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无论魏晋_分节阅读_第160节
小说作者:九州月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11 MB   上传时间:2020-09-06 15:58:57

  第四,当然就是她的对手们。

  肖妃不足为惧,她把自己草原上的后宫都杀了也增不了多少肥,种不出粮来。

  严江更不用担心,他养猫打野哄人是一流的,但种植嘛——连种子怎么催芽都不知道。

  孟岚是个劲敌,但广州那地方太小了,想开垦梯田那就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需要几辈人精心护理照顾才能出梯田作物区。

  最麻烦的,还是辽东那家伙……

  -

  辽东,郡治襄平城。

  扶余国王子依玄穿着丝衣,学着晋人束发戴冠,坐着牛车,带着扶余国特产的山参与礼器,前来求见辽东太守。

  但是希银不在。

  年轻的王子甚是忐忑。

  他记得父亲临行前的嘱托,让他一定要通过辽东太守向渤海公朝拜,只有这样,扶余国才能重新得到中原王朝的保护,在白山黑水中生存下来。

  依玄当然是谨记的。

  从他出生开始,就没有见到父亲那么虔诚的模样。

  他们扶余国在辽东的东边,听去渤海郡的人说,那边的异人称扶余国的位置叫“吉林”,是非常富饶的土地,但依玄一点不那么觉得,不像中原这边,二月就开始融冰,扶余国的冬季非常漫长,冬天极为寒冷,每到冬季,就会有大量的老幼冻饿而死,种的大麦和粟米产量都很低,他们更多是以渔猎为生。

  但是国内的特产很多,山林野货,野兽皮毛都能养育很多的人。

  可是,慕容鲜卑太可怕了,如果说高句丽和更东边穴居的挹娄人他们还能勉强抵抗的话,慕容鲜卑简直就是他们的克星,三十年前,慕容鲜卑就攻灭了他们扶余国,爷爷依虑王自杀了,父亲逃亡到了辽东,向晋朝求援,是当时东夷校尉,打败了鲜卑人,同时且他们复国。

  但就算这样,慕容鲜卑也不罢休,他们把数万人抓为奴隶,卖到了晋朝,好在当时的晋帝仁义,将他们扶余的奴隶送了回来……

  “太守是有什么要事么?”想到这,依玄去拜访了李成,后者既是护东夷校尉的儿子,也是他们扶余国如今最大的雇主,是他帮着将国内的很多平民送去了渤海郡,从而换来了重要的粮食和铁器,靠着这些,他们的国家才高句丽、慕容鲜卑、还有挹娄人的侵扰下生存下来。

  “没什么要事,只是去看稻田了。”李成回答道。

  “稻田?”依玄有些茫然。

  李成看着这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想到这些年靠他收的中介费,笑道:“嗯,正好有空,便带你开开眼界。”

  依玄有些惶恐地道谢。

  李成淡然地挥手:“随我来吧。”

  依玄跟了上去。

  李成上马出城,带着依玄来到襄平城外西边的一处河滩上,依玄目光有些震惊,这里有好多田。

  浩浩荡荡,一望地际的田。

  田里种的是豆子,蔓延很远很远,他有些惊叹,但又有些失落……豆子他们扶余也有的种,但是这东西吃了胀肚子,很难受,在他们那,只有健壮的,能打猎采集的人,才能吃上好的饭食,老人孩子,大多都吃的豆子或者割口的大麦。

  顺着田路走了一截,一片有数十亩的田地出现在眼前,这东西让依玄有些茫然,他从未见过这种植物,细小的花穗开在又高又整齐的草丛里,田里有水,蔓延的整整齐,不由回头看向了李成。

  李成却不看他,而是走向了视线尽头的一座的凉亭,那里正有几名晋人正在聚集在亭下的桌案边,细细说着什么。

  依玄跟了上去,有些疑惑地问:“李丛事,那些种的是什么?”

  “那是南方的作物,叫水稻。”李成傲然道,“它结的果实不知你听过没有,叫白米。”

  依玄惊呆了。

  “水、水稻??”

  他怎么可能没听过水稻,那是晋朝南方的作物,但在粟米之外,还有白米,在北北是顶顶珍贵的货物,在扶余,是珍贵的供品,只有王族才能吃到,依玄吃过,但也不敢多吃,因为那是他们父亲才能随意享用的东西。

  但是,水稻,水稻怎么可能长在这里,长在这么遥远,这么寒冷的地方??

  他的心都要提起来了,感觉头晕目眩,这几日的劳累奔波仿佛就一起涌了让来,让他身浑身都快湿透。

  可更多的,是疯狂的心跳声。

  那可是,那可是米啊!

  在北方能种出的米啊!

  可以代替豆子,能大量种植的白米啊!

