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无论魏晋_分节阅读_第87节
小说作者:九州月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11 MB   上传时间:2020-09-06 15:58:57

  王二沉默了一下,才淡淡道:“没事,我本来也没那么讨厌治病。”

  虽然总是被人闹着治疗,但他知道,心底还是很渴望再拿起手术刀,只是过不了心里那个坎,实际上,并没有那么讨厌被人强迫。

  “那,你……”少年有些不安地看着他,“奶奶想让你继续几天当院长,等我再找一个好的医生当代练就好……”

  王二轻哼一声:“不用了,我找得到人。”

  他的贡献也不少,换代练和换衣服一样容易,有的是年老体衰的熟人想要去里再战五百年。

  少年这才放下心来:“好的,谢谢您了。”

  王二点点头,走出了肃穆的灵堂时,回头看了一眼。

  前来的祭拜的很多都是她带出来的医生,很多哭红了眼睛,算是桃李满天下,不枉此生了。

  他低头看着自己修长的手指,甩了甩,以前脑海里总是挥之不去的画面,似乎都是已经遥远的忘掉了。

  明明是就是一两年前的事情,却像过去很久很久。

  也许,可以试着继续。

  那个魏晋里,有着大量的时间,还有大量的病例,以及无数的解剖大体老师,那都是别的医生最期待又最盼望的资源,就这样咸鱼,似乎有些浪费了。

  -

  魏晋年代里,公元310年,渤海郡。

  苍秀儿从来没打算一招搞定王浚,她作事追求的是水到渠成,如果渤海郡没有足够的实力接手王浚留下的空缺,那还不如让王浚活着。

  再差的秩序也好过没有秩序。

  渤海郡地处冀东北,是最早诞生蝗灾的地方之一,好在爆发的早,崔涞也提前告知蝗灾,让庶民们春时不要耕种,虽然世家大户怕误了春耕,种了不少秧苗,但崔涞治下的流民们,因为没有提前发下种子,所以并没有受到波及。

  相反,蝗虫啃食了杂草后,还算是帮着除了次草。

  捉蝗虫产生的蛋白粉倒是没有多少,一是没有准备那么多的网,二是爆发地出来的蝗虫,都很小。

  至于说的庶民把古代蝗虫视为天灾不敢抓什么的——开始是有反对的声音,但在苍秀儿给出一斤粮食换一斤蝗虫的价码后,这些流民们便纷纷失去记忆,再没有一个人提起过这事。

  相反,他们爆发出的热情让崔涞都感觉到了恐惧,有不少人甚至去那些士族的田里抓蝗,哪怕被人抓到打一顿也没有改的意思。

  蝗虫过后,渤海郡许多沿河被啃干劲的滩涂都被开垦成了棉花田,这些田都是盐碱地,因为北方春季干旱,降水少蒸发大,水溶盐特别容易聚集,合种麦子发芽率低,但棉花却没有这么多麻烦,可以生存。

  在玩家们的指导下,农人们先用小块田培育了密密麻麻的棉花苗,并且严防死守,在蝗虫肆虐的时候护住了这些小块的秧苗田,然后等蝗虫过去,便正好将密植棉花苗种入大田中。

  他们不太清楚这是什么的东西,但只要管饭给粮,种什么不是种呢?

  崔涞的家族也大力支持这新一代的家族才俊,划了大量的沙田跟种,而同时,结好北方的王浚,免得他们过来掠劫。

  平稳的环境是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只要没有兵祸,那么庶民们本能地就会拼尽全力让生活过的更好,加上苍秀儿能力超强,到五月时,原本凋零贫瘠的渤海郡渐渐现出兴旺之势。

  玩家们勘察了沿海水情,这个时代,天津东营这些有港口的地方都还在海里,没被黄河海河冲出来,但这难不到他们,他们很快找到了南皮东方一百多里处的一个深水港口,开始了出海打渔的快乐日子。

  渤海虽然比不上地中海那么安稳,划个独木舟就能过去,但到底也是内海,风小浪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渔业资源丰富,玩家们的大船在有帆的情况下速度是慢了一点,但也不妨碍他们打鱼腌鱼,把靠海吃海的优势全然发挥出来。

  因为没有冷冻装置,玩家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每次出海都带了大量的焦炭,一边在海上熬盐,一边炭火将鱼烤干,为此还专门在上党订了一套烘干炉,渔获后立刻宰杀烘干,这样就不用每次出海一天就急忙回来,担心鱼坏掉。

  如此,一次出海半月,运气好的话,回来差不多能有四五吨鱼干,运气不好,也能有一吨左右。

  这可是非常大的收获了,要知道,以如今上党用上农家肥和兴修水利,平均亩产依然只是在一百五十斤左右,一次海获,就相当于十三亩田一年的收获,哪怕扣除有三个月的冰期和一个多月的台风期,也有八个多月,一年哪怕用最低的收益计算,也有十六吨的渔获,相当于两百亩好田,还不用担心蝗虫干旱兵祸造成的无收。

