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宋清欢_分节阅读_第76节
小说作者:空谷流韵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7 MB   上传时间:2021-09-22 20:16:21

  赵煦目光迷离,忽又问道:“苏公,这台子,只能看见天上星辰吗?”

  苏颂愕然:“官家所言,老臣愚钝,不知官家要问什么?”

  赵煦叹口气道:“朕方才,望着你当年给国朝造的这水运仪象台,多么希望,台上能走下来一个神仙,明明白白地告诉朕,朕亲政后,有些事是不是做错了。朕用那些人,是不是也用错了。如果不是,为何我大宋立朝百余年,开封城头一次在朕的手里,遭遇如此大灾。如果是,朕实在想不出自己错在哪里,也想不出章、蔡二位相公错在哪里,御史们错在哪里,工部的河议错在哪里。”

  赵煦的眼睛望着那高大的天文铜台,情绪却明显激动起来。

  “朕的祖母,不过是因朕年幼才得了临朝称制的机会,她有何资格阻逆先帝的变法大业?”

  “司马光,天下多少文士皆仰慕之,朕看来,他不过是个胆怯之徒、伪君子。他将大宋军将当年浴血打下的西北诸州又卖还给西夏蛮子也便罢了,他在朝廷里也是个小人。他若真的品格端方,怎会仰仗宣仁太后之势起复后,培植了一班行止污秽的党羽?他虽死了,阴魂不散,他的那些党羽,竟然能流放朕的宰相蔡确过岭南?朕在他们眼里,被当成了什么?还有天子的威严吗?苏公,朕怎能不恨元祐臣子?”

  “苏轼,苏大学士,他除了一手漂亮文章、善于上书指桑骂槐,他能干什么?苏辙,户部尚书,若三司使还设着,他也算能被称一声计相了,但他给朕弄到西军的军费了吗?他除了和工部尚书为了黄河要不要引回故道的事吵得不可开交,他还有什么能耐?章相公为何不能贬逐二苏?”

  赵煦说到此处,剧烈地咳嗽起来。

  咳嗽更进一步引发了他深层的不适,他捂着心口,面上竟露了痛苦之色。

  贴身伺候的内侍唬得忙从袖中掏出一个小小的瓷瓶,倒了一粒药丸在掌心,急迫而惶恐地奉到赵煦面前。

  赵煦倒没有犹疑,端起茶盏边早已另备的一碗清水,和着药丸吞了。

第135章 司天监里的君臣对话(下)

  苏颂并未矫作夸张地惊呼,而是一声不吭但目光灼灼地盯着赵煦接药、吞药。

  他想起自己刚做朝官那几年,仁宗皇帝常心疾发作,因知这位苏卿家补注过《神农本草经》故而与他说起过自己发病时的症状。

  赵煦的祖父,英宗皇帝,并非仁宗的亲子,苏颂本以为,仁宗的心疾,不大可能在后来的继任者身上出现。

  没想到官家如今才十八岁,竟也……

  苏颂胸口,也仿佛被狠狠踩了一脚。

  不是因为疾病,而是因为痛心。

  他苏颂,是庆历二年的进士,五十余年来,宦海浮沉,什么没有见过?最终换来一份喟叹——天灾何所惧?疾患何所惧?才令社稷危矣。

  倘使朝纲清明,臣工们各自守土有责、对得起一份俸禄,而不是痴醉于党争倾轧,帝王在位时间的长短,又能是什么问题呢?依次更替即可。

  耳畔咳嗽与呻吟渐止,苏颂见赵煦的面色舒缓下来,无奈道:“官家如此模样,臣怎敢再说什么。”

  赵煦将脖子上的貂裘裹了裹,又喝了一口热茶,靠在椅背上,嗓音沉酽道:“请苏公来司天监,而不是去宫里,朕就是想听苏公说说真心话。苏公莫虑,朕方才气急,是说起了所恨所厌之人,苏公乃朕视若恩亲之人,公尽可畅所欲言,朕绝不怪罪。”

  苏颂拢了拢袍袖,凝神思量片刻,方道:“官家片刻之前,说到了许多人,却都是官家直接对他们予以品评。臣此际,先引一个人的原话。”

  “谁?”

  “左司谏张商英。臣闻,张司谏去岁曾扬言,愿章惇无忘汝州时,安焘无忘许州时,李清臣、曾布无忘河阳时。”

  “张司谏此言,提到了几处贬所,是替几位在元祐年间遭奸党(指旧党)贬逐的良臣出言,不过是气话。”

  “气话?官家,如今章、曾二位相公,已入主东西二府,张司谏此话,不是激起二相排挤、打压元祐党人,又是什么?国朝肇始以来,所设台谏制度,竟尔成为谏官拉帮结派、附媚权相的玩物,令到中外人情不安,从青衫官吏到泱泱士子都无所适从,官家还觉得不必理会?”

