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越之侯门庶媳_分节阅读_第74节
小说作者:玉子双泽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41 KB   上传时间:2021-09-02 18:24:05

  时间较紧,两人笑闹一阵儿后,明定就将农书拿到老侯爷处。

  平川侯爷与钟放看到这本农书,都是眼中精光闪烁。待翻看了此书后,钟放当即击桌叫好:“好好,有了此书,七爷,你可真是奇功一件哪,这绝不亚于你先前在江城的种地的功绩哪。哈哈,这样一样,那些个流言可真就不是事儿了。”

  玉然也来到荣晖堂向侯夫人呈上了此书。侯夫人看过之后,真是喜得差点流了泪。

  有了此书,日后,康成朝,谁提起他们李家来,不得厚看几分哪。

  这做过的事儿,别人可能会忘记,但写成书了,别人想忘也忘不了的啊。况,著书立说,这大多只有圣贤才能做到的事啊;现而今,他们平川侯府却也做到了。

  侯夫人真是高兴的庄重矜持全无,喜笑颜开的只道:“快快,快将此书拿给侯爷,让他呈上去。”

  玉然听了,忙道:“祖母不必着急,这书,我们一共有两套。七爷已经拿了一套给祖父了。”

  侯夫人惊喜道:“你们还准备了两套哪?”说着,翻了翻书,只见,字体娟秀,一看就是女子所写。

  侯夫人拉过玉然的手,颇为心疼的道:“可怜见的,这一套就有三本,你还抄了两套,累坏了吧。”

  玉然听了,笑回道:“祖母,这套是我写的不假。但另一套确不是我抄的,是我们特意找了书法不错的人来抄的。不然,就我这字,可不好意思呈到皇上面前。”

  侯夫人听了,笑着拍拍玉然的手道:“你不必自谦,我知道你的。想来怕别人看出是你所做,到时明定脸上不好看吧。”

  拍了两下,就让崔嬷嬷将这套书送到侯爷处,并特意说道:“你跟侯爷讲,用老七家手书的这套书进上才好。”

  玉然待要阻止,侯夫人因道:“你今日前来,想是外面那乱七八糟的流言你也已经知道了。你们此时要呈上这套书,想必就是为着此事。用你写的呈上去更好,不是吗?”

  玉然听了,点点头道:“我们此时呈书确实就是为了此事。但是,用我的呈上去,我怕对七爷不大好。”

  侯夫人听了,哈哈一笑:“如果你是担心别人会酸老七,那大可不必担心。做的再好都有人说酸话的,怎能面面俱到呢。你的贤德早就有目共睹,这次就算不用你抄的呈上去,别人也会猜到的。想来,如果人知道是你所做,恐怕羡慕的更多吧。”

  见到玉然如此给李家人长脸,侯夫人高兴非常。

  高兴非常的侯夫人,表达成自己的喜悦之情,一向是大手笔的赏赏赏。

  于是,玉然又拖了一箱子名贵的字画古玩回了畅欣院,又惹得侯府一干人等羡慕眼红不已。

  第二日早朝,因为肖家族人强占民田的事儿,李明广当朝跟肖家一系大吵了一架。

  肖家亲近的臣子趁机讽刺,你还有脸说人家,现说说你弟弟吧,你弟弟李明定两口子婚前私相授受,逼死定过亲的前任。

  对于此流言,康成帝之前都有耳闻,虽没有心中动怒,但对李明定感官到底不同于以前。今儿又听得人当面提起,心中,对李家就更是有看法了。

  见康成帝脸色不对,肖家一系大是得意,还待再接再励,务必要将李明定德行有亏,不守道义的形像深种帝王之心。

  此时,平川侯爷却是跪倒在地,用在军中号令三军的声音朗声道:“皇上,此等流言实乃子虚乌有。明定从小受圣人言,明君臣义,知善心,从未做过什么违心之举。我这七孙媳,也是自进门来,就勤侍翁姑,尽心教导子弟,循规蹈矩,从未做过什么德行有亏之事。”

  说到此,平川侯爷,从怀中拿出一个匣子,高举过头顶:“皇上请看,此乃明定夫妇俩所做农书。在此,臣斗胆多说一句,能写出此等利国利民之书的人,怎可能如流言所传一般不堪。”

  听得平川侯爷所言,朝中陡然一静,进而复又更加人声鼎沸了。

  王得前拿过平川侯爷举到头顶的书匣,捧到康成帝的案头。并将书从书匣中拿出,放到康成帝面前。

  康成帝将书打开,粗粗一看,顿时高兴的哈哈大笑,想不到,这李明定竟然写了一本农书,这真是值得高兴的一件大事,自己又可在史书上浓墨重彩的留下一笔了。

  刚才朝中所说的李明定的丑闻,顿时被康成帝抛到了九霄云外。

  兴奋的康成帝拿着这套农书回到寝殿,细细的看过一遍后,大加赞赏。不错,写得很详细,有理有据,还有图,想来,做此书之人可真是用心了。

  康成帝看了两遍,突然发现,这书的字体非常娟秀,带有一股柔美之意,一看就不是男子所做。

  康成帝奇怪的问道:“这书仿佛是女子所做?会是谁写的呢?”