  如果有了这个、要是有了这个,如果扶余也能种上稻,会不会,他们会不会也像晋朝一样繁华,一样兴旺?

  不用进山狩猎,不用吃废柴禾的豆子和高粱,能长得更高更壮,有力气筑一座如襄平这样的石头城,而不是木栅做城墙……筑一座能抵抗鲜卑的大城?

  幻想之中,他似乎更晕眩了。

  ……

  而凉亭中,希银正听着手下的汇报。

  “东北地区的稻米种植历史非常段,大约是在十九世纪才开始,先前一般都种的大豆和高粱,”希银的小弟林钟期正认真汇报着自己的选种和种植记录,“但是积累的经验非常多,最开始东北地区种的是朝鲜半岛带来的水稻,但是产量不如人意,所幸的是当时种上了北海道耐寒的‘赤毛’稻,这才在东北开启了主粮的种植,我查看了所有关于赤毛稻的文献,找到南方的航海队,请他们帮助寻找南方所有海拔在一千八百米以上的区域,寻找没有稻田……”

  “幸运的是,这种稻田虽然少,却依然有。因为吴兴沈家如今在南方如日中天的势力,吴兴沈家高价购买了所有这些高海拔地区的稻种,由航海队向我们断断续续运来了约三千斤的稻米种子,”说到这里林钟期就非常骄傲了,“我们就现代最先进的选育经验,去年,在用玻璃温室催芽后,这几千斤种子存活下米的约有二十分之一,在挑选出最饱满的种子后,如今你看到的,就是我们新种出的实验田……”

  “非常好。”希银表扬他,“如今女神要求的主粮,豆子虽然好用作用多,但是怎么都代替不了主粮的地位,其实我原本想种小麦的……”

  “嗯,我当时拒绝了,”林钟期成就感更高了,“长城以北的地方太冷了,冬小麦是越不过冬天的,如果春天种小麦,口感和产量都远不如冬小麦,不如一步到位,而且这边水源丰富,能成为最大的水稻产区不是没有原因的!”

  希银点头,正要让他加紧选育,为明年的推广做准备,就看到李成带着一个长像平庸,但非常激动——他估摸着,要不是看着李成在,这年轻人没准能直接扑到自己身上。

  “玄王子,这便是渤海公亲封的辽东太守,希银。是他收你们去渤海做工,”李成微笑着介绍,随后又忍不住调侃道,“说起来,我赚你们的钱啊,大部分都是他抽走了。”

  此话一出,做工、朝供、种稻……种种光环一加,看着那位清俊孤高的辽东太守,依玄泪水瞬间就涌了出来,猛地跪拜在了希银面前——晕了过去。

第180章 东部开发

  一番折腾后,依玄王子终于平下心绪,只是看希银的目光,就像看到了神仙,恨不得纳头便拜。

  在李成介绍一番后,依玄王子本想恭维几句,但奈何脑子一热,开口就是希望太守能教会他们种植水稻,扶余上下必有厚报云云。

  话一出口,他脸便涨得通红,知道自己冒犯了,但又忍不住祈求地看着希银,期盼能得到肯定的答复。

  希银没有说话,只是淡定地看了一眼自家小弟。

  林钟期立刻走上前来,给他解释这稻种是从南方来的,虽然也是温度较低的高海拔地区种子,但还在试种期间,每块土地都还只是试验田,需要继续挑选种子,才能确定生长,否则小规模还好,大量推广一但出现问题,就是绝收。

  他们会在收获后检查种子情况,如果没有问题,明年会将规模扩大到一万顷,如果依然没有问题,就向整个辽东推广。

  依玄王子不懂现代社会的选种育种,只觉得这是借口,因为换位想想,他也不会轻易将这些种子传出去,只能凝视着远方那绵延的稻田,目光沉重,仿佛将要分离的梁山伯和祝英台。

  玩家们当然是懒得管了,他们事情还有很多。

  尤其是希银,这次活动的奖励比上次还要丰厚三倍,而且不再是一账号奖励一个,而是一人有十五个,一共有三人,这对希银来说,简直是抵抗不了的诱惑,他在参考了各个玩家的情报后,决定全力开发自己所在的辽河平原。

  这里本来就是东北平原的一部份,后世有名的产粮区,不利用起来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而且辽东如今并非未开发状态,从三国时期公孙赞努力经营到八王之乱的大量流民逃荒过来,人口增加自然带动了土地增加,但由于小麦粟米都不太适应这里的气候,粮食种类是限制这里发展的大问题,这里的耕土保佑量并不少,只是缺少耕牛,农业水平较为低下。

  对于玩家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

  问题是人!人啊!

