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锦绣的科举日常_分节阅读_第135节
小说作者:轻云上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91 KB   上传时间:2021-07-15 19:34:48

  街上的风气因此焕然一新,摊贩们不用每日为了抢占摊位吵吵嚷嚷,也不怕有衙役随意收保护费,导致入不敷出,更让人安心的是,若是有强买强卖的事情发生,大喊一声,附近巡逻的差役就能立马前来,将事情给整的明明白白。

  元大人的名声,几乎一夜之间,就在百姓之间传扬开了。

  什么爱民如子,青天大老爷之类的词一个劲儿往锦绣身上砸,锦绣自个儿听得怪不自在的,反观周围人倒是淡定的很,一副理应如此的样子,显得锦绣少见多怪的很。

  程大人在府城内的修路工程中得到了经验,也收获了百姓的赞扬,锦绣为了表彰他做出的成绩,赏赐了不少东西,算是名利双收,因此,在府城的路修建完毕后,立马将全部精神投入到各个县城。

  程大人做事非常有章法,将所有县令聚在一起不停讨论,县令们来了几天,锦绣就在府衙听了几天众县令的激烈争吵声。

  看程大人非常能稳得住,锦绣就当在一旁看热闹了,既然权利放出去,就不应该继续插手,给下面官员该有的自由,说不得能发挥的更加出色呢。

  倒是有位钱大人,人上了年纪,平日里不苟言笑严肃的很,一般场合,不是点名发言的话,不轻易开口,相对于现在势头正热的几位大人,存在感实在太低了。

  这位大人在水泥路修完后的第五天,私下里找到锦绣,开门见山道:“大人,下官这里有个建议想听听您的想法。

  您知道,下官家住城东,家里日子不宽裕,每日上衙都是两条腿走路,以往不觉得什么,但近两年,上了年纪,腿脚不便,很是艰难。

  下官尚且如此,那些每日从城东挑着担子去城北讨生活的百姓就更艰难了,以往是没条件,现如今,府城内街道宽敞平坦,不若由衙门牵头,置办几辆牛车,每日在府城内来回走动,帮一帮那些讨生活的百姓?”

  锦绣心说,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这公交车的雏形就这么出来的。

  面上笑眯眯的先是赞同了老大人为民请命的做法,又提出疑问:“听钱大人言,这似乎是免费的,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衙门牵头的话,牛车数量肯定有限,到时候百姓为了搭载牛车打起来,该如何?”

  看钱大人还想再说,锦绣摆摆手:“这样吧,本官给钱大人个建议,咱们不必拘泥在牛车上,简单的牛车,华丽的马车均可,搭载的人也不必拘泥于挑担的百姓,城中来往的百姓也是人。

  您回头去拟一个章程呈上来,挑夫有挑夫的专属牛车,普通百姓自有他们的马车乘坐,每辆车每日不必全城转悠,就规定一个固定路线,每隔半个时辰或一个时辰,必定经过哪一段儿路。

  在路边树个牌子或是刻个石碑,将何时何路段儿,有无车马经过写的清清楚楚,时日一久,百姓自然知晓其中便利。

  到时候适当的收取一点儿费用,不贵,谁人都能出得起。

  咱们用这些钱给车夫付工钱,保养车辆,买牛马饲料,也算是将这一块儿给盘活了,钱大人觉得如何?”