  苏颂音量不大,口吻中亦无戾气,但望向天子的目光里,满是沉郁的悲凉。

  赵煦摆手道:“历来,谏官出语,都是如刀割斧劈一般,张司谏只管说他的,朕看曾枢相,仍如汤瓶中的温水一般,并未有过激之举。”

  “那是因为曾布他,执掌的是枢密院,主管国朝的军务而已。三省的章相公呢?臣如今已是行将就木之人,论理应心如止水,但听闻章相公要编纂元祐臣僚章疏,臣彻夜难眠呐!官家刚刚还提到蔡确是被元祐党人冤死在岭南的,官家难道忘了,蔡确被贬,不正是因为一首诗吗?诗赋尚且能被拿出来曲解、杀人,从前臣子们所上奏的章疏,岂不是更能被逐字逐句地编排深究?”

  苏颂说到这里,一行老泪流了下来。

  “官家,这是文狱啊!”

  “官家,这比强令黄河回到故道、比引黄入汴导致决口,更堪称国之大患!”

  “官家!”

  苏颂蓦地起身,来到赵煦面前,直通通跪了下去。

  “冤冤相报若无了,大宋江山就这般耗于党争之中了吗!请官家明鉴!”

  苏颂白发苍苍的头颅,杵在冰凉的地面,轻轻颤抖。

  七十五岁的长者了!

  赵煦呆呆地盯着这位四朝老臣,好半天才醒过来,想亲自上前扶他,又一时尚未服气苏颂那“文狱”之辞,面子不上不下的,只好厉声喝斥左右:“都是木头不成?快扶苏卿家起来。”

  侍立一旁的司天监监丞,忙抢在内侍前,去搀苏颂。

  苏颂摇晃起身,指着监丞向赵煦道:“官家,这位监丞,是沈经略使当年做司天监提举时,就用的人。三十年了,请官家看看他,穿的还是一身青绿袍衫。可是,老夫说句直言,他这样的七品官,每日里所做之事,倒比那些只知勾心斗角的朱紫大员,更对得起国朝给他的俸禄!”

  内侍也凑上来,殷殷劝道:“苏公,先坐,先坐,坐下慢慢说。”

  “我不坐,”苏颂道,“中贵人先容我将话说囫囵了。”

  他仍是面向赵煦,情绪平静了些:“官家,老臣虽年事已高,尚能走动,这几日在城中四处看看,不但见到寺庙庵堂和大户人家施粥,还看到小商小贩与太学学子一同在汴河畔施粥,又有那尚是白身的年轻郎君,因懂医识药而设摊义诊、为民众熬煮汤药。官家方才对着这水运仪象台,要问天,老臣却觉得,国以小吏、小民为根本,官家的眼光,不妨从天上落下来,看看朝堂之下、看看市井之中,有这监丞,有那施粥施药的小民,国本何忧?只是莫让一群昏聩的厨子,将好端端的菜,做坏了!”

  苏颂一口气说完,才又步到椅子前,坐了。

  一片安静。

  那司天监监丞心道,乖乖,俺有生之年竟能见到已经致仕的相公这样教训天子,也算值了这身官袍了。

  赵煦讷言良久,知道苏颂与二苏私交不错,似乎想缓和一下气氛,主动开口道:“苏公所言,朕会认真思量。苏学士的次子苏迨,前日已给朕上了一封奏疏,请求重查工部侍郎吴安持与苏辙之间的河议之争。朕会留心的,看看章相公在里头,是否有公报私仇之举。”

  苏颂也气顺了些,点点头:“臣今日所言,皆出自肺腑。”

  “朕知道,知道。对了,苏公方才所说,太学也去施粥了?国朝养士,果然养的是仁心贤士呐。”

  苏颂闻言,略略计议,向赵煦道:“是太学的米粮泡了水,放不得几日,教两个做饭食行的娘子出资买下,做了稠粥,与太学学子和仆役们一道施粥。”

  “哦?”

  赵煦颇感兴趣道,“商妇有此义举,朕应下诏嘉赏,传于京城。”

  “官家要赏何物?赏金赏银,不如赏她们一幅字吧。她们悬挂于饭铺,便是最好的体面。”

  “唔,苏公所说有理。朕写什么呢?她家是做何种吃食的?”

