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官道之步步高升_分节阅读_第428节
小说作者:北岸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90 MB   上传时间:2015-01-04 23:09:00

  既然付大木都无所谓了,马兴旺也犯不着为难。

  会议作出决定,由城管局出面对受害人进行慰问和赔偿,消除不良影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收到市公安局作出刑事拘留的通知后,将周生平和黄冠开除出公务员队伍。

  楚天舒在南岭县的强硬表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大的方面来讲,周生平与黄冠被抓的消息一传出,尤其是城管局的领导带队来到小吃一条街看望慰问了驼背摊主父女之后,摊主们奔走相告,商贩们群情振奋,那些跟在周生平身后为非作歹的黑子等小混混从此夹着尾巴做人,包括城管在内的执法人员也不敢胡作非为了,南岭县邪不压正的风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从小的方面来说,南岭县的县以上领导干部亲眼目睹了楚天舒与付大木的斗法,更加确信伊海涛一定会当上市长,那些在唐逸夫和伊海涛之间摇摆不定的人,不少就此倾向于伊海涛,将他们手里的推荐票投给了伊海涛。由此,原本是唐逸夫根据地的南岭县,在马兴旺的暗中联络下,在随后的民主测评和推荐过程中,伊海涛竟然取得了南岭县半数以上的支持。

  当然,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会议结束,付大木甩袖而去。

  楚天舒又与马兴旺谈了谈供销合作社的筹建和资金调配事项,落实了具体的责任人,由于心里牵挂着市长候选人民主测评和推荐的事,便谢绝了马兴旺的挽留,告辞返回了青原市。

  楚天舒一返回青原,立即就到伊海涛的办公室报到。

  伊海涛看见他,十分的兴奋,说:“小楚,你来得正好,我们一起分析分析形势。”

  坐下来,伊海涛甚至没有让楚天舒汇报在南岭县的工作情况,便急急忙忙地与楚天舒探讨起当前的形势。

  叶庆平带领的省委组织部一个六人小组,已于昨天晚上悄悄进驻了青原市,采取组织推荐与个人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开展为期一周的民主测评和推荐工作。

  组织推荐当然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意见为主,个人的范围则比较广,既有市里几套班子的成员,也有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可能还要征求一些老同志的意见,采取的方式包括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谈话、集中测评等等。

  这次地市政府换届,果然如两个多月前年省委常委会议定的那样,按照省委南延平书记的指示,进行了一些重要调整与改变。

  其中,有关市长候选人的条件,年龄由原来的一般不超过五十,放宽到五十三岁;学历由大学本科降低到大专;任职经历方面,也不再要求在同级党委常委、政府副职上任期不低于五年。

  这样一来,青原市委、市府两套班子里,除了伊海涛这个常务副市长,副书记郭鸿泽、副市长唐逸夫等人以及人大、政协班子里几位副职均可顺利入围。

  由于是五年一次的班子大换届,又同时涉及人大、政府、政协及检察院、法院几套班子,因而表面上的动静会显得特别大,波及的范围也特别广。

  可事实上,明眼人一看就能看明白,几套班子里,政府这一块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而最有悬念、最具竞争性的一个岗位,则是市长。

  因此,这次测评和推荐的核心是青原市长人选,别的不过是例行公事。

  这次测评和推荐工作,如果不出太大的意外,将产生未来青原市长的人选,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

  具体到青原市长的合适人选,大多数人都认为,常务副市长的胜算当在别的常委、副市长之上。因为按照官场中的排序,虽说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都是厅局一级,可实际地位、作用、影响力却有着天壤之别。

  作为执政党组织的一级市委,自然是统领一切的龙头,其常委班子成员在第一方阵,而书记、副书记又居于前列,底下才是一众兼职常委。

  若是再早几年,市长人选在市委副书记中选拔的可能性最大。

  可是近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前些年,中央出于提高行政效率与执政能力的考虑,削减了副书记职数与权力,强化了兼职常委的实际职权。

