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清穿之皇家小和尚_分节阅读_第39节
小说作者:痒痒鼠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8 MB   上传时间:2020-10-25 19:50:08

  阿弥陀佛,甭管快乐大师到了京城怎么闹,咳咳,那都是应该,大大的应该。

  但凡是知情的人,都对皇上,县令,没有一丝丝同情,都抱着可以趁机看热闹的态度。什么你说快乐大师吃亏?哈哈哈,虽然大不敬,虽然不知道为何,莫名的,就是认为快乐大师不会吃亏,哈哈哈。

  众人都笑逐颜开,师祖望着小徒孙也笑得开怀。

  快乐大师的心结解开,不光是要进京,他还兴奋得来——

  洗漱沐浴后,他硬是赖着和师祖一个床睡,在被窝里和师祖呱呱呱:“师祖,‘县令’得过天花,皇帝也得过天花;‘县令’的举动明显不是普通人,保康还看不出来他的未来;大喇嘛对‘县令’明显态度不对……”

  “师祖,保康早该想到。”保康小小的懊恼,“师祖,‘县令’……师祖,县令他还教导保康那些‘知识’,宫里的皇子都学这些,将来岂不是要‘父子相争’?”

  快乐大师那个小模样,那明显是要看“县令”的热闹;师祖抱着小徒孙,却也没有说“不应该”。

  “自古以来,皇家人对皇子们的教育,一直偏向于早立太子,专门教育,对于其他没有可能继位的皇子,一般都采取放养的策略。这造成一些国家动荡,毕竟‘太子’不一定都能长大成人,继承帝位。”

  “可即使如此,为了安稳,一般来说,皇家、皇帝都会这么做。可是满洲皇家不一样。他们是八旗制度,八旗共举大汗。皇子们作为大汗的儿子,将来都要有一定的能力,然后八旗从皇子中选出最好最合适的一个继承汗位……”

  保康简直听呆了。

  “师祖,保康就是保康。”保康不要为了一个汗位,和皇子们挤破头,跟朝臣们斗来斗去。

  师祖笑容慈爱:“保康说得对。保康就是保康。保康最勇敢。”

  保康小自恋,在床上动来动去,翻来滚去的闹腾。

  师祖等他闹腾够了,给他盖好被子,嘱咐道:“时间不早了,快些睡觉。”

  保康笑嘻嘻:“保康马上就睡觉,师祖晚安。”

  保康心境平稳,心无杂念,说睡就睡,几个呼吸就睡了过去。师祖瞧着小徒孙睡着后的小模样,感觉自己对未来也——充满期待。

  半圆的月亮挂在中天,星星眨眼,保康睡得沉沉,驿馆里的人也都在熟睡。

  康熙二十一年二十日辰时左右,易县发生二十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水灾,先是狂风吹倒下山上的小树,吹倒下老旧的民居,接着就是瓢泼大雨,河水猛烈上涨,滚滚山洪一泄而下,毁天灭地一般吞噬人间的一切生灵。

  庄稼、房屋、一切的一切……都消失在浑浊的洪水中。

  整个易县的人在官府和官兵们的提前通知下,在裕亲王和法喀公爷的不断催促下,提前躲到安全的地方,男女老少呆呆地望着面前的汪洋大海,大海中漂浮的衣物、鞋子、锅碗瓢盆……抱紧自己的亲人,默默流泪。

  告诉自己,人活着,就有希望。

  告诉自己,他们的官府很好,他们皇上仁慈,他们的庄稼、房屋、一切的一切……都会回来。

  保康离开易县的时候这般想法,所有从此次水灾中逃生的人,也都是这般想法,都是绝望的中透着希望的眼神。

  皇上收到消息打马逛奔赶来易县,一天一夜没合眼守着受到惊吓昏迷的儿子醒来,面对他儿子那“视若无睹”的眼神儿,打马逛奔回去京城组织救灾事宜,也这么想。

  二月二十六日,保康一行人,到达京城的正阳门。

  正阳门,乃是京城的正南门,这个时代的人讲究坐北朝南,所以正阳门也是北京城中最尊贵的门,所以它不是谁能够随便出进的门,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只有皇帝才能从这个门出入。

  大队人马在正阳门外不远的地方停下来,洗漱沐浴,打坐休息,等待进宫。

  进宫之前总要收拾利索自己不是?每个人都想说我们进城后再收拾,不敢,都心里打鼓,惴惴不安。

  除了保康和师祖两个人,就是保康的小舅舅阿灵阿天不怕地不怕,可面对师祖这个一定要走正阳门的气势,也害怕了。

  “大师,除了大婚大丧,一年四季,正阳门,皇上每年只在惊蛰和冬季走两次……”所以,咱能走安定门吗?安定门也可以啊,大军凯旋就走它。

  阿灵阿眼巴巴地看着师祖,可是师祖领着僧人们坐地念佛,特专心。

第33章 小修,请看作话

  石溪道人、鸿德格、潘云……都没人搭理他——阿灵阿苦恼地挠头, 又看向小外甥。

  小外甥看着特精神地陪着师祖敲木鱼念经, 可他自从亲眼见到师祖遇险昏迷醒来后,人就有些迷迷瞪瞪的, 休息几天了还是这样, 阿灵阿一时间又是眼睛湿润。

  摔咧子!如果小外甥真的能走正阳门光明正大地回宫, 他也高兴,他也高兴!

