城故宫博物院里出来的“镇宫之宝”,故宫织绣的代表作品——南宋缂丝名匠沈子蕃的《梅雀图》呢!

  简直是太像了!

  毫无疑问,这幅缂丝作品,出自柳河川之手,它完全是根据沈子蕃的缂丝《梅鹊图》来织造的,无论是色彩的调配、画面的布局,以及所使用的缂丝技法,几乎跟《梅鹊图》一般无二。

  沈子蕃的缂丝《梅鹊图》,长104厘米,宽36厘米,属于清宫旧藏。

  这幅缂丝作品,是依照画稿缂织的,几乎完美地体现了原画稿疏朗古朴的意趣,画面生动,清丽典雅,是沈子蕃为数不多的存世作品之一,也是南宋时期缂丝工艺杰出的代表作。

  在缂丝织造工艺上,《梅鹊图》是以十五六种色丝装的小梭代笔,巧妙搭配,画面色泽和谐,并以“通经断纬”的手法进行缂织,娴熟地运用了多种缂丝技法。

  它所用丝线的经密度为20根/厘米,纬密度为44-46根/厘米,精工细密。

  实际上,缂丝技法有多种多样,包括了结、掼、勾、戗(【qiāng】)、绕、盘梭、子母经、押样梭、押帘梭、芦菲片、笃门闩(【shuān】)、削梭、木梳戗、包心戗、凤尾戗等,技法众多。

  但无论做什么缂丝品,结、掼、勾、戗这四个基本技法是绝对不可少的。

  宋代的缂丝作品,在技法上运用“环缂”、“平戗”、“木梳戗”、“披梭”和“笃门闩”等方法,使得整体画面在色彩上,浓淡自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沈子蕃的这幅缂丝《梅鹊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而向南手中的这幅柳河川缂丝《梅鹊图》,与沈子蕃的那副原作,几乎不相上下,无论是在缂丝技法的运用上,还是色彩的搭配上,丝毫不逊色于原作,还颇有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

  当然了,这也跟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融入到古老的缂丝技艺中有很大的关系。

  不说别的,光是一台双筒显微镜,就可以很清晰地分辨出缂丝作品的经密度和纬密度,甚至还能分析出这件缂丝作品的色彩运用。

  有了这些先进仪器的“加入”,想要复制一副古代的缂丝作品,对于柳河川这种缂丝工艺大师而言,并不算太难。

  向南两只手各自把持着这幅缂丝《梅鹊图》的两端,将其展平开来,双手微微上台,透光观摩起来。

  这幅缂丝作品,是以黄色丝线为地,运用黑色和蓝色、灰色等色线缂织图案。花瓣和叶蒂运用构缂技法形成物像之间的分界线,树的边界、鸟爪等处则采用缂金和缂银技法相互交织织就,使得整体作品的色彩富于变化。

  透过窗外投射而来的光线,向南发现,这幅缂丝《梅鹊图》的花纹与素地、色线与色线之间的交接处,呈现出了一些互不相连的断痕,就好像被刀镂刻过一样。

  看到这一幕,向南脑海里似乎一团混沌被劈开了一条缝一般,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这就是‘缂’的含义吗?”

  实际上,他心里再明白不过了,自己看到的这种“雕镂之象”,不过是一种假象。

  而造成这种假象的原因,是因为缂丝独有的特点——通经断纬。

  普通织造工艺在表现花纹时,一般都只能织成二方连续或者是四方连续的规整纹样,但缂丝就不一样了。

  它能够自由变换色彩,而且极为擅长表现精微细致的色彩过渡和转折,有层次丰富和灵活多变的装饰效果。

  这也就是为什么缂丝工艺特别适合摹制书画作品,而且还常常在表现形式和意境表达上超过原作的原因之所在。

  向南观摩了好一阵这幅缂丝《梅鹊图》,感觉还有些意犹未尽,将《梅鹊图》收好放回到箩筐里,然后又从里面取了一幅缂丝《黄牡丹》,继续观摩起来。

  这幅《黄牡丹》同样出自柳河川之手,仿自宋代缂丝名匠朱克柔的同名作品。

  它以磁青色为地,运用明黄色等色线来缂织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周边衬以绿叶,整幅作品色调优美和谐,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上佳之作。

  实际上,在众多的缂丝题材作品中,牡丹题材的缂丝艺术作品是最能体现匠人的制作水平的。

  因为牡丹花不仅层次感十分丰富,需要用到繁复的戗色技法,而且牡丹花的色彩也极为丰富,对于缂丝匠人的色彩搭配,以及技法运用都是一种考验。

  向南站在窗前,不停地观摩着箩筐里的那些缂丝作品,一边看一边思考,这一待就是一下午。

  “这也太认真了吧?”

