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宋清欢_分节阅读_第32节
小说作者:空谷流韵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7 MB   上传时间:2021-09-22 20:16:21

  姚欢见了,暗赞,果然是鉴赏行家。

  鸡、羊、猪三种肉,味道都比较浓烈,河鳗则本身就不算水族中的至腥之物,平和冲淡,且鱼肉纤维细腻、易吸收调料的气味,干酸橙等香料对鱼肉的影响,最是明显,好辨别一些。

  “香痴”要炫技,众人都来了兴致,盯着黄庭坚。

  只有曾纬,留了另一个心思,却往遂宁郡王赵佶面上偷偷瞧去。

  方才,姚欢随着沈馥之,被王诜请过来露面时,曾纬就将在座男宾们的神色都迅速地扫了一遍。

  黄庭坚和晏几道都是五六十岁的老者了。李格非做过曾家收姚欢为义女的见证人,也算长辈。苏迨和宇黄中嘛,前者已将续弦的女子定下,后者那日踢球后与姚欢打过照面,宛然一块木疙瘩,无需多虑。

  唯独遂宁郡王赵佶,虽才十四岁年纪,曾纬却听父亲在宫中做内官的耳目说,这小王爷的举止,很有些风流轻浮,就在今岁入夏时分,殿中省尚药局的医官,还出面给他料理了一桩麻烦事

  不过,曾纬此时用了心思,才骤然发现,这逍遥小王爷赵佶,正趁着席间众人都等着黄庭坚显摆闻香识料的本事时,拿一双细长的弯月眼睛,瞧瞧地往茱萸帐那边睃去。

  嗬

  曾纬意识到,赵佶应是在看李格非李校书的女儿李清照呀。

  说来也是奇怪,虽听说李校书这小女,八岁即能吟诗、作小令,章也写过一两篇拿得出手的,但怎么讲也是闺中千金,年纪也已不是苏迨儿子那样的小娃娃,李校书怎地将她带来今日雅集?

  莫非李格非是知道遂宁郡王也会来,才

  曾纬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这个猜测,他回府后,须立即告诉父亲曾布。

  做臣子的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类彰显武官员使命感的口号,台面上朗诵一下,是需要的。

  但若坐到了父亲曾布这样的位置,更重要的,一是揣摩圣意,二是收集朝堂同僚之间和后宫权贵之间的各种动向。在曾家,无论是快四十岁的曾缇,还是只有二十来岁的曾纬,都被父亲曾布教导过这一点。

  知道官家的心思,以及知道上下左右的同僚们的心思,你才能明白,自己怎样的行为是安全的,以及,谁会在什么时候,从朋友变成敌人,又会在什么时候化敌为友

  曾纬想到此处,举起酒杯,佯作啜饮,却也往帷帐方向望去。

  只是,看的不是李清照,而是,宫中尚仪局张氏。

  张尚仪,今年三十岁左右,一身靛石青的小领直裰锦袍,头戴交脚幞冠,是典型的宫中女官打扮。若单看袍服的式样,与男性士区别不大,仿佛刻意淡化女性的娇柔妩媚似的。

  但只要不是眼瞎,没有人会否认,张尚仪,其实是今日整个园子的女性中,最美的一位。

  曾纬放下酒盏,举箸随意夹了一筷子小菜抿着吃了。

  张尚仪带来的那个临画的小黄门,叫梁师成,此刻还在阁子里饿着肚子临摹雪景山水图的局部呢。

  曾纬觉得,那梁师成,和高俅的机灵劲儿很像。

  方才画阁中那般众目睽睽之下,梁师成,居然也能帮着张尚仪,把口信儿给曾纬带到了。

  黄庭坚捻着自己白了一大半的山羊胡子,沉吟片刻,和声温语地,但口吻满是自信地向沈馥之道:“这位沈二嫂,你看老夫猜得可对,香料包里另有几样,一是如枯荷之色的柑橘干,第二样是比草果大而圆的肉豆蔻,最后一个,应是比西域那多香果略大、黑紫色的圆形果子干。”

  沈馥之又惊又赞:“准,黄公说的都对!”

  又对姚欢道:“欢儿,去取香料包,奉予黄公一观。”

  主座上的王诜,则朗声笑道:“鲁直,你这鼻子,东海西海的香料,便没有它闻不出的?”