  王得前躬身答道:“今儿个平川侯在殿中说到,此书是李侍郎夫妇所著,莫不是是李夫人所书吧?”

  康成帝听了,想想,笑道:“有可能。”

  接着,康成帝又问王得前道:“你说,今儿个他们在朝中所说李明定夫妇俩的事儿,是不是真的?”

  王得前听了,摇头答道:“这个奴才就不知了。”说完,接着又对康成帝提议道:“皇上,此事丽妃娘娘说不得知道个中情由,不如皇上去问问丽妃娘娘?”

  康成帝从善如流,命摆驾临月宫。

  到得临月宫,康成帝问起了,李家与柳家定亲之事。

  外面中伤明定与玉然的流言,丽妃是早已听闻。真是气得肝胆俱裂,暗道传言之人用心恶毒。但这事儿不好自辩,丽妃也只能干着急。

  今儿听得康成帝问起,丽妃赶紧道:“皇上,绝无此事,我家七弟与七弟妹定亲时,那柳家女儿都已经死了四五年了呢;怎会是明定两口子逼死了柳小姐呢,那柳小姐是自己病死的。”

  听丽妃说完,康成帝也不答话,而是直接撩开这个话题,问起了赵禛。

  提起儿子,丽妃更是说得滔滔不绝。康成帝一向喜欢这个小儿子,听得丽妃说起小儿子的事来,也是听得津津有味。

  在临月宫坐了一会儿,康成帝就回到了寝殿,因命人去查查这个关于李明定的传言,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此事很好查,不到一顿饭功夫,来龙去脉就摆在了康成帝的面前。

  康成帝一见,原来左不过就是些争权夺利之事。既没危害到自己的利益,康成帝也不多做理会。

  但李明定夫妻俩写了这本农书,功劳不可谓不大。现在这个时侯他们呈上此书,想来也是被流言所累;想要自己给他们正名,这点公道自己还是要给他们的。

  因此,腊月二十四,马禄儿再次到平川侯府传旨。

  只听圣旨道:“……李门王氏,贤良淑德,蕙质兰心,德行过人,现赐玉如意一柄,六百亩皇庄一座,黄金千两,锦缎百匹…….”

  听得此圣旨,不光是明定玉然,侯府大多数明白人俱都松了了口气,这下好了,有了皇上的这道圣旨,想来是没有人敢再传明定玉然的流言的了。

  玉然带着这些赏赐回了畅欣院,长舒了口气道:“现在好了,有了皇上这句德行过人的话来,想来是不会有人再敢不长眼的说什么了。”

  明定虽松了口气,但还是不大顺意,玉然问道:“你这是怎么了?”

  明定狠狠道:“想着你受的委屈,我就心里难受。眼下,明面儿上,皇上替我们出头了。但此事,如不好好说道一下,私底下难免有人以为前些时候的流言是真的,说不得在心里轻视于你。”

  玉然问道:“所以你还是想……”

  明定道:“我会照原计划将流言传出去的,必要将舆论扭转过来,决不让你背这不白之冤的。”

  马上要过年了,京城各家都忙得不行。宴请也非常之多,官眷在一起除了聊家事国事,说得更多的当然是八卦了。

  近日大家都在议论纷纷:“知道前些日子太仆寺柳少卿家为何要说,是李侍郎夫妇逼死了他家女儿吗?”

