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六十年代白富美_分节阅读_第27节
小说作者:砚台山上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73 KB   上传时间:2021-06-11 22:10:38

  姜萱吃得肚皮溜圆,和徐玲玲在饭店门口道别,连忙抓紧时间回了大杂院。

  杨婶一家正围着饭桌开始吃饭。

  “下班回来了?怎么样?工作顺利吗?”杨婶关切。

  姜萱回道:“顺利着呢。”

  说完急忙走进房间,只见郑西洲已经躺在了床上,长腿伸直,目光悠悠。

  姜萱摸着吃撑的肚皮,心虚地咳咳两声:“吃饭了没?要不要我给你蒸两个玉米饼?”

  郑西洲没说话,揪着她的衣领嗅闻,鼻子微动,果然闻到了一丝熟悉的肉香味儿。

  “你又去买肉包子吃了?”他拍拍姜萱的脸颊。

  姜萱干笑,给他解释了缘由。

  郑西洲枕着胳膊,斜眼道:“也不说给我买两个?只顾着自己吃饱了?”

  “我也想买啊!但是柜台的那个胖丫头已经认熟我了,我真不敢在她面前冒头了。”

  姜萱蹲在床前,讨好地说:“橱柜里有玉米面,给你蒸玉米饼,吃不吃?”

  郑西洲能不吃吗?甚至得寸进尺,他道:“今天谁洗碗?”

  姜萱:……

  姜萱咬牙:“我洗。”

  这只狗男人真的不能惯,晚上就让他洗衣服去!

第25章 她灵机一动

  短短一天, 姜萱已经熟悉了在邮局拍电报的简单工作。

  这年头拍电报的人不算多,毕竟一个字要三分钱,稍微多说几句, 就得花费将近一块钱,还不如邮寄书信来得便宜呢。

  只有碰到急事的时候,才会慌里慌张地跑来发电报,“父病危”、“母住院”或者“母子平安”,这些简短词汇才是最常见的电报内容。

  然而这次不一样, 姜萱接到了一张写了很多字的电报单!

  “老人家, 你这个地址……什么驻也车区?这几个字是不是写错了?”姜萱拧眉。

  老太太有些拘谨:“俺只上过半年的扫盲班, 不会写那些字嘛。”

  姜萱见状,索性拿着钢笔, 在电报单上划掉了一大行错别字,然后涂涂改改,看到发件人的地址时, 姜萱愣了一下。

  王家村生产大队?

  二妮儿不就是这个生产队的吗?

  顾不上发愣, 姜萱继续修改电报单上的内容, 同时抬头问:“收报人是谁?往哪个地方发?”

  “王建国, 往西南驻地军区发, 俺儿子是当兵的呢。”

  说到这里,老太太腰杆子停直,满脸自豪。

  姜萱闻言, 又瞅了眼电报内容。

  密密麻麻的三行话,大概意思就是家里给他娶了一个隔壁公社的媳妇, 手脚麻利干活勤快,屁股大好生养,酒席都已经摆完了, 只等着新郎回来圆房生娃……

  姜萱真没想到结婚还能这么搞???

  搞先斩后奏呢?

  默默地给老太太发完电报,姜萱忍不住,好奇地问了一句:“老人家,你儿子认识他娶……的这个媳妇吗?”

  “当然不认识了,连照片都没见过。”

  老太太显摆道:“这个媳妇儿是俺专门帮他挑的,力气大,下地干活也勤快,一天能挣十个工分呢!”

  “十、十个工分?”姜萱诧异。

  如果她没记错,农村是靠天吃饭,家家户户都要下地赚工分,一般只有成年男性才能挣到十个工分!

  妇女通常都是挣七八个工分,压根比不上成年男性的劳动力。

  十个工分就是一块钱。

  日积月累的,一年也能攒到三百多块钱,别看这个钱数目多,等到年底生产队分粮分钱,换完一大家子的粮食,能剩下十块钱就不错了!

  老太太挑中了这个女娃儿当媳妇,到底是看上了人不错,还是看上了人家会挣钱啊?

  还有那位当兵的同志,远在军营,家里给他娶了一个媳妇儿,估计这会还被蒙在鼓里呢。

  姜萱一时都不知道该同情哪个了?

  她真该庆幸自己是穿越到了大城市,而不是更加穷苦的乡下农村,否则到时候让她扛着锄头下地赚工分,姜萱宁愿找个地儿把自己埋了。

  不活了。

  望着老太太离开,姜萱感慨万千,又忙着拍了两份电报,开始无聊地没事干,趴在桌上东张西望。

  邮电局有八个办事窗口,三个负责收发电报,两个负责邮寄书信,还有一个负责售卖报纸,剩下的就是负责派送寄到江东市的书信和包裹。

  最辛苦的还是邮递员,顶着大热天炎炎烈日,骑着自行车,载着一沓书信和沉甸甸的包裹,东西南北到处跑。

  姜萱觉得这个年代的人民群众都太不容易了。

  不过,她也管不了别人,还不如想办法努力改善改善自己的生活呢。

  姜萱偷瞄了一眼远处的报纸架,探身问:“叶萍姐,那些报纸我能拿来看看吗?”

