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官道之步步高升_分节阅读_第418节
小说作者:北岸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90 MB   上传时间:2015-01-04 23:09:00

  伊海涛想,有些事情必须硬着头皮去处理,走一步看一步吧。核桃事件只是南岭县诸多问题中的一个,短时间内不能都指望解决一个问题就能彻底改变南岭县贫苦落后的面貌。

  楚天舒见伊海涛没说话,知道他基本默认了最后这个方案,他建议道:“老师,我有一个建议。这次调研是不是可以请庄敏以种植专家的身份随行,我感觉,他对农村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生态养殖等等都很有研究,实地考察之后,也许他能提出一些好的发展思路来。”

  “可以。”伊海涛当即同意。

  楚天舒笑道:“呵呵,那还得麻烦老师您亲自给他打个电话,以示诚意。”

  伊海涛抬手点了点楚天舒,笑着抄起了电话。

  屋漏偏遭连夜雨,船破又遇迎头风。

  进入七月,就是南方的汛期,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防汛都是头等大事。

  雨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时断时续,时大时小。

  青原警备区的官兵一直在青莲江沿线的堤坝上严防死守。

  各方面密切关注的青莲江流域没有发生大面积的洪涝灾害,而地处山区的南岭县却遭受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爆发,引发了泥石流带来的山体滑坡,十几间房屋被毁,进山公路被冲垮,一辆农用车被水冲翻。

  所幸灾害发生在白天,又抢救及时,没有发生重大人员伤亡,只有几名村民在灾害中受了轻伤。

  山洪爆发过后的第二天,就传来了南岭县大面积农作物被泥石流掩埋的报告,受灾最严重的还是杏林乡。核桃销售的难题还没有来得及解决,这个本来就最贫穷的乡,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又是最大。

  伊海涛接到付大木打来的电话报告,非常生气地说:“其他区县都遭受了山洪,为什么就没有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独独就你们南岭县受灾严重?”

  付大木说:“伊市长,这个……我也说不清楚,大概是县里的风水不好吧。”

  “笑话!”伊海涛真是拿这个付大木没办法,这种理由他也说得出口。“立即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工作,重点注意学校、医院和人员密集地区,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杜绝次生灾害的发生,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伊海涛本来就对付大木有看法,平时工作大大咧咧,简单粗暴,印象一直不太好,现在见他对自然灾害又是这种态度,伊海涛更是不满,但是,因为有朱敏文护着,他也不好对付大木怎么着。

  挂了电话,当他再一次想起付大木,便下了决心,如果自己当了市长,必须要想个法子调整南岭县的班子,有可能的话先把付大木拿掉,不想干了就别干,别占着茅坑不屙屎。

  一个地方的工作好坏,干部队伍是关键。

  一个有作为的领导,可以振兴一个落后地区;一个不思进取的领导,可以把一个好的地区引向歧途。

  伊海涛虽说无法真正做到让能者上庸者下,但至少他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他不仅觉得南岭县的班子要调整,还有几个部门也需要调整,例如沿江商贸圈建设指挥部,要大胆起用自己信得过的又有能耐的人,否则,只能是你吹你的号,他唱他的调,形不成气候,也干不成大事。

  伊海涛正想着,感到身上有了丝丝的凉意,便起身来到窗前,就看到外面乌云滚滚,一场大雨又将来临。

  楚天舒过来,赶紧关好了所有的窗户,再看外面时,半边天仿佛塌了,瓢泼大雨铺天盖地地下了,仿佛要把这座城市给淹没了。

  伊海涛的心不由得提了起来,这场暴雨来得真不是时候,现在正是农作物成熟的时候,这样一场暴雨不知要给工农业生产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啊。

  往年,遇到类似的雨季,他从来没有这么焦虑过,没想到还没当上市长,想问题的思路和角度显然就与过去不同了。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将来成了市长,不光权力更大了,身上责任更重大了。

  伊海涛让楚天舒出面向各单位筹集了一批救灾物资,取得了朱敏文的同意后,正式启动了去南岭县调研慰问的行程。

  临行之前,伊海涛与楚天舒商议进行了分工。

  伊海涛代表市委市政府主要侧重于慰问,走访受灾地区和受灾农户,组织指导县里的防灾加灾工作;楚天舒则陪着庄敏侧重于调研,重点解决供销合作社的组建和核桃销售难题,探索山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为写好调研文章做好铺垫。

