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回到五零喜当妈_分节阅读_第21节
小说作者:鸩离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50 KB   上传时间:2021-06-23 20:54:38

  秋收很快结束,今年的老天爷格外赏脸,从割小麦开始到收割完毕,一直都是火红热天,没有下一天雨。

  麦子收割好后,放在空旷干净的地面晒得透透的,接着成堆的麦子被装成带一袋一袋的放在仓库里,又一袋一袋往五辆大卡车上搬运,往县里的农垦部上交粮食。

  在这样忙得热火朝天的画面中,余秀带着两个孩子,以及李晓丽和她三个儿子,挤坐在韩延飞的吉普车子,跟着粮食运输队,往县里行进。

  跟以前车速极快,颠簸无比,看不清楚车窗外的风景不同,韩延飞开车很稳,加上车队速度本就不快,车里虽然人多,但是大家聊天聊的热闹,倒也没人出现晕车不适的情况。

  车外闪过的景色中,荒草不在,取代而之的是各种泛黄待收割的成片大豆玉米小麦,无数人手持镰刀,挥洒汗水在地里拼命干活的景象。

  已经收割完的地方,露出传说中只要把种子丢下,就能长出一片天的肥沃黑油油土地。

  此时的北寒平原,到处是粮食成堆,车辆运输跑动的画面,从这个时节开始,北寒平原不再是那荒蛮多年,令人谈之色变的流放之地,而是变成了国家人民迫切希望的北大粮仓!

  因为担心芝芝会晕车呕吐,余秀抱着她坐在靠窗的位置上,车窗半开,两人都望着外面,看到那热火朝天的景象,闻到空气中淡淡的麦香味道,两人都被这个时代人们的艰苦奋斗精神给感动。

  生活在现代,从没挨过饿的人,永远想不到,几十年前,我们的先辈为了不饿肚子,为了让大家吃饱喝足,在国家最偏远的东方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天黑了才回家,从早忙到晚,拼死累活,才有收获了如此多的粮食。

  但就算如此,在国家农科研究院没有研制出新型粮种之前,在袁老没有研究成功高产量水稻之前,这些粮食上交国家之后,剩余的粮食也仅仅只能让这些辛勤劳动者,吃个七八分饱而已。

  余秀不经感叹,一饭一粒真不易,节约粮食,不浪费,不奢侈,是人人都该做的事情,才能对得起这些辛苦种粮的人们。

第41章 041

  到了县里, 韩延飞要先跟车队去农垦部交粮,还得开个会,可能要忙活到下午。

  他把车停好之后, 从一个布包里拿了一沓钱票交给余秀说:“你先带孩子们和离大姐他们去吃个饭,回头我去百货大楼找你们。你想吃啥买啥,尽管买, 不要客气, 不够我回头再拿钱票给你。”

  手里的钱票层层叠叠,被一个小小布袋装着,余秀打开一看,有不少十元一张的大团结卷成一团, 看起至少有300块钱,还有一大堆花花绿绿诸如粮票糖票布票, 热水瓶票, 衣柜票, 肥皂票等等五花八门票据, 厚厚的一沓, 拿在手里陈沉甸甸的。

  李晓丽在旁边笑:“哟,这么多钱票,应该是韩场长攒了好几个月的工资吧, 韩场长对你可真大方。”

  余秀看着韩延飞离去的背影, 心里跟抹了蜜,甜的脸满是笑容, “他那天来跟我求婚的时候, 你就已经跟我说好了, 以后家里面的事情都由我做主,钱票都归我管, 我还当你随口一说,没想到他真记得这茬。”

  李晓丽得意洋洋道:“那可不,要不说我会介绍给你?这韩场长可是场部多少姑娘的心仪对象,听说韩延飞要娶你之后,不知姑娘哭红了眼。我听说有姑娘找到韩场长,指问他为啥娶你,不娶别人?韩场长说别人千般好,不及他眼中的好,哎哟喂,说得可肉麻了,可见韩场长有多受人欢迎。”

  这事儿余秀也听人说过,不过她并不在意,韩延飞的心在她的身上,其他姑娘在怎么找他,在怎么嫉妒,她和韩延飞结婚的事情板上钉钉,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他们。

  也就笑着说:“就当是我捡了个便宜吧,嫉妒死她们!李大姐,你帮了我这么多忙,我一直都想好好的感谢你,走吧,我们去国营饭店,大吃特吃一顿,我请客。”