  “能看,但是不能带出邮局。”叶萍说。

  姜萱表示明白,连忙站起身来到报纸架前,一口气挑了十几份报纸,回到座位上认真翻看。

  良久,隔壁的徐玲玲敲桌子:“喂,报纸有什么好看的?你跟我一块织毛衣呗?”

  “……”姜萱慌得摇头:“我不会织毛衣,真的不会。”

  “你不会?那正好,我也是刚学会织毛衣的,我给你教啊!”

  徐玲玲继续怂恿:“你不是有对象了吗?给你对象织一件毛衣,他收到毛衣肯定开心死了。”

  “……”可不是开心死了?

  郑西洲还想让她学着缝补衣裳呢。

  姜萱自小家境优渥,十指不沾阳春水,能主动下厨做饭就已经不错了,还给他缝补衣裳织毛衣?

  美死他了。

  姜萱拒绝三连,死活不肯碰毛衣针,一心一意看报纸。

  见姜萱态度坚决,徐玲玲只能作罢,嘴里嚼着果脯,美滋滋地给自己织冬天穿的厚毛衣。

  姜萱不留痕迹地松口气,把看过的报纸扔到一边,又开始翻阅最新一期的青年报刊。

  先是粗略扫描各个版块的题目,国家领导开会的大事和政策报道,还有各地的粮食丰收喜报,粮管所的最新供应通知,还有大篇短文故事,诗歌。

  视线下移,姜萱注意到了报纸边沿的一则通知——征文启事。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青年报刊热烈欢迎广大有志之士寄信投稿,不拘题材形式,稿件一经刊用,即会按照规定支付稿酬。】

  原来写文投稿也能赚钱!

  姜萱眼睛一亮,立马从抽屉里拿出纸张,把这则征文启事抄录了下来。

  说干就干。

  趁着现在空闲,姜萱翻阅了几篇常见文章,心里顿时有了想法。

  1958年风气紧张,大鸣大放的运动风波才刚刚过去不久,说错话的知识分子都被送到偏远农场接受劳动教育了。

  在这种环境下,姜萱绝对不敢乱写其他内容,敏感题材也不能碰,写出来的每一个字都要仔细斟酌推敲。

  但是描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比如一家之主在工厂上班,勤勤恳恳艰苦奋斗,由此歌颂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歌颂工人精神,一颗红心向太阳……这样的题材一定不会触碰敏感底线。

  有了思路,姜萱开始试着动笔写稿,绞尽脑汁,甚至拿出了高中写议论文的800字废话技巧,努力憋出一个流畅感人的故事。

  开篇就是平凡的工人生活琐事,后面大量堆积华丽词藻,变着花样儿歌颂,号召学习工人精神,全心全意爱国爱家。

  临近下班时,姜萱终于写完了这篇稿子,累得甩甩手腕,又低头反复检查了三遍,确定没有任何问题,欢天喜地去找隔壁的同事。

  把稿件装进信封,贴上邮票,认真填好收信地址和收件人,姜萱抬头问:“大姐,往上海寄信要花多少钱?”

  “上海?那都出省了,远着呢,起码三毛钱。”

  “哦。”

  姜萱没想到这么贵,一个大肉包子才一角钱,投稿寄信居然要三角钱!

  不过,万一她的稿件被报刊成功录用,分分钟就能赚回来十块钱呢。

  姜萱狠狠心,掏了钱,把这封投稿信封寄了出去。

  回到座位上,徐玲玲凑过来打听:“往上海寄信,你居然有认识的朋友在上海吗?”

  姜萱笑了笑,没说实话,只道:“没看见我刚刚趴在桌上写了半天信吗?那是别人拜托我帮忙寄的信件,因为他不识字,只能找我帮忙了。”

  “哦,原来是这样。”徐玲玲也没再继续追问。

  姜萱心道,如果没有收到稿件刊登的消息,她决定把这件事捂得死死的,不然传出去太丢人了。

  下班回家的路上,远处炊烟升起,轻烟袅袅,青砖民居笼罩在一片朦胧烟雾当中。

  姜萱脚步欢快,心情雀跃到极点。

  不管怎么说,投出去的稿件就是一个希望,也算是初步赚钱的开始。

  下一步就该去黑市赚钱了。

  择日不如撞日,要不今天去试试?姜萱心血来潮,赶着百货大楼关门前十分钟,麻利地掏出钱票,买了一个暗红色的羊毛围巾。

  花了足足八块钱。

  幸好羊毛围巾是高价商品,不需要额外掏布票。

  姜萱有些心疼花出去的钱,但也没办法,去黑市总要遮掩样貌,围着围巾起码能把脸挡得严严实实。

  这次姜萱直接去了南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8页  当前第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1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六十年代白富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