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_分节阅读_第66节
小说作者:YTT桃桃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2 MB   上传时间:2020-11-05 19:21:05

  “老爷子,快去领些吃喝。咱们啊,不路过集市那种地方,没地方买。只上官道前,路过一个药铺子和一个牲口棚,牲口棚外带生意有些碳,仅此而已。吃喝只能在这讨。虽说官路上一道三十里有宿有路室,五十里处有候馆,但是三五十里一走就是半日啊,你不为自己,为儿女,快上前讨一讨。”

  “老夫羞也,羞也!”

  老爷子的老伴也说,说老爷你怎能去呢,你和儿子们在这等吧,我们几个女人家去。

  另一家,那位借大姑子光的小媳妇,她也在对她男人刨析心理道:

  “他爹,在路上,咱们抢吃抢喝,怎么没脸面怎么来,那是没办法,不那样,就是挨宰的命。

  可这都进城了,你说那位滕头,怎就不能领咱们去铺子里买一些,为么要来讨啊。咱们又不是没银子。

  我就觉着吧,对那些一路逃荒的难民,反正大家都一样,我就豁的出去脸面,在这些穿好吃好,以前和咱们一样的人面前,我就是伸不出去手。

  大姐要是晓得了,我们会不会给姐夫丢脸啊?”

  滕头在旁边听了个差不离。

  他都习惯了,这些人就这样。

  逃荒的时候怎么都可以,什么苦都能吃。人啊,一旦落定了,面子里子的,兜里再趁些银子,各种顾虑又全来了。

  再看另一家,人家那位岳母干脆就站在一边等着,没上去讨要,在等她姑爷骑马去感谢完好友,到时候会追上来和他们一路走。而且人家的姑爷说了,说岳母你等着,小婿回来时,会给你们带一些热乎的吃食。人家女婿还说了,说滕头之前提起那个牲口铺,等到了那个牲口铺后,会给岳母一家买马车或者牛车,带车厢的,再买些碳,免得一路受冷遭罪。

  所以说,调动贵人们热情的施善情绪,全靠宋福生他们这伙二百来人支撑,撑的杠杆的,给贵人们的情绪调动的足足的。

  贵人身边的小丫鬟们,捂嘴窃笑着提醒道:“慢点儿,慢点儿,别烫了嘴。”

  妇女们一碗一碗的喝粥,吃大馒头,嘴里塞的满满的,还不忘扯过自己孩子,简单呼两下热气就给娃们喂粥、喂汤。

  热气凉气掺一起,鼻涕都下来了,顾不上擦,吸溜一下继续喝粥。

  王婆子吃的直打嗝,一口饼子差点噎住她,郭老太太立马将自己才吹好的热汤递了过去,用大碗灌王婆子,“快,咽咽,不行就吐喽。”

  “嗝,不吐。”

  汉子们,以宋福生打头,更是蹲在贵人们面前,一口饼子,一口馒头,一个个全是胡吃海塞的样子。

  也有丫鬟小厮不停提醒他们慢点,说不够还有,别着急,一定让你们吃饱饱的。

  汉子们埋头吃心想:慢不了。打城楼前,排号领粥就没排上,这不着急进城嘛。再说了,终于吃上了不是自家的粮,不用算计老子娘够不够吃,媳妇娃子们够不够吃,可得敞开肚皮造。

  宋福生吃完六个馒头,蹲不下了,他站起身,先冲手捧馒头笼的小厮客气的笑了笑,然后一手抓俩,又拿了四个,站着吃。

  马老太用愉悦的嗓门摆手喊道:“胖丫呀,奶在这呢,你快来。”

  宋茯苓也才吃了仨饼子,喝了两碗热汤,“怎么了奶。”

  “你快看,奶给你讨到鞋了,就你脚那么大,他家丫鬟的。你瞅瞅你瞅瞅,新鲜的,人家都没怎么穿过,快换上,里头是棉花的呐。”

  宋茯苓看了一眼施给她鞋的小丫鬟,那小丫鬟也正好走了过来,她笑着点了下头:“谢谢了。”

  小丫鬟甩了下手中绢帕,一股香风拂动,对头发乱糟糟、脸也脏兮兮的宋茯苓爽朗道:“你等着,我还有件旧棉袄,咱俩个头差不多,就你能穿。”

