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魏晋干饭人_分节阅读_第78节
小说作者:郁雨竹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87 MB   上传时间:2024-02-29 13:36:48

  她记得账册中有这一笔,显然她已经交过了呀。

  “不是你,是你家亲戚,我大致算了算,应该没算完,挺多的,里面欠税最大头的是赵瑚。”

  赵含章不由摇头,“实在没想到他会成为我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第131章 号牌

  傅庭涵忍不住笑出声来,“你最好缓着来,你现在还得求着赵铭要名分呢。”

  “你怎么知道他答应了?”

  “看你这么开心的走过来,我猜的。”

  “猜的还挺准,”赵含章道:“本来想让你给我当县丞的,但你的身份目前还不适合走到台前,所以我们都得暂时缩着。”

  傅庭涵拿着手中的册子示意,“那这个……”

  “先收着,过了这一段时间再说。”赵含章很有耐心,并不想现在就让人心中不悦。

  当务之急还是救人和安抚民心。

  赵含章亲自出面安抚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城中百姓见乱军已经被赶走,赵含章又带了这么多人住在县衙里,听说连赵氏坞堡的赵铭都来给她打下手了,顿时信心倍增,不再想着往外跑。

  赵含章说到做到,大致清点了一下城中幸存的人数后便开始开仓放粮,每人都能一次性领到三天的口粮。

  前来报到的宋智和陈四娘还没来得及自我介绍,傅庭涵便直接让秋武领他们去赈济点,“昨日登记造册的人都拿了号牌,今日他们会拿着号牌来领救济粮,你们的任务就是勾画来领救济粮的名字,十四岁以上算成人,成人三天的口粮是两斤半,十四岁以下则算两斤。”

  这是昨天傅庭涵统计幸存者名单时让人对号列的册子,为此他还拿了县衙不少的纸张裁剪做成号牌。

  给的时候就叮嘱过了,过后若有赈济,全凭号牌领取,要是遗失就来报。

  所以他想,他们应该会很小心自己的号牌。

  也是因为这个,县衙现在尤其缺认字的人,毕竟不管是统计幸存者,还是发赈济粮都需要对号。

  也不怪赵含章看见一个识字的人就想拉到身边来了。

  宋智拿着一本册子去赈济处,那里排了四排,除了他们俩外,还有两个吏员,他们手中也拿着册子,其中一人身上还戴孝,宋智仔细看了看,有些眼熟,半天才认出来,“耿荣?”

  面无表情的少年抬起头来,看到宋智,顿了一下后抬手行礼,“宋六郎君。”

  宋智看着他身上绑的白麻,有些迟疑,“你家中……”

  “家父与范县令一起殉城了。”

  宋智便叹息道:“节哀顺变。”

  耿荣看了一眼他旁边也戴孝的陈四娘,“你们也是。”

  四人沉默的站在赈济台前,他们每个人还给配了两个部曲,一个在他们身边负责称粮食,一个则去前头负责维持秩序,还有让人按照号牌的区间排队。

  “号牌在一到五百的排这边,五百到一千的排这一队,一千到一千五的排那边去……”

  绝大多数人不认字,但昨天他们拿到号牌时那人曾经告诉过他们,很多人都记住了,但也有记不住的,于是他们去找部曲认字。

  部曲哪里知道,只能领着他到前面找宋智等人认。

  宋智看了一眼后道:“五百八十九号,排我这一排。”

  于是部曲又把人拎回去排队。

  赈济处井井有条,赵铭站在一旁看他们对照着号牌在册子上找到人的名字,一般一家子都是放在一处的,因此一人可以拿家中其他人的号牌一起过来领取,在册子上也都记录他们是一户。

  赵铭一开始只觉得这样做是很井井有条,虽然有点耗费笔墨,但比直接赈济所需要的人少一些。

  但当他看到没有登记造册的人因为领不到赈济粮而跑去登记时,他慢慢回过神来。

  赵铭默默地转回去找赵含章,她正在见县城中的各家家主,他们今天把家中的伤亡名单报了上来,死亡最多的是他们的家丁和长工。

  看到赵铭,各家家主皆是一惊,连忙行礼。

  赵铭微笑着回礼,走到赵含章身边,压低声音道:“你过来,我有话与你说。”

  赵含章抬头对各家家主笑着点了点头,和赵铭避到一旁说悄悄话,“你让人登记造册是为了查隐户?”

  “当然不是,”赵含章断然否认道:“这西平县里最大的隐户不就是我们赵家吗?我为何要做这样的事?”

  赵铭:“……我以为你不知道,不登记造册就拿不到赈济粮,你知道这样会盘查出多少隐户吗?”

  赵含章道:“伯父,我们坞堡有规矩,凡投靠来的人,租种田地的佃户给的佃租是全西平最低的,在县衙册子上没有的人,每年向坞堡缴纳的税赋都比给县衙的少,但外面不一样,悄悄隐藏起来的那些百姓一开始缴纳的庇护金也不多,但种着种着,他们就会发现自己的田地没了。”

  “我如今是缺人,但说真的,如今乱世,我随便让人去颍川或洛阳一带走一遭便能带回来不少人,我还不至于在隐户上和他们争一时长短。”

  赵铭心中一动,“你争的是地?”

  赵含章给他一个赞许的目光,压低声音道:“人靠什么活着?还不是靠地?我有了地,自然就有了人,有了人,自然也就能保护整个赵氏坞堡和西平了。”

  赵铭:“各家要是知道你的险恶用心……”

  “已经晚了,”赵含章轻声道:“今天过后,会有很多过不下去的人来登记造册的,他们就是不满也没用,我身后不是还有您吗?”