  龚小淳这会儿已经停止了织机操作,他跟随柳河川学习缂丝织造工艺也才一年多时间,才堪堪学会操作织机,实际上并不能织出什么作品来,柳河川让他多练习,也只不过是让他多熟悉一下织机操作罢了。

  他坐在织机前,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一边小口小口地喝着,一边不停打量着向南,

  “老师什么都没教你,你光看能看出什么玩意儿来?”

第901章 肯定是装的

  “肯定是装的!”

  龚小淳心里暗暗想道,任你向南奸猾似鬼,我龚小淳依然一眼看穿!

  他不禁为自己观察细致而感到有些得意。

  箩筐里的那些缂丝作品,他也观摩过不止一次了,织造得精致细密是没错,但看多了其实也就那样,他可不相信向南光靠观摩,就能观摩出个子丑寅卯来。

  不过这向南也真是了得,这一下午就站在窗前的位置上观摩缂丝作品,居然都没怎么移动过脚步,还真是注重细节啊。

  “装得不错,这向南看来也是个妙人啊!”

  龚小淳暗暗点了个头,尽管知道向南是在装,不过他还是在心里面暗暗为对方点了个赞。

  什么都不懂的时候,装,才是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否则,被老师发现你一脸茫然不知道做什么事情,那你就等着被骂得狗血淋头吧。

  就算你是向南你也没有优待,在这里,老师才是大佬,其他人都是小弟。

  龚小淳坐在织机前,一边在暗中“点评”着向南的行为,一边暗自赞许,丝毫没有察觉到柳河川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来到他身后了。

  “你很闲嘛,都学会跷二郎腿了。”

  龚小淳被这忽如其来的说话声吓了一跳,他连头都没有转过头,赶紧将翘起的右脚放下了下来,手忙脚乱地又开启了织机。

  “你要跟向南多学学,虽然他有点三心二意,什么都想学,但他的努力是你们谁也比不上的。”

  柳河川轻“哼”了一声,背着手走到龚小淳的前面,用犀利的眼神看了他一眼,说道,“你天赋也不差,要是能有向南一半的努力,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龚小淳低着脑袋一声不吭,脸上的表情却很是怪异,他心里仿佛有个小人在冲着柳河川大吼:“老师,向南是装的,您可千万别被他的外表给骗了!”

  这小子,坏的很!

  柳河川当然不知道龚小淳心里在想什么,现在的他感觉很满意。

  向南来得好啊。

  他一来,就能充当“别人家的孩子”,用来“教育”龚小淳这些不听话的学生了。

  只要龚小淳这些人还有点上进心,多少也会奋起直追的,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当然了,如果龚小淳这些人没了上进心,他也不会因为他们天赋不错就舍不得下手,肯定会将他们逐出门墙的。

  天才他见得多了,天才不努力,到最后还不如普通人呢,有什么可惜的?

  而且,如今的缂丝织造匠人,和鼎盛时期比起来,都已经凋零到大猫小猫三两只了,再也经不起折腾了,要是龚小淳这些人不争气,没准到了下一代,下下一代就真的要变成失传的技艺,只能在国家电视台的纪录片里看到了。

  他怎么可能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这些想法在脑海里一晃而过,柳河川心里暗叹了一声,随即收回了思绪,将目光投向了手里举着缂丝作品,依旧站在窗口认真观摩的向南。

  他可不是龚小淳那种浮躁的毛头小伙子,会认为向南是在“装”。

  他看得出来,向南眼神中的专注,以及双眼之中透露出来的,想要看穿一切的欲望,那正是一个求学者所应该具备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这倒是一个学习缂丝织造技艺的好苗子。”

  柳河川站在一旁看着向南,心里暗暗点头,与此同时,一种遗憾的心绪忍不住从心底里疯狂滋长起来,让他忍不住轻轻摇了摇头,

  “可惜啊,他来学习缂丝织造技艺,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纺织品文物修复技术的,要是他能一心一意地学习缂丝织造技艺,那该有多好?”

  把他留下来?

  别闹了,暂且不论向南自己会不会同意,就是文物修复界的那些老头子要是知道了自己有这个心思,估计都会一股脑儿地跑到姑苏城来找自己拼命不可。

  留谁不好,非得留向南?

  要是在两三年之前,向南还是个天赋没有显露出来的穷学生倒还好,现在的向南,在华夏文物修复界里,那可就是个宝!

  “嘿,这世道真是变了。”

  柳河川自己都觉得有些可笑,摇了摇头,忍不住低声自言自语起来,

  “以前是想学一门技术的人,求学无门,求爷爷告奶奶都没用,不教就是不教;现在倒好,敞开了门想把技术传出去,求着人家学,人家也不愿意学。”

  这大概也是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手工业技术所带来的致命的打击吧?

  然而,很多真正绝顶的艺术品,只能是手工制作而成,根本就不是流水线机器能够制造出来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一些古老技艺的消亡。

  这对于那些濒临失传的古老技艺而言,算不算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09页  当前第5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4/90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为国家修文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