  黄庭坚却露了自谦之色,道出原委:“也无甚稀奇。老夫素爱制香,从前惯用琼、崖二州的沉香入香方。后听在广州市舶司任职的好友说,占城今越南、真腊今柬埔寨等地亦有沉香舶来,老夫便趁拜访好友时,去广州好好地转了转。舶来的沉香皆是泛泛之品,至多不过是琼崖沉香的中下等者,但广州也不算白去了,不只看到了素馨花田,还从西域那些走海路来的番商处,见识到了各种香料。”

  说话间,姚欢已取来烤肉剩下的香料包,捧到黄庭坚案几前。

  黄庭坚捻起其中的麦拉布果仁,仔细闻了闻,道:“唔,就是此物,辛香味浓,烤肉甚佳。还有一种青灰色的果仁,长得与它有三分相似,却不是香料,番商一路带来,乃用水煮后饮用,说是聊慰思乡之情,老夫尝了一口,如饮黄连呐。”

  果仁,苦,番商

  姚欢闻言,蓦地心头一动。

  今日这般席面上,她本就精神高度集中,此刻听到黄庭坚最后那句话,她陡然想到了一物。

  公元1095年算算时间,差不多啊。那件东西,既然能被从非洲带到阿拉伯地区,为何不会被阿拉伯的驼队也好、商船也罢,带到东方的大宋王朝呢?

  姚欢于是壮了胆子,也顾不得是否失礼,用极为小心恭谨的语气向黄庭坚探问道:“愚妇斗胆请问黄公,那青灰果仁,可是一面鼓起、一面扁平,平的那一面豁口如薏仁?”

  黄庭坚抬头,又打量了一下姚欢,道:“正是。”

  这回轮到黄庭坚微微吃惊了。

  看不出来,这年轻轻的做炊事的小娘子,见识还挺广?

  唔,大约也是给她们香料包的朋友,与她们说起的?

  姚欢心中,则已对自己的猜测有了九成把握。

  咖啡豆!

  是的,在这个路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都堪称发达的时代,在敞开国门对外进行繁忙贸易的大环境下,从非洲传至阿拉伯半岛的咖啡豆,很有可能也已经出现在大宋王朝的疆域内了。

  只是,就算番商们自己的母国,也还没有掌握很好的烘焙技术,仅仅用热水煮,是无法获得咖啡豆风味的真谛的。

  恰在此时,席间响起一个更为苍老的嗓音:“嗳,你们又是辨香又是吃肉的,可算尽兴了罢?教老夫说,既是雅集,怎能不作几首小令?”

  众人循声望去,原来是与宇黄中坐在一起的晏几道。

第五十九章 吃素的老一辈艳词作家

  开腔的这位晏几道,是仁宗朝名相晏殊的幼子。

  他与晏殊一起,被称为北宋词坛父子星。

  俗语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

  晏殊老来又得子,十分喜欢这个在学艺术领域很像自己的孩儿“小七”

  晏殊从政的时期,是政治气氛清明的仁宗朝。

  明君上行,贤臣下效,晏殊对韩琦、欧阳修等人多有培养、举荐之谊,门生故吏可谓遍及京城,晏家的几个儿子又因门荫得官。

  故而,在晏殊去世后的最初几年,晏家子弟生活尚可。

  可到了神宗熙宁年间,一个叫郑侠的小官,因目睹民众苦难、多次向王安石进言反对变法无果,终于不顾人微言轻,与王安石反目,直接画了一幅流民图呈送给神宗皇帝。郑侠的这个举动,多少触动了神宗皇帝与王安石,这君臣二人虽对变法执拗,却在本质上对于郑侠这样有几分范仲淹底色的直谏之臣是比较敬重的,并无追究他的意思。

  奈何哪朝哪代,顶层权力下,奸邪小人刀笔吏都是麻麻如蚁。郑侠终究还是逃不过被贬斥的命运。

  偏偏,时任太祝这种闲散官职的晏几道,平素与郑侠有诗词唱酬往来。郑侠的政敌在郑的家中搜出一张诗笺,上面有晏几道写的诗句“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

  既然后世那句“春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可以被归为反诗,此世这种春风来、繁华去的白纸黑字,也可以被定性为讥讽朝政的嘛。

  晏几道于是被牵连入狱,虽经神宗出面干涉予以释放,却受罚丢官,家道越发衰败下去。

  一朝天子一朝臣,你爹是先帝的红人,并不必然给你在新天子前亦能桃红柳绿的官运。

  好在,北宋这样一个士极盛的时代,官场再是刀光剑影,人间总还有些因彼此欣赏而建立起来的情谊。

  机缘巧合相识后,晏几道与黄庭坚的交情不错,两人常引酒对酌,或论时政,或写歌词,或喟叹世事无常,一起醉倒于酒肆边,翌日天亮后一看,嘿,哥俩也算幕天席地、抵足而眠过了。

  而王诜,算来亦是很经受了些政治风浪的驸马爷,与晏几道有几分惺惺相惜,加之黄庭坚的穿引,晏几道与驸马府的走动频繁起来。

  且说此刻的西园之中,王诜与众位来宾,领教了黄庭坚的辨香功夫,又兴致勃勃地听姚欢禀报讲解一番如何用烧炭埋石之法烤制肉食,越发因新奇而对脂香四溢、汁水淋漓的鸡鱼猪羊更增食欲,哪管吃素的晏几道抱怨游戏无聊,一时间纷纷举箸,将每种烤肉都尝了一遍。