  老大人激动的一拍大腿,留下一句“下官去去就来”,转身就走,走了老远,想起来没给上官行礼,脚步匆忙的回头给补上一个告退礼,转身后直接小跑着离开。

  锦绣看的直摇头。

第126章 果酒 宝藏进京

  钱大人老当益壮, 心里有了想法,当即就克服困难,想办法实现, 不出五日, 锦绣案头上就见到了老大人呈上来的章程。

  其他方面做得十分用心,想到了方方面面的事情,唯有一点,就是这个价格吧,老大人不知道是算学不太好,还是有仇富心理。

  专门设立了几趟在普通人使用之上的华丽异常,一看就是坑富贵人家钱财的线路,几条线路下来,几乎将全城的富贵人家全部串在一起。

  普通百姓乘坐的公交车是马车, 从上车到下车,收一个铜板儿, 挑夫们要携带少量货物,则是牛车, 收费更加便宜, 且可用等价物代替缴费。

  富贵人家的公交车就不一样了, 整的非常华丽, 定价也高,几十文几十文的收人家钱, 老大人可能觉得这个钱,对那种一顿饭就吃好几两银子, 随手一打赏就是一个银裸子的富贵人家来说不算什么,能多收就多收,要是情况允许, 甚至还想将价格定高些。

  锦绣看的直摇头:大户人家主人出行有专门的马车,不会自降身价的去挤公交,下人们又不是傻子,手头有钱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生活在社会底层,连人身自由都没有,哪儿来的大手笔花几十文钱就为了体验公交?又不是傻子。

  还不如简单的弄几辆普通马车,说不得更受欢迎呢。

  锦绣在老大人的章程下批注:一视同仁即可。

  也不知道钱大人有没有想通锦绣的话,总之行动力非常强,半月之内,明安府平坦宽阔的街上,哒哒哒跑起了公车。

  “公车”二字,是钱大人给起的。

  以往平时出门不方便,步行要一两个时辰,若是手头在有些重物,雇不起马车,专门找牛车又不划算,只能人力哼哧哼哧搬运,简直受罪。

  现下不管是去亲戚家串个门儿,或者给同城的亲家送点儿鱼羊肉,同在一城,搭乘公车,便宜又简单,半个时辰的功夫跑一个来回,不费事儿,回家来还能赶上自己热乎的饭菜。

  这一举措,没少被人暗地里夸,甚至有热情的百姓,遇到衙门的官员,也不管是不是那位大人主持的公车事宜,只要是个穿官府的,当面就能夸起来。

  在衙门上衙的众大人,只觉得小半辈子当官遇到的夸奖,都没有这几个月多,简直是一项新奇的体验。

  别人都被夸了,整个明安府衙,甚至说,整个明安府的门面的元大人,更是不能幸免,走在街上,属于无人不知的类型,大家对他小的过分的年龄,和俊美出众的脸,见之难忘。

  锦绣走在街上,因为他那张看起来过分好看的脸,会轻易让人产生一种难以接近的距离感。

  即使他本人笑的十分亲切,言语间万分温和,众人的手,也不敢像拉着其他大人衣角似的拉住他,和他唠家常,仿佛觉得元大人这样的人,就该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自家柴米油盐的小事儿是在玷污他高贵的气质。

  虽然众人心里清楚,这位年轻的大人,心里想的,嘴上关心的,全是他们柴米油盐的小事儿。

  锦绣也没想到他这张无往不利的脸,竟然在明安府百姓这里,起到了反作用。

  将这事儿说给姜良缘听的时候,姜良缘不置可否,笑眯眯的说了另一件事:“这算什么呀,前几日不是有人送了两个丫鬟过来说是伺候你吗?

  你让人以咱们家贫养不起闲人为由,给送回去了。

  昨日消息不知怎的传到了外面,我本以为会传出些不好听的闲言碎语,没想到百姓的想法十分质朴,他们觉得整个明安府就没有女子的相貌能配得上你,送女子上门,就是让女子占你便宜。

  还有人想法比较激进,直接给那家人门口扔了一筐烂菜叶子呢。”

  锦绣听完夫人的调侃,十分淡定的告诉她:“烂菜叶子是我让人从菜市场特意捡来送给那人的。”

  姜良缘怔愣一瞬反应过来:“这事儿是你在后面指使的?”

