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魏晋干饭人_分节阅读_第581节
小说作者:郁雨竹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87 MB   上传时间:2024-02-29 13:36:48

  国库没钱,别说肉了,连腌菜都快要不够吃了,他们要把白米饭改成麦饭怎么办?

  以及,江东的琅琊王拒绝为朝廷纳税怎么办?

  江东的琅琊王不听诏令,不来陈县拜见皇帝怎么办?

  小皇帝觉得自己小小年纪便承受了很多。

  当皇帝……好累!

  赵含章还特意和他说明,“天下为湖海,百姓为水,朝廷便是舟船,皇帝为掌舵之人,天下百姓托举舟船,以饮食供养皇帝和群臣,那皇帝便须得领着群臣回馈天下百姓,否则,舟船顷刻可覆。”

  小皇帝应下,然后小小的肩膀上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更多了。

  他严重的睡眠不足,以至于对朝政极度厌恶,已经达到荀藩只是微微提起他就露出烦躁厌恶的表情。

  当然,他只敢对荀藩等人表露,被赵含章叫去听政时脸上乖巧得很,一点也不敢显露出来。

  荀藩等忠君之臣看了心中发凉,更加卖力的为他讲解作为帝皇的典籍,希望能让他学到如何做一个好皇帝。

  每次赵含章都表示十分的支持,甚至还亲自为小皇帝讲课,每次都还要荀藩等人在现场。

  讲的都是为君之道,特别的真诚。

  她如此的真诚的,荀藩等人已经完全改变对她的想法,“她既不似曹公独揽朝政,也不像先太祖皇帝那样跋扈,显露野心。”

  他悄悄地和弟弟荀组道:“我一直忧虑赵含章会如东海王、荀修等人一般,也存了取而代之的想法,但这两月以来,她不仅不阻拦陛下参政,还积极的让陛下与朝臣联络,我观她授课,竟是真心教导陛下的,可见她是忠臣,之前是我想差了。”

  荀组就道:“这是好事,只要她不改初心,天下十年之内是安定的,十年之后……”

  他顿了顿,叹息一声道:“只希望陛下能够争气一些。”

  只要赵含章保持这份心,十年以后皇帝及冠就可以亲政了。

  他若为明君,那天下的动乱就可以彻底平息,他若……

  荀组忧虑起来。

  荀藩也很忧虑,因为以小皇帝现在表现出来的性情看,他很难做成明君啊。

  赵含章给了小皇帝很宽松的生长环境,这种宽松在于,不让他感受到危险,相反,她方方面面都在告诉群臣和小皇帝,她不会伤害小皇帝,他是很安全的;

  但又给小皇帝加码了很多学习和工作压力。

  她承认自己居心不良。

  在现代社会,成年人会被工作压垮,学生会被学习压垮,而现在十岁的小皇帝不仅会被学习强压,还会被工作压住肩膀。

  就算古代的小孩早熟,也熟不到小小年纪就可以承受这一切。

  小皇帝并不是一个心志坚定之人,也不是一个多聪明的人,在这样的强压下,他做不成一个好皇帝,也不会想成为一个好皇帝。

  谁说养坏一个皇帝只有捧杀和不使其参政两条的?

  对他超高的期待,严厉教学也能达到效果。

  可惜,晋臣们看不到这一点。

  就连汲渊和明预都担忧起来,生怕赵含章真的打定主意做一个忠臣,所以总是旁敲侧击的暗示赵含章,此时不宜让小皇帝和朝臣们过多接触。

  只有赵铭,虽然心中有过疑虑,但最后还是坚定的认为赵含章心有反意。

  他只是暂时不知道她为何要这么做而已。

  这样的坚持让赵淞对他很不满,不悦道:“不论是为官还是做人,我们要评一人是非功过,应当论迹,而非论心。”

  “从前你说三娘心怀不轨,她也的确太过霸道,所以我信你了,可自匈奴国灭,北地再无强敌之后,她分明一心教导皇帝,何来的反心呢?”在赵淞看来,之前赵含章的种种强权是为了能够控制大局,打赢战争。

  赵淞理解她了,并且很心疼,觉得这孩子为了天下受了不白之冤,真是太委屈了。

  赵铭并不想在这种事上和父亲吵架,这种事又不能往外宣扬,吵赢了只会挨打,又没什么好事;

  吵输……哦,他怎么可能吵输呢?

  于是赵铭直接定论道:“阿父放心,我不会因此事分歧而与三娘闹矛盾的,我保证政令在豫州通达。”

  赵铭现在是豫州刺史,这一次赵含章离开会把所有朝臣都带走,就不在豫州这边设立小朝廷了。

  但豫州依旧是她的大本营,目前政策还是倾向于豫州,她也没想把那些赚钱的作坊迁走之类的。

  她让赵铭做豫州刺史,可见内心深处还是很信任倚重他的。

  赵淞却气他转移话题糊弄自己,但他特特的把话题往回拉又显得自己紧抓着赵含章的人品不放一样,因此不悦道:“既然你和三娘一心,为何不多帮帮她?我听闻,她为了安葬先帝,把家产都变卖了。”

  赵淞开始扒拉赵铭的私库,道:“前段时间因为缴纳算缗钱清点家产,库房中还剩多少你心中有数吧?你拿出一些来给她。”

  “别人当大将军都是荣华富贵享用不尽,她体恤天下,你们做下臣的,也该体恤上官一些才是。”

  赵铭:……

  他扭头看向一旁的儿子,“你如何看?”

  一旁养伤,津津有味听了全场的赵申立即乖巧道:“我听祖父的。”

  赵淞一脸满意起来,欣慰的和赵申道:“我孙儿就是大度,你这几年也吃苦了,看都瘦成什么样了,等你伤好,祖父送你美服良驹,或许你有什么想要的东西?”