  自打穿越到这个时代以后,她手里的钱票也累积了有三百多块钱。

  这些钱,她没向任何人提起,主要是想着财不外露,不管别人有多好,看见你有钱,而自己差了一大截,心里终归不舒服,所以她连李晓丽都没有说。

  她请李晓丽吃饭,自然不会用韩延飞的钱,只说自己当了几个月的老师,手头有几个钱,请李晓丽吃饭,点菜不要客气,想吃啥点啥。

  李晓丽想着余秀现在没有工作,有点钱还要管两个孩子的吃喝拉撒,于是点的菜都是偏素,且大份,够她家三个饿死鬼投胎的儿子吃饱就行。

  余秀一看她只点包子,馒头、稀饭,大锅烩,素土豆,酱茄子之类的菜,有些好笑的说:“李大姐,你放心,我请你吃饭,钱票是足够的,你用不着这么替我节约,咱们好不容易来国营饭店吃顿饭,定要吃顿好的。”

  转头找到服务员添了锅包肉,小鸡炖蘑菇,红烧猪肉,酱肘子,四喜丸子,糖醋里脊,清蒸鲈鱼,外加两份素菜,一个海米冬瓜汤,一份鸡蛋白菜汤,一人二两米饭才算完事。

  李晓丽直说她点菜点多,吃不完会浪费。

  李三个小子却说:“妈,我们坐了半天的车,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余婶婶就算再多点几样菜,我们也吃得完。”

  余秀笑:“行啊,你们喜欢吃什么只管点,包管让你们吃个痛快!”又转头问芝芝和陈冠军有没有特别想吃的菜。

  这两兄妹一点都不挑食,闻言异口同声说:“我们什么都能吃。”

  李晓丽免不了瞪三个儿子,“瞧瞧,你们三个还没人家芝芝、冠军懂事,点这么多菜,你们吃的完吗?只是眼睛大,肚子小!”

  “李婶婶,你这话就说错了。永壮哥哥,他们不止眼睛大,肚皮也挺大,上次在食堂,我亲眼他们每个人吃了五个比脸还大的馒头,这些菜我真担心他们不够吃!”芝芝窝在余秀的怀里,故作小孩动作,咬着手指,一脸俏皮无辜的笑着说。

  童言童语,臊得李晓丽都快抬不起头来,一脸头疼的说:“秀儿,你是不知道,我这养了三个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饭桶,每日光吃食都已经让我养不起,更别说有个头疼脑热啥的,哎哟,钱就跟流水一样花出去,一年到头都攒不了几个钱儿。”

  余秀把芝芝咬在嘴里面的手指拿出来,让她不要咬,说手上有细菌,咬着很脏,听到李晓丽的话,想起韩延飞父母即将把他的儿子带过来,到时候她也样三个孩子,想想也是头痛不已。

  正好这个时候上了菜,余秀也不多言,招呼着大家一起吃饭。

  第一道上的菜,是红烧猪肉,用料十足,色泽红亮,分量顶够,一端上来,浓郁的香味直往人的鼻子里钻,李永壮忍不住伸筷子夹了一大块放进嘴里咀嚼,入口肥而不腻,回味甘甜,带着八角桂皮等等特有的调料香味,将猪肉那点猪臊味完全给掩住,好吃的让人停不下来。

  李永壮不禁感叹:“别人做得饭菜就是好吃,不像我妈,除了盐啥都不放,啥菜吃起一个味儿,吃得老鼻子难受了!”

  “难受你还顿顿吃个一斤半两,你是猪吗?”李晓丽毫不客气地锤大儿子后脑勺一拳头,没好气的瞪他:“妈平时怎么教你滴,在客人家吃饭,得先让主人夹菜,咱们才能动筷子,这般没规没矩,以后妈走哪都不带你。”

  她的力道可不轻,锤得李永壮龇牙咧嘴,他也知道自己犯了错,忙把筷子放在一边,不服气的嘟囔说:“余婶婶又不是别人,她是芝芝的妈妈,就是我们的妈妈,是我们自己人,我在自己人面前吃菜,要那么多规矩干啥。”.

  “那能一样吗?我们两家关系是不错,可你余婶婶要嫁给你韩叔叔了,哪能这么没规矩!”

  “行了行了,李大姐,永壮也是把我当成自己不外套才会如此,我高兴着呢。”余秀阻止李晓丽要接着锤李永壮的动作,拿起筷子夹了一块五花肉到芝芝的碗里说:“主家已经动筷子了,都可劲儿的吃吧,别客气。”

  这下不用李晓丽开口,一桌子的人吃得不亦乐乎,连向来成熟稳重的陈冠军都吃得满面红光,芝芝也被余秀喂了不少肉。

  芝芝人小,咬东西还不利索,余秀就把各种肉类用筷子夹得小块小块的喂到她嘴里,边吃肉,边给她喂饭,自己抽空吃两口,看起来比亲妈还耐心。

  陈冠军好几次表明让芝芝自己吃饭,不用管她,芝芝却扒拉着余秀的不放,当个小懒人,非要余秀喂,实在是小孩体力有限,芝芝自己吃饭真的很累。

  余秀看她像个嗷嗷待哺的小鸟,粉嫩的小嘴张的老大,啊啊啊的叫着,喂到嘴里后吃得笑脸咪咪,十分可爱,也不忍心不喂她。

  就这么着,一行人吃了大半个小时,直吃得肚圆顶到喉咙,桌上的吃食几乎一扫而空,余秀又拿出随身携带的两个饭盒,给韩延飞买了一个红烧肘子和红烧肉打包,结账时花了十多块钱的钱票,一行人便往县里的百货大楼里去。