  更不用说鱼远比麦子贵了。

  唯一的问题是,出海太辛苦了,但这年月,做什么不苦,能活着就已经是最大的幸福。

  于是乎,南皮很快掀起一波造船热。

  只是半年时间,虽然也有大船不小心沉入海底,可南皮鱼干的名气已经大大地打响了。

  受此影响,不少世家大族也开始建造大船,出海捕鱼。

  这种热情甚至蔓延到了官网上,大家看着那些超大的对虾、有一米多长的鲅鱼、多宝鱼……一个个口水直流,后世渤海污染严重,捕捞过度,别说这些大鱼了,就是黄花鱼都少得很了,更有海钓爱好者看一些炫耀玩家们三天两头地钓起金枪鱼、黑鲷这些大鱼,恨不得冲进屏幕里一起快乐。

  当然,云玩家们很快就有人提问,这样的话,会不会提前把渤海的鱼捞完啊?那后人吃什么?

  立刻便有人回复道:你想的太多,先不说这些人为了快点烤鱼,根本就不要小鱼占炉子浪费时间,就说古代木船就想捞光渤海的鱼,未免想的也太多了,就他们这破小船,他们连渤海海峡都出不去,真当鱼不会搬家啊?

  立刻就有云玩家怒了,怎么可能连海峡都出不去,他们这三桅贸易船当年可是被麦哲伦拿去环绕地球一圈的。

  先前那人更回复道:你们知道怎么出远海吗?知道怎么写航海日记么?知道怎么用六分仪计算经纬度吗?知道怎么寻找新航线吗?这可是一千七百年前,要是用后世的海图出海,保证一个暗礁就可以让他们洗白。

  云玩家们被问倒了,但这些难不住卧虎藏龙的他们,立刻便有海洋专业的人士冒出来,一起讨论了海船如何去南方,古代小船和大船出海是不一样的,小船搁浅问题不大,三两人就能解决,大船就不行。

  大船远行时要船长记录沿途路线,还要随时派小船去浅海处用绳子石头探测水深,厉害的船长写的航海日记有字典那么厚,极为详细,同时远洋航行还要非常有纪律,多喝一口水被处死一点都不夸张。

  还有船长得熟悉洋流季风,不然一个不小心进了赤道无风带,以赤道逆流的速度,就等着饿死渴死吧,否则划一万里船回来。

  就在他们讨论地极欢愉之时,有一个云玩家泼上冷水:最适合造船的大木头都在南边呢,而且烤干的木材怎么都比不过自然消除应力的木材,你们玩玩就是了,其它的,早点洗洗睡吧。

  他立刻就被无数云玩家攻击,玩家举例出松木的好处,凭什么一定要用柚木红木云云。

  但问题就在这里,木海船在现代社会早就被淘汰了,船业玩家懂的都是铁皮船,专断跨度有点大了。

  就在他们吵得火热之季,一个位玩家悄悄地冒泡。

  “你们还记得我吗?我是那个去了吴兴沈家造船的玩家,我在南边已经收集了几百吨的原木,放置了快三年了,可以用了,只是需要一点帮助……”

  他本想今年做出船来结算贡献的,毕竟一人在南方独自打拼两年多了,十分期待一个号。

  不过最近神战太激烈了,且先苟着吧。

第98章 和谐发展

  和北方相比,南方才是造船业的主力。

  早在战国时期,吴越的海船就能从杭州出海,去攻打在山东的齐国,那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海战。

  北方干旱少雨,在这方面天然要欠缺很多,加上华北平原开发已久,用于造船的大树无论存量还是质量都差得远。

  但是去南方这种事,还是要好好思量的。

  要知道如今这个游戏,最亏就是领贡献奖了。

  不过在思考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有十来个玩家结伴而行,开始南下,他们带着上党收集的种子、药品、书籍、在吴兴沈家的大商队陪同下,开始南下。

  一同去的还有四十来个速成医生、五十来名铸铁工匠,这已经是上党能调出来最多的人才了。

  吴兴沈家非常看重这次的上党将要南下的大贤们,已经继任家主的沈冲亲自前来,护送这些人材,他们乘着大船,从黄河下了济水,这时长江和黄河还是相连的。

  这古代长途旅行危险就特别多,沿途三里有水匪,五里强盗,还多是本地人搞的事情,他们没有一点商业流通才能发展的意识,只知道这些商队那就是超超超级大的肥羊。

  尤其是上党的货品,无论是镜子还是药品,那都是能一夜暴富的存在。

  所以,商队三申五令,不能离船,不能上岸,不能上岸去看风景溜达。

  可是总有玩家好奇这古代的南方风情,想着船队停靠的也是县城码头,光天化之日下,应该不那么容易出事,于是忍不住出门。

  结果没走到二百米,就因为长得好看,被人一板砖打晕,关到不知道什么小黑屋里去了。

  然而吴家商队虽然人多,却也不可能冲击县城来救他,只能遗憾地表示最多等一天,就得走了。

  这位玩家瞬间慌了,他立即上网求救。

  云玩们都不同情他,反而嘻嘻哈哈地表示让你乱跑,让你不听话,让你喜欢溜弯,受到教训了吧,知道不应该了吧!?