  从新活动开始后,各大玩家势力就开始了抢人作战,希银也不能贸然斩断扶余人在渤海的打功链条让人来给自己开荒,影响了幽州产业,女神说不得就要给他个红名,所以只能在本地人身上设法。

  他盘点过本地的土地,多在丘陵支流一带,河滩的土地非常少,零星分布在各家坞堡之间——他们也不敢大规模开垦,太多山谷丘陵之外的土地,在这个时代叫“野地”,是野猪、鹿之类的生物的天堂,而且这里的夷人也会非常喜欢这些“野谷”,忙碌一年,自己基本上得不到收成。

  要改变这里的情况,周围的夷人就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希银考虑了一下,就要开始周围的夷人也拉入伙。

  之前的一年,希银重用李成前去联络周围各夷,拉了不少临时工,这次也一样。

  做为护东夷校尉的儿子,李成在东夷各族里都很有面子,于是希银时很顺利地招开了一场大会,邀请他们加入“辽东郡国营农场”。

  这些夷人首领零落在辽东各地,平时都在各种的地盘上渔猎种植,没吃的时出去抢抢,开化程度非常低,开始都很是茫然,不懂这是什么东西。

  但慕容氏就很果断地问有多有少股,并保证自己有多少就能吃多少——肖妃开的草原盟约也是类似的东西,他们慕容家在其中吃到的红利非常多,但还是比不过拓拔家在其中赚得多,所以的这次只是听到入股这个词,就激动起来。

  希银当然不能依他,好在这些首领文化低,但并不傻,在多解释了几次后,愿意给面子地加入这个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因为希银入股的方式很简单,出人,出力。

  钱不用,他不缺钱。

  在说服周边夷人后,他带着小弟,又招揽了大量的六测玩家,准确全方位地经营“辽东农场”。

  但这并不容易。

  他们辽东郡治襄平所在的地方,是辽河下游,离入海口也只有两百多里,这里地势非常平坦,河道蜿蜒,土壤按林钟期的说法是“壤土和亚粘土沉积”,通俗一点就是经不得大水,否则非常容易坍塌,想在这开垦,首先就在把水利做好。

  他们挑选了一些水利专家,实地勘察了如今的辽河水文和走向,截取了一段河道,没有直接筑坝,而是截弯取直,同时清理了原有的渠道,将一边的沼泽排干,这里的土地非常肥沃,只需要将杂草清理掉,有水的那一小块划成水稻的试验田,其它的就直接种大豆和高粱。

  沟渠中的泥土是上好的肥料,做建筑用,野草腐烂后也是肥料。

  但很快,麻烦便出来了,交通太不方便了,开垦的土地每天的通勤时间就要花上不少,同时,在这里开垦,最恐怖的就是蚊虫,不过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好在如今的庶民都视蚊虫为无物,被咬也不吭声,干起活来也很的。

  那就在农垦地建立个村落好了,蚊虫咬起来时间也能短一些。

  希银直接把上党那套移植过来,在附近修筑了砖坊、瓦坊、反正这里离辽河近,煤炭可以轻松从外边运过来。

  河滩里的淤泥也可以烧成青砖,这种砖经久耐用,比红砖还好用,修成圆形的聚落,这样方面民兵守卫,打井用水也容易。

  ——反正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

  东北的夷人和晋人哪见过这种开荒办法,只能看着希银和他的手下在一起嘀咕一会,就决定了河道,决定了开垦面积,决定了建筑图纸,一挥手就是一群渤海来的工人,一抬头就又来一船北方的物料。

  在合理的规划和分工下,开垦的田地就是一天比一天多,而辽东这两年靠买卖人口、咳,中介交易挣的金库越来越少。

  ……

  依玄王子全程围观了这里开垦土地的做法,每天都像被神灵智慧笼罩,思考代入着如何能在扶余国也用上,他们扶余国的人有二十余万,周围河流众多,若是能开辟出如辽东这样的大规模田地,人口必然能涨……

  至于说向渤海公拜访,求渤海公保护之类的事情,希银也直接了当地告诉他,扶余国离得太远,北方如何局势复杂,很难帮到他们,但是倒不必担心慕容鲜卑,如今有渤海公在,慕容家并不急于也不敢于争霸辽东,你们还在生育教训的时间。

  依玄很是失望,但也知道自己这种小国没有资格和希银讨价还价,只能恭敬地谢过他,然后继续围观如何最快最好地建设开垦河边平原。

  他看得很认真,但一起看的李成和李臻都有点慌了。

  不久之后,两父子携手前来,拦住要建筑一处大引水渠的希银:“这用钱用的也太快了,照你现在的用法,最多到今年秋天,钱就没有了呀……”

  每个郡县都要留点粮和钱的,否则军卒的粮草、城防的维修、郡中官员的薪水,就没有着落了啊?

  希银对此,只是轻蔑一笑。

  然后给他们看了一张存单。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4页  当前第1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0/2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无论魏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