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越之填房日常_分节阅读_第65节
小说作者:晨晓茉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76 KB   上传时间:2020-12-28 19:17:03

  “不错,油铺只要是卖这新出的菜油的都是,旁的油铺只学会了榨黄豆油,这菜油还没找着边呢。”

  “怪不得他们两家的豆油最便宜,如今只需四十文一升,旁的油铺都要四十三、四十五文呢。”小摊贩对这便宜东西印象最深,这么一说好几个人就回应了。

  “哈哈贵了我们也就不来了,”挑着担的汉子哈哈笑,“自从有了这黄豆油,家家户户就都不吃猪油了,我也做起了这卖油的营生养家糊口。”

  “如今还有了这三十文一升的菜油,我那抠门婆娘做饭都敢使劲放油了,要放在几年前谁敢想,陈三太太是个大善人啊。”

  “还别说,这放了油的菜啊,就是香些。”

  “你也是冲着这三十文一升的菜油来的啊?”先前那赤膊汉子问道:“大家伙儿都是冲着这三十文一升的菜油来的吗?”

  “是啊,虽然这菜油比不得豆油和芝麻油香,可是它便宜啊,前两日我不过是买了两升,卖五个铜板一勺到那人多的地方转一圈就卖光了。”

  “这不,今早就又来买。”

  旁边几个哈哈大笑,“张老大你还不如问谁不是冲着这菜油的呢哈哈哈……”

  “哎你们说这菜油是用什么榨出来的啊?”一个衣着较为体面的中年人走上前问道:“从未听闻这菜还能榨油呢,也不知道是什么菜。”

  “许是从京城来的吧,”有人胡乱猜测,“陈老爷不是刚从京城回来吗?不过你问这个作甚?”

  那人一滞,正待开口却听到有人惊呼,“来了,来了,油来了!”

  人群一窝蜂地涌上去,“掌柜的你们今日怎么这般晚啊?”

  “见谅,诸位见谅,”李三从牛车上站起,拱手道:“昨日菜油卖光了,我们连夜去取这路途遥远便晚了,诸位见谅!”

  “哎呀卖光了啊,那我今日可得多买些,我要十升!”

  “那我要二十升!”

  “我要五升!”

  李三急得头冒出了冷汗,连忙告罪,“诸位,诸位多多包涵,我们东家说了这菜油今年出得少,每个客官一天只能买一升,不能买这许多了。”

  “哎怎么这样啊……”

  “这有钱还不能买了?”

  “哎,去年他们家的豆油也是,刚出那会儿一人也只得买两升,这几个月才放开了卖的。”

  “那我要一升菜油,五升豆油,三升芝麻油!”

  “我也一升菜油,十升豆油……”

  “油条,别忘了我的油条!”

  ……

  热热闹闹的,不一会儿刚从牛车上抬下来的一个大缸空了,另两个也下去了一半。

  李三擦了擦头上的汗,给他在给熟客炸着油条的娘倒了杯水,感叹道:“回头得跟冯大哥说一说,让他多榨些菜油,这么点不够啊。”

  “李三哥这恐怕不行咧,”油铺里唯一的伙计道:“油坊都扩了三间屋子了,冯庄头说如今人手不够,油坊再加人就得耽误地里的活计了。”

  “如今正是种芝麻的时候呢,耽误不得,不然明年就没有芝麻油卖了。”

  理是这个理,但是眼见着到手的银子飞走也让李三挠心挠肝的,他正欲叹气忽看到角落里有个穿着半旧锦衣的中年人,望着那油缸发呆。

  他顿时精神一振,走上前去招呼道:“这位客官,您要买什么油?”

  “我们铺子里有芝麻油、豆油和菜油,芝麻油一百文一升,豆油四十文一升,新出的菜油只要三十文一升。”

  那中年人回过头,问:“你们的菜油,可否让我瞧瞧?”

  “客官稍等,”李三取了个竹筒,从缸里舀了一个底倒在碗内,递过去给那人看,“这就是我们铺子里的菜油了。”

  这油黄橙橙的,略有些绿,中年人凑近了便闻到一股子青味,不由得惊问道:“这是什么东西榨出的油,能吃吗?”