  目前各个市委班子里,硕果仅存的个把专职副书记,其职权大多虚化,地位与作用也明显弱化。倒是那些专职常委们,各人把守一个方面,有职有权,威风八面。特别是身兼常委的常务副市长,实际职权已经成为仅次于书记、市长之后的三号人物。

  至于市委之外的其余几套班子里的副职,更是无以能与常务副市长匹敌。

  “但是,”伊海涛分析完上述形势,语气明显的加重,他说:“这次民主测评和推荐,因为有了上述条件的放宽,南书记又希望借机把干部任用这潭水搅活,所以就带有撒开大网捞鱼的性质,局面肯定不会简单。我听庆平说,乐腾市已经乱得不成样子了,他告诫我要早作准备,绝对不可掉以轻心。而且,即使推荐上了,进入了候选名单,底下还有省委考察、人大选举这两关,各项工作务必做在前头,而且一定要做细做透。”

  说到这里,伊海涛神情严肃。

  沉默间,他眉间的川字更是刀削般陡峭,顿时令人感觉波涛汹涌。

  “对我们来说,形势有些严峻!”伊海涛说。

  楚天舒心里一紧。

  乍听到“我们”两个字,楚天舒还感觉心头一热。说实话,这么多年来,只要是和伊海涛单独交谈,他最爱听也最希望听到的词就是“我们”这两个字。

  我们,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伊海涛从来就没拿你楚天舒当外人,意味着前途也好、未来也罢并不只属于他一个人,而是属于我们:我和你。

  可是,严峻两个字,又让楚天舒感觉到紧张。

  毕竟,像伊海涛这样温文尔雅处变不惊的人,很少会说出这样两个字来。而且,从他的表情与肢体语言上,也看得出此话并非危言耸听或故弄玄虚。

  的确,作为主要对手的唐逸夫和郭鸿泽在青原市经营多年,人脉关系盘根错节,而伊海涛担任常务副市长只不过短短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别看各方面的负责人当面都是毕恭毕敬,但内心里会怎么想,还真是难以捉摸。

  “知人知面不知心啊!”伊海涛感叹道。

  虽然,民主测评和推荐并不能决定候选人的归属,但是,叶庆平提到过,如果相距太大,将很有可能会影响到省委常委会上最终确定正式的候选人,尤其是现在唐逸夫和伊海涛都各有支持者的时候。

  毕竟,如今的权力运作越来越趋于透明,决策越来越趋于民主公开,在相持不下的时候,民意就会成为左右局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伊海涛的担忧是有他的道理的。

  如果听之任之,任其自然,伊海涛的支持率落后于唐逸夫的可能性非常之大,而且更让伊海涛的担心的是,到底会落后多少还难以估量。

  这也是叶庆平要求伊海涛把各项工作做透做细的主要原因。

  如果按照通常的官场晋升规则,应该说伊海涛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毕竟他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而且一直一来都给人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埋头做事的良好观感,在圈子内外的口碑不错。尤其是在分管的城建、交通、规划等领域,大刀阔斧施展拳脚,整日奔波于废墟瓦砾之间,搞了不少颇具特色的亮点工程,于普通百姓中赢得了“实干市长”的赞誉。

  在广大机关干部和普通市民眼里,伊海涛既无唐逸夫的张扬、专横,也比郭鸿泽更加宽容、务实,应当是一个理想的市长人选。

  可是,中国的事情从来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伊海涛的市长之路绝不是凭借草根之民的粗浅印象就能成就。

  在他身上,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弱点,可以说相当致命:步入仕途这么多年,他几乎没有在组织、人事部门任职的经历,也不曾担任过某个区域性基层单位的负责人,因此,他就不像很多领导干部那样,拥有自己的山头、圈子之类。

  

  第600章 运筹帷幄

  

  伊海涛的这种状况,于平常也许是个优势,少了许多人事纠葛,也无须仗势弄权为亲友谋取私利,落得个省心,可现在到了需要人气、势力相呼应的时候,明显就成了一条不可弥补的短板。