  秋收季节,很多农场提前完成了收割,给辛苦大半年的职工们放了一天假。

  因此今天的百货大楼格外拥挤,打眼一看,全是穿着半旧劳动服的男男女女,跟县里上班,穿着整洁,慢条斯理的城里职工形成鲜明对比,几乎人人都在抢东西。

  “今天怎么这么热闹啊?”余秀站在百货大楼的门口问李晓丽。

  “我到前面去瞅瞅。”李晓丽身彪体壮,三两下挤开拥挤的人群,在一群不满的骂人声中,从人群挤出来说:“秀儿,你今天运气好,赶上百货大促销,赶紧进来买。”

  “好嘞。”余秀应了一声,牵着俩孩子往人群挤。

  李家三个小子怕那些人挤到她和芝芝,领头往前给她开路,“都让让,我们力气大,挤倒人可不负责。”

  “哎?你们这人咋这样,先来后到懂不懂?”

  “不懂,我们是小孩子,就要挤,你们管不着!”

  “这谁家的孩子,长得跟熊似的挤人,也不管管,万一挤倒了人,谁负责?”.

  “哟,抢东西的时候你们跟那东北虎似的,一个比一个勇猛,孩子挤一下你们,你们就成林黛玉了,说倒就倒,你们咋那么多脸呐!”这是李晓丽的声音。

  抗议的人群噎了一下,还想说啥,前头的售货员又拿出新商品出来,也顾不上吵架,一窝蜂地往前挤。

  余秀半是好笑,半是是感激,跟着李家三小子东挤西撞,很快来到百货大楼门口摆得四张超大促销木台子前。

  那里站了四个女售货员,正声音洪亮地喊:“劳动最光荣!为庆祝咱们北寒二十六个农场秋季大丰收,上头特意下达指示,咱们百货大楼连续五天对农场职工进行大促销和优惠活动!今天起,凭工作证,可不用肥皂票,买半块肥皂,多割一尺布!买双喜水壶、洗脸盆,送一只搪瓷水盅!另外有结婚证的,有家具票的,一律打八折,有介绍信的,也可以不要粮票买半斤糕点!有退伍复转军人证得,优先挑选商品,各类票据减半!”

  柜台前围满了人,手里都高举着花花绿绿的钱票和各种证明高喊:“我有工作证,我要六尺布,两斤棉花,还有一斤白糖!”

  “我是复转军人,我要一个热水壶,一个洗脸盆,一斤桃酥,还有残次品成衣。”

  “我是新来的支边青年,我有介绍信,给我称半斤糕点,分成二两一封的,我要送人。对了,售货员,你们这里有没有驱蚊水儿?给我来俩瓶儿,这北寒的蚊虫也忒腻害了,咬得我全身是包,满脸都是血,我感觉身上的血都要被吸光了。”

第42章 042

  看到这个阵仗, 余秀也拿着农场职工证明和介绍信,还有军用票据,先抢不要票劵的商品。

  谁知售货员看了她的证明和介绍信问:“复转军官家属?你们的结婚证呢?拿给我看看, 优先给你们买货。”

  军人,不管在哪个时代,都享受着绝对的优先权, 这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 保卫祖国人民应有的待遇。

  但北寒平原的十万复转军人情况又有些不同,他们所属的军队番号虽然还在,可他们已经从军人退转成了国企职工,从本质上来说, 他们现在的职业跟农民差不多。

  农垦局也知道这些复转军人们有不少人心有不甘,觉得做农场职工实在埋没了他们, 故此在北寒平原周边的几个大县市, 对北寒平原所有农场的复转军人都设立了优待政策, 复转军人的家属也可以享受同等政策, 这倒让不少军人感动不已。

  余秀来县里之前, 韩延飞就已经让谭书记开好了各种证明,准备今天到县里内务部登记结婚。

  韩延飞因为要交粮和开会,领结婚证要到下午了, 所以早就让谭书记开了一个余秀是军人家属的证明, 方便她到百货大楼买商品。

  1959年的婚姻制度还没有那么完善,都没有民政局管结婚方面的事情, 只有一个内务部处理婚姻琐事, 持续到1969年才撤销, 变成了民政局。

  这时候的人们婚嫁很早,有些不到规定的年龄就已经结婚生子, 扯不扯结婚证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只要请亲朋来吃顿饭,周边的人知道他们已经生了孩子了,这就算是一对夫妻了。

  除非是给孩子们上户口,或者有别的紧急事情需要用结婚证,很多人可能过了大半辈子都没想过去内务部登记结婚。

  要买东西,就跟地方部门或者村委会要个家属证明,就能到商店凭证明买东西。

  余秀知道这些漏洞,摇头说:“结婚证放在家里忘了带,不是说凭家属证明就能买么?”