  “自是能吃的,”李三好脾气地解释:“瞧见我们门口那摊子没,现在用的都是菜油,炸出来的油条也是酥脆喷香。”

  中年人望着门口那一文钱一根,三文钱两根的金黄油条沉思片刻,然后问道:“你们东家在何处,可否商谈一笔生意?”

  ……

  这个夏天热得不行。

  刘玉真披着一件纱衣,摇着扇子伸手去拨弄冰盆底下泛着浮冰的水,“桂枝,这冰都化了,去换盆新的来。”

  桂枝摇头,“姑娘,您的月信就是这几日,今日已用过了两盆冰,可不能再用了,身子要紧呢。”

  “好吧,”刘玉真被劝得回到了位置上,团扇挥得更起劲但带来的只是一阵阵热风,不由得气恼地把它丢到一边,“那去给我取碗绿豆汤来,这天实在是太热了,怎么都八月了还这么热?”

  “我记得去年没这么热的啊。”

  桂枝去门口吩咐人送绿豆汤,回来便解释道:“姑娘,去年这会儿您还在府里呢,冰可劲儿用,但是如今家里头的冰都是太太打发人送来的,四处分一分便少了。”

  “如今这一盆还是姑爷瞧您怕热,特地把他那盆送来的呢。”

  “那,那绿豆汤也给前院书房送一份去好了,他如今身子还未好全,孩子们也还小,放凉了的就好,莫要端冷的。”刘玉真说得有几分勉强。

  桂枝噗呲一笑,“姑娘您还在跟姑爷置气啊?其实大夫说姑爷喝一两口酒不碍事的。”

  刘玉真叹气,又把团扇捡了回来,“他啊,算了不说了,他的身体他自己看顾,我说的那硝石可派人去找了?”

  刘家是不缺冰的,所以她一直没想起硝石这东西,但事实上前朝就已经出现了硝石制冰,之所以没有流传开来完全是因为这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

  最起码县城里面都没有,她如今想要找些来制冰都找不着,没有冰的日子热得不行,如今陈家仅有的这些还是她娘打发人送来的。

  想到这里,她问道:“要送的礼都备好了吗?后日记得在车厢里记得多摆两盆冰,再备上消暑的酸梅汤,不然走到半路就要热晕了。”

  “都备好了,”桂枝一边拿着鸡毛掸子拂去架子上的灰尘一边回她,“嬷嬷亲自去瞧过,都是妥帖的。”

  刘玉真:“对了,嬷嬷去哪儿了?我有事要跟她说呢,一眨眼人就不见了。”

  桂枝回答:“刚刚浆洗的郭婆子和那寡妇和来寻她,到隔壁屋里说话去了,也不知是什么事。”

  “浆洗上能有什么事?”刘玉真端起春杏送来的绿豆汤饮了一口,随意道:“许是洗坏了哪件衣裳,来找嬷嬷求情的吧。”

  “姑娘这回却是猜错了,”话音刚落,段嬷嬷便走了进来,脸上的表情有些奇怪,“姑娘,郭婆子说,大太太许是有喜了呢。”

  大太太?

  小张氏有喜了?

第75章

  “天,真的吗嬷嬷?”刘玉真连忙放下碗, 追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可告诉了婆婆?”

  说完她又反应过来, 有几分懊恼地说道:“我真是热糊涂了,她们两个既然私底下寻你,想来是还没有张杨开, 大嫂和婆婆还不知道这个事吧?”

  “姑娘猜得对, ”段嬷嬷道:“是她们两个觉得大太太是有了身子, 这才报到了我这儿来的, 这事不大不小,也不好贸贸然的和主子们说。”

  “于是便来寻我讨个主意, 姑娘,您看可要给大太太寻个大夫?”