  “原来啊,根本不是这回事儿,是他们贼喊捉贼,他家女儿根本没死,实际上是跟人私奔了。”

  于是,柳家女儿跟人私奔的消息甚嚣日上。只把柳夫人羞得不敢出门。

  “啊,这样他们还诬赖李家逼死人,真是不要脸。这李侍郎夫妇俩真是厚道,就这样也没出来说柳家的不是。”

  “对,对啊,李夫人肯定为人不错的,要不然,皇上也不会圣旨厚赐啊。还是皇上英明啊,明查秋毫,一早就知道李夫人是冤枉的。”

  “那李夫人肯定是冤枉的啊,知道吗?这次皇上盛赞有加的农书,听说就是李夫人亲手所书的,想想啊,如此德才兼备的女子,怎会做出那等龌龊事来呢。”

  “说的是啊,算算时间,那柳家小姐死时,李夫人才十来岁呢,还是个孩子呢,怎知道私会之事啊。”

  听得传回来的消息越来越利于玉然,明定也才稍稍放下心去。

  明定这边放下心去,肖家那边却正不爽。此次,肖家虽没出头,但也不大不小的受了点皇上的警告,比如,肖家一直想争的兵部粮道一职,被皇上让李明定兼了。

  德妃也是盛怒不已,本想趁李明定刚刚回京不久,借传言打击的他们不能翻身的,谁曾想,这王玉然竟然弄了一套书出来。反倒弄得自家措手不及。

  这打虎不死,必受其患。

  不待肖家人愤怒外,开年后不久,一个消息,更是搅得成王德妃寝食难安。

  康成帝现今共有十一个序齿的皇子,前七个早已长成出宫建衙开府了。

  从八皇子以下,还在宫中。

  现如今八皇子也已十六了,皇上也早已给他寻摸王妃了。看皇上这意思,想来也是找好人了,只待到时宣布就行了。

  按规矩,八皇子成亲前就得建衙开府,皇上也会正式赐下王爵的。这是惯例,无可厚非。

  但从康成帝跟宗人府说话漏出来的意思,这次,皇上不光是要赏八皇子王爵,还想一并将十一皇子封了。

  这个消息就太让人震惊了。现下,算来算去,身体康健的,母家最有实力的,最受皇上看中的皇子;除了成王,就是十一皇子赵禛了。

  虽然,皇子也好,王爷也罢;总归都是皇上的儿子。但实际上,这其中的区别可大了去了。

  正所谓,明正言顺。一旦册封了王爵,十一皇子赵禛将会名正言顺的拥有自己的属臣,光明正大的结交朝臣,也就是可以明堂正道的培养自己的人手了。

  这样一来,赵禛对自己的威胁不可谓不大。

  不可养虎为患,必得将威胁掐掉才好。于是,成王一系紧锣密鼓的布置起来,务必要让皇上打消掉这个念头。

  当然了,此事,不光成王一系得到了消息;平川侯府也得到了此消息。

  平川侯爷立即召集了侯府得力之人商议此事,这次,不光是明定,玉然也被邀请在坐了。自此,玉然也算正式的走进了平川侯府的权利中心。

第一百三十四章

  康成帝有意给十一皇子赵禛封王。

  平川侯爷老夫妇,谋士钟放,世子世孙,以及明定玉然夫妻俩,都一一在坐。

  商议这个关乎侯府前程的大事。

  众人议得一阵儿,大致分成两派。

  一派是主张韬光养晦,十一皇子毕竟才刚刚十岁,就行封王,太过显眼,成王将会将矛头直指于他的。

  一派认为,现在封王,利大于弊,封了王就可以培植自己的人手了。而且,以康成帝对赵禛的宠爱,早就成了成王的眼中钉肉中刺。皇家可从来不管你年纪小,就对你容忍三分的。所以,封不封王,成王也会将矛头对准他的。

  玉然是坚定的支持现在封王一派。

  最后,权衡利弊,众人一致决定,这是个好机会,得想办法促成此事。

  众人说了很多的计谋,玉然都不以为然。

  见玉然一直没开口,侯夫人将目光对准了她:“老七家的,在想什么呢。可是对我们说的有不同的看法。”

  玉然听得,忙欠身道:“回祖母,玉然确实有点不同的想法。”

  侯夫人道:“哦,说来听听。”

  玉然回道:“刚才说得那些,虽都不错,但玉然认为,还是太过刻意了些,而且我们家在其中的影子也太重了些。毕竟,十一皇子才十岁而已。”

  听得玉然这样讲,众人也是一默,刚才说得那些计谋,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但十一皇子毕竟才十岁而已,所以,做这些事儿,必得平川侯府出面才行。

  可是,平川侯府一出手,皇上会怎样想。这可就说不准了。

  皇上才对自家的态度才有所好转;如果现在平川侯府动作太大,说不得会让皇上忌惮,自家跟皇上的关系又将回到原点。

  钟放捻着胡须道:“七奶奶说的不错,此事,我们不可做的太多。”

  说完,钟放问玉然道:“那以七奶奶之见,应该如何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页  当前第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1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越之侯门庶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