  马老太立即拉着宋茯苓千恩万谢。

  钱佩英此时也抱着人家给的棉袄,对一位官家太太道:“谢谢太太了。”

  要说现代来的这三口人,这一天真的做到了,到什么时候咱说什么话,装什么呀,对不对,都到了眼下这地步。

  再说情况摆在这里,就是想装逼,人家领头都说了,不路过卖衣服卖鞋店铺,不往集市里走,集市里人家黑牌那些人在展览,他们不能去添乱。

  没地儿买棉袄,空间里的又不能拿出来穿,一个才逃荒完的小难民,穿羽绒服皮大衣忒招摇,那咱就得讨。

  能讨到,他们一家三口都觉得:嗳呦天,竟然有这美事儿。白吃白喝白穿,可得珍惜机会。

  要说这三口人到了古代成了要饭的,谁给啥,他们都又鞠躬又谢谢,适应极其良好的话,那么米寿就更厉害了,钱米寿是完全没有当富二代的自觉。

  钱米寿跪在一个富老太太面前。

  这位贵人老太太摸着他的小脸:“啧啧,可怜呦,多俊的娃,遭了难,唉。才多大点儿啊,就要经了这些,愿你往后忘了这些吧。对了,路上有吃的吗?”

  “回老夫人话,没有,之前的,吃没了。”

  老太太立即摆了下手,让丫鬟给多带些吃的。

  “你家就没有带车厢的车吗?”

  “回老夫人话,没有。”

  “那得多冷呀。”

  “是呀,小子的姑父说,碳也不……”

  “对对对,”富老太太打断钱米寿,立即又安排了一个丫鬟去忙:“给再准备几床被子,给这娃多拿些碳,没被子没碳火,走到奉天城可挺不住。”

  钱米寿跪在棚子里,规规矩矩给人磕了个大响头:“谢谢老夫人,祝老夫人,松柏齐肩、福寿绵延。”

  嗳呦,这张嘴抹了蜜似的呢,要是没经了这个,多好的娃,该启蒙了吧。

  老夫人满脸感慨,示意丫鬟递给钱米寿钱袋,丫鬟心知老夫人喜欢这孩子,特意挑了一个钱多的,递给钱米寿当盘缠用。

  钱米寿将小钱袋递给宋福生:“姑父姑父,你看。”

  哎呀,宋福生一看,说你不应该叫钱米寿啊,你应该叫钱串子。

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更(求月票!)

  从贵人们这,讨完东西,一路上,就宋福生他们这伙人热闹。

  高屠户喊道:“哎呀他娘滴,我鞋掉底了,谁那里有多讨来的鞋,俺家没讨来鞋。”

  立马有好几家回应:“你脚多大,穿多大的鞋。”

  “你多大的鞋,我多大的脚,最好是棉的。”

  “是棉的棉的。”

  朱氏对马老太道:“娘,你看看,你看看我给你讨的棉袄,大小正好,人家说这是官家婆子穿过的呢。”

  马老太说是,一瞅就能瞅出来,这料子也好,可暖和了。然后问宋福生:“三儿呀,我瞧你那鞋怎么也有些大呢,合脚不?”

  宋福生推着车,回喊道:“合脚,不合脚的,都记住往里塞袜子,塞点啥顶一顶。”

  大伙都在议论纷纷自个讨到的东西。

  郭老太太说,她打小就没穿过这么好料子的衣裳。

  宋福生的大伯娘说,别说衣裳了,你摸摸这棉被,贵人们不要的棉被都比咱自家过年新做的厚实。

  宋里正瞅了眼推车上的小娃子们,一个个又团成团缩进被窝里叽叽喳喳了,他乐呵呵问道:“都谢过米寿没?米寿又给你们讨来点心了,讨来棉被窝子,还给你们讨来碳。人家这碳可不像咱自家那个,呛人带冒烟。”

  小娃子们在被子里露出头,纷纷喊道:“太爷爷,谢过了,俺们谢过米寿了。”