  刘玉真:“大夫自是要寻的, 你和我仔细说一说这个事,她们是怎么发现的?”小张氏自己都没有发现, 她们却发现了这也是一件奇事。

  段嬷嬷道:“也不是什么难的,就是她们察觉这个月大太太没有换洗罢了,自从大太太吃了那严嬷嬷开的方子之后,她的小日子便是前几日。”

  “上个月还有些许, 这个月却已是迟了五六日了, 这便报了来。我估摸着怕不是怀上了,前几日康哥儿拿了那酸丢丢的李子家来, 家里其他人都不爱吃, 她吃了好几颗呢。”

  说罢她老人家感叹道:“这起子人精, 眼睛就离不开主子们, 风吹草动的都知道了,幸好姑娘您贴身的衣物都是桂枝和春杏洗的,看来往后也不能给她们洗,。”

  “如今您没吃那药丸子了,这小少爷啊也是说来就来的。”

  刘玉真不想讨论这个,遂岔开话题,“既然大嫂像是有了身孕,那嬷嬷你吩咐厨房,桌上莫要上那生冷、寒气重的。”

  “这日常也注意着些,莫要让人冲撞了,对了康哥儿那边也要看着点,大嫂很喜欢抱着康哥儿,往后这也是不能了的。”

  段嬷嬷点头,“姑娘您放心,我会看好康哥儿的。”

  “那我便想个法子请大夫来一趟,家里没有请平安脉的成例,得想个法子才好,”刘玉真思索着:“还不能以大嫂的名儿来请,不然若把了脉不是那可就空欢喜一场了,她也难过。”

  于是中午吃完饭后她便和陈世文商量道:“祖父和爹娘、二婶也上了年岁,这半年来大喜大忧的,到底伤身,新出生的小侄女也还小,苦夏得很,不如请个大夫来家里瞧瞧。”

  “开些温补的药方将养身子,你觉得如何?”

  “也好,就依你的意思,明日便去请一个,往后便也让大夫一月来请一次平安脉吧。”过了一会儿,陈世文仔细瞧她,问:“你可是身子不适?若是得让人现在就去请,耽误不得。”

  “我好着呢,”刘玉真疑问道:“你怎么会想到我这儿来了?”

  “你没事就好,”陈世文松了口气,又拉着她的手嘱咐道:“你若有什么不适要和我说,可别瞒我,你说要请大夫,可把我给吓了一跳。”

  见状刘玉真也不好再瞒着,便把这事说了,最后道:“我是想着大嫂心心念念着要生个儿子,为此吃了许多苦头。”

  “那一碗碗的苦药汁她每天三顿喝得面不改色,不但初一十五要上香,平时也是见庙就拜的,可见执念很深。”

  “若将这事张扬出去,大夫来了能把出喜脉自然是好的,但若是空欢喜一场我怕她受不住呢,不如悄悄的,若真是有了喜信再高兴也不迟。”

  “这样可好?”

  陈世文赞同,“如此就最好了,大哥如能得个儿子,也少了许多烦心事。”

  ……

  喜事总是接踵而来,刘玉真午睡醒来之后,又迎来了一桩大喜事。

  邹家出海的船回来了!

  不但回来了,还送了两个大箱子来,沉甸甸的要两个人才抬得动。

  “竟是回来了,”她围着箱子转了一圈,笑得合不拢嘴,“那人在何处?几个人来了?可有好生招待?”

  “上了好茶水,”段嬷嬷笑道:“还是先头那几个,就是黑瘦了好些,我上次瞧着他们喜欢吃家里的荠菜馄饨和焖肉,就让厨房预备上了,等他们和姑爷谈完事便摆上。”

  “只是姑爷说今晚他要招呼那肖管事,便不回来用膳了。”

  刘玉真:“应该的,人家千里迢迢来了,要备上好酒好菜,桂枝你去取了我先头酿的桂花酒送一坛子去,提醒着姑爷喝两杯就好,莫要喝多了。”

  桂枝点头,出门吩咐去了。

  “春杏把钥匙取来,”刘玉真挽起袖子,露出雪白的手腕,“我们把这两个箱子打开瞧瞧里头是什么。”

  第一个箱子打开,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盒子,上头写好了签子是给家里人的,有给曾老太爷的镶金烟斗,还有给两位老太太的金银头面。

  当然家里的几位太太也没有拉下,刘玉真的是一副芙蓉镶宝头面,上头的宝石比得上老太太给的那一副了。

  恐怕不下五百两。

  这让她极为惊讶,盖上盒子放到一边,对着也有些吃惊的桂枝和春杏道:“快,把那个也打开,让我瞧瞧里头是什么。”

  另一个箱子也打开了,却是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翡翠,最大的一块有铜盆大小,红得惊人,桂枝和春杏瞧见了都惊呼出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0页  当前第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16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越之填房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