  锦绣继续淡定点头:“百姓的思想纯洁的像是一张白纸,任由人在上面泼洒,我只是适当的引导一番,让大家有个既定印象,往后大概不会在发生这种事儿了。”

  姜良缘无话可说。

  锦绣将桌上的酒坛子打开,清淡酸甜的酒香慢慢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给两人个倒一杯,一杯推给自家夫人:“尝尝?”

  不用尝,光是闻着味儿,姜良缘就知道了:“这是李子酒?”

  锦绣慢慢抿了一口,让酸甜的酒液缓缓进入胃部,慢悠悠点头:“感觉如何?”

  “颜色清亮透彻,味道酸甜适中,观之醇厚清透,上好的李子酒。”姜良缘细细品味后道。

  锦绣提示她:“咱们家的生意怕是要来了,往后要麻烦夫人了。”

  姜良缘一点就透:“夫君你是想做这果酒的生意,官府出面组织收购,然后一次性买断,直接卖给商人,还是和商人分成,做长期生意?

  打算做多大的生意?是府城附近,还是想在整个明安府的范围内推广呢?这东西虽然家家户户都会做,但味道真是千差万别,收购的标准是什么?

  虽然这些生意咱们家也能吃得下,但为了长久打算和名声,咱们应该拉着明安府的商人一起,人多了利润不见得分薄,但风险显而易见的降低了许多。”

  锦绣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缓缓和夫人说了自己的想法:“本地气候多变,于农作物种植上并无优势,倒是各色水果非常多样,且产量喜人。

  我让人私下统计了一番,包括明安府周边在内大大小小几十个县城,大约共有八十六种可食用水果,若是为了当地百姓的生计考虑,自然是长久的生意划算。

  若是将来能将明安府果酒的名气打出去,自成一个名号,于双方而言都是大有益处的。”

  锦绣说到这里,朝夫人露出了一个略带调皮的笑:“说起来,这里主要还盛产另一种水果。”

  姜良缘在锦绣的疯狂提示下,终于反应过来:“莫非是酿果酒必不可少的甘蔗甜菜?”

  这么说,可能也不准确,因为酿造果酒的过程中,除了水果本身的消耗量大外,最需要的其实就是蔗糖或者白砂糖了。

  蔗糖的来源就是甘蔗,而白砂糖的主要原料,就是甜菜。

  姜良缘思索道:“明安府的果酒卖不出的原因,我想,一来是没有可靠的渠道,二来,应该就是出在蔗糖上,虽然原材料不缺,但上好的蔗糖和白砂糖的熬制手法,限制了大部分想走这条路的人。

  且蔗糖产量极低,手艺不纯熟的师傅,三十斤甘蔗熬制一斤蔗糖都是常有的事儿。”

  锦绣笑着摇头,拍拍夫人的手:“这事儿不用咱们操心,我前几天给爹他老人家写了信,老家书房放着以前我闲来无聊让家里下人研究出的方子,我若是没记错的话,十斤甘蔗出一斤蔗糖,妥妥的。

  算算日子,爹他老人家大概要亲自带着方子杀过来了吧!”

  姜良缘惊喜道:“爹和娘一起来吗?夫君你为何不提前与我说?现在要马上准备起来,免得怠慢了爹娘!好多爹娘喜欢的东西,这边一时半会儿都不好找。”

  说罢也不搭理锦绣,转身就去吩咐人给元老爷元夫人收拾院子,留下锦绣一个人孤零零在院中品酒。

  锦绣看着院中的烟火景象,抿一口酒,心下觉得惬意极了,他是绝对不会告诉自家夫人,他就是故意没提前告知,想让她急上一急的。

  好好地小姑娘,今年才十六岁呢,整天端的板板正正八面玲珑也不嫌累,在外面应付各家夫人们,端着就够了,要是在家里也这般端着,像个严肃的小老太太,锦绣是真担心这姑娘给闷出毛病来。

  这么想的时候,锦绣才恍然想起,按照时下的算法来讲,他今年也才十七岁呢,要不是成了皇帝试探着平衡皇权与军权的中间点,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以他的出身,他这个年龄,就能官居一府知州的。