第995章 改官制

  赵申闻言精神一振,一脸羞涩兼不好意思的道:“祖父,我不爱美服,君子以德美天下,就算身着破烂麻袋亦美,孙儿想和您求养家之道。”

  赵淞感动得泪眼汪汪,一脸欣慰,“我孙长大了。”

  然后道:“有你父呢,他正当壮年,养家的事交给他,你就好好的养伤,缺什么就跟山民说,让他给你准备。”

  赵申一脸严肃的摇头,道:“祖父不知道,我这次带回来一千多人,他们俱要吃喝,所以我得养他们,唉,可惜我身无长物,养自己都困难,更不要说他们了,所以才想和祖父求养家之道。”

  赵铭一听,喝着茶的动作一顿,掀起眼皮瞥了他一眼,冷笑一声。

  赵淞一脸高兴的道:“你放心吧,那些人三娘都替你养起来了。”

  赵申笑脸一僵,“替我养起来了?”

  “是啊,你不知道吗?”赵淞道:“三娘论功行赏,你和你那些朋友都立了功劳,当时三娘就问了他们的愿望,愿意从军闯一番事业的,她都纳入军中,想要求一份安稳的,她也都让人分了田地宅院,还分了钱粮安顿下来,可以说面面俱到。”

  赵申:“……我怎么不知?”

  赵淞歪头,“我没与你说吗?”

  赵申木着一张脸摇头。

  赵淞就扭头去责怪赵铭,“我年纪大了不记事,你怎么也不记得告诉申儿?”

  赵铭:……这都能怪上他?

  赵申也一脸责怪的看向他。

  赵铭眉头一竖,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他爹怪他也就算了,那是他老子,赵申哪来的胆子?

  一对上赵铭的目光,赵申立即回正目光,脸上的责怪神色瞬间消失,老实的往后一靠不动了。

  赵铭冷哼一声,干脆放下茶杯,起身居高临下的看着他儿子道:“大将军给你留了一个很紧要的位置,我看你伤也好得差不多了,明天你就去找大将军吧。”

  朝廷因为要搬迁去洛阳,要带走不少东西,所以大家都在打包行李。

  赵申拢着手晃到赵宅时,亲卫们正往外搬箱子,将它们固定在车上。

  看到赵申,立即有亲卫拦住他,然后有人进去禀报。

  皇帝此时就住在赵宅,加上赵含章在此,所以赵宅防备很严。

  赵含章正在批阅折子,小皇帝正坐在她的身边,一脸无精打彩的先过一遍折子,赵含章还允许他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建议。

  可惜小皇帝看了一上午,一条有用的建议都没写下来。

  看到有人进来,他大松一口气,立即起身道:“大将军,你有事忙,朕便先退下了。”

  赵含章便放下笔起身,躬身拱手道:“臣恭送陛下。”

  小皇帝就跟身后有疯狗追一般连忙跑了。

  赵申看着他的背影消失,觉得他很像几年前的赵策,每每提到读书就落荒而逃。

  哦,对了,赵策是他的一个堂弟,是赵氏有名的纨绔子弟之一,听他祖父说,他去考了四次招贤考,又走了赵含章的后门都没能出仕,现正到处找出路呢,赵淞为此恨铁不成钢,觉得他浪费了一个好名字。

  赵申收回目光,抬头看向赵含章,微微一笑,“申,拜见大将军。”

  赵含章笑着挥手道:“申堂兄不必客气,请坐吧。”

  赵含章时间宝贵,所以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就问,“堂兄身体可大好了?能出行了吗?”

  赵申顿了一下,咽下到嘴边的话,转而诚实回答:“已经好了,可以出行。”

  赵含章就笑道:“堂兄于国有大功,又有将帅之才,我心悦之,所以想要聘请堂兄为兵部侍郎。”

  赵申微愣,“兵部侍郎?”

  “对,”赵含章在桌子上找了找,将一本公文递给他看,“我打算稍改官制,以便处理天下事,使官员不怠政,使民安居。”

  赵申翻开看,折子应该是赵含章自己写的,他在他爹那里看到过赵含章的信,字迹一样。

  折子上说,自东汉以六曹治理国事之后,各官曹职名时有变动,以至民间对官员职责不清,甚至连官员自己有时候都搞不清楚各自的权责。

  地方官员常有侵权之举,如今天下安定,赵含章希望能够明确各官员权责,将来地方再有事,不至于问责找不到人,也不至于奖赏不到位。

  她将六曹改为六部,其中五兵曹改为兵部,与其他五部一起听命于尚书令,除此外,还明确了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责,毕竟国事太多,赵含章就算肝,也不想英年早逝,所以她要把政务系统的下放。

  至于她,皇帝暂时当不成,就暂时当个丞相吧,总览朝政,管着百官,也名正言顺。

  “我看过申堂兄给铭伯父写的《练兵十疏》,其中有些观点我很是赞同,以堂兄之才,当得兵部侍郎一职。”

  赵申咽了咽口水,可耻的心动了。

  他目光炯炯的盯着赵含章问,“大将军觉得十疏中哪一条最合意?”

  “屯兵,”赵含章道:“以田养兵,战时为兵,农时为农,闲时练兵,佐以精兵,是如今养兵最好的方法之一。”

  赵申目光越发明亮。

  这是前年他给他爹写的信,虽然他和他爹的信总是错过,但他寄回来的信却大半部分送回来了,毕竟他是移动的,家却没有。

  那是他在听说了赵家军的威名后给他爹写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8页  当前第5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81/8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魏晋干饭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