  想到这里他又偷瞄裕亲王,裕亲王自从易县水灾发生后就有点怪怪的,此刻不光没有阻止劝说师祖和小外甥不说,还淹头搭脑地坐在一边, 好像思考什么国家大事。

  他出来帐篷偷瞄他三哥,他三哥正在和正阳门守军说话, 看着和平时一样, 可阿灵阿能看出来, 三哥和裕亲王一样, 自从那天夜里组织百姓疏散到现在,人一直就怪怪的。

  阿灵阿又转回去帐篷,偷偷看一眼他那容若大表哥, 也,好像怪怪的?阿灵阿怀疑是自己的心理问题,怎么可能看谁都怪怪的?可是到底为什么啊?

  都觉得他还没长大,不告诉他!

  阿灵阿一时又生气,干脆一屁股坐到小外甥的身边——打坐练功。

  小外甥·小保康·快乐大师,刚刚洗完澡换了二十五衣的袈裟礼服, 身上还带着水气,端坐在师祖身边的蒲团上,跟一颗喝足水的小禾苗一样郁郁葱葱的“挺拔”。

  他迷迷瞪瞪中感受到小舅舅的动静,眼睫毛动了动,又沉浸在他自己的“回忆”里。

  皇帝会不会答应,太皇太后、皇太后会有什么反应,大阿哥、太子殿下、三阿哥……又会有什么反应,皇后妈妈知道他到京了吗……他都没有去想。

  保康只知道,师祖说保康应该走正阳门,那保康就要走正阳门,不能走,想办法也要走。

  而且保康~生怕师祖发现他走神,拿木鱼椎敲他脑袋,麻利地收敛心神,继续敲敲敲、念念念……只有脑袋一分为二,一半继续他的“回忆”。

  阿弥陀佛。这么多人看着,快乐大师要专心念经。

  这里快乐大师“专心”念经,师祖发现小徒孙敲木鱼声音的变化又变化,心里一笑,也继续专心念经。

  京城里头,紫禁城里,闹翻了天。

  首先是皇上,皇上得知那对老少来到了正阳门,第一个反应就是带着他所有的儿子们,文武大臣们去正阳门迎接,遭到太皇太后的强烈阻止,祖孙两个僵持起来,谁也不让谁。

  其次是皇太后,正阳门的动静那么大,皇太后岂能不知道?皇太后本来和太皇太后的态度一致,认为小小的阿哥回京走正阳门太过没有礼仪,可以说得上“胆大包天”。

  可是皇太后通过太皇太后和皇上的态度,隐约得知那位“行痴大师”的身份……

  当年那梦魔一般的争执声不停地在皇太后的脑袋里回响。

  “儿臣为什么一定要娶科尔沁的女子做皇后?儿臣可以再娶,也可以再废!”

  “你放肆!”

  “儿臣就放肆,儿臣……”

  “皇上,皇上若再行废后,董鄂绝不肯活!”

  “……”

  “……”

  皇太后只觉得脑袋一阵阵地疼,心也疼得厉害,可是耳边祖孙两个激烈的争执声也不断地提醒她一个事实——“他”没驾崩,出家,又回来。

  皇太后再也承受不住,眼前一黑,一头晕了过去。

  皇太后的晕倒让慈宁宫里乱成一团,太皇太后和皇上都赶紧让人去请太医来慈宁宫。

  慈宁宫里的宫人训练有素,苏茉儿姑姑平时管束得严格,现在更是,于是,其他各宫里,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坤宁宫,皇后娘娘一身出门的正装打扮,端坐主位,不停地对着殿门口张望。

  一个大宫女打扮的年轻女子匆匆从外头赶来,小跑着来到皇后娘娘的身边,贴着皇后娘娘的耳朵说了几句话。

  皇后娘娘登时忍不住了,起身就要去慈宁宫。

  嬷嬷宫女们一起拦住。

  “娘娘,可不能去慈宁宫。”阿哥在正阳门等候,皇上和太皇太后在慈宁宫不出来,谁知道会争吵成什么样子?娘娘一去,那立马就是炮灰。

  “娘娘且耐心等候。娘娘前些日子不是还安慰皇上说:‘阿哥和他师祖感情深厚,不舍得他师祖离开,路上走慢点很应该。’娘娘,如今阿哥已经到了正阳门,娘娘可不能乱了方寸。”