  还有娃子七嘴八舌告诉宋里正:“太爷爷,太爷爷,米寿说眼下肚饱,不吃点心,等他肚不饱的,就会给俺们分点心,中不中啊?中不中啊?”小娃子们怕大人们不答应。

  宋里正连连点头:“中,中,不过别闲着,和米寿学学拜年磕,等到下一个城,据说还能这么吃馒头喝粥呐,到时候你们和米寿一堆再去给贵人们多磕磕头,就能得来更多的点心了。”

  好几个娃立即叫道:“米寿,米寿,快教教俺们。”

  钱米寿莫名有些小羞涩了。

  比起宋福生他们这伙人,一路同行的另几家就很沉默,只默默地低头赶路。

  听到后面那伙人说的那个热闹啊,好像发生啥喜事了似的,借大姑姐家光的小媳妇问丈夫:“难道他们是人保?能给这么多家人作保,那人得挺厉害吧?可怎么看着不像能结识上那种人的样子呢。”

  “不晓得。”

  员外爷的老伴、家里趁好几个庄子的老太,也在问员外爷:

  “老爷,咱们家这才几个人啊,为拿到大红牌花了三百两打通关系,那他们那伙人得花多少银子啊。可听起来,怎么不像能掏出银票呢?”

  被叫员外爷的老汉呵斥老伴道:“你别眼皮子浅,看人看表面。我和那些老乡说过话,打听过了。人家啊,逃前几人,现在就有几人。一个都没少,你想想这一路上,他们能简单得了吗?”

  甭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另几家还真没有瞧不起之类的。

  虽然,宋福生这伙人看起来是一副穷鬼的样子,一副拿了好些个大红牌,很让其他家感觉很不可思议的样子。

  一副才在这面贵人们面前吃饱喝足,就开始惦记去下一个城池去贵人面前讨要,很是丢脸的样子。

  但是,也得说同行这几家人还可以。

  他们就觉得吧,你说咱这些外地的,一路逃荒到这,活下来本就不易。

  到了这,以前是士的,估计想成为这里的本地人,就得降级是农。以前是小地主的,在人家这地盘就会降级成普通农民。依次往下,也就是说,到了新王地盘,一个个都自动降级成二等公民了,谁还瞧不起谁啊。

  风水轮流转。

  等到了药铺子前,轮到另几家叽叽喳喳,宋福生这伙人自动消音了。

  员外爷的老伴张罗着坐堂大夫:“快给我们老爷看看。给我儿看看,给我几个孙子也号号脉,你这都有什么药啊?不用煮不用煎,路上能直接服的。”

  那位小媳妇也是,让赶紧给他家男人看看刀伤,说捂了一路了,还有她男人跟前的两位小厮,都给好好包扎,这都是为护住她的一儿一女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多少银子都治,只要往后往后别坐下病。

  那仨家同样的态度,就是一副我们不差银子,哪怕我们花银子买心安呢,也给我们都瞧一瞧,另外,那五家人,家家都买了好几种药丸,拉肚子的、头疼感冒发烧的,伤药等等。

  宋福生他们这伙人,手推车停下,都站在药铺门口等那些家。

  王老太太挎住马老太胳膊:“走,咱也进去呗。”

  “进去干么?”

  “在这傻等干么,怪冷的。他们男人家在外头看车,咱几个进去看看,掂量掂量他们这药钱比咱们那头贵不贵。”

  郭老太太拄着拐棍也上前说:“中,不买还不让进去瞅瞅啊。”

  总之,仨老太太进药铺感受物价去了。

  马老太问抓药的小二:“有灌头疼脑热的不?”

  小二态度极其热情,说有,不仅有,而且还制成药丸了。他家药铺能开在官道旁边,就是为赶路的近便,各种药丸都有,直接服就行,不耽误赶路。

  多少钱?

  “六两。”一个小瓷瓶递了过来。

  “嗳呦我的天老爷啊,啥呀就六两,打副棺材才多少钱。”

  郭老太太也跟着嗳呦娘呀的说:“这哪是吃药啊,这是吃银子啊。”

  王婆子挎着马老太胳膊,急急调转头:“走走走,不看了,买不起买不起,我告诉你哈,俺们没碰你那瓶。”

  仨老太太心话了:也不问问这些人,一年能不能挣来六两?别说一年了,延长,两年,两年也?也买不起啊,黑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24页  当前第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6/8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全家都是穿来的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