  售货员手里拿着的工作证和家属证明上写着:“兹证明余秀同志为我大兴农场第一分场第一大队职场员工,现委任分场小学师,与我场韩延飞同志(前七旅343团团长)今任大兴农场第一分场场长喜结连理,前往县市办理结婚采办事宜,请各部予以通行接待……”

  一个是战功赫赫的英雄旅团长,一个是值得人尊敬的师,要不要结婚证已经无所谓了,女售货员态度百八十变,将所有证明递给余秀后,客客气气的问:“余同志,请问你想买什么东西呢?”

  余秀心里没谱,她是头一次结婚,对这个时代要用的东西完全摸不着头脑,就把李晓丽推出来,“让我姐说吧。”

  李晓丽也不外道,张口就说:“那啥,他俩还没办酒呢,所以要扯几尺布做新衣,到时候好接待亲朋。给我妹子扯四尺五粉底碎花的细棉布,我妹夫扯五尺军绿色咔叽布,另外拿两个暖水瓶,一个铁壳的,一个竹壳的,一对双喜洗脸盆,五个搪瓷水盅,还有牙膏,牙粉,毛巾,肥皂,洗衣粉,痰盂,铁皮炉子,两口炒锅,棉花被套……”

  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全是结婚以后要用的日常用品。

  李晓丽还跟余秀讲解:“之所以给你买那淡粉碎花的布头,不买红色的,是因为红色的虽然看着喜庆,可这年头风声很紧,穿着大红大紫的衣服容易招人眼。你好不容易脱离了右——派身份,可不能因为穿的衣服颜色再被打一次。所以要选浅点的颜色,既能突显你穿着漂亮,又能长年累月的穿,让人找不着错处。”

  “再说暖水瓶,我个人觉得买一个竹编外壳的就很好,可是竹编的水壶容易磕碰打碎,你家马上就有三个孩子,天冷一个不够用,所以得多买一个结实点的铁皮水壶。”

  “还有,咱们现在响应国家的吃集体、住集体的号召,吃在大食堂,可孩子们年纪不大,总有半夜饥饿的时候,农场也不强制咱们不能开火,备个小炉子,给孩子们做得吃食,烧点热水也挺方便。”

  “日用品啥的,那可一样不能少,尤其你是城里来的女大学生,肯定特别爱干净,我跟你说啊,那个英雄牌的牙刷,一毛钱一支,能用上两三年齿毛都不会秃,买它来刷牙,最合适不过。”

  ……

  余秀耐心的听着,只觉得李晓丽真会过日子,要买的东西好坏,她心里门清,等女售货员手脚麻利地把各种货品,用扯好得被套和布料套装起来,变成三个大大的大鼓包,壮得跟熊似的李家三兄弟自告奋勇,一人一个背在背上,结账的钱也不过一百多块。

  余秀不禁感叹这年代的钱可真够花,瞧瞧她买了一大堆东西,韩延飞给的钱也才花了三分之一。

  为此她还特地多花了二十几块钱,买了些糕点糖果,瓜子花生,打算一部分分给孩子们吃,另一部分当喜糖。

  买完日用品,李晓丽又和她上到二楼卖各种华侨商品的地方闲逛。

  当看见一排手表,还有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等等在这个年代算是比较贵重的物品时,余秀想着韩延飞跟她保证过,说三转一响不会少她的,心想他这几个月的工资都给她了,三转一响要筹齐,除了手表,每样都要上百块钱,而且都要特定票据,比如自行车票一票难得,得国家机关单位的领导同志才有机会发放,韩延飞虽然是农场干部,可要弄一张自行车劵也不容易吧。

  逛了一圈,没啥可买的了,余秀和李晓丽下楼,正准备离开的时候,余秀忽然看见一楼日用品部的柜台上摆了不少烟。

  想着韩延飞是个烟杆子,每天不抽烟就不舒坦,她想了想,就走上前去问:“同志,大中华怎么卖?”

  “这几天搞促销限时活动,七毛二分钱一包,不用烟票,只能买一包。”

  “那经济、飞马,牡丹、大双喜这些呢?”

  “经济牌香烟三分钱一包,限购五,飞马二毛九,限购二,牡丹五毛一,限一,大双喜四毛钱,限一,想多买的话,就得用烟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页  当前第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回到五零喜当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