  “是啊,娘娘,我们先耐心等着。现在马上午时了,小阿哥马上午休用晚食,娘娘这几天都没睡好,也眯一会儿,用好午膳,精精神神地出宫。”

  “……”

  “……”

  一人一句哄着着急见到儿子的皇后娘娘,可皇后娘娘自从得知他儿子在易县遭遇洪水就耐不住性子,只是碍于身份怕她出宫是添乱而强忍着,此刻得知她儿子就在正阳门门口,如何还忍得住?

  “我再等一个时辰,一个时辰,你们做好随时出宫的准备。”

  皇后娘娘眼神凌厉,浑身气势勃发,说完这句吩咐,人就去了里面的暖阁里准备午休。

  午休,用完膳,精精神神地去见她儿子……皇后娘娘在宫人的伺候下脱去正装,在小榻上躺好,不一会儿就进入浅眠。

  亲近宫人们蹑手蹑脚地出来暖阁,你看我,我看你,都着急,着急见到他们的小阿哥,着急宫里的形势,生怕娘娘一个忍不住一个人就要出宫。

  刚刚那位大宫女眼睛一眯,一咬牙:“嬷嬷们守住娘娘,我去找梁九功和苏茉儿姑姑。”

  皇后娘娘的奶嬷嬷一把拉住她:“要去可以,切记不要给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看到。”

  大宫女面色凝重地答应一声“哎”,抬脚就出来坤宁宫,直奔慈宁宫而来。

  途中遇到毓庆宫太子殿下的奶嬷嬷,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的妻子,两个人目光交错,随即各走各的路。

  都是去慈宁宫。

  都是偷偷去找梁九功和苏茉儿姑姑……

  “夫人好。”

  “璇玑姑娘好。”

  两个人互相行礼问好,一派“和谐”。

  毓庆宫的正三品夫人、太子殿下的奶嬷嬷,太子殿下一出生就喂养太子殿下,是太子殿下八个奶嬷嬷中最受太子殿下喜欢信重的一个。

  皇上夸赞她为人朴素正直,温厚老实,不光给予她娘家和夫家厚厚的赏赐,在要封赏太子殿下的时候,还让这位奶嬷嬷的夫君做内务府总管大臣,一般只有皇帝的亲信大臣或者主要的宗室贵族出任的内务府总管大臣。

  坤宁宫的大宫女璇玑,出身满洲镶黄旗包衣世家的高家,外表看着一般清秀不大出众,可她为人聪慧,做事机灵,且有勇有谋,这几年坤宁宫的外事一般都有她出门打理,满宫的人没人敢小瞧她。

  宫人们称呼她“铁头璇玑”。皇后娘娘不理事,唯一的小阿哥被送到五台山,皇上除了白天经常来坤宁宫坐坐,也只有初一十五的晚上来坤宁宫,可坤宁宫在后宫中谁也不敢慢待,就有璇玑姑娘的功劳。

  这样的两个人一起来找梁九功和苏茉儿姑姑,其中意味不用言说。

  不光是皇后娘娘因为小阿哥等候在正阳门的事情方寸大乱,毓庆宫里头也方寸大乱。

  两位得力的宫人都明白过来,可他们都怕自己主子闹起来,时间不等人。

  两个宫人各自想办法,都想要抢先见到梁九功或者苏茉儿姑姑且不提,皇后娘娘为了给儿子一个好印象安心午休用午膳也且不提,慈宁宫里头太皇太后和皇上守着昏迷的皇太后也不提……

  毓庆宫中,宫人们将太子殿下摔碎的花瓶儿等等瓷器碎片打扫出去,又偷偷摸摸找到内务府总管大臣,赶在皇上没发现其他人不知道的时候给换上一批……

  亲近宫人有条不紊的忙碌,太子殿下本人却盘膝端坐在他外书房的地砖上,面色恍恍惚惚的好似神魂出窍,远看之下整个人都好像石化一般,好似面对宫里,京里的这一切都没有了知觉。

  正阳门,自从元朝定都,到明成祖从南京应天府迁都,下诏大力营建宫殿和城垣,正南门一直都是重中之重。

  明英宗年间再次大规模修建京师城垣城门,修筑瓮城、箭楼、东、西闸楼,并疏浚城壕、建造石桥、牌楼,形成现在的“四门、三桥、五牌楼”格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05页  当前第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9/30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清穿之皇家小和尚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