  “官家写‘新琶客’三字吧,乃她家香饮子的名字。”

第136章 有点尴尬

  今日冬阳耀眼,天瓦蓝瓦蓝的,沈馥之请人重新搭建的饭铺,又开张了。老客人早已候着这日,纷纷涌进铺子。

  “二嫂,老规矩,肚头汤饼,加一份饼子,配碟炙肠子。”

  “晓得,肠子要嫩些。”

  “美团,切一盘卤猪心来。”

  “好咧,阿伯再搭盆猪红菘菜汤吧。”

  “姚娘子,这是俺浑家。你铺子里那五味鸡脚,每种给俺们来两个,再配四只炊饼,俺跟浑家说,姚娘子是进宫当过御厨的人,这婆娘今日就要我带她来,说和官家的贵妃吃一样的东西,也觉得自己贵气三分哩。”

  “哈哈,谢二位捧场,每种鸡脚再多送一只,这就去盛。”

  生意火爆,气氛热烈,间或还有上述这般撒狗粮的。

  莫说食客,便只是经过饭铺的行人,也不吝啬投来笑容。

  他们善意而欣喜的目光不只给沈家饭铺,也给一路走来看到的那些纷纷开张的酒楼和脚店。

  大灾后,只要这些楼堂饭馆又顾客盈门了,布衣百姓就不会在意朝堂上如何风云诡谲,他们就会在阵阵香味中放心地认为,开封城又复了元气。

  伙计阿四在重阳夜失踪,沈家饭铺缺了大帮手,三个女人脚不沾地忙过了午时。

  刚要歇歇,邵清来了。

  邵清要引姚欢去拜见苏颂,道是苏公有御赐的字幅,由官家嘱咐了给姚欢,嘉赏她的施粥义举。

  那日苏颂造访粥摊时,沈馥之恰巧去看顾青江坊宅子的修饬,只回来后听姚欢说,沈公生前的老友、元祐朝的老相爷苏颂,竟来探访,不但与邵先生相谈甚欢,还给外甥女捣鼓的香饮子起了个新奇名号。

  但沈馥之亦觉得诧异,官家若赏个御笔,怎不令宫中内侍来宣赐?

  她哪里晓得宝贝外甥女上次进宫当差时触怒过龙颜,不免在商言商地感到遗憾,可惜自家铺子丢了又风光一回的机会。

  再者,沈馥之见邵清孤身前来请,想到外甥女是与那曾四郎定了情份的,她到底是长辈,不免有些嘀咕,

  “先生这般忙,怎不叫叶娘子来跑一趟?”

  “二嫂客气,塾学还未开,苏公宅邸我前日也已登门请教过文章,晓得地方,今日亦有些医方药理之事要答苏公之疑,是以正好与姚娘子同去。”

  邵清如何不知姨母心里头在介意什么,却只坦荡大方地将话说完。

  一旁的姚欢已让美团将肩上的襻膊解下,准备出发。

  美团卷了那襻膊,看到姨母眼中一抹异色,忙道:“欢姐儿,俺陪你去。先前美团跟着你,见了不少大人物,今日也让美团见见老相爷吧。”

  她话音刚落,姚汝舟顶着箧筐进得饭铺。

  没了阿四,这娃娃今日已送了两趟外食,想是跑得急,饶是初冬天气,他的鼻尖上仍是一层细汗。

  汝舟捏着买主多赏的钱,正乐呵,抬头看到邵清在,愣怔间抹了笑意,不咸不淡地附身行礼:“先生。”

  邵清一直来也拿他当幼弟,就算晓得他不太待见自己这个硬凑上来的师傅,心里却压根没当回事。

  “汝舟,课室再有三四日也便修好了。唔,你今日不如,与你阿姊一道,随我去苏相公府上?”

  “什……么苏相公?”

  汝舟莫名其妙。

  沈馥之已抢着道:“对,对,欢姐儿你带他去吧,男娃娃从小就要见世面。邵先生将汝舟教得这般斯文有礼,出去不会给你这阿姊丢人的。”

  眼看过了申时,铺子里的生意又要忙起来,沈馥之心里实在舍不得美团离开,正好,邵先生主动提了,那就让汝舟跟着,欢儿就没那么扎眼了。

  姚欢方才听闻苏颂有请,先是讶异那个对自己很厌恶的官家竟然有赏,接着思及另一件事正好可以请教苏颂,故而全然没留意眼前这一个个的,都是啥面色与心思。

  在她想来,姚汝舟这老天爷赏的弟弟,长得不磕碜,说话也不傻,怎么会丢人呢?一起去呗。

  姚汝舟乍听之下,却是有些不愿意。

  今日送了两趟猪杂,买家看他一点点大的娃娃就卖力地跑腿,又觉得有趣,又不免怜惜,都多赏了他几个铜板。后头说不定还能有几次这样的好事,现下倒好,自己中途要被拉走……

  不过,他忽然意识到什么,将箧筐放下,笑眯眯道:“好啊,我随阿姊去。”

  ……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8页  当前第7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6/2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宋清欢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