  赵铭:……真是险恶用心,他都有点后悔来这儿了。

  赵含章安抚他,“您放心吧,只要我们赵氏善待那些佃户和隐户,他们不会想不开跑来县城这边领救济粮的。”

  赵氏又不穷,凡是战死的人,不论是部曲、长工、佃户还是隐户,都得到了抚恤金,家中人也会被照顾,他们才看不上县城的这几斤米呢。

  赵铭问道:“你的粮食够赈济几天的?”

  赵含章让他放心,“我都想好了,每个号牌可以免费领取六天的口粮,六天之后我就要以工代赈了。”

  六天的时间,足够她摸清西平县的情况,同时也做好部署了。

  赵铭看着她,“你就这么有信心?”

  赵含章催促,“伯父,还请您和洛阳写信,一是告知西平之事,二是将县丞和主簿定下。”

  赵铭深深看了她一眼,微微颔首,他偏过头去看不远处站着的各家家主,低声问道:“我先回坞堡去?”

  赵含章点头,“县城这边交给我,伯父先回坞堡吧,那边也离不得您。”

第132章 恢复

  各家家主都眼巴巴的看着赵铭,努力竖着耳朵想要听清他们伯侄两个说的话。

  奈何他们说话太小声,他们努力了半天什么都没听到。

  所以只能打量赵铭和赵含章的脸色,企图在上面看出点儿什么。

  他们要是吵架……该多好啊。

  虽然赵氏这时候内讧不太好,但看赵含章这两日的手段,他们都有些心惶惶。

  很快,赵铭转身,和赵含章一起过来,各家家主立即收回目光老实站好。

  赵铭上前和他们告辞,表示他还有事,要先回坞堡了。

  众家主一愣,忙问道:“子念,这西平县现在群龙无首,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你不留下商议吗?”

  赵铭道:“这不是有含章在吗?有事找她就好,西平县城这边,她可代替赵氏行事。”

  众人一听,沉默了下来。

  赵含章站在一旁冲他们微笑,众人齐齐打了一个寒颤。

  众人眼巴巴的看着赵铭离开,赵含章等他们依依不舍的看够了,这才侧身道:“诸位,请屋里就坐吧,今日我的部曲还是在清理尸体,帮助伤者疗伤,已经抽不出人手来,城门破坏,也该修建了。”

  家主中有人回神,问道:“可有足够的药材吗?”

  赵含章认出他,知道他家是做药材生意的,便道:“县城里的两家药铺都被接管了,我赵氏也送了一批药材过来,但还是缺不少,钱老爷有好的建议吗?”

  对方闻弦知雅意,何况他特意提起也是想卖赵含章一个好,因此道:“我家对药材有些涉猎,家中还有些积存,可以帮一些。”

  赵含章立即代替西平县的百姓表示感谢。

  其他各家一听,想到已经离开的赵铭,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于是纷纷慷慨解囊。

  他们从上午商议到下午,各家不仅捐赠了物资,还认领了好几项重建西平县的活儿,等走出县衙时,各家家主都面色复杂,既忐忑又充满了信心。

  走出县衙大门,他们没有立即分开,而是三三两两,关系亲近的凑在一起走。

  “这赵三娘到底是自己本事夺了赵铭的权,还是赵氏特意推了她出来行事,好对付我们的?”

  “你觉得呢?”

  另一人道:“看她今日的安排,你们觉得她是会被赵氏推出来挡箭的吗?”

  “的确厉害啊,便是范县令在,只怕也做不到她这样,”提出疑问的人道:“照她这样安排,不出三天,西平县便能安稳下来。”

  “她如此厉害,我这心中却很不安。”

  “是啊,听说才十四岁呢,如此多智老辣,不愧是赵长舆之孙。”

  “幸亏不是个男子。”

  “我却是惋惜她不是男子……”

  各家感叹不一,但自见过赵铭,且从赵铭这里得知赵含章能代替赵氏在西平县行事后,西平县一众事务就全落在了赵含章身上。

  赵含章也不嫌累,忙得津津有味,她隔天便召见了各里里正,若有不幸战死的,要么推举出新的里正来开会,要么由其剩下的家人来代表。

  通过各里里正,赵含章迅速的厘清了这一次战乱带来的损失,傅庭涵根据数据给她做好各种分析图。

  赵含章就根据这些分析图重新掌握了各里的田地和人口情况,并让里正们劝说外逃的百姓回城。

  “正值秋收,各里先组织人手收割豆子和稻谷吧,”赵含章道:“家中损失壮丁的人家,乡里组织人手前去帮忙收割,全家遇难人家留下的田地暂由县衙接管。”

  各里正都没有意见,躬身应下。

  政策是这么个政策,但要实行却不容易,赵含章也不能只给出一句话就当甩手掌柜。

  所以她亲自袖子一卷,出去招募人手,领着他们到地里去收割豆子和稻谷。

  工钱全部由县衙出,除此外,还有县城中损坏房屋的建设,城墙和城门的修建,这些都可以拿出来以工代赈。

  满城犒素,本来死气沉沉的西平县城一下活了起来,众人在忙碌中暂时忘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而到今天,距离西平之战过去也不过才五天。

  宋老爷他们都没想到,西平县能那么快振作起来,之前跑走的百姓又自己回来了,领了赈济的口粮后要么去收割自家的粮食,要么去县衙里取号牌以工代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8页  当前第7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8/8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魏晋干饭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