  这一次慰问调研由楚天舒一手安排和策划,一切从简,没有带小轿车,只去了两辆面包车,伊海涛也与大家一起坐面包车。

  过去下乡慰问调研,领导要带一辆专车,随行工作人员又是一辆车,陪同参加慰问或调研的单位和部门都要去一辆车,集中起来往往就是十几辆。

  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光车队就长达几百米,浩浩荡荡的不像是去慰问调研,倒像是一个出来旅游观光的车队。

  这还不说,慰问调研期间,县里还得给领导们接风洗尘,预备好酒好菜,大吃大喝酒足饭饱后还要休闲娱乐,怎么能讨领导们欢心就怎么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伊海涛每次下乡回来,心里就感慨,我们这是观光旅游还是去慰问受灾的群众?动辄几十辆车,动辄酒肉并行,连最起码的同情心和悲悯情怀都没有,难怪群众看到城里领导一下乡,就要在背后喊,鬼子又进村了。

  不是群众对我们的干部不尊重,而是我们的干部把自己和政府的形象搞坏了。

  他觉得这种下乡的风气早应该改一改了,不改干群关系得不到改善,只会越来越紧张。

  他由此便想,有朝一日,要是自己成了市政府一把手,有了决定权之后,一定要把这一坏习惯改掉。

  这一次,是他召集政府工作后的第一次下乡,他便给楚天舒特意做了交代,一是轻车从简,根据人数多少,集中在一至两辆面包车上,谢绝单位小车参与。二是由政府办统一带午餐,不给灾区人民增添负担。

  出发的时候,伊海涛最后一个上的车。

  众人都有些纳闷,楚天舒怎么没有跟着。他们哪里知道,楚天舒把这边安排妥当之后,开车去接了庄敏先行出发了。

  大家都以为伊海涛会单独坐小车,所以谁也没有给他留位子。

  伊海涛一上车,前排的人都纷纷争着给他让位子,他指指最后排说:“那里有空位,你们谁也别让了。”

  到了后排,才突然看到向晚晴和冯紫辰正一脸阳光地朝他笑着,并且迅速朝里挪了挪,用手拍了拍给他腾出来的位子说:“伊市长,你就坐这里吧。”

  伊海涛看了一眼,挨着向晚晴坐了下来,说:“呵呵,向记者,你们也来了。”

  向晚晴微微一笑说:“伊市长,台里安排我随行采访。”

  冯紫辰说:“市长,真没有想到您能与我们一起乘坐面包车。”

  前排的黄如山回过头说:“记者同志,这不算什么,到吃午饭时,你就会知道,市长还要与我们一起吃自带的午餐呢。”

  冯紫辰天真地看着伊海涛说:“真的?”

  伊海涛说:“当然是真的。我们过去下乡慰问受灾群众,动不动出动十几辆小车,下去了还要大吃大喝,反而给受灾地区带去了负担,在老百姓中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我们就是要从这些小事中转变工作作风,改变政府的形象。”

  冯紫辰听完拍着手说:“太好了,我们又钓到一条大鱼了。”

  伊海涛不解地看着她问:“什么大鱼?”

  冯紫辰咯咯地笑了起来,边笑边说:“这是我们新闻界的一句行话,意思就是说又抓到了一条能上省台的大新闻。”

  伊海涛听了不由得心里一动,眼睛就亮了。他当然知道,这其中一定有楚天舒的刻意安排和精心策划,上一次接待南延平考察的报道,影响力相当大,如果这次下乡再能上一次省台省报,无疑又是锦上添花,说不定还可以消除乔明松省长批评他不重视农村工作的坏印象。

  想到这,伊海涛高兴地说:“同志们,我们要向记者同志学习啊。在她们的眼里处处有新闻,而在我们的眼中就应该处处是工作,如果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能用这种态度来对待工作,何愁工作不上新台阶,何愁青原不发展。”

  黄如山带头鼓起掌来,车内顿时洋溢着一股热烈的气氛。

  

  第586章 慰问调研

  

  “市长才是我们的榜样,能抓住每一个机会给我们做思想动员工作。”向晚晴说:“台里老新闻工作者说,地震、战争、火灾、水灾、瘟疫等对于人类来讲是灾难,但对新闻记者来说却是财富,因为我们找到了新闻源头,可以大做文章。”

  伊海涛开玩笑说:“那就麻烦记者同志好好给这次山洪爆发做篇文章,争取多向省里要点救灾资金呢。”

  “看来,市长真是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工作啊。”向晚晴笑道:“我这次的新闻点还不是山洪爆发,受灾的情况我们报道得多了,这次要好好报道一下转变机关作风的问题,不知道市长有没有意见?”