  此时,伊海涛非常清楚,朱敏文那儿的功夫全在平时,这会儿再临时抱佛脚已无多大意义。四套班子里的那几十个成员,远近疏密也早已成型,绝不在一时一事之间可以轻易改变的。

  最关键处,是各个部门、单位和区县两百来个县处级干部,即将要进行的民主推荐,不论是个别谈话还是集体测评,应该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他们手中的那一票,即使不能直接决定最终结果,至少也会影响整个局势的走向。

  现在,争取这部分人的支持,变得至关重要。

  “形势确实不容乐观。”一番冷静分析后,伊海涛再次得出如是结论。

  “这么说来,形势的确有些逼人。”楚天舒附和道。

  “说说你的想法。”伊海涛投来信任与鼓励的眼神,照例希望先听听楚天舒的意见。

  “有句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觉得,广大干部的眼睛应该更是雪亮的。”楚天舒这一次没有矫情地迟疑,而是直截了当地说:“如果我们能因势利导地做些工作,应该可以获得他们更多的支持。”

  “这个时候做工作管用吗?”伊海涛如是问,并不代表他真的有怀疑。

  “对有的人可能作用不大,对有的人肯定有用,关键是针对不同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逐个争取,总是会有收获的。”楚天舒信心满满。

  “哦?具体说说。”伊海涛来了兴趣。

  借着这个机会,楚天舒把自己在南岭县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汇报,当伊海涛听说马兴旺在楚天舒的游说下有条件地同意倒向自己时,他表现出少有的兴奋,连连夸赞楚天舒做得好。

  楚天舒说:“像付大木这些唐的心腹,再怎么做工作也拉不过来。所以,我认为可以从马兴旺这样的中间派入手,尽力做一些联络工作,如果把握得好的话,至少不会在测评推荐中拉开太大的差距。”

  “对!我非常赞同你的这个想法。”伊海涛又鼓励道:“对我们来说,机遇与挑战同在!”

  楚天舒点点头,像一个准备上阵的战士那样,把身体坐直,表情也调整到一个合适的状态,问:“老师,底下我们该怎么做?”

  “你是怎么考虑的?”伊海涛照例反问道。

  “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楚天舒胸有成竹地说:“老师,你不是常说官场如战场吗。我想,是不是先来个纸上谈兵,再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方向。”

  “呵呵,好啊,怎么个纸上谈兵法?”伊海涛露出了与楚天舒见面以来的第一个笑容。这也说明,楚天舒的建议正中了他的下怀。

  楚天舒把身子往上提了提,从打印机上拿过来几张A4打印纸,摊放在桌子上,又把文具盒里的红蓝铅笔、直尺、橡皮擦等等一一拿了过来。

  伊海涛饶有兴趣地看着楚天舒。

  楚天舒从包里拿出来一本小册子,那是市委编印的领导干部名册。

  对照这个名册,伊海涛口述,楚天舒做标记,将全市可能参加民主推荐与测评的人员,上自朱敏文、郭鸿泽、唐逸夫等市领导,下至各个县区、部、委、办、局、院、行、社及大型国企的主要负责人,一一列出,不一会儿就将偌大的纸面描绘得密密麻麻。

  按照伊海涛与楚天舒的纸上排阵,青原官场大势,可谓尽现于眼前。

  全市可能参加推荐的人员,除了少量地市级离退休老干部外,在职的正县处级以上领导大约一百多人,如果扩大到可能参加书面测评的副县处级干部,总数超过了三百名。

  其中朱敏文作为青原的主要领导,不仅有资格以组织的名义讲话,而且个人推荐的分量也最重。其余包括四套班子成员在内的领导干部,应该都在个别谈话和无记名测评的范围。

  面对纸上那三百多个熟悉的名字,伊海涛陷入了沉思,楚天舒更是有些迷茫:这些人,谁是不容置疑的朋友、同盟者,谁是铁定的对立面,谁又将是可能两面倒的墙头草呢?