  感到舌尖与肠胃皆获得满足后,王诜才笑呵呵地安抚晏几道:“晏公莫恼,你每回来吾家宴饮,哪次写的词,未曾教吾家歌姬好好给你唱过?今日老夫亦由着你出题,这就命人去叫那个被你称作开封许合子的翠袖。”

  许合子,乃唐玄宗时期著名的歌女。

  王诜这么一调侃,宾客们还无甚表示呢,侍立一旁的姚欢已兴奋起来。

  这个晏几道可是晏殊的儿子啊,这对叱咤大宋词坛的父子俩,什么好词没写过、什么好嗓子没听过!

  能被晏几道称为大宋版许合子的歌姬,那条嗓子定不是凡人所有。

  姚欢正翘首以盼歌姬出现,却见晏几道捋着胡子微笑沉吟,忽地如顽皮孩子一般,探身去看对面苏迨的食盘。

  “哎,苏二郎,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你与苏学士一样,很爱吃猪肉啊。”

  苏迨几不可见地皱了皱眉头。

  他是个自小就宽厚豁达的人,唯独今日面对晏几道时,有些别扭。

  原因也简单,苏轼当年起复回京后,因倾慕晏几道的词坛盛名,希望通过好友黄庭坚结识。

  晏几道却传话给苏轼:“举目今日朝中坐在政事堂里的紫袍大臣,一半人都算得我晏家的旧时宾客,我都没空与他们应酬呢。”

  这确实有些莫名其妙。论来苏轼也是旧党,并非王安石党羽,晏几道怎么就这般话里带刺呢?

  年近六旬的晏几道,大约只是落魄贵公子的孤傲脾性,无甚恶意,今日果然就忘了这茬儿一般,主动去开苏迨这个后辈的顽笑。

  苏迨虽因晏几道讥讽过父亲而心存芥蒂,但毕竟顾忌长幼有序,须保持礼仪风度。

  苏迨遂答道:“多谢晏公提及家父。当年跟着父亲在黄州,看父亲与母亲教当地百姓如何将猪肉煮得好吃,确是如今常令晚辈忆起的情景。”

  说到这里,苏迨大大方方地望向姚欢,又道:“今日姚大娘子所烹煮的这猪肉,却以金针花裹之,平添妙味外,不知可还有其他深意?”

  姚欢一听,胸中大喜。

  艾玛苏家二哥,你怎么好像和我对过台词一般,话头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引过来了?我正要找机会和这些大豪们显摆显摆菜里头的典故呢!

  你放心,回头你二婚的喜酒让我来帮你做,一定给你报个骨折价预算。

  姚欢于是再快速默念了一遍邵清教过的诗,敛目垂首,向苏迨微微一福,恭敬地回道:“这金针花,我们饭食行里头,又叫它忘忧草,意头好,用来焖肉味道更好,故而今日与小猪五花方肉一道在芭蕉叶里烤了。哦对了,它还有一个舐犊之情的典故,唐时孟郊曾有诗云: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苏迨本来不过是对姚欢随口一问,避开与晏几道再有言语往来而已,不想这黄花菜烤猪肉竟真的被姚欢说出一番道道来。

  他品咂孟郊的句子,自然想到远放惠州的父亲苏轼,不由面色显了三分戚戚然。

  晏几道这般老牌世家子弟,到底也是从小被父母宠爱过的,舌毒心软,此刻一瞧小苏朋友的模样,未免又怜惜起来。

  他于是主动回到自己的话题上,对驸马王诜道:“花能入馔,更能入词。今日小令,吾等便以花为题吧?”

  王诜是社交场合的老江湖了,既为主人,最善现场平衡,谁都不能冷落了。

  小王爷赵佶乃自己的侄儿,又和苏迨、曾纬、宇黄中一样算晚辈,无需太多照顾到。而同辈里头,黄庭坚和晏几道的戏都略嫌多了些。

  是该与李格非李校书应酬应酬了。

  王诜遂笑呵呵地向李格非道:“李公,素闻令千金八岁即能写出锦绣佳句,就先请令千金落笔吧,什么花都成,小女儿家,不必如我等老朽般,非要写些菊花梅花之类的。”

  李格非今日带着女儿来参加雅集,本就有意展示展示女儿的才气,也好教那位天家小郡王注意到女儿,往后或可带来好消息也未可知。

  现下一听王诜主动给了个机会,李格非忙谦让几句,便嘱咐李府跟来的贴身小婢子,去将这词作的主题,传给锦帐那边的李清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8页  当前第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2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宋清欢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