  伊海涛哈哈一笑:“向记者,你们新闻工作者有你们的特殊性,我可不敢横加指责。”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却十分高兴,如果这次转变机关作风的报道出来,省里的领导肯定会注意到的,对他如愿成为市长候选人又奠定了基础。

  南岭县离青原不远也不仅,开车两个多小时就到了。

  他们慰问调研的头一站选择了受灾最严重的杏林乡。

  路上,他们看到的都是一片狼藉,地里的花生被泥土压住了,破碎的西瓜随处可见,西红柿烂在泥地里……

  车到杏林乡,南岭县县委书记马兴旺和县长付大木早已等候在了土路上。

  待伊海涛一行下了车,就一起带着慰问人员沿途去察看。

  向晚晴带着冯紫辰紧紧跟在了他们的身后。

  几个农民正在地里抢救着他们的蔬菜,有的在清理稻田里的泥土,有的在挑摘还可以食用的蔬菜。

  伊海涛看着,就想起来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自家的自留地里受了灾,父母在边叹息边干活,心里不由得一片酸楚。他走进地里,俯下身子,用手扯一条西瓜藤,竟然一个西瓜都没有。

  大家见伊海涛下了地,都纷纷跟了进来。

  这时候,正在地里干活的农民纷纷围了过来,在伊海涛等人的身边越聚越多,足有几十人之多。

  伊海涛看着这些淳朴的农民,就像看到了自己的父母兄弟,不由得激动地说:“父老乡亲们,你们受苦了,我代表市委市政府来看望你们。灾难无情人有情,政府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你们渡过难关。我们请大家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共同努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自然灾害。”

  伊海涛的话说得用情至深,全场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一位站在前排的老大爷忍不住抹起了泪,嘴里咿咿呀呀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领导的关怀。”

  这时,冯紫辰突然将话筒递了上去,老头儿一看那又黑又长的东西,从来没见过,不知是什么玩意儿,心里一惊慌,竟然踉跄着倒退了几步。

  一旁的县长付大木一把扶住了他。

  老头儿一看,竟然愈加的慌张,忙挣脱付大木的搀扶,钻进了人群中。

  付大木背对着慰问人员,轻声骂道:“次奥,狗肉上不了正席。”

  人群中有人举起了手臂,带头喊起了口号。

  “感谢伊市长的关怀!”

  “向伊市长致敬!”

  “伊市长与南岭人民心连心!”

  ……

  向晚晴站在一旁,看着周围的人群,听着响亮的口号,感觉很不对劲儿,她偷眼分别看了付大木和马兴旺,发现他们脸上的表情却有些怪异。

  付大木大概发现了向晚晴在看他们,目光躲避着望向了远处。

  冯紫辰头一次看到群众如此群情激奋的欢呼场面,表现得比喊口号的村民更加的激动,端着摄影机跑前跑后地录制和采访,忙得不亦乐乎。

  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一个小伙子,帮着她拎着器材,举着话筒,表现得十分的专业,向晚晴便不再上前,由着冯紫辰去忙乎了。

  沿着崎岖的山路,伊海涛等人继续往山上走。

  每到一处,伊海涛安排工作人员给沿途的村民发放慰问品,不少的村民围上前来,争相与伊海涛亲切握手,发表一番感慨,表示一番感谢。

  伊海涛便停下来与老人、妇女和孩子们嘘寒问暖,是不是会有老人和妇女拉着伊海涛的手流下激动的泪水,哽咽着连声说谢谢。

  这些感人的场景都被冯紫辰一一拍摄下来了。

  伊海涛兴致很高,一路上都是步行。

  视察完了灾情,发放完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已到了吃中饭的时候,马兴旺和付大木都凑上来,问伊海涛是不是回县城去就餐。

  伊海涛说:“不用了,我们是来慰问的,不是来给灾区添麻烦的。给我们找个地方坐一下,提供点白开水就行了。”

  看伊海涛的态度十分坚决,乡政府的会议室又太小,容不下这么多人,付大木就吩咐杏林乡的乡党委书记带着伊海涛一行来到了山顶小学。

  如今的山顶小学已今非昔比了,环境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

  卫世杰的世纪阳光已经把山顶小学作为了公司固定的援助点,每隔一段时间便会送来一些食品、衣物和学习用具,他们出资修整了操场,购买了篮球架和乒乓球台,原先挂红旗的竹杠也换成了不锈钢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为学校修建了一道结实的围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6页  当前第4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8/78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官道之步步高升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