  即使这个府,真的是穷到鸟不拉屎。

  不过很快,明安府发现了惊天财宝的消息,就在各处传开了。

  明安府八百里加急的折子,先一步到了皇帝的案头,皇帝看见折子上“明安府知州元锦绣启奏”几个字的时候,还愣了一下。

  人才走了几个月,感觉像是好长时间没见到了一样,想起前段时间定王这个小儿子还在他耳边唠叨想要去明安府找这个好朋友呢,最近也不知是不是新鲜劲儿过了,也不再提了。

  皇帝心里还怪想念的,毕竟是个长在他审美点上的孩子,且脾气十分对他胃口。

  哎,要不是这么个身份,他还能表现的更亲近点儿。

  等皇帝反应过来打开仔细翻阅了两遍后,连忙让人将禁卫军统领传过来,细心叮嘱一番:“安排两队人马前往明安府的官路方向,去迎一迎明安府来的人马,务必平平安安的将东西给朕带回来!”

  不过打死了,禁卫军的人都没想到,他们小心翼翼当成祖宗,路上遭遇了好几拨来历不明的攻击,损失了不少人,千辛万苦带回去的东西,竟然是一箱箱沉重的石头。

  打开箱子的一瞬间,所有人包括明安府来的衙役和驻军都傻眼了。

  就在他们一头雾水觉得差事办砸了,可能项上人头不保的时候,京城之中突然传来消息,说是在明安府发现了前朝淮海王的宝藏,且宝藏已经平安进京一事。

  且那批宝藏,还是明安府驻军联合商队,乔装打扮运进京城的。

  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才明白,明安府这是玩儿了一个声东击西的把戏,将所有人都玩儿的团团转。

第127章 厕神 风貌建设

  明安府送来的财宝, 一次性将空虚的国库填了个满,可谓是大功一件,其他人都好封赏, 唯有锦绣一人, 轻不得重不得,皇帝一时也想不到更好地办法奖励锦绣,索性一推二五六,将事情交给内阁,让内阁先拟出个章程来,难的包括徐大人在内的几个内阁大人们头发大把大把的掉。

  徐阁老戴着一副货真价实金丝边眼镜,偶尔伸出手指轻轻往鼻梁上一推,看着手里的奏折,眉头皱的能夹死一只蚊子。

  “程大人, 这件事你如何看?”徐阁老拿不准,转而询问程大人的意见。

  程大人长长的叹了口气:“才十七岁, 官至从四品知州,又是这般泼天大功, 不赏赐, 天下人面前都说不过去啊……”

  最后还是王大人咬牙道:“自古以来, 有功之臣的封赏, 从来就不是看年龄以及他身后的背景,咱们就按照惯例, 建议陛下给元大人加官进爵,礼法上绝对挑不出错, 至于最后的决定,就看陛下自己。”

  本朝的皇帝大权在握,内阁的职权被大大缩减, 朝堂几乎是皇帝的一言堂,很多时候,皇帝不便做的事情,内阁就是最大的替罪羊,此时内阁这般推诿,大概也是皇帝没想到的。

  皇帝看了内阁的折子后都气笑了,本想发脾气来着,后来转念一想,心头瞬间就有了主意。

  这个主意,委实算得上耍赖,甚至有几分不要脸的意思。

  等明安府众人接到朝廷赏赐的旨意后,众人欢喜一人忧。

  赏赐十分丰厚,此次淮海王宝藏发掘的事,本来衙门内众人以及身后的势力对锦绣颇有怨言,但锦绣没独自贪功,上报时,将功劳分给了大家,以至于现在人人履历上都有了十分漂亮的一笔。

  加上改良地图绘制方法的建议得到了朝廷认可,功劳也分给了府衙的众人,这也是个不小的功劳,短短半年内,光是这两件事,众人可谓是名利双收,自然欢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6页  当前第1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5/2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锦绣的科举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