  楚天舒按照上述的方式进行了分类排队,用红蓝铅笔分别做了标记,很明显,当前属于伊海涛阵营的红色标记远少于属于唐逸夫阵营的蓝色标记,而那些中间的骑墙派则在红蓝颜色的包围之中,显得格外的令人垂涎。

  这种纯然的纸上谈兵,就像大战之前将军运筹于帷幄、预演于沙盘,敌我态势一目了然,双方优劣尽现眼底。

  此时,如果有不知内情者突然闯进来,一定会误以为闯进了某个作战指挥部。

  从下午三点楚天舒返回了青原市,到现在将近晚上八点,时间已经过去五个小时,伊海涛与楚天舒两个人关在办公室里,高度的兴奋,高度的紧张,使他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饥饿。

  青原政坛,平常感觉风平浪静、一团和气,可一旦到了这种非此即彼、甚至是你死我活的非常时刻,仔细加以定量与定性分析,忽然就变得模糊起来。

  在划定那些中间派别人士时,虽说平时交往的过程中都感觉不错,可真到需要落笔论定时还是有些犹疑。

  是红,还是蓝?

  无论枉放与错杀,可都是硬碰硬的票数呀。

  对于未来青原市长的人选,朱敏文的态度,自然首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说起来,朱敏文与伊海涛、唐逸夫和郭鸿泽等人的关系,表面上还真分不出太大的亲与疏。

  真正论感情,朱敏文还是与唐逸夫和郭鸿泽深一些,这是不争的事实。毕竟他们共事了几十年,彼此知根知底,伊海涛在工作中做得既到位又得体,对他的尊重也表现得恰到好处。

  与青原官场上的多数官员不同,伊海涛没有私人利益需要关照,也从不在他们之间搬弄闲话、搅和是非。因此,就一般情况而言,朱敏文对他是满意的,不出意外的话,至少在推荐候选人时都会投他一票,说他几句好话。

  可是,问题恰恰出在这次的推荐并非一般情况,而是事有特殊之处。

  推荐的奥秘之处,在于推荐的多元性,而非一元性。

  作为书记的朱敏文,固然会说伊海涛的好话,把他当作候选人推荐给省里,可是同时他也可以推荐别人,将唐逸夫和郭鸿泽一起作为候选人推上去。而且,在排名的主次顺序、说话的轻重分量上,会有很大的弹性与玄机。

  不错,平时伊海涛是比较聪明、圆滑,在处理利益平衡术掌握得较为微妙,通常情况下会两不得罪甚至两头讨好。但是也别忘记,这推荐市长可不是平常时候,也不是一般的小事,在这种决定前途命运的生死攸关时刻,平衡往往意味着在走钢丝,圆滑可能等同于滑头、不贴心、不知己,这个时候的首鼠两端也许就会两边都得罪、两头都落空。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精于官场权术的大家,就像在股市或赌场上一样,天生具备赌徒的胆略与眼光,往往看准目标奋力一搏,敢于在一人身上下足赌注,最终赢得巨大利好。

  伊海涛从南岭县赶回来之后就听到传言,说是朱敏文也分别给唐逸夫、郭鸿泽通报了省委测评推荐小组要来的消息,此说法是否准确尚不得而知,分析判断下来却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副市长唐逸夫,具有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长期分管工业和农业,也是省委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他在青原经营了几十年,长期与朱敏文共事,彼此关系紧密,这也是有目共睹的。其人脉基础自然相当雄厚,竞争力不容小视。

  最近,又传出得到了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何天影的力荐。

  郭鸿泽其人,本事虽然有限,心术也不是很正,可仗着是土生土长的干部,从基层一步步奔上来,又做过一任组织部长然后升任的副书记,这几年,郭鸿泽一心希望在年龄过点之前解决正厅,在青原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如今遇到这么一个大好的时机,他盼望着唐逸夫与伊海涛拼个你死我活,自己好坐收渔利。

  郭鸿泽要想冲出伊海涛和唐逸夫的包围成为一匹黑马,困难着实不小,他的参与相互较劲、搅局的因素明显居多,但对伊海涛造成的实际影响却不可低估,因为他拉过去的人,很可能会是伊海涛可能争取的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6页  当前第4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8/78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官道之步步高升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