  这位玩家早就后悔了,当场表示绝不再犯,哥哥姐姐们救我啊。

  在云玩家的指导下,他花光所有库存的贡献,飞快找了一位特种兵代练来救场,这位专业人士一上线就飞快挣脱了手脚上的绳索,一番精彩与本地土著的搏斗后,赶着时间上了船。

  从这以后,一直到吴兴,都没有玩家再上岸了。

  等到六月,玩家们在船上一个月都要被憋坏时,他们终于下船了。

  吴兴,地处太湖南岸,山清水秀,豪族遍地,这里基本没有什么自由民,大多是豪强手下的佃户,这里半个县,都是沈家土地,太湖边的山,直接就叫沈长山。

  踏上这片土地,玩家们便感觉到了不同。

  那位在南方苟且了两年多、ID叫秦凤的玩家正在岸上接待他们。

  因为和上党巨大的茶叶贸易额,吴兴沈氏的家业膨胀得厉害,把吴兴本地的老对手周家几乎压着打,更重要的是,这南下的玩家秦凤,苟是苟,但绝对没有只是在南方收木头。

  或者说,这木头只是顺带的添头,沈家收集起来都没要人家钱的。

  “要致富先修路,我建议公子把吴兴修出两条主干道,这是你们现在走这条……”马车上,秦凤意气风发地挥手道。

  其它玩家们神色复杂,这就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吗?

  “同时,我派人去南方。遍地收集新茶叶,改良茶种,这山上的茶田,都是我选址开辟的,我还找了龙井茶过来种……”秦凤指了指远方的茶山。

  “这边的纸坊是我技术入的股,还有雕版印刷,都是我进行的改良,但沈家对本地人的文化垄断很深,我暂时做不了太大的改变,免得刺激这些豪强。”

  “那边的甘蔗田是那位严江带来的种子,其实南方有甘蔗,名叫柘,但都是野生的,甜度不高,”秦凤指着甘蔗田,“严江带来的种子甜度够,产糖量也要高得多,所以目前糖的主要产区已经开始向南方迁移。”

  虽然上党有淀粉糖,但那东西对淀粉的损失是很大的,再说有其它拳头产品后,上党对糖这块的收入已经不怎么动心了,而吴兴沈家有了糖这块收入,几乎把他供起来,木头是要多少有多少。

  “那边的葡萄园,葡萄易种,易酿酒,且不耗费粮食,所以收入也不错。”秦凤幽幽道,“可惜,势单力孤,只是小打小闹。”

  他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太少了,徐徐图之了快三年,眼前北方造船业都要起来了,他再苟下去,可能就被甩掉了。

  其它玩家们对视一眼,立刻有有赞同道:“嗯,本地的豪强暂时不用搞,我们只需要借助他们的力量,做出大船就好。”

  “对啊,有贡献一起赚,来古代不搞事,那岂不是浪费穿越名额。”话题一打开,大家的气氛就热烈起来。

  “是的,南方的环境还算稳定,我们造出大船需要足够的匠人和周期,这里就很够用。”

  “等人够了船够了,就开航海地图!”

  “没错,虽然美洲太远,可日本那边有一个世界最大银矿,去了就暴赚!”

  “还有南方,我去查了,马来半岛那边有大金矿呢!除此之外,马来那边的香料群岛也是金矿,拿到上边的香料我们能当首富。”

  “澳洲、澳洲!澳洲才是材料之王啊,如果觉得远,不是还有缅甸那条翡翠河啊,我要每天开石头,开一个丢一个!”

  “哇,终于知道大航海时代的爽了,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呀!”

  “你们冷静一点,现在还没有船呢。”秦凤大汗。

  “迟早会有的,”一位玩家笑道,“只要有足够的木匠,我们提供好工具,那些专家们一定第一时间把最科学的图纸准备好。”

  “不错,我去查了《天工开物》了,里边说:木桅最好用端直的杉木,长度不足就接一段,接的位置用铁箍围住,船梁与枋樯用楠木、槠木、樟木、榆木、槐木——后世这些好木头做家具都是上万起价啊,还有舵杆用榆木、榔木、槠木……”

  “都有都有!”秦凤随意地挥挥手,傲然道,“南边的老船场都有自己林场,木头都是按他们种的长,稍微加工就能用,所以只要快一点干事就好,再慢点,我怕那几座大山都要一统中原,肯定不会放过南边,到时就更没我们发挥的余地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4页  当前第8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7/2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无论魏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